專利名稱: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袋封口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
背景技術:
現有的食用菌生產塑料袋封口裝置,一般有塑料頸圈加棉花和雙套環。前者成本較高,且易受潮感染雜菌;后者一般采用頸圈加蓋子,蓋子里面有海綿供透氣,但市售的雙套環,蓋子里的海綿較小,通透性較差,影響菌絲生長,另外,蓋子的透氣孔和海綿裸露在夕卜,滅菌時容易被冷凝水浸濕,特別是在多雨、高濕、高溫的南方地區,活躍的雜菌孢子很容易從透氣孔侵入,結果在滅菌后的冷卻過程中,一些競爭性雜菌提前在培養料上萌發生長,而后接種的食用菌菌絲無法與之競爭,造成大面積雜菌污染。因此,既要解決封口套環的通透性,又要防止接種前感染雜菌,成了封口裝置面臨的新課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包括蓋體和頸圈,所述蓋體整體呈圓管狀且由塑料制成,在蓋體內壁上設有凸起環,在蓋體內設有過濾層,在蓋體上端設有蓋板,蓋體下端套在頸圈上;所述蓋板上若干通氣孔,在通氣孔的外面設有一層密封貼。優選的,所述過濾層由海綿制成。優選的,所 述密封貼為不干膠防水膜采用本技術方案的實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封口套環可充分利用密封貼阻止了外界空氣的進入,可有效防止在接種前的冷卻過程中的雜菌污染,而接種5 7天后,菌種萌發占據生長優勢時,再將蓋體外的密封貼揭去,使外界的空氣過濾層過濾后充分供給,確保菌絲正常生長,從而實現了防雜的目的。此外,本封口套環還具有制作成本低、可回收利用、操作便利、防雜效果明顯等優點,非常適用于食用菌家庭和規模化生產。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蓋體;2、蓋板;3、頸圈;11、凸起環;12、過濾層;21、通氣孔;22、密封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包括蓋體I和頸圈3,所述蓋體I整體呈圓管狀且由塑料制成,在蓋體I內壁上設有凸起環11,在蓋體I內設有過濾層12,在蓋體I上端設有蓋板2,蓋體I下端套在頸圈3上;所述蓋板2上若干通氣孔21,在通氣孔21的外面設有一層密封貼22。所述過濾層12由海綿制成。所述密封貼22為不干膠防水膜。使用時,首先將裝好培養料的菌袋袋口套上頸圈3,然后將超出頸圈3的塑料向頸圈3外反折,后將蓋體I套入頸圈3,并向下扣緊,在蓋體I蓋上蓋板2,在蓋板2上貼上密封貼22即可。菌袋滅菌后,移入室內或大棚內冷卻后和消毒接種,5 7天后,將蓋板2上的密封貼22揭去。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上述結構作各種變化和改進,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 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包括蓋體和頸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整體呈圓管狀且由塑料制成,在蓋體內壁上設有凸起環,在蓋體內設有過濾層,在蓋體上端設有蓋板,蓋體下端套在頸圈上;所述蓋板上若干通氣孔,在通氣孔的外面設有一層密封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層由海綿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貼為不干膠防 水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食用菌防雜菌塑料封口套環,包括蓋體和頸圈,所述蓋體整體呈圓管狀且由塑料制成,在蓋體內壁上設有凸起環,在蓋體內設有過濾層,在蓋體上端設有蓋板,蓋體下端套在頸圈上;所述蓋板上若干通氣孔,在通氣孔的外面設有一層密封貼。本實用新型的封口套環可充分利用密封貼阻止了外界空氣的進入,可有效防止在接種前的冷卻過程中的雜菌污染,而接種5~7天后,菌種萌發占據生長優勢時,再將蓋體外的密封貼揭去,使外界的空氣過濾層過濾后充分供給,確保菌絲正常生長,從而實現了防雜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G1/04GK203072419SQ20122068758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陳冬 申請人: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