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南酸棗樹高位嫁接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南酸棗快速繁育換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南酸棗樹高位嫁接的方法。采用3-10年實生的野生南酸棗雄樹或非優良品種南酸棗雌樹作為砧木,從優良南酸棗品種的母樹上采集前一年生長充實強壯芽頭飽滿的結果母枝枝條作為高位嫁接的接穗,經切砧木、削接穗、砧穗包扎、除蔭、抹砧、摘芯、施肥、解膜等工藝進行嫁接。高位嫁接的南酸棗樹第二年就可以結果,3-4年南酸棗樹可進入豐產期,大大縮短了優良南酸棗品種的投產時間。
【專利說明】一種南酸棗樹高位嫁接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南酸棗快速繁育換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南酸棗樹高位嫁接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南酸率(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Burtt.)又稱酸率、五眼果等,屬漆樹科南酸棗屬的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的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湖北、浙江、貴州等省份,南酸棗木材紋理直而美觀,結構略粗,材質輕軟,易加工,強度中等,干后不翹裂,心材紅色,耐腐力強,為建筑、造船、家具、地板、膠合板、裝飾的優良用材。莖皮含纖維可制繩造紙,樹皮樹枝富含鞣質。果肉酸甜可食,可加工飲料。果核可制活性炭。鮮果具有助消化、增食欲、治療食滯腹痛、便秘等功效;果皮有止血止痛的作用,果核有清熱解毒、收斂、治療燙傷等功效;種仁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有潤肺、滋補和安神鎮靜等作用。從南酸棗果實中提取的黃酮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對動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南酸棗皂普對治療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癥有顯著療效。南酸棗果實除可生食外,還可制成南酸棗汁飲料、南酸棗糕等。正是野生果樹南酸棗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人們正不斷地將野生南酸棗進行人工馴化栽培。
[0003]由于南酸棗樹為雌雄異株的落葉喬木,其實生苗種植10后才能開始掛果,尤其是用南酸棗種子進行自然繁殖70%多為雄性南酸棗樹,只開花不結果。目前現有的南酸棗樹嫁接方法都是采用培育1年的南酸棗樹實生苗作為砧木,在春季進行嫁接,嫁接后再撫育一年出圃,定植后撫育第4年才開始結果,前后需5 - 6年才開始結果,9-10年后才進入豐產期,難以較快獲得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南酸棗嫁接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南酸棗樹高位嫁接的方法,用生長了 3-10年的野生南酸棗雄樹或非優良品種南酸棗雌樹資源高位嫁接優良南酸棗品種的穗條,嫁接活率高,嫁接后第二年就開始結果,3 — 4年可進入豐產期的南酸棗果樹高位嫁接方法。
[0005]本發明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嫁接
1、嫁接時間:一般選擇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具體時間以春季砧木開始萌動至砧木露芽前進行嫁接;
2、接穗的采集和保管:選擇南酸棗1號母樹或南酸棗7號母樹中的一種,從母樹上采集前一年生長充實強壯芽頭飽滿的結果母枝枝條作為高位嫁接的接穗,現采現用,當天未用完的接穗需用干凈的濕布包好,放置在陰涼地方保存,以防接穗失水;南酸棗1號為在廣東省始興縣深渡水鄉長梅村深山中發現的一株南酸棗實生變異單株,經嫁接繁育為南酸棗1號,為高大落葉喬木,雌雄異株,樹高8 —12米,比實生樹矮化,該品種樹冠直立圓頭形,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紙質,長4一 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脈腋內有束毛;小葉柄長5 —12毫米。雌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萼杯狀,一簇2—3朵,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果實成熟期10月中下旬至12月下旬,屬晚熟品種,果型長梨形,未成熟時青色,成熟后黃色,最大單果重34.2g,平均單果重29g,果肉含量51—56%,縱徑390— 450mm,橫徑290— 330mm,屬于目前品種中的大果型品種,果核堅硬,骨質,呈長梨形,近頂端有5孔,孔上覆有薄膜,孔內每室有胚珠一顆;南酸棗7號為在江西省崇義縣橫水密溪村龍上山中發現的南酸棗母樹,經嫁接繁育為南酸棗7號,為高大落葉喬木,雌雄異株,樹高8—12米,比實生樹矮化,該品種樹冠直立圓頭形,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紙質,長4一 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脈腋內有束毛;小葉柄長5 —12毫米,雌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萼杯狀,一簇5—6朵,,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果實成熟期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屬中熟品種,果型圓形,未成熟時青色,成熟后黃色,果蒂處有紅色斑,最大單果重24g,縱徑為300—350mm,橫徑280—330mm,平均果重20.lg,為目前品種的較大果形,果核堅硬,骨質,呈圓形,近頂端有5孔,孔上覆有薄膜,孔內每室有胚珠一顆;3、砧木的選用:選擇3-10年生主徑桿直徑達4- 20cm并在高度1.5-2.0米左右地方有2 — 3個大枝的實生野生南酸棗雄樹或非優良品種南酸棗雌樹作為砧木,從大枝處每個分枝留25cm長左右鋸斷待用;
4、切砧木:在每個分枝的內側選擇平滑處斜削1一 2個4cm左右的接口,刀口平滑深度需略帶木質部為宜;
5、削接穗:選擇采集的母枝上比較飽滿的頂部芽,削相應個數4cm左右的芽,需帶木質部,放到砧木的切口處貼緊;
6、砧穗包扎:用事先裁剪好的薄膜由下而上扎緊,繞至超過上端刀口0.5-lcm處打結,薄膜袋不能松,以防雨水滲入切口和水分蒸發,上下方向角度交叉,使接芽露頭;
二、嫁接后的管理
8、除蔭、抹砧:一但砧木其它部位有芽萌出,一定要及時抹除,反復多次的抹,以免和嫁接芽爭搶養分和光照,影響嫁接芽的萌發和生長;
9、摘芯:當嫁接的芽生長至5- 7葉時,要適時摘芯斷頂使枝條加快成熟老化、促發分枝,一般每個枝條上留2個分枝,多余的需及時摘除;
10、施肥:南酸棗高位嫁接后,應施追肥一次,時間在3月上旬為宜,使用高氮復合肥為好,每株用量0.5kg左右;
11、解膜:一般在當年的4月中下旬,用鋒利的小刀將薄膜從下面劃開即可。
[0006]本發明的實施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明不再采用傳統培育1年的南酸棗樹實生苗作為砧木,而是采用3-10年實生的野生南酸棗雄樹或非優良品種南酸棗雌樹作為砧木,從優良南酸棗品種的母樹上采集前一年生長充實強壯芽頭飽滿的結果母枝枝條作為高位嫁接的接穗,高位嫁接的南酸棗樹第二年就可以結果,3 — 4年南酸棗樹可進入豐產期,大大縮短了優良南酸棗品種的投產時間。
[0007]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0008] 一、嫁接
1、嫁接時間:一般選擇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具體時間以春季砧木開始萌動至砧木露芽前進行嫁接;
2、接穗的采集和保管:選擇南酸棗1號母樹或南酸棗7號母樹中的一種,從母樹上采集前一年生長充實強壯芽頭飽滿的結果母枝枝條作為高位嫁接的接穗,現采現用,當天未用完的接穗需用干凈的濕布包好,放置在陰涼地方保存,以防接穗失水;南酸棗1號為在廣東省始興縣深渡水鄉長梅村深山中發現的一株南酸棗實生變異單株,經嫁接繁育為南酸棗1號,為高大落葉喬木,雌雄異株,樹高8 —12米,比實生樹矮化,該品種樹冠直立圓頭形,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紙質,長4一 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脈腋內有束毛;小葉柄長5 —12毫米。雌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萼杯狀,一簇
2—3朵,,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果實成熟期10月中下旬至12月下旬,屬晚熟品種,果型長梨形,未成熟時青色,成熟后黃色,最大單果重34.2g,平均單果重29g,果肉含量51—56%,縱徑390— 450mm,橫徑290— 330mm,屬于目前品種中的大果型品種,果核堅硬,骨質,呈長梨形,近頂端有5孔,孔上覆有薄膜,孔內每室有胚珠一顆;南酸棗7號為在江西省崇義縣橫水密溪村龍上山中發現的南酸棗母樹,經嫁接繁育為南酸棗7號,為高大落葉喬木,雌雄異株,樹高8 —12米,比實生樹矮化,該品種樹冠直立圓頭形,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紙質,長4一 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脈腋內有束毛;小葉柄長5 —12毫米,雌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萼杯狀,一簇5—6朵,,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果實成熟期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屬中熟品種,果型圓形,未成熟時青色,成熟后黃色,果蒂處有紅色斑,最大單果重24g,縱徑為300—350mm,橫徑280—330mm,平均果重20.lg,為目前品種的較大果形,果核堅硬,骨質,呈圓形,近頂端有5孔,孔上覆有薄膜,孔內每室有胚珠一顆;
3、砧木的選用:選擇3-10年生主徑桿直徑達4- 20cm并在高度1.5-2.0米左右地方有2 — 3個大枝的實生野生南酸棗雄樹或非優良品種南酸棗雌樹作為砧木,從大枝處每個分枝留25cm長左右鋸斷待用;
4、切砧木:在每個分枝的內側選擇平滑處斜削1一 2個4cm左右的接口,刀口平滑深度需略帶木質部為宜;
5、削接穗:選擇采集的母枝上比較飽滿的頂部芽,削相應個數4cm左右的芽,需帶木質部,放到砧木的切口處貼緊;
6、砧穗包扎:用事先裁剪好的薄膜由下而上扎緊,繞至超過上端刀口0.5-lcm處打結,薄膜袋不能松,以防雨水滲入切口和水分蒸發,上下方向角度交叉,使接芽露頭;
二、嫁接后的管理
8、除蔭、抹砧:一但砧木其它部位有芽萌出,一定要及時抹除,反復多次的抹,以免和嫁接芽爭搶養分和光照,影響嫁接芽的萌發和生長;
9、摘芯:當嫁接的芽生長至5- 7葉時,要適時摘芯斷頂使枝條加快成熟老化、促發分枝,一般每個枝條上留2個分枝,多余的需及時摘除;
10、施肥:南酸棗高位嫁接后,應施追肥一次,時間在3月上旬為宜,使用高氮復合肥為好,每株用量0.5kg左右;
11、解膜:一般在當年的4月中下旬,用鋒利的小刀將薄膜從下面劃開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南酸棗樹高位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嫁接方法如下:(1)嫁接時間:2月中旬到3月上旬,砧木開始萌動至砧木露芽前進行嫁接;(2)接穗的采集和保管:選擇南酸棗1號母樹或南酸棗7號母樹中的一種,從母樹上采集前一年生長充實強壯芽頭飽滿的結果母枝枝條作為高位嫁接的接穗,現采現用,當天未用完的接穗需用干凈的濕布包好,放置在陰涼地方保存,以防接穗失水;南酸棗1號為在廣東省始興縣深渡水鄉長梅村深山中發現的一株南酸棗實生變異單株,經嫁接繁育為南酸棗1號,為高大落葉喬木,雌雄異株,樹高8 —12米,比實生樹矮化,該品種樹冠直立圓頭形,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紙質,長4一 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脈腋內有束毛;小葉柄長5 —12毫米;雌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萼杯狀,一簇2—3朵,,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果實成熟期10月中下旬至12月下旬,屬晚熟品種,果型長梨形,未成熟時青色,成熟后黃色,最大單果重34.2g,平均單果重29g,果肉含量51—56%,縱徑390— 450mm,橫徑290— 330mm,屬于目前品種中的大果型品種,果核堅硬,骨質,呈長梨形,近頂端有5孔,孔上覆有薄膜,孔內每室有胚珠一顆;南酸棗7號為在江西省崇義縣橫水密溪村龍上山中發現的南酸棗母樹,經嫁接繁育為南酸棗7號,為高大落葉喬木,雌雄異株,樹高8 —12米,比實生樹矮化,該品種樹冠直立圓頭形,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紙質,長4一 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脈腋內有束毛;小葉柄長5 —12毫米,雌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萼杯狀,一簇5—6朵,,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果實成熟期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屬中熟品種,果型圓形,未成熟時青色,成熟后黃色,果蒂處有紅色斑,最大單果重24g,縱徑為300—350mm,橫徑280—330mm,平均果重20.lg,為目前品種的較大果形,果核堅硬,骨質,呈圓形,近頂端有5孔,孔上覆有薄膜,孔內每室有胚珠一顆;(3)砧木的選用:選擇3—10年生主徑桿直徑達4 - 20cm并在高度1.5-2.0米左右地方有2 — 3個大枝的實生野生南酸棗雄`樹或非優良品種南酸棗雌樹中的一種,作為砧木,從大枝處每個分枝留25cm長左右鋸斷待用;(4)切砧木:在每個分枝的內側選擇平滑處斜削1一 2個4cm左右的接口,刀口平滑深度需略帶木質部為宜;(5)削接穗:選擇采集的母枝上比較飽滿的頂部芽,削相應個數4cm左右的芽,需帶木質部,放到砧木的切口處貼緊;(6)砧穗包扎:用事先裁剪好的薄膜由下而上扎緊,繞至超過上端刀口0.5 — lcm處打結;(7)除蔭、抹砧:一但砧木其它部位有芽萌出,要及時抹除;(8)摘芯:當嫁接的芽生長至5- 7葉時,摘芯斷頂加快枝條成熟老化、促發分枝,每個枝條上留2個分枝,多余的需及時摘除;(9)施肥:南酸棗高位嫁接后,使用高氮復合肥追肥一次,時間在3月上旬為宜,每株用量0.5kg左右;(10)解膜:在當年的4月中下旬,用鋒利的小刀將薄膜從下面劃開即可。
【文檔編號】A01G1/06GK103650836SQ201310483430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6日
【發明者】劉繼延, 陳周海, 劉順生 申請人:江西齊云山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