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及回收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用地膜清理、回收和再利用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不僅能夠地表而且能夠將埋藏于地面之下的殘留地膜進行回收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及回收機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鏟起;將鏟起的泥土和殘留地膜通過拍打使殘留地膜從泥土中脫落,并進行離心分離殘留地膜和泥土;最后將殘留地膜收集。本發明直接將埋藏有地膜的地表泥土層翻松,然后將所翻松的泥土連同被翻出的殘留地膜全部收集起來,將這些泥土和殘留地膜的混合物進行離心分離,最后將分離出來的地膜收集起來。
【專利說明】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及回收機組【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用地膜清理、回收和再利用領域,更具體的說是ー種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及回收機組。
【背景技術】
[0002]三十年前農用地膜推廣,幫助中國農業增產增收。目前,我國地膜技術開發和覆蓋地膜的使用量已經居世界第一位。隨著農用地膜多年來不斷推廣和應用,殘留在農田里的地膜越來越多,在自然條件下上百年都得不到降解,嚴重污染著環境。殘留地膜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耕地質量和土壌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致使農作物產量下降;ニ、殘留地膜中的有害物質,使農作物根系無法生長而死亡,或則是該毒性致使農作物生長緩慢或黃化死亡;三、大量殘留地膜存在于耕耘層,殘留地膜纏繞造成農耕設備的機械工作部件不能轉動,影響農機作業;四、未清理或清理出來棄于地頭的殘留地膜,被大風吹起四處散落,嚴重影響農村環境。
[0003]廢舊地膜污染問題已經是世界很多國家面臨的ー個“頑疾”。防治農田“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廢舊農用地膜的回收治理工作也是我國高度重視、重點扶持的項目之一,而且也是關系日后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重要舉措! 目前治理廢舊地膜污染的方法主要有:
一、推廣生物降解可回收環保型地膜,減少農用地膜“白色污染”,但現有技術中,無論是液態膜、光降解膜或者是纖維膜等生物降解膜,在農業生產試驗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特別是技術不成熟以及市場價格因數致使生物降解地膜多年來難以推廣。我國北方及西北大部分地區的作物栽培仍需要全程覆膜,但是生物降解型地膜由于其價格偏高,是一般農用地膜的兩到三倍,農民根本無法承擔。技術的不成熟也是推廣的重要障礙,降解地膜在農業生長后期往往失去保墑、保溫性能,有的膜甚至還沒有過農作物生長期就已經風化。
[0004]另ー嚴重的問題是,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后的脆片由于含有淀粉,植物纖維等有機質,容易與土壌顆粒膠合,回收難度比普通農用地膜更大,一般不予回收。但是生物降解地膜長期大量埋在土壌里,究竟會不會對土地造成影響,是不是完全降解為無害的碳水化合物并未經過科學論證,暫時沒法確定。但是大量的人造化合物進入土壌內,可以預見極有可能帶來隱蔽性更強、致使土地無法種植農作物污染物問題。該問題隨著科技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后的殘留化合物對土地的影響一定被人們逐漸認識和發覺,這將重復著“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那今天我們這代人將如何去面對日后我們的子孫后代?
即使是生物降解地膜能夠完全的降解,但是該新型地膜的應用并不能減少現在已經殘留在農田中的廢膜,即新型地膜的應用無法解決目前已經對土地造成嚴重污染的地膜問題。
[0005]ニ、采用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通過人力手工或耙子回收土壤表面殘留的地膜,現有回收廢膜機械主要是拖拉機牽引多層梳型耙子或環形滾動釘齒式殘留地膜清除機,也有部分新型的廢膜機械回收埋在泥土中的地膜((T8cm深度)。但是上述方式均只能對農田表面的大張廢膜進行撿拾,而對清除毎年不斷増加殘留在土地耕作層(l(T30cm深度)之間的廢膜則毫無效果,因為該深度的地膜由于埋藏多年,已經與土壌結成一體,通過機械的方式進行回收,刨起力度太小則無法將該深度的地膜拉出,刨起カ度太大則容易拉斷地膜,同樣無法拉出地膜。而且上述方式只能用于回收面積較大,較長的地膜,對于地膜碎塊完全沒有辦法,小面積的地膜根本就無法通過上述方式耬出去。對于回收的地膜,很多處理的方式是堆積起來進行焚燒,造成對空氣的二次污染。
[0006]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即使采用大量的人力物カ進行回收,耕種滿10年農田土壤中每畝仍含有17公斤殘留地膜,耕種滿20年農田土壌中每畝仍含有28公斤殘留地膜,耕種滿30年農田土壌中每畝仍含有45公斤殘留地膜。隨著土地耕種期的延長,農田里殘留地膜數量將迅速増加,50年后該土地將無法耕種,即使是現在,農作物的成活率也隨著土壤內地膜的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如何處理目前我國東北、西北等地區耕地殘留地膜的問題,恢復土地的種植能力是關乎我國民生和未來國家戰略的大問題。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不僅能夠地表而且能夠將埋藏于地面之下的殘留地膜進行回收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及回收機組。
[0008]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0009]本發明設計了ー種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51.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
52.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鏟起;` 53.將鏟起的泥土和殘留地膜通過拍打使殘留地膜從泥土中脫落,并進行離心分離殘留地膜和泥土;
54.將殘留地膜收集。
[0010]現有技術中的方法一般只能將露在在地表之上的殘留地膜進行回收,或者回收少量埋藏在地面淺層的少量殘留地膜,對于大量埋藏在地表之下、特別是深層的地膜無法進行回收。本發明直接將埋藏有地膜的地表泥土層翻松,然后將所翻松的泥土連同被翻出的殘留地膜全部收集起來,將這些泥土和殘留地膜的混合物進行離心分離,最后將分離出來的地膜收集起來。這樣能夠完全的將埋藏與地表之下、年代久遠的殘留地膜全部進行回收,使土地恢復耕種能力。
[0011]為了能夠高效、徹底的將泥土和殘留地膜進行分離,所述步驟S3中離心分離過程中,將泥土和殘留地膜置于內層殼體為鏤空殼體的雙層腔體內轉動,離心力使泥土經過鏤空殼體,而殘留地膜被鏤空殼體阻擋、保留在鏤空殼體內,實現兩種分離。上述內層殼體為鏤空殼體的雙層腔體的結構起到關鍵的作用,當回收泥土和殘留地膜混合物在該腔體的內層殼體內高速轉動的過程中,由于泥土顆粒較小,而殘留地膜面積較大,所以在離心カ的作用下,泥土顆粒可以通過鏤空殼體上的網眼,而殘留地膜通不過,就被保留在內層殼體之內。外層殼體一般采用密封或半密封的結構,能夠阻擋被離心甩出的泥土,防止泥土在高速離心作用下到處飛揚。半密封結構一般開ロ位于殼體的底部,使分離出來的泥土能夠直接回到地面上,填補因為前面翻松并被鏟起的泥土的空缺。[0012]為了能夠連續的作業,所述步驟S1中連續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所述步驟S2中連續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鏟起;所述步驟S3中分離出來的泥土直接排出至地表,并進行平復。在這種方法中,所述外層殼體采用半密封結構,泥土從外層殼體下側的開ロ直接排出,然后再進行平復,使土地恢復平整。在這種流水作業的過程中,泥土和殘留地膜被翻起并鏟出,經過分離后再回填和平整,經過作業后的土地與原來沒有區另IJ,但地表之上及埋藏在地表之下的殘留地膜已經被分離出來進行回收。
[0013]為了能夠將泥土和殘留地膜徹底分離,減少回收的殘留地膜中夾雜大量的泥土,防止耕地的泥土和養分流失。所述步驟S3中離心分離包括以下步驟:
S31.通過葉輪機構拍打泥土和殘留地膜,同時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轉動進行離心一次分離;通過葉輪機構對鏟起的泥土和薄膜混合物進行高速拍打,在拍打的過程中,能夠將泥土和殘留地膜徹底分離,特別是對于年代久遠、埋藏在泥土深層的殘留地膜,這些地膜經過長時間的埋藏,已經與泥土結痂成塊,通過高速拍打的方式能夠將這些泥塊拍碎,使殘留地膜被分離出來。另外在葉輪機構高速轉動拍打的作用下,能夠帶動泥土在上述雙層腔體內高速轉動,提供分離用的離心作用力。
[0014]S32.通過風カ驅動分離后的殘留地膜及夾雜在殘留地膜中的泥土進行自旋離心二次分離。經過離心拍打之后的殘留地膜,其上的泥土基本上已經脫落,但是仍有一定量的泥土夾在殘留地膜之間,在葉輪機構的轉動過程中會被ー并帶出,為了將這些泥土也進行回收。本發明通過風壓機提供風カ驅動的方式,帶動殘留地膜和泥土混合物在另ー個雙層腔體內做自旋運動,同樣通過離心作用カ和鏤空內層殼體將泥土分離出來。經過兩次分離的處理后,能夠得到含泥量很少的殘留地膜,這種殘留地膜收集起來能夠直接進行回收處理,而無需作再次的去泥處理。
[0015]為了能能夠適應連續作業,在所述步驟S31中,通過葉輪機構形成的螺旋推進的氣流,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行進,在行進過程中進行離心一次分離;通過螺旋推進的氣流,能夠推動泥土和殘留地膜從腔體的一側運動至另ー側,在這過程中,泥土被甩出內側殼體外,殘留地膜被推動進入離心二次分離,這樣便可以不斷的在腔體內添加新的泥土和殘留地膜的混合物進行處理。在步驟 S31中通過風カ帶動殘留地膜及夾雜在殘留地膜中的泥土螺旋傾斜向上行進,在行進過程中進行離心二次分離;同樣在螺旋行進的過程中,泥土被分離出來,傾斜向上的方向能夠利用泥土和殘留地膜在風カ推動的不同作用下,利用重力的作用將泥土匯集至腔體的底部,能夠將夾雜在薄膜內的泥土進行更加徹底的分離。
[0016]我國采用農用地膜進行多年耕種的土地中,根據使用的時間的長短,地膜殘留在地表下的深度不同,年代越久遠,埋藏的深度越深,根據調查的結果,最早使用農用地膜的西北地區,地表30cm的深度中含有98%以上的殘留地膜。在上述方法中,翻松及鏟起的泥土越深,作業的機器的負荷就越大,要處理的泥土方數就越多,處理的效率越低下,為權衡機器的能耗,處理的效率,本發明所述步驟S1中翻松泥土的深度在25-35cm之間。處理該深度的泥土,不僅能夠將埋藏在地表之下的地膜較為徹底的清除,而且設備的能耗和效率均比較適合對大面積機械化耕作的土地進行處理。
[0017]為了使泥土與殘留地膜在進行離心處理前能夠更加松散,有利于拍打和離心分離,所述步驟S2包括以下步驟:
S21.將翻松的泥土進行削切的步驟;削切的過程不僅能夠挑起面積較大的殘留地膜,而且能夠將大塊的泥塊分割成小塊泥塊,這樣更有利于后續的拍打和離心處理。該步驟S21中通過轉速為250-800轉/分鐘的圓筒形主輪帶動的多把刀具對泥土進行削切。圓筒形主輪的結構能夠防止殘留地膜卷繞在主輪上,并列的刀的密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設定,密度越大,削切泥塊就越小。而且高密度的刀在高速轉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大部分的泥土和殘留地膜挑起。
[0018]S22.將經過翻松或削切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鏟起的步驟。在進行高速轉動削切的過程中,已經能夠挑起大量的泥土和殘留地膜,余下少量的泥土和殘留地膜通過鏟板ー并鏟起,能夠徹底的回收被翻松深度以上的所有泥土和殘留地膜。
[0019]經過風力驅動分離后的殘留地膜要進行回收,不過此時的風壓較大,所以步驟S4具體包括:
S41.將氣流帶動的殘留地膜進行釋壓的步驟;具體是通過將氣流帶動的殘留地膜導入ー鏤空回收腔體內進行釋壓。經過釋壓之后的殘留地膜在回收腔體內自由落下。
[0020]S42.收集落下的殘留地膜進行自動打包的步驟。
[0021]本發明還進ー步提供適用于上述殘留地膜回收方法的回收機組,其特征在于在牽引機架上安裝有以下系統: 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并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輸送至下一系統的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
將鏟起的泥土和殘留地膜進行離心分離的離心分離系統;和將分離后的殘留地膜收集起來的殘I吳收集和壓縮打包系統。
[0022]上述系統在牽引機架上順序安裝,通過拖拉機或其他動カ拖曳牽引支架,便可以帶動整套回收機組前進,泥土及殘留地膜不斷的被翻起、鏟起、分離、排出泥土、回填、平整泥土和最后將殘留地膜收集打包,流水線作業,可以對大面積的耕地進行機械化處理。
[0023]為了能夠進行上述兩次離心分離,所述離心分離系統包括:
拍打泥土和殘留地膜,同時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轉動進行離心一次分離的泥土薄膜分尚系統;和
驅動分離后的殘留地膜及夾雜在殘留地膜中的泥土進行自旋離心二次分離的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
[0024]上述各個系統具體結構如下:
地膜回收機組的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為地膜回收機組的第一作業部,其結構包括安裝在牽引機架上的深耕耙具機構、旋耕刀輪機構和動カ機構,深耕耙具機構安裝在旋耕刀輪機構前面,所述動カ機構帶動旋耕刀輪機構。作業時,通過拖拉機等機器拉動牽引機架,帶動整個機組前進,所述深耕耙具結構位于機架的最前端,用于將土地耕作層的泥土翻松,翻松的深度根據實際需要一般在l(T40cm之間。深耕耙具將該深度的圖層翻松到一定程度,動カ機構帶動旋耕刀輪機構高速旋轉,將泥土再次打松,大塊泥土被打碎的同吋,將被的泥土連通殘留在泥土內的地膜和大量的泥土刨出,一井送入下一階段的泥土薄膜分離系統內做進ー步的處理。該設備與傳統的主要刨出地膜的機器相比較,其特點是將殘留地膜和泥土ー并刨出,能夠最大程度的將泥土內的殘留地膜完全清理出來,特別是位于泥土深層,已經與泥土結成塊的殘留地膜,這種地膜采用傳統的設備用カ太小很難將其拋起,用力過大則容易拉斷地膜,也無法刨起。本設備在打碎泥塊的同時將地膜和泥土ー并刨出,即使拉斷地膜也無所謂,因為拉斷后的地膜還是會連通泥土一并被刨出。
[0025]本發明所述旋耕刀輪機構包括圓筒形主輪和分布在圓筒形主輪上的多把刀具。該結構的圓筒形主輪能夠防止大張或較長的地膜纏繞旋耕刀輪機構,密集布置的多把刀具能夠快速且高密度的對泥土進行削切,快速切碎或撕裂大面積的地膜。采用密集布置的刀具的另一作用是能夠起到刨土的作用,高速轉動下的密集刀具即使是縱向排列,也能夠迫使大量的泥土朝ー個方向運動,這樣就同時起到削切泥土和刨起泥土的雙重作用。所述刀具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安裝結構,以便于刀具損壞后的更換和維護。
[0026]為了提高刀具的削切泥土和刨起泥土的效率,降低動カ機構的功耗。本發明所述刀具包括交錯排列的長刀具和短刀具,采用交錯排列的長短刀具的結構,能夠減少旋耕刀輪機構前進的阻力,在不提高動カ機構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旋耕刀輪機構的轉速,轉速的提聞,就能夠進一步提聞削切泥土和刨土的效果。
[0027]所述長刀具和短刀具較佳的排列方式是呈品字形錯開排列,這樣的排列結構能夠很高的保護長刀具,防止長刀具在使用過程中折斷,降低設備的維護頻率。一般來說,所述長刀具的長度在25-35cm之間,所述短刀具的長度在l(T20cm之間,所述深耕耙具機構的翻松土地的深度在25-35cm之間。根據研究的結果,目前大量的殘留地膜主要堆積在地表以下30cm的深度以內,該范圍的殘留地膜占到殘留地膜總量的98%,因此針對目前的情況,將深耕耙具機構的翻松土地的深度在25-35cm之間較為合理,所述長短刀具也根據該范圍進行設計。
[0028]為了提高刀具的強度,意見刨土的效果,所述刀具呈弧形,在圓筒形主輪上呈徑向分布,圓筒形主輪的轉速為250-800轉/分鐘。根據土地的硬度可以適當調整圓筒形主輪的轉速,但是如果低于250 轉/分鐘,削切泥土和刨土的效果將不明顯,特別是刨土效果,在轉速比較低的情況下,由于刀具呈徑向分布,將無法將大量的泥土刨出,將達不到要求。對于目前的土地硬度來說,800轉/分鐘的轉速已經足以將現有硬度的泥土削碎,轉速再提高意義也不大。本設備最佳的轉速最好控制在300-500轉/分鐘之間,該轉速不僅能夠適用于目前大部分耕地之用,而且刨土的效果十分明顯,能耗也適中,有利于大量的推廣應用。
[0029]為了提高設備的運作的穩定性,深耕耙具機構包括兩側的貼地副輪和分布在貼地副輪之間的耙具,所述貼地副輪與圓筒形主輪在同一高度上,所述耙具翻松土地的深度在25-35cm之間。深耕耙具機構采用與旋耕刀輪機構相同的耕地深度,能夠充分將所要刨出的泥土進行預翻松,旋耕刀輪機構的進ー步處理做好準備。翻松泥土的預處理越充分,旋耕刀輪機構在進行作業的時候其損耗就越小,負荷也越小,刨出泥土和殘留地膜的效果就越高。為此,為保證深耕的可靠性,本專利在耙具的兩側增加貼地副輪,并使貼地副輪與圓筒形主輪在同一貼地高度上,即貼地副輪和圓筒形主輪的底沿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能夠保證深耕的深度和削切泥土、刨土的深度相對應。
[0030]為了保證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的貼地性,該兩機構均通過貼地減震機構與牽引機架連接。所述貼地減震機構最好采用液壓彈簧減震器,設置了貼地減震機構的該兩設備在被牽引前進的過程中能夠維持其貼地的性能,貼緊不同地形變化進行作業,有效避免漏挖現象。而且減震的效果能偶避免設備與地面的剛性碰撞,提高設備的安全性。
[0031]在正常作業的情況下,所述刀具和耙具均深入地表以下,在非作業的情況下,要移動該機組,就需要將刀具和耙具升高至離開地面。因此,本專利所述牽引機架包括主機架和升降支架,主機架下方設有支撐輪,所述升降支架安裝在主機架上相對主機架升降,所述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安裝在倒U字形升降支架上。主機架直接設置在支撐輪上能夠保證牽引的穩定性,升降支架能夠帶動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升降,將刀具和耙具升高至高干支撐輪與地面接觸的水平面以上,防止非作業情況下的牽引損害該刀具和耙具。升降支架的另一作用可以調整該設備深耕泥土和刨起泥土的深度,對于ー些殘留地膜深入地表層不是太深的耕地來說,無需將地表以下30cm的泥土全部進行回收分離,這樣在作業過程中的能耗就能大大降低。
[0032]為了提高刨出泥土的效果,盡量回收被翻松的泥土和夾雜在泥土中的殘留地膜,本專利所述旋耕刀輪機構還包括在圓筒形主輪和刀具上方呈半包圍設置的擋泥板。該半包圍的擋泥板的作用是防止被高速轉動的旋耕刀輪機構刨起的泥土到處飛濺,將其限制在一定的空間內,所述半包圍的ー側開ロ對應泥土薄膜分離系統,使泥土能夠定向進入該系統進行下一歩的處理。[0033]本發明通過深耕耙具機構將地表以下的一定深度的泥土翻松,進ー步通過高速轉動的旋耕刀輪機構將該翻松的土層連同夾雜在土層內的地膜削切成碎塊,并同時將大部分泥土和地膜刨出做進ー步的處理。通過設置貼地減震系統能夠使該兩設備適應地表的高低變化,并改進結構使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處理土層的深度一致,減少了旋耕刀具的負荷。合理的設置旋耕刀輪機構上刀具的長短排列,能夠進ー步減低能耗,提高刨土的效果。升降支架能夠使該設備適用于受到不同污染嚴重性的耕地之用,能夠進ー步減低設備的能耗。
[0034]地膜回收機組的泥土薄膜分離系統,包括泥土薄膜分離機構,所述泥土薄膜分離機構包括具有進料端和出料端的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過濾網、設置在過濾網內的葉輪機構和帶動葉輪機構轉動的動カ機構,所述過濾網沿殼體內側壁分布,與側壁保持ー距離。在作業過程中,泥土薄膜的混合物從進料端進入殼體內,在殼體內通過被葉輪機構高速拍打,使泥土從殘留地膜上分離下來,隨著葉輪機構的高速轉動,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從進料端向出料端行進,在這過程中,泥土可以通過過濾網的網眼,而殘留地膜通不過,被保留在過濾網內,從而實現了泥土與殘留地膜的分離。分離后的殘留地膜依然停留在過濾網內,被葉輪機構帶動從進料端向出料端移動,最后從出料端排出。
[0035]為了盡快的將分離度泥土排除,是泥土薄膜分離機能夠連續作業,不斷的處理新進行的泥土薄膜的混合物,所述殼體底部設有泥土出口。這樣從過濾網網眼過濾出去的泥土,收到殼體的阻擋依然保留在殼體內,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落下,從泥土出口排出,這樣就可以保證泥土薄膜分離機連續作用。
[0036]為了能夠通過高速拍打的方式將泥土與殘留地膜盡可能地分離,并帶動殘留地膜從進料端向出料端移動,所述葉輪機構包括葉輪軸和沿葉輪軸分布的多組葉片,所述葉片在葉輪軸上呈徑向垂直分布,并具有使空氣從進料端向出料端流動的傾角。這樣泥土薄膜混合物從進料ロ進入之后,通過多組葉片逐級高速拍打,在拍打的過程中,泥土和殘留地膜分離,在離心カ的作用下,泥土被甩出過濾網之外,殘留地膜則被保留在過濾網里面。葉片具有一定傾角,能夠帶動空氣流動,空氣的流動帶動殘留地膜從進料端向出料端移動,在該移動的過程中,多組葉片實現對泥土薄膜混合物的逐級拍打,使泥土和殘留地膜進ー步的分離。[0037]為了使殘留地膜能夠與泥土充分的分離,去除黏在殘留地膜上的泥土等雜質,并同時將泥土或砂石等拍打成碎塊,使之能夠通過過濾網的網眼,所述葉輪機構的轉速在1200-2000轉/分鐘之間,所述傾角在5-50°之間。在這么高速的金屬葉片的拍打下,能夠將成塊的泥土拍打得粉碎,由于殘留地膜具有一定的韌性,在高速拍打下不會破裂。將葉片設置成具有一定的傾角,最佳的傾角為35-45°,能夠使泥土薄膜混合物逐步行進,該混合物前進的過程中,通過多組葉片的逐級拍打,每級都能夠把黏在殘留地膜上的泥土進ー步的清除,并從過濾網中濾出,最后只剩下殘留地膜和少量的泥土。殘留地膜的重量很輕,在葉片轉動帶來的高速風壓下,能夠快速從出料ロ排除。
[0038]為了能夠形成逐級拍打的效應,所述葉輪機構包括2-8組葉片,每組葉片沿葉輪軸等距分布,葉片具有相同的傾角。多組相同傾角的葉片等距分布,能夠形成穩定的氣流,保證分離后的殘留地膜能夠穩定的朝一定方向行進,防止產生擾流,不會導致殘留地膜卷繞在葉輪軸上。
[0039]為了使泥土盡可能的且盡快的排出,并不使殘留地膜堵住過濾網的網眼,所述殼體為整體為圓筒形,泥土出口設置在殼體下方沿殼體軸向分布,過濾網為圓筒形鋼線篩網,與殼體的距離在3-30cm之間。采用鋼線篩網的效果就是能夠使未被拍碎的小石塊能夠通過,不會殘留在過濾網內,而且殘留地膜在這種過濾網內被葉輪機構帶動快速轉動,不會因內外氣壓差而堵死網眼。過濾網與殼體的距離保持一定距離,最佳在l(T20cm之間,保留有充分的空間容被拍落的泥土和砂石通過。特別是在靠近進料端的前端,被拍落的泥土和砂石很多的時候,該距離如果太小,則泥土和砂石無法快速的排出,則會造成阻塞。因此較大的距離有利于泥土薄膜混合物的分離,但是距離太大則過濾網內的容積就會受到限制,降低處理混合物的能力,因此該距離還是要保持適中,經過大量的實驗,發明人認為該距離保持在上述范圍內能夠保證作業的順利進行。
[0040]為了將泥土薄膜混合物快速的送入進料端,無需人工干預,該系統還包括泥土薄膜輸送系統,包括傳輸帶和設置在傳輸帶前端的鏟板,所述傳輸帶后端與所述進料端對接,將泥土薄膜混合物送入泥土薄膜分離機構。雖然通過之前的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能夠將大部分夾雜有殘留地膜的泥土送到傳`輸帶上,但是依然有部分殘留,通過設置鏟板,使鏟板貼緊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的深耕深度向前行進,這樣殘留的泥土和殘留地膜就會被鏟板鏟起,并逐步積累,直至鏟板后端,最后落到輸送帶上。泥土薄膜混合物通過輸送帶的傳送,能夠自動落入泥土薄膜分離機構的進料端進行分離,該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實現作業流水化。
[0041]為了能夠順利且充分的鏟起泥土薄膜混合物,本專利設置所述鏟板鏟土深度在25-35cm之間,鏟板呈傾斜設置,傾斜角度在20-40°之間。鏟土深度是與前面的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相匹配的,目的在于將已經被翻松的泥土充分的鏟起,使得殘留地膜回收更加徹底。傾角優選在25-35°之間,傾角太小,無法將泥土充分鏟起,傾角太大,行進的阻力就加大了,増加了牽引動カ的負擔,所以應選擇在上述合適的范圍之內。
[0042]為了根據實際作業情況,本專利所述泥土薄膜輸送系統還包括鏟板鏟土深度和角度調節裝置。通過深度和角度調節裝置能夠實時的調整鏟板鏟土的深度和角度,以適合地面的高低變化和深耕的深度的變化,提高設備的適應能力。
[0043]為了提高設備對泥土薄膜混合物的呑吐能力,提高分離效率,本專利可以在機架上并列設置多部泥土薄膜分離機構,一般情況下位2-4部。這些泥土薄膜分離機構可以共用一部泥土薄膜輸送系統或者設有獨立的泥土薄膜輸送系統,在處理的泥土立方數較大的情況下,將泥土薄膜混合物分配到多部泥土薄膜分離機構進行分離作業,能夠降低各部泥土薄膜分離機構的負載,提高處理的效率。
[0044]本發明通過葉輪機構高速拍打泥土薄膜混合物,使兩者分離,并通過過濾網將兩者分開。使泥土薄膜混合物進入殼體內之后能夠沿一定方向行進,在行進過程中通過多級高速拍打,使泥土和殘留地膜分離更加徹底。分離后的泥土通過泥土出口自動落回農田,防止泥土流失,分離后的殘留地膜被輸送至下一作業機構進行打包回收。通過鏟板配合傳送帯,能夠將大部分被深耕的泥土薄膜混合物鏟起,并輸送至泥土薄膜分離機構進行分離。通過合理設置鏟板的角度能夠降低牽引的阻力,設置多部泥土薄膜分離機構能夠降低負荷提高效率,使用最少的能源對泥土薄膜混合物進行分離。
[0045]地膜回收機組的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其結構包括具有進料口和出料ロ的外殼、設置在外殼內的篩網和風壓機,所述篩網沿外殼內側壁分布,與側壁保持ー距離,進料ロ連接風壓機。經過泥土薄膜分離系統分離后,殘留地膜基本上被分離出來,由于泥土薄膜分離系統采用葉輪機構的風カ帶動薄膜行進,所以分離后的殘留地膜內還夾雜有部分泥土或砂石,本發明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徹底的將該泥土或砂石從殘留地膜中分離出來。夾雜有泥土或砂石的殘留地膜通過風壓機形成高壓的氣體、殘留地膜和泥沙混合氣流,從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的進料ロ泵入,進入篩網內。該混合氣流在篩網內不斷的流動,泥土或砂石能夠通過過篩網的網眼,而薄膜通不過,被保留在過篩網內,從而實現了泥土或砂石與殘留地膜的分離,最后剩下薄膜從出料ロ排出。
[0046]為了提高分離的效果,所述外殼傾斜設置,所述進料ロ設置在外殼下端,所述出料ロ設置在外売上端。通過傾斜的設置,使混合氣流從下傾斜向上流動,泥土或砂石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夠自然落下,而殘留地膜較輕,將會被氣流帶到出料ロ排出,通過兩者重量的不同,合理利用重力的作用實現分離,節省能源。
[0047]所述外殼傾斜角度應當合理,一般控制在20-70°之間,角度太小,則重力效果不明顯,角度太大,則殘留地膜不容易排出,優選在40飛0°之間。另由于泥土或砂石通過篩網之后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下 ,因此外殼下端底部設置泥土排出ロ,用于在作業過程中將分離處理來的砂石或泥土排出,保證連續作業。
[0048]為了進一步提高分離效果,本專利在所述篩網中心設有旋轉中心柱。這樣混合氣流在篩網內流動的時候能夠繞旋轉中心柱旋轉,形成離心作用,使得分離效果更加明顯。
[0049]為了提高混合氣流的自旋作用,所述旋轉中心柱上設有推動空氣沿進料ロー端朝出料ロ 一端移動的旋轉凸緣或凹槽。這樣當混合氣流在篩網內繞旋轉中心柱流動的時候,能夠在旋轉凸緣或凹槽的導向下形成穩定的旋轉氣流,防止產生擾流而降低自旋效果。
[0050]為了提高自旋效果,且有利于薄膜最終排出,所述外殼呈圓錐形結構,截面積從進料ロー端朝出料ロー端逐漸縮小。風壓機連接外殼前端的進料ロ,而且外殼呈傾斜設置,越往后風推動カ就越小,因此采用圓錐形的外殼能夠保證在外殼后端也具有較大的風推動力,并且有利于重量較輕的殘留地膜匯集起來,從出料ロ排出。
[0051]為了使泥土盡可能的且盡快的排出,并不讓殘留地膜堵住篩網的網眼,所述篩網為圓錐形鋼線篩網,沿外殼內壁分布。采用鋼線篩網的效果就是能夠使未被拍碎的小石塊能夠通過,不會殘留在篩網內,而且殘留地膜在這種篩網內被高壓氣流帶動快速轉動,不會因內外氣壓差而堵死網眼。
[0052]所述篩網與外殼的距離在3-30cm之間,最佳在15-25cm之間。保留有充分的空間容被分離的泥土和砂石通過。特別是在靠近外殼的前端,被拍落的泥土和砂石很多的時候,該距離如果太小,則泥土和砂石無法快速的排出,則會造成阻塞。因此較大的距離有利于泥土薄膜混合物的分離,但是距離太大則篩網內的容積就會受到限制,降低處理混合物的能力,因此該距離還是要保持適中,經過大量的實驗,發明人認為該距離保持在上述范圍內能夠保證作業的順利進行。
[0053]混合氣流中有可能夾雜顆粒較大的小石塊,這些小石塊無法通過篩網的網眼,但在重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在篩網的內部,不會隨殘留地膜從出料ロ排出。但作業一端時間之后,小石子的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清除出來,為此,本專利在所述篩網底部設有維護ロ,維護ロ設有封閉門。維護ロ的封閉門作業時是緊閉的,保證作業的順利進行,但需要維護的時候,打開該封閉門,就可以清除擠壓在濾網底部的小石子。
[0054]為了提高分離的效果,本專利進料ロ通過一回折形風管連接風壓機。通過回折形的風管能夠使夾雜有泥土或砂石的殘留地膜在風管內與空氣實現預混合,由于空氣對泥土或砂石的作用與對殘留地膜的作用不同,在高壓空氣的作用下,泥土或砂石能夠從薄膜上脫落或分離,在移動的過程中,與空氣混合更加均勻,預混合進ー步提高了后續的分離效果。
[0055]本發明通過風壓機使夾在有泥土或砂石的殘留地膜與空氣形成混合氣流,混合氣流在外殼的濾網內高速流動,能夠將泥土或砂石甩出濾網,而保留殘留地膜在濾網內,實現殘留地膜與泥土的分離。通過設置旋轉中心柱,采用圓錐形外殼并傾斜設置,能夠進ー步提高分離的效果,并且有利于殘 留地膜匯集后從出料ロ排出。合理利用重力的作用,能夠使泥土或砂石與殘留地膜快速的分離,并且將泥土或砂石排出。經過該系統后,殘留地膜內夾在的泥土或砂石基本上被清理干凈,殘留地膜可以直接進入下一階段的打包作業。
[0056]地膜回收機組的殘膜收集和壓縮打包系統,其結構包括收集器和打包機,所述收集器側壁至少部分側壁呈傾斜設置,側壁上開設多個釋壓孔,殘膜入口設置在側壁上,側壁底部形成殘膜出口,打包機連接在殘膜出口上。經過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后基本上只剩下殘留地膜,在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所形成的風カ地推動下,殘留地膜從殘膜入口進入收集器。多余的風カ透過收集器的釋壓孔釋放,殘留地膜則被阻隔在收集器內,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下。傾斜側壁的設置能夠將落下的殘留地膜匯集至殘膜出ロ處,通過臥式液壓打包機將殘留地膜壓縮后打包成整捆。
[0057]為了提高收集的效率,本專利所述收集器呈漏斗形結構,側壁開設的多個釋壓孔形成透風的網狀結構。網狀結構的收集器能夠將風力快速的釋放,漏斗形的結構使殘留地膜能夠快速且集中的匯集到殘膜出口處,這樣大大提高了設備的處理能力和效率。
[0058]由于殘留地膜很輕,為了防止新進的風力在收集器內產生短暫的擾流,使落下的殘留地膜被重新吹起,降低收集的效率,本專利所述收集器頂面為網狀結構,且所述殘膜入ロ傾斜向上。這樣整個收集器均為網狀結構,且風力方向直接正對網狀結構,風カ進入收集器后得以快速釋放。另外風力方向傾斜向上,進入時不會影響其他已經釋壓后正在落下的殘留地膜。[0059]由于殘膜出口為沿收集器底部分布的長方形結構,打包機的液壓桿不斷的在該殘膜出口下方往復運動,將殘留地膜壓縮,為了防止落下的殘留地膜進入推桿的后端,所述收集器的殘膜出口處設于活動擋板。該活動擋板連接在打包機的液壓桿上,由液壓桿的來回驅動,控制其封閉或打開殘膜出口。這樣當液壓桿向前推進壓縮殘留地膜的時候,其他落下的殘留地膜被擋板所阻擋,就不會落入液壓桿的后端,使液壓桿能夠快速自由的作往復運動,提高效率。
[0060]為了能夠將前面系統處理后排出的泥土平復,整個地膜回收機組經過之后地面平整,以便于種植,本系統作為整個機組的最后一道エ序,還包括平地機構,所述平地機構設置在打包機的下方。通過平地機構能夠將之前排出的泥土刮平,使地面恢復平整。
[0061]為了提高平整的效果,所述平地機構包括至少兩層并列設置的平地刮板。通過多層平地刮板,能夠進ー步提高平整的效果。具體的結構可以是每層平地刮板呈V形,后側平地刮板的長度大于前側平地刮板;或者是多層平地刮板呈傾斜平行設置,后側平地刮板的長度大于前側平地刮板。
[0062]本發明通過收集器釋放風壓,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殘留地膜自然落下并匯集至收集器底部,通過打包機進行打包,整個作業過程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干預,能夠連續作用,保證了地膜回收機組所回收的大量殘留地膜能夠被快速的被打包成便于運輸的捆狀結構,有效避免收集回來的殘留地膜四處散落污染環境。為了提高回收的效率,采用網狀結構的收集器,并將風力方向傾斜向上,消除擾流,降低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増加活動擋板能夠使打包作業高效且連續的進行,減少人工干預。増加平地機構將整個地膜回收機組所排出的泥土或砂石做最后的平整,方便下ー步的耕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63]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64]圖2為實施例中深耕耙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65]圖3為實施例中旋耕刀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66]圖4為實施例葉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67]圖5為實施例泥土薄膜分離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8]以下結合上述附圖舉例對本專利做進ー步的說明。實施例用于示例說明所采用的上述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69]如圖1所示的地膜回收機組,其前端設有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該系統用于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泥土翻松、破碎并輸送至其后的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內做進ー步的處理。所述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包括安裝在牽引機架上的深耕耙具機構、旋耕刀輪機構和動カ機構,深耕耙具機構安裝在旋耕刀輪機構前面,所述動カ機構帶動旋耕刀輪機構。
[0070]所述牽引機架包括主機架111和升降支架112,主機架111下方設有支撐輪113,所述升降支架112安裝在主機架111上相對主機架111升降,所述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安裝在倒U字形升降支架上。主機架111為整個機組的主體,用于支撐各個系統,通過拖拉機等設備可以牽引主機架111朝ー個方向前迸。升降支架112為可控液壓升降架,用于支撐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進行高度調整。在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作業吋,將支撐深耕耙具機構和旋耕刀輪機構下降至其耙具和刀具深入地表以下h的深度,如圖所示,升降支架112可以控制該兩種深入地面的深度,以適用不同污染程度的農地之用。
[0071]所述動カ機構安裝在牽引機架上,如圖所示,包括柴油發動機121和變速箱122,柴油發動機121給變速箱122提供動力,變速箱122通過傳動帶123帶動旋耕刀輪機構轉動,轉速在300-500轉/分鐘之間,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調整其轉速。
[0072]如圖2所示,深耕耙具機構包括兩側的貼地副輪131和分布在貼地副輪131之間的耙具132,所述貼地副輪131貼緊地面支撐耙具132穩定的翻松泥土,耙具132翻松土地的深度最深為30cm,可以通過升降支架112調整其深耕的深度。深耕耙具機構通過液壓彈簧減震機構133與牽引機架連接,使作業過程中,深耕耙具機構能夠貼緊地面行迸。
[0073]結合如圖3所示,所述旋耕刀輪機構包括圓筒形主輪141和分布在圓筒形主輪141上的多把刀具142。圓筒形主輪141通過出傳動帶123帶動,與貼地副輪131處于同一水平面上貼緊地面行迸。所述刀具142包括呈品字形交錯排列的長刀具1421和短刀具1422。所述刀具142呈弧形,在圓筒形主輪141上呈徑向分布,長刀具1421的長度為30cm,短刀具1422的長度為15cm。圓筒形主輪141和刀具142上方呈半包圍設置有擋泥板144,擋泥板144開ロ部分朝向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旋耕刀輪機構通過液壓彈簧減震機構143與牽引機架連接。
[0074]上述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該系統用于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泥土翻松、破碎并輸送至其后的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內做進ー步的處理。所述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包括并列設置的兩部泥土薄膜分離機構和一部泥土薄膜輸送系統,該兩者均安裝在牽引機架上,所述泥土薄膜輸送系統設置在泥土薄膜分離機構的前端。
[0075]所述泥土薄膜輸送系統包括傳輸帶221和設置在傳輸帶221前端的鏟板222,鏟板222呈傾斜設置,并設置有液壓控制的鏟板鏟土深度和角度調節裝置223,通過該裝置,可以控制鏟板鏟土深度在25-35cm之間,與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的深耕深度相匹配,傾斜角度在25-35°之間。這樣,在行進的過程中,被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刨出的泥土薄膜混合物被直接拋到傳輸帶221上,通過傾斜設置的鏟板222可以將未被刨出的殘留泥土薄膜混合物鏟起,最后也落到輸送帶221上進行傳送。
[0076]所述泥土薄膜分離機構包括具有進料端213和出料端214的殼體211、設置在殼體211內的過濾網212、設置在過濾網212內的葉輪機構和帶動葉輪機構轉動的動カ機構,所述傳輸帶221后端與所述進料端213對接,將泥土薄膜混合物送入泥土薄膜分離機構。葉輪機構的轉速為1800轉/分鐘,包括葉輪軸215和沿葉輪軸215分布的七組葉片216。如圖4所示,所述葉片216在葉輪軸215上呈徑向垂直分布,每組葉片216沿葉輪軸215等距分布,葉片216具有相同的45°傾角,能夠驅動空氣從進料端213向出料端214流動。結合圖5所示,殼體211為整體為圓筒形,底部設有沿殼體軸向分布的泥土出口 2111。過濾網212采用圓筒形鋼線篩網,過濾網212沿殼體211內側壁分布,與側壁保持15cm的距離d。
[0077]泥土薄膜混合物通過傳輸帶221輸送之后,從進料ロ 213進入殼體211至過濾網212內,葉輪機構對泥土薄膜混合物進行高速轉動拍打。高速轉動的葉片216與泥土薄膜混合物碰撞使其泥土從殘留地膜上脫落,并推動該混合物在殼體211內繞中心旋轉行迸。在該行進過程中,泥土能夠通過過濾網212的網眼,而殘留地膜無法通過,從而實現泥土和殘留地膜的分離。分離后的泥土在過濾網212和殼體211之間,在重力的作用下,從殼體212底部的泥土出口排出,回落至農田。而殘留地膜在葉輪機構的作用下,在過濾網212內繼續行進,經過多級葉片216的拍打,能夠拍落黏在殘留地膜上的大部分泥土,泥土及砂石通過過濾網212濾出,最終只剩下殘留地膜至出料端214排出,送入下一機構。
[0078]所述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用于將夾雜在泥土中的殘留地膜分離出來,并將其與泥土分離。分離后的殘留地膜夾雜一定量的泥土和砂石,將其送入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300中作進ー步的分離。
[0079]所述地膜回收機組的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300包括ー呈60°傾斜設置的圓錐形外殼311,該外殼311具有進料ロ 313和出料ロ 314,所述進料ロ 313通過一回折形風管330連接一部風壓機320,對接于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上。所述圓錐形外殼311的橫截面積由下而上縮小,進料ロ 313設置在外殼311下端的頂端,風壓機320將經過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處理后的殘留地膜及其夾雜的泥土或砂石通過回折形風管330泵壓進入外殼311,殘留地膜和泥土或砂石在回折形風管330內經過高壓空氣的泵壓,充分分離并于空氣混合,形成高壓殘留地膜泥土或砂石混合氣流。
[0080]所述外殼311同心設置有一圓錐形由鋼線篩網制成的篩網312,篩網312沿外殼311內壁分布,與側壁保持20cm距離。在篩網312的中心,沿外殼311軸線方向,設有ー旋轉中心柱340,旋轉中心柱340周向設有引導空氣從外殼311下端向上端流動的螺旋形凸緣。出料ロ 314設置在外殼311的上端,與篩網312的端部相匹配。外殼311下端的底部設有泥土排出ロ 315。篩網312下端底部設有維護ロ,維護ロ設有封閉門316,在作業的過程中,所述封閉門316呈緊閉狀態。
[0081]上述混合氣流從進料ロ 313進入至篩網312的內部,由于高壓氣流的作用,帶動殘留地膜和泥土或砂石繞旋轉中心柱340旋轉,并被旋轉中心柱340上的凸緣導向從下而上旋轉流動。混合氣流在旋轉流 動的過程中,泥土或砂石經過篩網312的網眼被濾出,而殘留地膜由于體積較大,保留在篩網312內部。另外由于殘留地膜由于重力較輕,被快速的向上推起,匯集至出料ロ 314處排出。而泥土或砂石由于重量較大,被離心カ甩出篩網312之后,在外殼311內沿側壁滑落,從泥土排出ロ 315排出。部分顆粒較大的小石子,無法通過篩網312的網眼,遺留在篩網312內的底部,當匯集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可以通過打開維護ロ的封閉門316,將這些顆粒較大的小石子清理出來。
[0082]分離后的薄膜被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300所形成的風カ帶入殘膜收集和壓縮打包系統400內,進行最后的收集。
[0083]如圖所示所述殘膜收集和壓縮打包系統,包括安裝在牽引支架上收集器410、打包機420和平地機構430。所述收集器410側壁上設有殘膜入口 411與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300連接,殘膜入口 411傾斜向上,殘留地膜通過該殘膜入口 411進入收集器410內。收集器410底部設有殘膜出ロ 412與打包機420連接,殘留地膜匯集后從該殘膜出ロ 412進入打包機420被壓縮和打包成為整捆。平地機構430設置在打包機420的下方,用于將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100所翻松的泥土、泥土薄膜分離系統200和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300所排出的泥土進行平整,以便接下來的耕種。
[0084]具體的結構是,所述收集器410側壁至少部分側壁呈傾斜設置,形成漏斗形結構。收集器410的側壁和頂面均為網狀結構,形成多個釋壓孔。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300的風カ帶動殘留地膜從殘膜入口 411進入后,風カ能夠通過網狀結構的側壁和頂面快速釋放,殘留地膜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側壁落下,匯集至收集器410底部的殘膜出口 412。所述殘膜出ロ 412處設于活動擋板,該活動擋板連接在打包機的液壓桿上,由液壓桿的來回驅動,控制其封閉或打開殘膜出口。該活動擋板能夠防止在壓縮殘留地膜的過程中,新落下的殘留地膜通過殘膜出ロ 412落到液壓桿的后面,保證壓縮的順利進行。
[0085]所述平地機構430包括兩層并列設置的平地刮板,兩層平地刮板呈傾斜平行設置,后側平地刮板的長度大于前側平地刮板。這樣當平地的泥土較多的時候,在第一層刮板邊緣所形成的泥土堆積可以通過第二層刮板再次平復,提高平整效果。
[0086]上述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于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 S2.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鏟起; S3.將鏟起的泥土和殘留地膜通過拍打使殘留地膜從泥土中脫落,并進行離心分離殘留地膜和泥土; S4.將殘留地膜收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離心分離過程中,將泥土和殘留地膜置于內層殼體為鏤空殼體的雙層腔體內轉動,離心力使泥土經過鏤空殼體,而殘留地膜被鏤空殼體阻擋、保留在鏤空殼體內,實現兩種分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S1中連續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 所述步驟S2中連續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鏟起; 所述步驟S3中分離出來的泥土直接排出至地表,并進行平復。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離心分離包括以下步驟: S31.通過葉輪機構拍打泥土和殘留地膜,同時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轉動進行離心一次分離; S32.通過風カ驅動分離后的殘留地膜及夾雜在殘留地膜中的泥土進行自旋離心二次分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31中,通過葉輪機構形成的螺旋推進的氣流,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行進,在行進過程中進行離心一次分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殘留地膜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31中通過風力帯動殘留地膜及夾雜在殘留地膜中的泥土螺旋傾斜向上行進,在行進過程中進行離心二次分離。
7.ー種適用于上述殘留地膜回收方法的回收機組,其特征在于在牽引機架上安裝有以下系統: 將地表含有殘留地膜的泥土層翻松,并將翻松的泥土連同殘留地膜一并輸送至下一系統的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 將鏟起的泥土和殘留地膜進行離心分離的離心分離系統;和將分離后的殘留地膜收集起來的殘I吳收集和壓縮打包系統。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分離系統包括: 拍打泥土和殘留地膜,同時帶動泥土和殘留地膜轉動進行離心一次分離的泥土薄膜分離系統;和驅動分離后的殘留地膜及夾雜在殘留地膜中的泥土進行自旋離心二次分離的風選泥土薄膜分離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翻松旋耕輸送系統包括安裝在牽引機架上的深耕耙具機構、旋耕刀輪機構和動カ機構,深耕耙具機構安裝在旋耕刀輪機構前面,所述動力機構帶動旋耕刀輪機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回收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輪機構包括圓筒形主輪和分布在圓筒形主輪上的多把刀具。
【文檔編號】A01G13/02GK103444473SQ201310375581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黃胤 申請人:深圳市聚源天成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