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西雙版納印奇果的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樹苗的搭架方法,特別是一種西雙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的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方法。
背景技術:
西雙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從秘魯引進的木質藤本油料新作物。林投公司根據南美油藤(印加語稱Sacha Inchi)適宜生長區域,把Sacha Inchi更名為西雙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西雙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原生長在海拔80 -1700 m的南美洲安第斯(Andes)山脈地區熱帶雨林。其種子富含油脂、蛋白質、氨基酸,還有多種維生素和生育酚。油脂部分主要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其含量明顯高于其它所有油料植物(見附件I)。其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Omega脂肪酸為主,ω-3、ω-6、ω-9三種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以上,其中ω-3含量高達48-54%。從種子中榨取的Sacha Inchi油,可用于食品、保健、制藥、化妝品等方面,對調整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保養肌膚等方面有顯著的作用;且提取方法簡單,只需要冷壓(低于50°C),而不需要精煉。由于較高的種子產量、高含油率和簡易的工業加工程序,使得西雙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比其它油料植物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目前,西雙版納印奇果開展了規模化的種植工作,而缺少一種提高產量及果子品質的西雙版納印奇果大面積種植基地的規范化搭架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產量、提高果子品質的西雙版納印奇果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方法。本發明的西雙 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規范搭架方法,包括栽樁、拉鐵絲和插攀引桿等步驟。I)架材準備:架材選擇黃竹樁作為搭架樁材料,黃竹樁選擇竹齡3年以上的根筒部位及中間部分,樁長度以2.1 2.4米,
2)搭架樁搭設:先挖40-50厘米深的栽樁洞,栽入后充分固定,栽樁時按種植行進行排列,栽樁間距為5 6米/棵(根據地勢栽樁行彎曲程度可進行適當調整);
3)拉鐵絲:架材樁柱栽植固定后,于樁上下拉兩股10#鐵絲聯接,第一股位于樁頂部,第二股于距地面約0.8 1.2米;
4)拉線樁固定:搭架樁栽植及安裝鐵絲工作完成后,靠邊的搭架樁上部用鐵絲與拉線樁連接固定,以確保整體的穩固性、平衡性,保證支架結構整體不松動,完成攀爬架的搭建;拉線樁的制作是選擇3年以上的黃竹樁根筒部位,鋸成60-65cm長,再破開成竹片,竹片寬5-8cm, —端進行削尖。栽樁時離竹樁1-1.5m,朝遠離竹樁方向與地面成45度角斜插入土內,地上部分保留10-15cm。5)插攀引桿:攀爬架搭建完成后,插引導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桿,攀引桿制作及插入固定:攀引桿采用寬度1.5 2厘米、長度2 2.2米的竹片或小竹枝制作,攀引桿插入固定時靠近西雙版納印奇果根莖部10 15厘米;插入攀引桿的高度不高于最頂端鐵線10 15cm,插完攀引桿后,將攀引桿綁扎在攀爬架頂端鐵絲上。本發明的攀爬架搭建方法有助于西雙版納印奇果的良好生長,可以提高西雙版納印奇果的單位面積產量,能提高果實的品質。本發明為印奇果單排籬架式搭架方式,采用該發明的栽植深度、密度及拉鐵絲的設置能保證印奇果植株大量爬藤后,架材的穩固性,且投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采用攀沿桿的規格及擺放位置,有利于印奇果幼苗的爬藤,上架,植株生長加快,能提前投產。實踐證明,印奇果植株對直徑大于5cm的牽引桿,攀爬效果較差,而攀沿桿過高,導致印奇果幼苗頂端易受風害。采用本發明的搭架結構,能滿足印奇果植株枝蔓萌發能力強,掛果節位靠前(結果蔓前10節內掛果率較高,10節以上掛果能力較弱)的生長習性,植株藤蔓在上、下兩條攀爬鐵絲上,能快速生長,閉合形成結果面,由于結果面垂直于地塊,植株上下光照條件均較好,植株能形成立體結果,能避免國外通常使用的“T”形架式,種植過密后,下部光照不足,結果面上移的缺陷。且能保證縮小行距,提高有效株數后,乃能滿足植株生長及管護需要。有效株數的提高及立體結果面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果實單位面積產量。采用該架式,與·“T”形搭架方式相比,產量提高20%以上,果實成熟更快。且由于下部光照較好,行距之間通透性好,植株不易受細菌、真菌等病害危害。因此本發明可以有效推動西雙版納印奇果(南美油藤)產業的大力發展和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圖1是本發明的西雙版納印奇果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示意圖。圖中:1-搭架樁,2-拉線樁,3-鐵絲。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并不能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1、架材準備:架材選擇黃竹樁作為搭架I樁材料,黃竹樁選擇竹齡3年以上的根筒部位及中間部分,樁長度以2.1 2.4米。2、搭架樁搭設:先挖40-50厘米深的栽樁洞,栽入后充分固定,栽樁時按種植行進行排列,栽樁間距為5 6米/棵(根據地勢栽樁行彎曲程度可進行適當調整)。3、拉鐵絲:架材樁柱栽植固定后,于樁上下拉兩股10#鐵絲3聯接,第一股位于樁頂部,第二股于距地面約0.8 1.2米左右;安裝鐵絲時先安裝底部鐵絲,安裝好后固定左右兩端的鐵絲拉線樁2 (固定樁),然后安裝頂部的鐵絲,上下鐵絲安裝好同時進行固定左右拉線樁(固定樁)。4、拉線樁固定:搭架樁栽植及安裝鐵絲工作完成后,靠邊的搭架樁上部用鐵絲與拉線樁連接固定,以確保整體的穩固性、平衡性,保證支架結構整體不松動,完成攀爬架的搭建;拉線樁的制作是選擇3年以上的黃竹樁根筒部位,鋸成60-65cm長,再破開成竹片,竹片寬5-8cm, —端進行削尖。栽樁時離竹樁1-1.5m,朝遠離竹樁方向與地面成45度角斜插入土內,地上部分保留10-15cm。5、插攀引桿:攀爬架搭建完成后,插引導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桿,攀引桿制作及插入固定:攀引桿采用寬度約1.5 2厘米、長度約2 2.2米的竹片或小竹枝制作,攀引桿 插入固定時靠近西雙版納印奇果根莖部10 15厘米;插入攀引桿的高度不高于最頂端鐵線10 15cm(高于15cm以后苗木在管護人員沒有及時進行理藤,爬到攀引桿點頭風吹容易把苗木的主枝折斷影響苗木的生長),插完攀引桿后,將攀引桿綁扎在攀爬架頂端鐵絲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西雙版納印奇果的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栽樁、拉鐵絲和插攀引桿步驟: 1)架材準備:架材選擇黃竹樁作為搭架樁材料,黃竹樁選擇竹齡3年以上的根筒部位及中間部分,樁長度以2.1 2.4米; 2)搭架樁搭設:先挖40-50厘米深的栽樁洞,栽入后充分固定,栽樁時按種植行進行排列,栽樁間距為5 6米/棵; 3)拉鐵絲:架材樁柱栽植固定后,于樁上下拉兩股鐵絲聯接,第一股位于樁頂部,第二股于距地面0.8 1.2米; 4)拉線樁固定:搭架樁栽植及安裝鐵絲工作完成后,靠邊的搭架樁上部用鐵絲與拉線樁連接固定,以確保整體的穩固性、平衡性,保證支架結構整體不松動,完成攀爬架的搭建; 5)插攀引桿:攀爬架搭建完成 后,插引導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桿,攀引桿采用寬度1.5 2厘米、長度2 2.2米的竹片或小竹枝制作,攀引桿插入固定時靠近西雙版納印奇果根莖部10 15厘米;插入攀引桿的高度低于最頂端鐵線10 15cm,插完攀引桿后,將攀引桿綁扎在攀爬架頂端鐵絲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西雙版納印奇果的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方法,其特征在于拉線樁的制作選擇3年以上的黃竹樁根筒部位,鋸成60-65cm長,再破開成竹片,竹片寬5-8cm,—端進行削尖,栽樁時離竹樁1-1.5m,朝遠離竹樁方向與地面成45度角斜插入土內,地上部分保留10-15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西雙版納印奇果的大面積種植攀爬架規范搭架方法。包括栽樁、拉鐵絲和插攀引桿等步驟。選擇竹齡3年以上的黃竹樁根筒部位及中間部分作為搭架樁材料,樁長度以2.1~2.4米;栽樁時按種植行進行排列,栽樁間距為5~6米/棵;于樁上下拉兩股鐵絲聯接,第一股位于樁頂部,第二股于距地面0.8~1.2米;靠邊的搭架樁上部用鐵絲與拉線樁連接固定,完成攀爬架的搭建;插引導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桿,將攀引桿綁扎在攀爬架頂端鐵絲上。本發明的攀爬架搭建方法有助于西雙版納印奇果的良好生長,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果實的品質。
文檔編號A01G9/12GK103070046SQ20131003545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王國光, 李文廣, 向明歡, 董玉杰, 彭濤, 李楊 申請人:西雙版納印奇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