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5071閱讀:508來源:國知局
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由機架、升降裝置與挖坑覆土裝置構成。所述升降裝置主要由機架部液壓缸和滾輪組成,并通過機架部液壓缸和滾輪與機架相連,機架部液壓缸通過銷釘連接固定于機架上,滾輪嵌入機架的凹槽內,與機架的凹槽表面組成滾動副;所述挖坑覆土裝置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升降裝置上。該果園挖坑覆土機構,將挖坑及覆土功能集于一體,作業效率高,結構簡單,實用性強,具有很好的推廣與應用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果樹種植是我國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種植效率是影響收入高低的
一個重要因素。
[0003]目前,在果樹種植過程中,覆土過程常常與挖坑過程相分離,并且大多需要人工參與,加之現有的挖坑機械多為手持式挖坑機或與拖拉機配套的簡單設備,使得果樹種植的勞動用工量增大、效率變低。
[0004]針對果樹種植中的挖坑工序,很少有擺脫了螺旋式挖坑思想的作業機械,并且,在一次作業中能先后完成挖坑和覆土工序的一體化作業機械更是不多見。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擺脫了以往螺旋式挖坑的思想,實現了在一次作業中能先后完成挖坑和覆土工序的一體化作業。
[0006]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包括機架、升降裝置和挖坑覆土裝置。
[0007]所述升降裝置與機架連接,所述挖坑覆土裝置與升降裝置連接。
[0008]所述升降裝置由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機架部液壓缸缸筒、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滑動臺、主承載梁、滑動臺限位桿、`滾輪和上固定平臺組成,所述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下方;所述機架部液壓缸缸筒通過銷釘固定在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上;所述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通過銷釘固定在所述滑動臺下端;所述滾輪分別通過焊接固定在滑動臺的四個角上,并且嵌入機架的凹槽內,與機架的凹槽表面組成滾動副;所述滑動臺限位桿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上方,所述主承載梁通過焊接固定在滑動臺上;所述上固定平臺通過螺栓固定于主承載梁上。
[0009]所述挖坑覆土裝置由工作部液壓缸缸筒、拉桿上固定架、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拉桿、導軌、工作桿連接架、滑塊、工作桿、下固定平臺、拉桿下固定架和挖坑鏟組成,所述工作部液壓缸缸筒與所述拉桿上固定架通過螺栓分別固定于所述上固定平臺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拉桿的上端通過螺栓與拉桿上固定架連接,下端通過螺栓與拉桿下固定架連接,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所述拉桿下固定架通過焊接與下固定平臺連接;所述工作桿連接架通過螺釘固定在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端部;所述導軌通過螺栓與下固定臺相連接,與所述拉桿交替分布,并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所述工作桿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上端通過銷釘和彈性擋圈連接在工作桿連接架上,組成轉動副,下端通過螺栓與滑塊相連,組成轉動副;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軌組成滑動連接,滑塊可沿導軌上下運動;所述挖坑鏟通過螺栓固定于滑塊上。[0010]所述滑塊的初始位置位于導軌上端,當所述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向下運動時,通過工作桿連接架和工作桿的推動作用,使得滑塊沿導軌向下運動,固定在滑塊上的挖坑鏟同時向下運動并收合,完成挖坑作業,土壤保存于三個挖坑鏟收合后形成的空間中;當所述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向上運動時,通過工作桿連接架和工作桿的拉動作用,使得滑塊沿導軌向上運動,挖坑鏟分開,土壤靠重力作用落回坑中,所述下固定平臺將粘在挖坑鏟上的土塊刮下,完成覆土作業。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挖坑過程結束后,直接進行覆土作業,在工作部液壓缸工作的一個周期內完成挖坑與覆土工序,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結構簡單,實用性強,有較強的推廣與應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的整體結構圖;
[0013]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的工作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挖坑覆土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0015]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升降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0016]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挖坑鏟的軸測圖;
[0017]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挖坑鏟的俯視圖。
[0018]圖中:1.工作部液壓缸缸筒,2.上固定平臺,3.拉桿上固定架,4.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5.拉桿,6.導軌,7.工作桿連接架,8.滑塊,9.工作桿,10.下固定平臺,11.拉桿下固定架,12.挖坑鏟, 13.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14.機架部液壓缸缸筒,15.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16.機架,17.滑動臺,18.主承載梁,19.滑動臺限位桿,20.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發明提供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0]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該果園挖坑覆土機構由機架、升降裝置與挖坑覆土裝置構成;
[0021]升降裝置由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13)、機架部液壓缸缸筒(14)、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15)、滑動臺(17)、主承載梁(18)、滑動臺限位桿(19)、滾輪(20)和上固定平臺(2)組成,滑動臺限位桿(19)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16)上方,用于限制滑動臺(17)滑動的最高位置,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13)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16)下方;機架部液壓缸缸筒(14)通過銷釘固定在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13)上;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15)通過銷釘固定在滑動臺(17)下端;滾輪(20)分別通過焊接固定在滑動臺(17)的四個角上,并且嵌入機架
(16)的凹槽內,與機架(16)的凹槽表面組成滾動副,使得機架部液壓缸工作時,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15)帶動滑動臺(17)上下運動;主承載梁(18)通過焊接固定在滑動臺(17)上,上固定平臺(2)通過螺栓固定于主承載梁(18)上。
[0022]挖坑覆土裝置由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拉桿上固定架(3)、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
(4)、拉桿(5)、導軌(6)、工作桿連接架(7)、滑塊(8)、工作桿(9)、下固定平臺(10)、拉桿下固定架(11)和挖坑鏟(12)組成,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與拉桿上固定架(3)通過螺栓分別固定于上固定平臺(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拉桿(5)的上端通過螺栓與拉桿上固定架
(3)連接,下端通過螺栓與拉桿下固定架(11)連接,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的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拉桿下固定架(11)通過焊接與下固定平臺(10)連接;工作桿連接架(7)通過螺釘固定在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4)端部;導軌(6)通過螺栓與下固定平臺(10)相連接,與所述拉桿(5)交替分布,并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的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工作桿(9)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的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上端通過銷釘和彈性擋圈連接在工作桿連接架(7)上,組成轉動副,下端通過螺栓與滑塊(8)相連,組成轉動副;滑塊(8)與導軌(6)組成滑動連接,滑塊(8)可沿導軌(6)上下運動;挖坑鏟(12)通過螺栓固定于滑塊(8)上。
[0023]圖5與圖6表示挖坑鏟的結構,挖坑鏟(12)的各個縱切面為弧形,該弧與導軌同心;挖坑鏟(12)各個橫切面為相似的弧形,且弧長由上到下逐漸減小。由于挖坑鏟(12)各個縱切面為弧形,且安裝在滑塊(8)上之后與導軌(6)同心,總體外形與圓形鐵锨相似,所以在挖坑鏟(12)下降的過程中對土壤沒有擠壓作用,當滑塊⑶沿導軌(6)下降到最低位置時,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的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的三個挖坑鏟(12)相互合攏。
[0024]滑塊⑶的初始位置位于導軌(6)的上端,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15)向下運動,通過所述升降裝置帶動所述挖坑覆土裝置向下運動,當挖坑鏟(12)接近地面時,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15)停止運動,而后工作部液壓缸開始工作,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4)向下運動時,安裝在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4)端部的工作桿連接架(7)對工作桿(9)產生一個沿著工作桿(9)方向向下的壓力,迫使滑塊⑶沿導軌(6)向下運動,由于受到導軌(6)圓弧外形的限制,滑塊(8)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向工作部液壓缸缸筒(I)的中心軸線靠攏,固定在滑塊(8)上的挖坑鏟(12)隨著滑塊(8)的運動向下運動并靠攏,土壤保存于三個挖坑鏟(12)所形成的空間中,隨后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4)保持不動,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
·(15)通過升降裝置帶動挖坑覆土裝置上升,使得挖坑鏟(12)離開地面,挖坑作業結束。
[0025]當所述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4)向上運動,工作桿連接架(7)對工作桿(9)產生一個沿著工作桿(9)方向向上的拉力,迫使滑塊(8)沿導軌(6)向上運動,固定在滑塊(8)上的挖坑鏟(12)隨著滑塊⑶的運動也向上運動;由于受到導軌(6)圓弧外形的限制,挖坑鏟(12)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彼此分開,收集在挖坑鏟(12)內部空間中的土壤因為重力的作用下落,同時粘在挖坑鏟(12)上的土壤被所述下固定平臺(10)刮下,完成覆土作業。
[0026]上面以具體實施例予以說明本發明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實施例,根據上述的說明內容,凡在本發明精神與原則之上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果園挖坑覆土機構,包括機架、升降裝置與挖坑覆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通過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機架部液壓缸和滾輪與機架連接,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上,機架部液壓缸通過銷釘連接固定在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上,滾輪嵌入機架的凹槽內,與機架的凹槽表面組成滾動副;所述挖坑覆土裝置與升降裝置連接,通過螺栓固定在升降裝置上; 所述升降裝置包括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機架部液壓缸缸筒、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滑動臺、主承載梁、滑動臺限位桿、滾輪和上固定平臺,所述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下方;所述機架部液壓缸缸筒通過銷釘固定在機架部液壓缸固定桿上;所述機架部液壓缸活塞桿通過銷釘固定在所述滑動臺下端;所述滾輪分別通過焊接固定在滑動臺的四個角上,并且嵌入機架的凹槽內,與機架的凹槽表面組成滾動副;所述滑動臺限位桿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上方,所述主承載梁通過焊接固定在滑動臺上;所述上固定平臺通過螺栓固定于主承載梁上; 所述挖坑覆土裝置包括工作部液壓缸缸筒、拉桿上固定架、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拉桿、導軌、工作桿連接架、滑塊、工作桿、下固定平臺、拉桿下固定架和挖坑鏟,所述工作部液壓缸缸筒與所述拉桿上固定架通過螺栓分別固定于所述上固定平臺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拉桿的上端通過螺栓與拉桿上固定架連接,下端通過螺栓與拉桿下固定架連接,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所述拉桿下固定架通過焊接與下固定平臺連接;所述工作桿連接架通過螺釘固定在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端部;所述導軌通過螺栓與下固定臺相連接,與所述拉桿交替分布,并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所述工作桿以工作部液壓缸缸筒中心軸線為基準呈120度均勻分布,上端通過銷釘和彈性擋圈連接在工作桿連接架上,組成轉動副,下端通過螺栓與滑塊相連,組成轉動副;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軌組成滑動連接,滑塊可沿導軌上下運動;所述挖坑鏟通過螺栓固定于滑塊上; 所述導軌與滑塊組成移動副,導軌的外壁與滑塊的內壁均為弧形;所述挖坑鏟通過螺栓固定在滑塊上;挖坑時所述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向下運動,推動工作桿,工作桿推動滑塊沿導軌下移,滑塊帶動挖 坑鏟向下運動并收合,覆土時工作部液壓缸活塞桿向上運動,拉動工作桿,工作桿拉動滑塊沿導軌上移,滑塊帶動挖坑鏟向上運動并張開;挖坑與覆土過程中,所述挖坑鏟的尖部運動軌跡始終為弧線; 所述挖坑鏟的各個縱切面為弧形,挖坑鏟安裝在滑塊上后,該弧形與導軌同心,所述挖坑鏟總體外形與圓頭鐵锨相似。
【文檔編號】A01C5/04GK103621222SQ201310356137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3日
【發明者】劉志杰, 楊福增, 潘冠廷, 黨小選, 趙友亮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