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其特征是選擇河口地區池塘,鹽度5-15‰天然半咸水,在水溫25-30℃時進行餌料生物接種,池內餌料生物量達到20-40個/L即可放苗;魚苗下塘前進行升鹽過渡,使室內水泥池中的鹽度與池塘中水相差不超過2‰;魚苗下塘前打開增氧機,放苗時魚苗氧氣袋內的水溫、鹽度與池內相近,放苗規格為全長5-7cm,放養密度1500-2000尾/畝;接種糠蝦時提前開啟增氧機,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1h,晚上開機5-8h;夏季每半個月換水1/3,秋季每1個月換水1/3;餌料生物密度低于1個/L,要及時補充,捕獲在冬季水溫6-8℃,刀鱭體重2.5-3.5g/尾、全長為10-12cm。
【專利說明】一種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刀鱭養殖,尤其是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
【背景技術】
[0002]刀鱭(Coilia ectenes),屬鯡形目、鍉科、鱭屬,俗稱刀魚、毛刀魚、毛花魚、胡子魚、鱭魚。主要分布于我國黃渤海和東海一帶,凡通海的江河如遼河、海河、黃河、長江、錢塘江均能見到,其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著稱,是享有“長江三鮮”美譽之一的名貴洄游性魚類。近幾年來,由于過度捕撈及生態環境惡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刀鱭資源急劇衰退,而市場需求卻有增無減,甚至到了有價無市的窘境,2012年的清明前后,三兩左右規格的刀鱭市場售價高達9000元/斤。目前,長江刀鱭的人工養殖主要有兩種方式:淡水池塘養殖和室內水泥池養殖,但養殖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特別是當年魚種的養殖,長江刀鱭當年魚種的養殖均采用灌江納苗、淡水池塘、低密度粗放型養殖,這種養殖模式暴露了一些缺點:1)在淡水池塘養成的刀鱭往往會成為人們眼中的“湖刀”,其品質和市場價值遠低于從海水徊游到江中的“江刀” ;2)消耗淡水資源,養殖密度非常低,而且養殖期間需要經常換水,如果大規模淡水養殖刀鱭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優質淡水資源。如果用半咸水養殖刀鱭可以緩解淡水養殖刀鱭品質低下的問題,同時可以節約寶貴的淡水資源,而且半咸水是由江河淡水入流大海時和海水混合形成的,在世界各地的沿海河口地區十分常見。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由池塘準備、進水發塘、魚苗升鹽、魚苗放養、糠蝦接種、日常管理和捕獲生產步驟組成,其特征是選擇池底平坦、池深為2m、水位為1.5m、面積為2_3畝的河口地區池塘,每個池塘配備一個1.5kw的增氧機,進水口套雙層60目篩絹網袋過濾,排水口用30目閘網,近池面用20目弧形圍網防止魚苗逃逸,用300-400斤/畝生石灰化水對池塘進行潑灑消毒,待池塘消毒2天后,進水至淹沒池底浸泡,浸泡48小時后徹底排干曝曬待用;根據放苗時間,提前5-10天進水,進水采用當地鹽度為5-15%。天然半咸水,先進水50cm,然后根據水色情況和餌料生物量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達到1-1.5m,發塘期間晴好天氣中午增氧機開機lh,晚上則基本不開,在水溫25-30°C時,3-5天后水色變濃,這時水體中出現少量的輪蟲、小型枝角類以及橈足類幼體餌料生物,或通過從其它餌料生物較豐富的池塘內撈取進行接種,3-5天后,用燒杯在池內多點取樣檢測餌料密度,等到池內餌料生物量達到20-40個/L即可放苗;由于刀鱭大多繁育在淡水中進行,因此魚苗下塘前要在室內水泥池進行逐步升鹽過渡,提前7-10天開始升鹽度,每隔2-3天升鹽I次,每次升鹽2-3%。,使室內水泥池中的鹽度與池塘中水相差不超過2%。;選擇晴好天氣在池塘的上風處放苗,魚苗下塘前,提前打開增氧機以使池水不分層及餌料生物分布均勻,放苗時先將魚苗氧氣袋飄于池塘內10-20分鐘,然后打開氧氣袋采用少量多次向袋內緩緩灌入池水,并晃動氧氣袋,使氧氣袋內的水溫、鹽度與池內相近,然后放苗;放苗的規格為全長5-7cm,放養密度一般為1500-2000尾/畝;放苗I個月后,隨魚苗逐漸長大,魚苗的捕食能力逐漸增強,攝食量也明顯增多,池塘內的餌料生物量因魚苗攝食也逐漸減少,這時需要接種糠蝦,糠蝦及其幼體是刀鱭大規格魚苗的良好餌料,接種方法為:用30-40目的網袋在糠蝦資源的外源池塘中撈取糠蝦,每次撈取時網袋里糠蝦的數量不能太多,以免糠蝦缺氧死亡,采用少量多次撈取和接種,接種時,魚苗養殖池內提前開啟增氧機,提高池塘內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確保接種糠蝦存活;放苗后,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lh,晚上開機5-8h,天氣惡劣則增加開機時間;夏季每隔半個月換水1/3,秋季每隔I個月換水1/3 ;每隔3-5天檢測池塘餌料生物密度I次,若發現餌料生物密度低于I個/L,要從外源池塘中撈入生物餌料及時補充,由于刀鱭魚種性情暴躁,拉網捕獲一般在冬季,水溫在6-8°C范圍內;捕獲時,刀鱭規格為體重
2.5-3.5g/ 尾、全長為 10-12cm,成活率在 40-60%。
[0005]本發明相對于現有刀鱭淡水池塘粗放養殖技術的突出特點是:1)創立了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緩解了純淡水池塘養成的刀鱭品質和市場價值低下的現象;2)節約了寶貴的清潔淡水資源,合理利用了豐富的半咸水資源;3)解決了采用灌江納苗方式放苗的隨機性大、放苗數量不確定的問題;4)解決了采用灌江納苗方式放苗會帶入刀鱭敵害生物的問題。本發明操作簡便,易于被人們接受和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06]本發明生產 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池塘準備:選擇池底平坦的河口地區土池,池塘以池深2m、水位1.5m、面積2-3畝為佳,每個池塘配備一個1.5kw的增氧機,進水口套雙層60目篩絹網袋過濾,排水口用30目閘網,近池面用20目弧形圍網防止魚苗逃逸,用300-400斤/畝生石灰化水對池塘進行潑灑消毒,待池塘消毒2天后,進水至淹沒池底浸泡,浸泡48小時后徹底排干曝曬待用;
進水發塘:根據放苗時間,提前5-10天進水,進水采用當地鹽度為5-15%。天然半咸水,先進水50cm,然后根據水色情況和餌料生物量等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達到1-1.5m,發塘期間晴好天氣中午增氧機開機lh,晚上則基本不開,一般在水溫25-30°C時,3-5天后水色變濃,這時水體中就會出現少量的輪蟲、小型枝角類以及橈足類幼體等餌料生物,如果數量極少的話,可通過從其它餌料生物較豐富的池塘內撈取進行接種,3-5天后,用燒杯在池內多點取樣檢測餌料密度,等到池內餌料生物量達到20-40個/L即可放苗;
魚苗升鹽:由于刀鱭大多繁育在淡水中進行,因此魚苗下塘前要在室內水泥池進行逐步升鹽過渡,提前7-10天開始升鹽度,每隔2-3天升鹽I次,每次升鹽2-3%。,使室內水泥池中的鹽度與池塘中水相差不超過2%0 ;
魚苗放養:選擇晴好天氣在池塘的上風處放苗,魚苗下塘前,提前打開增氧機以使池水不分層及餌料生物分布均勻,放苗時先將魚苗氧氣袋飄于池塘內10-20分鐘,然后打開氧氣袋向袋內緩緩灌入池水(少量多次),并晃動氧氣袋,使氧氣袋內的水溫、鹽度等與池內相近,然后放苗;放苗的規格為全長5-7cm,放養密度一般為1500-2000尾/畝;
糠蝦接種:放苗I個月后,隨魚苗逐漸長大,魚苗的捕食能力逐漸增強,攝食量也明顯增多,池塘內的餌料生物量因魚苗攝食也逐漸減少,這時需要接種糠蝦,糠蝦及其幼體是刀鱭大規格魚苗的良好餌料,接種方法為:用30-40目的網袋在糠蝦資源的外源池塘中撈取糠蝦,每次撈取時網袋里糠蝦的數量不能太多,以免糠蝦缺氧死亡,采用少量多次撈取和接種,接種時,魚苗養殖池內提前開啟增氧機,提高池塘內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確保接種糠蝦存活;
日常管理:放苗后,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lh,晚上開機5-8h,天氣惡劣則增加開機時間;夏季每隔半個月換水1/3,秋季每隔I個月換水1/3 ;每隔3-5天檢測池塘餌料生物密度I次,若發現餌料生物密度低于I個/L,要從外源池塘中撈入生物餌料及時補充;
捕獲:由于刀鱭魚種性情暴躁,拉網捕獲一般在冬季,水溫在6-8°C范圍內;捕獲時,刀鱭規格為體重2.5-3.5g/尾、全長為10-12cm,成活率在40-60%。
【權利要求】
1.一種長江刀鱭當年魚種半咸水池塘養殖技術,本發明由池塘準備、進水發塘、魚苗升鹽、魚苗放養、糠蝦接種、日常管理和捕獲生產步驟組成,其特征是選擇池底平坦、池深為2m、水位為1.5m、面積為2-3畝的河口地區池塘,每個池塘配備一個1.5kw的增氧機,進水口套雙層60目篩絹網袋過濾,排水口用30目閘網,近池面用20目弧形圍網防止魚苗逃逸,用300-400斤/畝生石灰化水對池塘進行潑灑消毒,待池塘消毒2天后,進水至淹沒池底浸泡,浸泡48小時后徹底排干曝曬待用;根據放苗時間,提前5-10天進水,進水采用當地鹽度為5-15%。天然半咸水,先進水50cm,然后根據水色情況和餌料生物量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達到1-1.5m,發塘期間晴好天氣中午增氧機開機1h,晚上則基本不開,在水溫25-30°C時,3-5天后水色變濃,這時水體中出現少量的輪蟲、小型枝角類以及橈足類幼體餌料生物,或通過從其它餌料生物較豐富的池塘內撈取進行接種,3-5天后,用燒杯在池內多點取樣檢測餌料密度,等到池內餌料生物量達到20-40個/L即可放苗;由于刀鱭大多繁育在淡水中進行,因此魚苗下塘前要在室內水泥池進行逐步升鹽過渡,提前7-10天開始升鹽度,每隔2-3天升鹽I次,每次升鹽2-3%。,使室內水泥池中的鹽度與池塘中水相差不超過2%。;選擇晴好天氣在池塘的上風處放苗,魚苗下塘前,提前打開增氧機以使池水不分層及餌料生物分布均勻,放苗時先將魚苗氧氣袋飄于池塘內10-20分鐘,然后打開氧氣袋采用少量多次向袋內緩緩灌入池水,并晃動氧氣袋,使氧氣袋內的水溫、鹽度與池內相近,然后放苗;放苗的規格為全長5-7cm,放養密度一般為1500-2000尾/畝;放苗I個月后,隨魚苗逐漸長大,魚苗的捕食能力逐漸增強,攝食量也明顯增多,池塘內的餌料生物量因魚苗攝食也逐漸減少,這時需要接種糠蝦,糠蝦及其幼體是刀鱭大規格魚苗的良好餌料,接種方法為:用30-40目的網袋在糠蝦資源的外源池塘中撈取糠蝦,每次撈取時網袋里糠蝦的數量不能太多,以免糠蝦缺氧死亡,采用少量多次撈取和接種,接種時,魚苗養殖池內提前開啟增氧機,提高池塘內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確保接種糠蝦存活;放苗后,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lh,晚上開機5-8h,天氣惡劣則增加開機時間;夏季每隔半個月換水1/3,秋季每隔I個月換水1/3 ;每隔3-5天檢測池塘餌料生物密度I次,若發現餌料生物密度低于I個/L,要從外源池塘中撈入生物餌料及時補充,由于刀鱭魚種性情暴躁,拉網捕獲一般在冬季,水溫在6-8°C范圍內;捕獲時,刀鱭規格為體重2.5-3.5g/尾、全長為10-12cm。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960172SQ201310033448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施永海, 張海明, 張根玉, 陸根海, 劉建忠 申請人:上海市水產研究所, 上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