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注料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料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給模具注料的注料箱。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模具注料過程有兩種方式,方式一是閉模注料方式即在模具處于合模狀態下進行注料,方式二是在開模狀態下,通過手工注料方式即手工把料注入到型腔內。方式一,是在一定的壓力條件下將原料注入進料口和主澆道,然后經分澆道進入模具的各個型腔內。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1586737U,
公開日2010年09月22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一種壓鑄模燒注系統,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壓鑄模燒注系統,其包括主流道、多條橫燒道,可以將流入其中的金屬液通過內澆口注入到模具型腔中。方式二是現有的這種處于開模狀態下進行注料的開模注料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手動注料的方式,將原料注入定模即凹模的型腔內,然后再用刮板將型腔外多余的原料刮掉,已達到定量注料的目的。目前的這兩種種模具注料方式都有缺點,方式一的缺點是模具結構復雜,制作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注料不均勻。方式二的缺點是這種手動開模注料的方式,其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同時還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的開模注料方式,其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安全可靠,勞動強度低的注料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注料箱,包括箱體,箱體側壁上設有進料口,箱體底面由若干并排設置的翻板組成,各翻板通過第一轉軸可轉動的設置在箱體側壁上,且各第一轉軸相互平行;所述箱體上設有用于翻轉翻板的翻轉機構。本方案的注料箱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將原料通過進料口注入注料箱的箱體內。接著,將注料箱移置定模分型面上。再接著,通過翻轉機構翻轉翻板,使原料注入定模型腔內;當定模型腔內注滿原料后,再通過翻轉機構翻轉翻板,使各翻板重新構成箱體底面,停止注料。最后,在將注料箱移開并合模。本方案的注料箱通過機械控制,完成對模具型腔的注料,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操作安全性。作為優選,翻轉機構包括氣缸,連桿及若干擺桿;所述第一轉軸端部延伸至箱體外偵牝各擺桿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端部,另一端鉸接在連桿上,各擺桿長度相同且相互平行,各擺桿設有箱體外側;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端部鉸接在連桿上,氣缸缸體上遠離活塞桿的端部鉸接在箱體上。本方案通過氣缸推動連桿移動,進而使擺桿繞第一轉軸轉動;在擺桿繞第一轉軸轉動的過程中,第一轉軸將隨著擺桿一同轉動,從而實現對翻板的翻轉。作為優選,翻轉機構包括呈L字形的連接塊,連接塊由與連桿相平行的橫向塊及與連桿相垂直的縱向塊組成;所述連桿的一端部設有第二轉軸,且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相平行;所述橫向塊可繞第二轉軸轉動的設置在第二轉軸上,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端部與縱向塊相連接。本方案通過將連接塊可轉動的設置在連桿上,然后將氣缸的活塞桿端部與連接塊相連接,從而實現將活塞桿端部鉸接在連桿端部。另一方面,通過本方案的連接塊將活塞桿端部鉸接在連桿上,便于活塞桿與連桿的安裝。作為優選,連桿設于第一轉軸上方,各擺桿的下端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端部,上端鉸接在連桿上。本方案結構使連桿和各擺桿都位于箱體底面上方,及將連桿和各擺桿設于于箱體側面相對位置處;這樣不僅使得注料箱結構緊湊,減小空間占用;而且在箱體注料的過程中,連桿和各擺桿不會與模具產生干涉。作為另一種優選方案,第一轉軸端部延伸至箱體外側,所述翻轉機構包括電機,齒條及設置在各第一轉軸端部的齒輪,所述箱體外側面上設有與第一轉軸相垂直的導向滑槽,所述齒條可滑動的設于導向滑槽內,且齒條與各齒輪相嚙合;所述電機設置在箱體上,電機的轉子上也設有齒輪,該齒輪與齒條相嚙合。板方案通過電機帶動齒輪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對翻板的翻轉。作為優選,翻板呈矩形狀;相鄰兩第一轉軸的間距相同,且相鄰兩第一轉軸的間距小于翻板上第一轉軸所在側邊與相對另一側邊之間的寬度。由于相鄰兩第一轉軸的間距小于翻板上第一轉軸所在側邊與相對另一側邊之間的寬度,這樣在翻板關閉箱體底面時,相鄰兩翻板將相互交疊,從而將箱體關閉底面。作為優選,第一轉軸設置在翻板一側邊處,且各翻板上與第一轉軸相對的一側抵靠在相鄰另一翻板的上表面上。由于第一轉軸設置在翻板一側邊處,并且各翻板上與第一轉軸相對的一側抵靠在相鄰另一翻板的上表面上;這樣在翻板翻轉打開箱體底面的過程中,各翻板將往上翻轉,即各翻板在翻轉過程中都將處于箱體內,而不會處于模具型腔內;因而在完成對模具型腔的注料后,在翻板翻轉關閉箱體底面的過程中,翻板不會影響到注入到模具型腔內的原料。作為優選,包括控制器、設置在箱體頂面上方的料位檢測傳感器;所述箱體內位于進料口與箱體頂面之間設有可沿箱體側壁上下移動的浮動蓋板;浮動蓋板上設有若干導向柱,箱體頂面上設有與導向柱相對應的導向套,導向柱可滑動的設置在導向套內;所述料位檢測傳感器設于其中一根導向柱的上方;所述料位檢測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接。在原料注入箱體的過程中,浮動蓋板在原料的推動下將往上移動,當料位檢測傳感器檢測到蓋板上升到設定值時,控制器將停止向箱體內注入原料。料位檢測傳感器是用于檢測原料位置的位置檢測傳感器。通過預先對箱體內要注入的原料體積進行設定,再通過料位檢測傳感器檢測箱體內原料位置,當料位置上升到設定位置時關閉注料口,實現對箱體內原料體積的自動控制。作為優選,浮動蓋板上方設有海綿層,所述浮動蓋板與海綿層之間還設有橡膠密封層,且橡膠密封層的邊緣抵靠在箱體內側面上。通過橡膠密封層可以有效阻止原料由浮動蓋板與箱體側壁之間的間隙中溢出到浮動蓋板上方。另一方面,由于海綿層的設置,使得溢出到浮動蓋板上方的原料將被吸附在海綿層邊緣,不會聚集到浮動蓋板中部;當浮動蓋板移動到箱體頂部時,海綿層受到箱體頂面的擠壓,吸附在海綿層邊緣的原料將被擠出重新流入到箱體內;因而可有效防止聚集到浮動蓋板上方的原料,由于長時間聚集而形成固態結構,影響箱體容量的問題。作為優選,包括進料管,進料管穿過進料口,且進料管與進料口之間設有密封圈;位于箱體內的進料管側面上設有若干進料孔,且位于箱體內的進料管末端封閉。本方案結構有利于原料均勻的注入到箱體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生產效率高、安全可靠,勞動強度低的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翻轉機構的一種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翻轉機構的另一種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箱體1、海綿層2、橡膠密封層3、浮動蓋板4、翻板5、第一轉軸6、進料管7、導向柱8、料位檢測傳感器9、控制器10、擺桿11、連桿12、氣缸13、活塞桿14、連接塊15、第二轉軸16、齒輪17、齒條18、電機1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注料箱,包括箱體I,進料管7,控制器10,設置在箱體頂面上方的料位檢測傳感器9。箱體I側壁上設有進料口。進料管7穿過進料口,且進料管與進料口之間設有密封圈。位于箱體I內的進料管7側面上設有若干進料孔,且位于箱體內的進料管末端封閉。箱體I內位于進料口與箱體頂面之間設有可沿箱體側壁上下移動的浮動蓋板4。浮動蓋板4上方設有海綿層2。浮動蓋板4與海綿層2之間還設有橡膠密封層3,且橡膠密封層3的邊緣抵靠在箱體I內側面上。浮動蓋板4上設有四根導向柱8。箱體I頂面上設有與導向柱相對應的導向套,導向柱可滑動的設置在導向套內。料位檢測傳感器9位于其中一根導向柱8的上方。料位檢測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接。箱體I底面由若干并排設置的翻板5組成,且翻板呈矩形狀。各翻板5通過第一轉軸6可轉動的設置在箱體I側壁上,且第一轉軸6端部延伸至箱體I外側。第一轉軸6設置在翻板5 —側邊處,且各第一轉軸6相互平行。相鄰兩第一轉軸6的間距相同,且相鄰兩第一轉軸6的間距小于翻板5上第一轉軸所在側邊與相對另一側邊之間的寬度。各翻板5上與第一轉軸6相對的一側抵靠在相鄰另一翻板的上表面上。如圖2所示,箱體I上設有用于翻轉翻板的翻轉機構。翻轉機構包括氣缸13,連桿12及若干擺桿11。擺桿11設有箱體I外側。各擺桿11 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6端部,另一端鉸接在連桿12上;具體說是,連桿12設于第一轉軸6上方;各擺桿11的下端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端部,上端鉸接在連桿12上。各擺桿11長度相同且相互平行。氣缸13的活塞桿14端部鉸接在連桿12上,具體說是,活塞桿14端部通過連接塊15鉸接在連桿上。連接塊15呈L字形。連接塊由與連桿相平行的橫向塊及與連桿相垂直的縱向塊組成。連桿12的一端部設有第二轉軸16,且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6相平行。橫向塊可繞第二轉軸16轉動的設置在第二轉軸16上,氣缸13缸體上遠離活塞桿14的端部鉸接在箱體I上。如圖2所示,通過氣缸13推動連桿12移動,進而使擺桿11繞第一轉軸6轉動;在擺桿11繞第一轉軸轉動的過程中,第一轉軸6將隨著擺桿11 一同轉動,從而實現對翻板5的翻轉。箱體的底面通過翻轉翻板5來打開或關閉。[0027]如圖3所示上述翻轉機構還可以設置為:翻轉機構包括電機19,齒條18及設置在各第一轉軸6端部的齒輪17。該齒輪17位于箱體I外側。箱體I外側面上設有與第一轉軸6相垂直的導向滑槽。導向滑槽位于第一轉軸6上方。齒條18可滑動的設于導向滑槽內,且齒條18與各齒輪17相嚙合。電機19設置在箱體I上,且電機的轉子上也設有齒輪17,該齒輪與齒條相嚙合。本方案的注料箱的工作過程是在模具開模后:首先,將原料通過進料管7注入注料箱的箱體I內。在原料注入的過程中,浮動蓋板4在原料的推動下將往上移動,當料位檢測傳感器檢9測到導向柱的上端上升到設定位置時,即浮動蓋板上升到設定位置時,控制器將控制原料停止向箱體內注入。接著,在模具處于開模狀態下,將注料箱移動到定模分型面上。再接著,通過翻轉機構翻轉翻板5,將箱體I底面打開,使原料注入定模型腔內;當定模型腔內注滿原料后,再通過翻轉機構翻轉翻板,將箱體底面關閉,停止注料。最后,在將注料箱移開并合模。本方案的注料箱通過機械控制完成對模具型腔的注料,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操作安全性。
權利要求1.一種注料箱,包括箱體(I),其特征是,箱體側壁上設有進料口,箱體底面由若干并排設置的翻板(5)組成,各翻板通過第一轉軸(6)可轉動的設置在箱體側壁上,且各第一轉軸相互平行;所述箱體上設有用于翻轉翻板(5)的翻轉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所述翻轉機構包括氣缸(13),連桿(12)及若干擺桿(11);所述第一轉軸(6)端部延伸至箱體(I)外側,各擺桿(11) 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6 )端部,另一端鉸接在連桿(12 )上,各擺桿長度相同且相互平行,各擺桿設有箱體外側;所述氣缸(13)的活塞桿端部鉸接在連桿(12)上,氣缸(13)缸體上遠離活塞桿的端部鉸接在箱體(I)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翻轉機構包括呈L字形的連接塊(15),連接塊由與連桿相平行的橫向塊及與連桿相垂直的縱向塊組成;所述連桿(12)的一端部設有第二轉軸(16),且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6)相平行;所述橫向塊可繞第二轉軸轉動的設置在第二轉軸上,所述氣缸的活塞桿(14)端部與縱向塊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所述連桿(12)設于第一轉軸(6)上方,各擺桿的下端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端部,上端鉸接在連桿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轉軸(6)端部延伸至箱體外偵牝所述翻轉機構包括電機(19),齒條(18)及設置在各第一轉軸端部的齒輪(17),所述箱體外側面上設有與第一轉軸相垂直的導向滑槽,所述齒條(18)可滑動的設于導向滑槽內,且齒條與各齒輪相哨合;所述電機設置在箱體上,電機的轉子上也設有齒輪,該齒輪與齒條相Ρ 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翻板(5)呈矩形狀;相鄰兩第一轉軸(6)的間距相同,且相鄰兩第一轉軸(6)的間距小于翻板(5)上第一轉軸所在側邊與相對另一側邊之間的寬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轉軸(6)設置在翻板(5)—側邊處,且各翻板(5)上與第一轉軸(6)相對的一側抵靠在相鄰另一翻板的上表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10)、設置在箱體頂面上方的料位檢測傳感器(9);所述箱體(I)內位于進料口與箱體頂面之間設有可沿箱體側壁上下移動的浮動蓋板(4);浮動蓋板上設有若干導向柱(8),箱體頂面上設有與導向柱相對應的導向套,導向柱可滑動的設置在導向套內;所述料位檢測傳感器設于其中一根導向柱的上方;所述料位檢測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所述浮動蓋板(4)上方設有海綿層(2),所述浮動蓋板與海綿層之間還設有橡膠密封層(3),且橡膠密封層的邊緣抵靠在箱體內側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種注料箱,其特征是,包括進料管(7),進料管穿過進料口,且進料管與進料口之間設有密封圈;位于箱體內的進料管側面上設有若干進料孔,且位于箱體內的進料管末端封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料箱,旨在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安全可靠,勞動強度低的注料箱。它包括箱體,箱體側壁上設有進料口,箱體底面由若干并排設置的翻板組成,各翻板通過第一轉軸可轉動的設置在箱體側壁上,且各第一轉軸相互平行;所述箱體上設有用于翻轉翻板的翻轉機構。
文檔編號B29C39/24GK202985895SQ20122053357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沈軍民 申請人:金華市博特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