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蘆筍地開溝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包括犁架、犁柱及犁體,所述犁體包括犁鏵和犁壁,所述犁柱包括前犁柱和后犁柱,所述犁體又包括前犁和后犁,所述前犁柱設于犁架的前方,后犁柱設于犁架的后方,且前犁柱與后犁柱錯開設置;所述前犁及后犁分別安裝于前犁柱與后犁柱上,且前犁與后犁的犁壁相對并傾斜設置。本發明開溝犁可一次性實現開溝、施肥和埋土工序,省工、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前犁和后犁可實現分層開溝,減小開溝阻力;通過調整前后犁柱的長度和前后間距以及調整犁體傾角,可實現開溝深度及溝底寬度靈活可控的目的;所開溝的溝體截面呈上寬下窄的梯形,不需要人工修整,適宜蘆筍定植。
【專利說明】一種蘆筍地開溝犁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開溝犁,具體涉及一種蘆筍地開溝犁。
【背景技術】
[0002] 蘆筍是一種多年生作物,為保證蘆筍豐產豐收,蘆筍定植前的開溝工作非常重要,一是開溝的深度和溝底的寬度都要達到40公分以上,以創造蘆筍根系生長發育的土壤疏松條件;二是要施足有機肥,以改良土壤并提供給蘆筍充足的養分。目前蘆筍地開溝大部分采用傳統的“V”字型開溝犁,開溝深度和溝底寬度都難以很好地達到要求,而且所開溝型呈“V”字型,不適宜蘆筍生長;另外,傳統“V”字型開溝犁開溝阻力大,開溝后還需人工清理定植溝、溝施有機肥,費時費工、工作效率低,影響了蘆筍的種植效率和生長品質。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且開溝效果好的蘆筍地開溝犁。
[0004]為此,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包括犁架、犁柱及犁體,所述犁體包括犁鏵和犁壁,所述犁柱包括前犁柱和后犁柱,所述犁體又包括前犁和后犁,所述前犁柱設于犁架的前方,后犁柱設于犁架的后方,且前犁柱與后犁柱錯開設置;所述前犁及后犁分別安裝于前犁柱與后犁柱上,且前犁與后犁的犁壁相對并傾斜設置。
[0005]進一步地,所述犁柱與犁體之間設有犁體傾角調節機構。
[0006]進一步地,所述前犁與后犁的犁壁的傾角相同。
[0007]進一步地,所述后犁柱的長度大于前犁柱的長度。
[0008]進一步地,所述犁鏵呈三角形,所述犁壁呈長條形。
[0009]進一步地,所述犁架上方還設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上部為敞口、下部設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設于后犁的上方。
[0010]進一步地,所述前犁與后犁呈雙行設置,即包括兩組相同設置的前犁和后犁。
[0011]進一步地,所述前犁與后犁呈雙行設置時,所述肥料箱的出料口為兩個,分別設于兩后犁的上方。
[0012]進一步地,所述肥料箱呈上寬下窄的楔形體。
[0013]本發明通過前犁與后犁的配合實現一次開溝、施肥和埋土,前犁與后犁分別開出溝體的各半,溝體的深度和寬度均能達到要求。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一次性實現開溝、施肥和埋土工序,省工、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2)前犁和后犁可實現分層開溝,減小開溝阻力;3)通過調整前后犁柱的長度和水平間距以及調整犁體傾角,可實現開溝深度及溝底寬度靈活可控的目的;4)所開溝的溝體截面呈上寬下窄的梯形,不需要人工修整,適宜蘆筍定植;5)雙行犁即四犁體的設計可確保牽引機車的輪胎不破壞犁溝,而且,雙行犁結構穩定性更好,開溝效率也大大提高。【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除去肥料箱后的結構俯視圖,用以表示各犁體和犁柱的位置關系。
[0016]圖中,1-犁架,2-肥料箱,3-進料口,4-出料口,5-第一前犁柱,6_第一后犁柱,7-第二前犁柱,8-第二后犁柱,9-第一前犁,901-犁鏵,902-犁壁,10-第一后犁,11-第二前犁,12-第二后犁。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和2所示,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包括犁架1、犁柱及犁體,所述犁柱包括前犁柱和后犁柱,所述犁體包括前犁和后犁,且前犁柱設于犁架的前方,后犁柱設于犁架的后方,前犁和后犁分別安裝于前犁柱和后犁柱上,犁架優選為矩形;本實施例中,前犁與后犁呈雙行設置,即包括兩組相同設置的前犁和后犁,具體地,前犁柱包括第一前犁柱5及第二前犁柱7,后犁柱包括第一后犁柱6 (圖1中未示出)及第二后犁柱8,前犁包括第一前犁9及第二前犁11,后犁包括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第一前犁9、第二前犁11、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分別安裝于第一前犁柱5、第二前犁柱7、第一后犁柱6及第二后犁柱8上,第一前犁9、第二前犁11、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均具有相同的結構,以第一前犁9為例,它由一三角形犁鏵901和一長條形犁壁902構成;
其中,第一前犁柱5、第一前犁9、第一后犁柱6及第一后犁10為一組,第二前犁柱7、第二前犁11、第二后犁柱8及第二后犁12為一組,兩組的犁體和犁柱設置相同。以第一前犁9和第一后犁10組為例,第一前犁柱5與第一后犁柱6前后錯開設置,且第一后犁柱6的長度大于第一前犁柱5的長度,第一前犁9與第一后犁10的犁壁相對并傾斜設置,本實施例中,第一前犁9的犁壁朝向犁架I內側,第一后犁10的犁壁朝向犁架I外側,且第一前犁9與第一后犁10的犁壁的傾 角相同,第一前犁9與第一前犁柱5、第一后犁10與第一后犁柱6之間分別設有犁體傾角調節機構(該機構的設置為常規技術,圖中未示出)。此外,第一前犁柱5與第二前犁柱7并排設置,第一后犁柱6與第二后犁柱8并排設置;犁架I上方還設有肥料箱2,肥料箱呈上寬下窄的楔形體,肥料箱2上部為敞口并作為進料口 3、下部設有出料口 4,且出料口 4為兩個,分別位于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的上方(圖2中第一后犁10與第二后犁12側方的虛線框即表示出料口 4的位置)。為方便第一前犁柱5、第二前犁柱7、第一后犁柱6及第二后犁柱8的位置調節,可在犁架I上設置多個犁柱連接位,犁柱通過螺栓與犁架I相連接,通過變換犁柱連接位即可實現各犁柱位置的調節。
[0018]本發明工作時,采用牽引機車如拖拉機對犁架I實施牽引。開溝前,可通過犁體傾角調節機構對第一前犁9、第二前犁11、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以實現開溝寬度的調節。開溝時,第一前犁9與第二前犁11向內側翻土,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向外側翻土。
[0019]一方面,由于第一后犁柱6及第二后犁柱8的長度大于第一前犁柱5及第二前犁柱7,使得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的位置低于第一前犁9及第二前犁11,從而使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能夠在第一前犁9與第二前犁11犁出的溝深基礎上再向下犁一定距離;優化地,通過設置使第一前犁9與第二前犁11開出的溝深約30cm左右,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能在此基礎上再向下犁IOcm左右;這樣就實現了前后分層開溝,大大減小了開溝阻力。另一方面,由于犁鏵901三角形的設置和犁壁902長條形的設置,可使第一前犁9與第一后犁10、第二前犁11與第二后犁12分別配合犁出的定植溝呈上寬下窄的梯形,具體地,第一前犁9及第二前犁11開出了兩梯形溝的外半部,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則開出了兩梯形溝的內半部,該溝型非常適宜蘆筍的定植。再一方面,開溝過程中,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在與第一前犁9與第二前犁11配合開溝同時,將前方第一前犁9與第二前犁11翻出的土重新覆回溝內,而且,由于出料口 4分別設在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的上方,使得肥料箱2內的有機肥在灑落后,隨著被第一后犁10及第二后犁12翻起的土一起被回埋于溝內。從而實現一次開溝、施肥及埋土。
[0020]此外,雙行犁即兩組前犁與后犁的設計可確保牽引機車的輪胎不破壞犁溝,這是因為雙行開溝時,牽引機車輪胎位于犁體兩側,可使牽引機一側輪胎始終停留在正進行開溝的溝體與已開溝溝體之間的硬地上,另一側輪胎位于空地一側,從而不會破壞犁溝,而且開溝效率也大大增加。
[0021]當然,在此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作出其他變形,如將犁體設置為單行、三行或四行,這都應屬于本發明的構思,并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包括犁架、犁柱及犁體,所述犁體包括犁鏵和犁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柱包括前犁柱和后犁柱,所述犁體又包括前犁和后犁,所述前犁柱設于犁架的前方,后犁柱設于犁架的后方,且前犁柱與后犁柱錯開設置;所述前犁及后犁分別安裝于前犁柱與后犁柱上,且前犁與后犁的犁壁相對并傾斜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柱與犁體之間設有犁體傾角調節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犁與后犁的犁壁的傾角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犁柱的長度大于前犁柱的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鏵呈三角形,所述犁壁呈長條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架上方還設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上部為敞口、下部設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設于后犁的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犁與后犁呈雙行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架上方還設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上部為敞口、下部設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為兩個,分別設于兩后犁的上方。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蘆筍地開溝犁,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箱呈上寬下窄的楔形體。
【文檔編號】A01C5/06GK103477757SQ201310387325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王宗全, 于愛堂, 張濟海, 牛杰 申請人:甘肅黃羊河集團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