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灌溉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為小麥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灌溉方法,具體為一種協同提高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原理是根據小麥高產優質協調形成的需水規律,分生育期確定需要灌溉的土壤含水量,并以此作為灌溉的指標,使土壤水分供應與小麥高產形成的水分需求相一致。
【專利說明】小麥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灌溉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用于小麥高產節水灌溉,具體涉及一種小麥主要生育期控制土壤低限水分的灌溉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灌溉是小麥生產上一項重要的栽培管理技術。目前生產上存在多種灌溉模式。根據小麥一生中灌溉次數的多少,灌溉模式可分為:5水模式(小麥全生育期灌5次水):越冬前灌水、返青期灌水、拔節期灌水、孕穗期灌水、灌漿期灌水;4水模式(小麥生育期灌4次水):越冬前灌水、拔節期灌水,孕穗期灌水、灌漿期灌水;3水模式(小麥生育期灌3次水):越冬前灌水、拔節期灌水,孕穗期灌水;2水模式(小麥生育期灌2次水):越冬前灌水、孕穗期灌水;1水模式(小麥生育期灌1次水):越冬前灌水,或孕穗期灌水,或拔節期灌水,或開花期灌水(王廣興等,1990 ;王旭等,2012 ;董超等,2012 ;劉麗平等,2012)。在小麥生育期灌1-3次水的方法,稱之為小麥節水灌溉,或控制灌溉、或限量灌溉,或調虧灌溉(王廣興等,1990 ;周繼華等,2008 ;胡相明等,2010 ;譚念童等,2011 ;McCarthy et al.,2013 ;Panget al.,2013)。
[0003]現有灌溉模式的缺點:無論何種灌溉模式,均是憑經驗或根據土壤外觀形態來進行灌溉,缺乏灌溉的精確定量化指標,且土壤的類型不同,土壤的外觀形態相差很大;根據土壤外觀形態進行灌溉,難以做到灌溉的精確化、定量化,難以實現土壤供水與小麥植株需水的一致,難以達到高產、水分高效利用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麥主要生育期通過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灌溉方法。
[0005]本發明是一種協同提高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原理是根據小麥高產優質協調形成的需水規律,分生育期確定需要灌溉的土壤含水量,并以此作為灌溉的指標,使土壤水分供應與小麥高產形成的水分需求相一致。
[0006]1.越冬前(冬前分蘗期)
[0007](1)粘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47%,灌水40mm(相當于灌溉水量4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47%,不灌水;
[0008](2)壤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33%,灌水45mm(相當于灌溉水量45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33%,不灌水;
[0009](3)砂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4.0%,灌水50mm (相當于灌溉水量5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4.0%,不灌水。
[0010]2.拔節期和孕穗期
[0011](1)粘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45%,灌水40mm(相當于灌溉水量4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45%,不灌水:[0012](2)壤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31 %,灌水45mm(相當于灌溉水量45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31%,不灌水;
[0013](3)砂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2.5%時,灌水50mm(相當于灌溉水量5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2.5%,不灌水。
[0014]3.開花期
[0015](I)粘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33%,灌水40mm(相當于灌溉水量4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33%,不灌水;
[0016](2)壤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22%,灌水45mm(相當于灌溉水量45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22%,不灌水;
[0017](3)砂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2.0%,灌水50mm(相當于灌溉水量5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2.0%,不灌水。
[0018]小麥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灌溉方法
[0019]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生育期、不同土壤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 (1)冬前分蘗期 粘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47%,灌水40mm,相當于灌溉水量4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47%,不灌水; 壤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33%,灌水45mm,相當于灌溉水量45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33%,不灌水; 砂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4.0%,灌水50mm,相當于灌溉水量5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4.0%,不灌水; (2)拔節期和孕穗期 粘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45%,灌水40mm,相當于灌溉水量4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45%,不灌水; 壤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31%,灌水45mm,相當于灌溉水量45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31%,不灌水; 砂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2.5%時,灌水50mm,相當于灌溉水量5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2.5%,不灌水; (3)開花期 粘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33%,灌水40mm,相當于灌溉水量4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33%,不灌水; 壤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22%,灌水45mm,相當于灌溉水量45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22%,不灌水; 砂土: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2.0%,灌水50mm,相當于灌溉水量500m3每公頃;0-15cm耕層土壤含水量> 2.0%,不灌水。
【文檔編號】A01G25/00GK103430811SQ201310289661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日
【發明者】楊建昌, 王志琴, 張耗, 劉立軍 申請人: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