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舌靈芝立體覆土栽培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真菌的仿生覆土栽培工藝,屬于微生物及微生物應用領域。一種樹舌靈芝立體覆土栽培工藝,采用棉子殼、闊葉樹木屑、麩皮、玉米粉、CaSO4按重量配比100:75~85:30~35:12~18:2~3加工混配成的培養基;在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培養基含水量,空間濕度,pH值;光照強度,環境中的CO2濃度,對樹舌靈芝進行栽培,采用本發明的栽培工藝,培育出的樹舌靈芝具備較好的藥用和保健價值,產量高,品質好,是一種極具開發和推廣價值的樹舌靈芝栽培工藝。
【專利說明】樹舌靈芝立體覆土栽培工藝【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真菌的仿生覆土栽培工藝,屬于微生物及微生物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真菌作為食用、藥用或保健品,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樹舌靈芝 applanatum (Pers.) Pat.〕,俗稱赤色老母菌,樹舌扁靈芝,平蓋靈芝等。隸屬于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傘菌亞綱〔Agaricomycetidae〕,多孔菌目〔Polyporales〕,靈芝科〔Ganodermatoideae〕,靈芝屬〔Ganoderma〕。是一種分布廣泛的藥用木腐菌。在多種闊葉樹、枯立木、倒木或伐樁上均可生長。該菌子實體大或巨大,無柄或幾乎無柄。菌蓋半圓形、扁半球形或扁平,基部常下延,寬(5~35) cmX (10~50) cm,厚I~12 cm,表面灰色,漸變褐色或污白褐色,有同心環紋棱,有時有瘤,皮殼膠角質,邊緣較薄。菌肉淺栗色,有時近皮殼處先白色,后變暗褐色,孔口圓形,每毫米4~5個。孢子雙層壁,外壁無色,內壁褐色、黃褐色,有刺,卵圓形,一端近平截,(7.5~10)umX (4.5~6.5)um。菌絲體白色,氣生菌絲較少,緊貼培養基生長,尖端分支明顯,不整齊。在顯微鏡下觀察,雙核菌絲無色透明,直徑I~3um,有分支、分隔及鎖狀聯合。中醫認為該菌子實體氣微、味淡、性平,味苦。具有清熱、消積、化痰、止痛、抗癌等功效。民間多用于治療急、慢性肝炎、食道癌、胰腺癌、消化道潰瘍、早期肝硬化,亦可治療熱積胸痛、神經衰弱、消化不良、風濕性肺結核等。在日本民間常把樹舌靈芝干制、磨粉后,用蜂蜜制成蜜丸治療肝癌,已獲得明顯療效。其熱水浸提液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64.9%。此外,樹舌靈芝還產生草酸和纖維素酶,可應用于輕工、食品工業等。樹舌靈芝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其總氨基酸含量為10.4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甲硫氨酸,其次是谷氨酸、天冬氨酸、異亮氨酸。樹舌靈芝子實體還含有其它的化學成分:麥角留醇、有機酸、氨基葡萄糖、多糖類、甘露醇、脂肪酸、氨基酸、多基肽、葡萄糖胺、腺嘌呤、腺苷、尿嘧啶、尿甘D-甘露糖、內脂、香豆精,近百種羊毛留烷骨架的三萜、多種酶類及微量元素——其中鍺含量高達12.880mg/kg,硒含量亦高。有機鍺化合物能激活T細胞,使之釋放干擾素,干擾素又能激活巨噬細胞介導的腫瘤細胞毒。因此,樹舌靈芝在藥用和保健方面有很大開發價值。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樹舌靈芝立體覆土栽培工藝。
[0004]一種樹舌靈芝立體覆土栽培工藝,采用棉子殼、闊葉樹木屑、麩皮、玉米粉、CaSO4按重量配比100:75~85:30~35:12~18:2~3加工混配成的培養基;在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8°C~30°C,培養基含水量在60%~65%,空間濕度為55%~65%,控制菌絲在pH值6.5~7.5范圍內生長;進行覆土栽培,在子實體形成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80C~30°C,培養基含水量65%~75%,空間相對濕度85%~95%,光照強度400 Lx~600Lx,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以下,出菇期料袋pH值范圍為6.5~7.5。
[0005]采用本發明的栽培工藝,培育出的樹舌靈芝具備較好的藥用和保健價值,產量高,品質好,是一種極具開發和推廣價值的樹舌靈芝栽培工藝。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具體說明實現本發明的實現方式:實施例1、將分離取得的樹舌靈芝鮮活子實體,在人工栽培時,采用棉子殼、闊葉樹木屑、麩皮、玉米粉、CaSO4按重量配比100:75~85:30~35:12~18:2~3加工混配成的培養基;在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8°C~30°C,培養基含水量在60%~65%,空間濕度為55%~65%,控制菌絲在pH值6.5~7.5范圍內生長;進行覆土栽培,在子實體形成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8°C~30°C,培養基含水量65%~75%,空間相對濕度85%~95%,光照強度400 Lx~600 Lx,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以下,出菇期料袋pH值范圍為6.5~7.5。
[0007]其主要生長條件控制參數:1、溫度:樹舌靈芝菌絲在10~35°C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8~30°C最適宜,溫度低于5°C或高于38°C,菌絲均停止生長,甚至死亡。18~35°C均可形成子實體,但以28~30°C形成最快,發育最好,產量最高。2、濕度: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基含水量在60~65%,空間濕度為60%左右。子實體形成階段,培養基最適宜含水量為70%左右,空間相對濕度為85%~95%。3、光照:菌絲發育階段不需要光照,黑暗環境下菌絲生長濃密、潔白。在子實體形成發育階段,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強度以400~600Lx為宜,光線偏強、偏弱都不利于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4、空氣中的CO2濃度:菌絲生長階段對CO2不太敏感,低濃度的CO2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隨著菌絲的生長,袋中的CO2濃度會由正常空氣中含量的0.03%漸升到2%以上,菌絲仍能很好生長。子實體形成發育階段則需要充足的氧氣,菇房要經常通風換氣,將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以下。5、pH值:菌絲在pH值4.5~9.0范圍內均可生長,但以6.5~7.5最為適宜,子實體形成和發育期,要求料袋PH值為6.0~7.0,小于4或大于8均不利于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6、栽培季節,樹舌靈芝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8~35°C,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在自然條件下栽培時,可在春季2~3月份制袋接種,在控溫條件下培養菌袋,到4月下旬開始脫袋筑菌墻,5月中旬以后進入子實體`培育期,到自然溫度將至18°C以下時結束。7、裝袋滅菌:將拌好的培養料用機械或人工將裝入17cmX40cmX0.04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內,每袋裝干料500g左右。裝滿袋后,扎緊袋口,放入鐵制滅菌周轉筐內,整筐裝入高壓或常壓蒸氣滅菌鍋內,高壓0.103MPal21°C條件下滅菌4~5h,或0.147 MPa 128°C條件下滅菌2.5~3.0h ;也可在常壓98°C~102°C條件下滅菌8~12h,再悶4~6h后出鍋;常壓滅菌從裝好鍋到袋溫達100°C,最好不超過4 h,以免培養料厭氧發酵使pH值降低。8、接種培養:滅菌后的料袋,及時搬運到潔凈的冷卻室內,冷卻至30°C以下,在接種箱或室內,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規程兩頭接種。每袋接種量約為30g左右,一般750ml瓶裝菌種,可接料袋15個左右,菌種塊要基本覆蓋整個培養料面。接種后的菌袋可排放在多層床架或培養架上,分層擺放,視環境溫度高低,每層擺放1-2層,床架層間要適當留些空隙,有利于空氣流通。整個發菌期內要創造適宜條件,以促進菌絲健壯生長。接種后的IOd內,菌絲處于萌發定植期,室溫應控制在28°C~30°C,促使菌種盡快封面定植。IOd后菌絲已封嚴料面并深入料內,由于其呼吸作用產生熱量,袋內溫度往往比室溫高2°C~4°C。此時室溫以26°C左右較為適宜,這一階段,培養室溫度不宜低于24°C或高于30°C。為使菌袋生長均勻一致,培養期間要盡量保持培養室內黑暗,并每隔IOd將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一次位置,當菌絲深入料袋5cm左右時,菌絲量增多,生長速度加快,代謝活動增強,需氧量增加,此時應加大室內通風量,促進菌絲健壯生長。正常情況下培養40d左右,菌絲即可長滿料袋。菌絲發滿料袋后,菌絲進入后熟階段,袋內產熱量降低,可將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8°C左右,繼續培養7~10d,使菌絲達到充分成熟后,即可脫袋筑墻。9、澆棚筑埂、先將用于培育子實體的大棚打掃干凈并澆一遍透水,待地面便于作業時,橫向或縱向修筑高15厘米,寬60厘米,長度因地制宜的土埂,其表面應縱向做成中間稍凹,兩邊略高的斜坡并拍實,使菌袋擺上后袋口自然上翹,以防菌墻在出菇過程中開裂倒塌。土埂間距以80厘米為宜,過寬會減少菌袋容量,偏窄不便于管理和子實體采收。10、和泥筑墻、先取地表層10厘米以下凈土,加入3%草木灰和1%的生石灰,用水調成稀泥待用。然后將達到生理成熟的菌袋運抵棚內,用刀片將袋膜輕輕劃開并剝掉,使菌袋基質全部裸露出來,將菌絲生長較好的一頭向外,平躺在土埂上,袋與袋之間留2厘米空隙,每個土埂上擺兩排菌袋,中間用濕土填平并輕輕壓實,第一層菌袋擺好后,上面用I厘米厚的稀泥抹平,即可擺放第二層菌袋。第二層菌袋擺放時,應在第一層基礎上向內后退I~2cm,以此類推擺放5~6層,上層用3厘米厚的稠泥抹平即可。筑好的菌墻下寬上窄,在子實體生長過程中,不易開裂和倒塌,雖然有些費工,但子實體個大、產量較高。子實體采收,自然溫度覆土栽培,子實體由現蕾到成熟一般需要25天左右,當菇蓋平展、表面出現粉狀孢子時,為最佳采收期。第一茬子實體采收后,棚內停止噴水增濕,加強通風7~IOd,待菌絲恢復后,向畦床表面澆一遍透水,繼續管理,約20d左右,第二茬子實體原基即可形成。11、催蕾管理、菌墻筑好后,向菌墻輕噴一遍1%的石灰水上清液,然后將棚內溫度控制在26~30°C,空氣相對濕度85%~90%,并適當增加棚內光照和通風量,促使原基盡快形成。當白色菌絲扭結出現瘤狀突起,即為子實體原基。12、子實體采收、自然溫度立體覆土栽培樹舌靈芝,當菌蓋平展、表面出現褐色粉狀孢子時,即可采收。采收后的子實體要及時烘干或曬干,以免腐敗變質`。干燥好的子實體用塑料袋密封后可長期儲存。
【權利要求】
1.一種樹舌靈芝立體覆土栽培工藝,采用棉子殼、闊葉樹木屑、麩皮、玉米粉、CaSO4按重量配比100:75~85:30~35:12~18:2~3加工混配成的培養基;在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8°C~30°C,培養基含水量在60%~65%,空間濕度為55%~65%,控制菌絲在pH值6.5~7.5范圍內生長;進行覆土栽培,在子實體形成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8°C~300C,培養基含水量65%~75%,空間相對濕度85%~95%,光照強度400 Lx~600 Lx,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 以下,出菇期料袋pH值范圍為6.5~7.5。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518531SQ201310473566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王志軍, 王森, 李洪民, 王月娥, 張春紅 申請人:湯陰縣食用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