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為噻呋酰胺、三唑酮和咪鮮胺,且噻呋酰胺、三唑酮和咪鮮胺的重量比(1-4):1:(1-4);其可以制成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本發明殺菌組合劑可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組分合理,有治療加保護的作用,殺菌效果好,能夠減少使用次數,降低用藥成本,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減緩抗性產生,對作物安全性好,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屬于化學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水稻上的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被稱為水稻三大真菌性病害,每年都有發生,使水稻大量減產,且影響水稻品質,給農民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在實際的病害防治工作中,目前市面能夠一次性同時防治包括上述三種常見的以及其他各種水稻綜合性真菌病害的農用殺菌組合物還很少,且成本較高,不能達到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程度。噻呋酰胺是一種對水稻紋枯病有特效的殺菌劑,但是對水稻稻瘟病活性一般,且成本較高,在單獨使用時易產生抗藥性。三唑酮是一種高效、低毒、內吸性強的三唑類殺菌劑,對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機理獨特,不易產生抗藥性。咪鮮胺對水稻稻瘟病活性高,但是對稻曲病和紋枯病活性較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將噻呋酰胺、三唑酮、咪鮮胺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的進行混配,制得不同的劑型,可對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其他水稻綜合性真菌病害有顯著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減少施藥量和次數,減緩病菌對其抗藥性的產生,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降低防治成本,對作物安全性高。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其有效成分為噻呋酰胺、三唑酮和咪鮮胺,且噻呋酰胺、三唑酮和咪鮮胺的重量比(1-4):1:(1-4);其可以制成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
[0006]所述的可濕性粉劑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0007]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為噻呋酰胺、三唑酮和咪鮮胺,且噻呋酰胺、三唑酮和咪鮮胺的重量比(1-4):1:(1-4);其可以制成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濕性粉劑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噻呋酰胺原粉10-20% 三唑酮原粉5-10% 咪鮮胺原粉10-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 4-6% 木質素磺酸鈉3-5% 白炭黑20-30% 凹凸棒土15-20%; 將上述原料經混合,氣流粉碎后即可得到可濕性粉劑。
3.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噻呋酰胺原粉10-20% 三唑酮原粉5-10% 咪鮮胺原粉10-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 4-6% 木質素磺酸鈉3-5% 高嶺土45-55% ; 將上述原料經混合后,超微氣流粉碎,然后再混合,造粒、烘干、篩分后即得水分散粒劑。
4.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防治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懸浮劑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噻呋酰胺原粉 10-20%
三唑酮原粉5-10%
咪鮮胺原粉10-20% 萘磺酸鹽4-8% 乙二醇3-6%
黃原膠0.4-0.5%
苯甲酸鈉1-1.5% 水30-40% ; 將上述原料經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40min,用砂磨機砂磨后即得懸浮劑。
【文檔編號】A01N47/38GK103444755SQ201310227112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7日
【發明者】嚴肅, 王坤, 楊寶香 申請人:安徽嘉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