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包括:植株管理、肥料管理、采收管理三個步驟。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不僅可以提高雞頭米的產量和雞頭米的整體質量,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而且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不適用農藥等有毒物質,保證了雞頭米的綠色安全,讓人們使用的更加放心。
【專利說明】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雞頭米有交芡實,是藥食兩用藥材,以種仁入藥,具有益腎澀精、補脾止瀉、安神等功效,主治糖尿病、脾虛水腫等癥。種仁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脂肪油、維生素C及鈣、鐵、磷微量元素等物質,營養十分豐富,可制成食療保健品。由于其野生資源逐年減少,上市商品不足,所以人們需要更加滿足要求的雞頭米種植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具有高產綠色等優點,同時在應用及普及上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
提供了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步驟包括:1)植株管理:在苗池中施基肥,再深耕耙平,并在苗池中灌水,水深7cm-12cm;選擇顆粒飽滿、沒有缺損的種子,用清水漂洗1-2次,置陽光下曝曬至種殼發白;將種子放在育苗缽中,加水浸沒,水深4cm-6cm ;白天育苗缽的溫度保持在20°C _25°C,晚上在育苗缽上鋪蓋保護膜,溫度保持在15°C -18°C,進行催芽;把秧田深耕耙平,施足基肥,灌水8cm-12cm左右;催芽10-15天后,選擇已經萌芽的種子播入苗池;播入后15-20天,選擇已經長出2-3片新葉的幼苗,連種子拔起,洗凈根上的泥,將根分開,排放在帶蓋的木盆中,進行分苗;按株行距50cm-60cm,將幼苗逐株移栽于秧田內,等幼苗返青后,逐漸灌水至30cm-40cm ;除去大田水底的青苔和水生雜草,并灌水20cm-30cm ;在5_6月, 拔取具有4_5片葉、葉片直徑大于25cm的幼苗,葉面向下放入木盆中,完成起苗;在每株幼苗心葉以下的根部,包裹0.5kg-0.8kg的肥泥,按照株行距1.5m-l.8m插入大田中,且心葉的高度大于秧田的高度,完成定植;定植10-15天后,將泥土推蓋在根系上,進行培泥壅根,并灌水至50cm-90cm;從定植后至9月,每個月進行1_2次耘田除草,且每日清晨和傍晚在葉面上潑灑涼水;等葉片封行后,停止耘田除草和施追肥,并每畝放養10-20尾鰱魚;
2)肥料管理:在定植前,每畝大田施3800kg-4800kg腐熟的基肥;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每個月施I次追肥;在葉片封行前,施一次追肥;在開花結實期,選擇晴天的傍晚,在葉面噴施1-2次0.15%磷酸二氫鉀溶液;
3)采收管理:在9-10月,每隔一周,將果梗發軟的植株從水中拉出;選擇果皮呈紅褐色、果實柔軟飽滿的成熟果實;鑿開果實基部,取出果實,保留果梗。
[0005]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基肥包括人畜糞尿38-45份、廄肥35-45份、綠肥30-40份、堆肥32-40份、慪肥35-40份和過磷酸鈣45-60份。
[0006]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追肥包括腐熟糞肥20-25份、廄肥15-20份、綠肥10-15份、尿素5-10份、過磷酸鈣7-12份和氯化鉀5-8份。[0007]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每個月施1-2次追肥的具體步驟包括: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將細土和追肥按照2:1的質量比進行混合,慪制成混合肥;將混合肥捏成球形,并塞在未展開的新葉附近。
[0008]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肥泥包括人畜糞尿20-30份、硫酸銨4-8份、廄肥10-15份和半干河泥35-50份。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不僅可以提高雞頭米的產量和雞頭米的整體質量,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而且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不適用農藥等有毒物質,保證了雞頭米的綠色安全,讓人們使用的更加放心。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步驟包括:
I)植株管理:在苗池中施基肥,再深耕耙平,并在苗池中灌水,水深7cm-12cm ;選擇顆粒飽滿、沒有缺損的種子,用清水漂洗1-2次,置陽光下曝曬至種殼發白;將種子放在育苗缽中,加水浸沒,水深4cm-6cm ;白天育苗缽的溫度保持在20°C _25°C,晚上在育苗缽上鋪蓋保護膜,溫度保持在15°C _18°C,進行催芽; 把秧田深耕耙平,施足基肥,灌水8cm-12cm左右;催芽10-15天后,選擇已經萌芽的種子播入苗池,催芽育苗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直接的影像雞頭米的產量,另外,如果不進行育苗催芽,也可以進行直播,即播種時,如果苗田水深小于40cm時,每2m2-2.5m2挖一個種植穴,每隔種植穴中播撒2-4顆種子,并用泥蓋嚴;如果水深40cm-130cm時,用濕潤的泥土捏成泥團,每隔泥團中放入1-2顆種子,然后每1.2m2-l.5m2播入一個泥團,讓種子隨土團沉入水底;播入后15-20天,選擇已經長出2-3片新葉的幼苗,連種子拔起,洗凈根上的泥,將根分開,排放在帶蓋的木盆中,進行分苗,以防太陽曬萎秧苗;
按株行距50cm-60cm,將幼苗逐株移栽于秧田內,等幼苗返青后,逐漸灌水至30cm_40cm ;
除去大田水底的青苔和水生雜草,并灌水20cm-30cm ;在5_6月,拔取具有4_5片葉、葉片直徑大于25cm的幼苗,葉面向下放入木盆中,完成起苗;在每株幼苗心葉以下的根部,包裹0.5kg-0.8kg的肥泥,按照株行距1.5m-1.8m插入大田中,且心葉的高度大于秧田的高度,完成定植,定植時可先用繩定好行距,;定植10-15天后,將泥土推蓋在根系上,進行培泥壅根,并灌水至50cm-90cm,這樣保證植株生長時能吸收到土中養分;
從定植后至9月,每個月進行1-2次耘田除草,且氣溫高于35°C的每日清晨和傍晚,要在葉面上潑灑涼水,以降低葉面溫度,促進開花結實,8月中旬以后,氣溫下降到30°C,水層宜放淺到18~20厘米,水深會直接影響雞頭米的產量,春季的水要淺,這樣能受到陽光照射,可提高水溫,利于幼苗生長;夏季的水要深,可足進葉柄伸長;秋季要和春季差不多,能促進果實成熟;冬季水則要深一些,可使種子防凍;等葉片封行后,停止耘田除草和施追肥,并每畝放養10-20尾鰱魚,這樣可以提高經濟效益,魚飼料以及魚的排泄物能作為芡實的肥料,不必再另外施肥;
2)肥料管理:在定植前,每畝大田施3800kg-4800kg腐熟的基肥;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每個月施1-2次追肥;在葉片封行前,施一次追肥;在開花結實期,選擇晴天的傍晚,在葉面噴施1-2次0.15%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提高芡實籽粒產量和質量;
3)采收管理:在9-10月,早期水面下果實成熟的特征是心葉收縮,新葉生長緩慢,葉表面光滑,出現雙花,這時,就可以每隔一周進行一次采摘,將果梗發軟的植株從水中拉出;選擇果皮呈紅褐色、果實柔軟飽滿的成熟果實;鑿開果實基部,取出果實,保留果梗。
[0012]留種選充分成熟的柿形果實,剝開果皮,取出種子,除去假種皮后淘汰畸形和未充分成熟的種子,洗凈放在專門的包裝袋中,埋入水底或水田淤泥下30~40厘米,嚴防貯藏期干燥、受凍或溫度超過15°C時種子發芽。
[0013]所述基肥包括人畜糞尿38-45份、廄肥35-45份、綠肥30_40份、堆肥32-40份、慪肥35-40份和過磷酸鈣45-60份,含氮的有機肥的量不宜過多,防止植株貪青徒長,導致花而不實或癟子過多。
[0014]所述追肥包括腐熟糞肥20-25份、廄肥15-20份、綠肥10_15份、尿素5_10份、過磷酸鈣7-12份和氯化鉀5-8份。
[0015]所述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每個月施1-2次追肥的具體步驟包括: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將細土和追肥按照2:1的質量比進行混合,慪制成混合肥;將混合肥捏成球形,并塞在未展開的新葉附近。
[0016]所述肥泥包括人畜糞尿20-30份、硫酸銨4-8份、廄肥10_15份和半干河泥35_50份。
[0017]本發明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不僅可以提高雞頭米的產量和雞頭米的整體質量,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而且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不適用農藥等有毒物質,保證了雞頭米的綠色安全,讓人們使用的更加放心。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 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1)植株管理:在苗池中施基肥,再深耕耙平,并在苗池中灌水,水深7cm-12cm; 選擇顆粒飽滿、沒有缺損的種子,用清水漂洗1-2次,置陽光下曝曬至種殼發白; 將種子放在育苗缽中,加水浸沒,水深4cm-6cm ; 白天育苗缽的溫度保持在20 °C -25 °C,晚上在育苗缽上鋪蓋保護膜,溫度保持在15°C _18°C,進行催芽; 把秧田深耕耙平,施足基肥,灌水8cm-12cm左右; 催芽10-15天后,選擇已經萌芽的種子播入苗池; 播入后15-20天,選擇已經長出2-3片新葉的幼苗,連種子拔起,洗凈根上的泥,將根分開,排放在帶蓋的木盆中,進行分苗; 按株行距50cm-60cm,將幼苗逐株移栽于秧田內,等幼苗返青后,逐漸灌水至30cm_40cm ; 除去大田水底的青苔和水生雜草,并灌水20cm-30cm ; 在5-6月,拔取具有4-5片葉、葉片直徑大于25cm的幼苗,葉面向下放入木盆中,完成起苗; 在每株幼苗心葉以下的根部,包裹0.5kg-0.8kg的肥泥,按照株行距1.5m-l.8m插入大田中,且心葉的高度大于秧田的高度,完成定植; 定植10-15天后,將泥土推蓋 在根系上,進行培泥壅根,并灌水至50cm-90cm; 從定植后至9月,每個月進行1-2次耘田除草,且每日清晨和傍晚在葉面上潑灑涼水; 等葉片封行后,停止耘田除草和施追肥,并每畝放養10-20尾鰱魚; 2)肥料管理:在定植前,每畝大田施3800kg-4800kg腐熟的基肥; 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每個月施I次追肥; 在葉片封行前,施一次追肥; 在開花結實期,選擇晴天的傍晚,在葉面噴施1-2次0.15%磷酸二氫鉀溶液; 3)采收管理:在9-10月,每隔一周,將果梗發軟的植株從水中拉出; 選擇果皮呈紅褐色、果實柔軟飽滿的成熟果實; 鑿開果實基部,取出果實,保留果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包括人畜糞尿38-45份、廄肥35-45份、綠肥30-40份、堆肥32-40份、慪肥35-40份和過磷酸鈣45-60 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肥包括腐熟糞肥20-25份、廄肥15-20份、綠肥10-15份、尿素5_10份、過磷酸鈣7_12份和氯化鉀5-8 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每個月施1-2次追肥的具體步驟包括: 當移栽或定植的幼苗返青后,將細土和追肥按照2:1的質量比進行混合,慪制成混合肥; 將混合肥捏成球形,并塞在未展開的新葉附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雞頭米的綠色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泥包括人畜糞尿20-30份、硫酸銨4 -8份、廄肥10-15份和半干河泥35-50份。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493672SQ201310476837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4日
【發明者】陶建平 申請人:蘇州市新巷農藝科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