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a、冬季清溝排水:冬季開溝流走稻田滲漏水,使得早稻拋秧前保持田面不積水;b、早稻免耕種植及管理:早稻用塑料軟盤育苗,將秧苗在3.5~4.5葉之間進行拋秧,早稻全程濕潤灌溉;c、早稻稻草利用:在早稻收獲時留高茬;d、晚稻免耕種植及管理:晚稻用塑料軟盤育苗或無盤旱育秧苗,采用“淺灌-露田”灌溉模式;e、晚稻稻草利用:在晚稻收獲時,晚稻稻草留高茬。本發明將解決南方稻區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生產中的翻耕勞動強度大,養分轉化慢,水稻易僵苗不發、遲熟低產等問題,是改良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中低產稻田的一項成熟生產技術,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產量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土壤潛育化是土壤處于地下水飽和或過飽和而形成長期浸潤狀態下,在Im內的土體中某些層段氧化還原電位(Eh)在200mv以下,并出現因Fe、Mn還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紋層、腐泥層、青泥層、泥炭層的土壤形成過程。土壤次生潛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從非潛育型轉變為高位潛育型的過程,常表現為50cm 土體內出現青泥層。我國南方有潛育化或次生潛育化稻田400多萬公頃,約有一半為冷浸田,廣泛分布于江、湖及平原地區,以及江南丘陵地區的山間構造盆地,是農業發展的障礙因子之一,也是中低產田土壤改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0003]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對水稻生長不利的障礙因子主要包括:水多潰害;水、土溫度低;土壤結構性差,質地粘重,通氣性能差;還原性有害物質多;生物活性低;供肥緩慢,速效養分缺乏。在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土按常規方法種植水稻,水稻生長前期會出現黑根、僵苗、遲發,后期貪青、病蟲害多等情況,從而導致遲熟低產。同時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還與甲烷氣體排放關系密切,隨著潛育化程度的加強,土壤Eh值降低,甲烷排放通量增大,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0004]通常采用的改良和治理方法措施有:開溝排水,消除潰害,在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周圍開溝,排灌分離,防止串灌。明溝成本較低,但暗溝效果較好,溝距以6~8m(重粘土)和10~15m (輕粘土)為宜;多種經營,綜合利用,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可以與養殖系統結合,如稻田一魚塘、稻田一鴨一魚系統;或者開辟為淺水藕、荸薺等經濟作物田。有條件的可實施水旱輪作;合理施肥,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氮肥的效益大大降低,宜施磷、鉀、硅肥以獲增產;采用生態適應性`措施,探索培育耐潛育化水稻良種,開發耐潰植物品種。但是,在這些改良措施中存在著操作成本高、工程量大、增產效果有限等缺陷。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中低產田的稻谷產量,在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田上亟需配套省工省成本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通過雙季免耕、雙季拋秧和稻草全量還田與相關施肥和田間管理措施相配合,解決南方稻區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生產中的翻耕勞動強度大,養分轉化慢,水稻易僵苗不發、遲熟低產等問題,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產量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等方面作用顯著。是一種提高農民種植水稻經濟效益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
[0006]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0007]一種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8]a、冬季清溝排水:[0009]冬季開溝流走稻田滲漏水,使得早稻拋秧前保持田面不積水;
[0010]b、早稻免耕種植及管理:
[0011]早稻用塑料軟盤育苗,將秧苗在3.5~4.5葉之間進行拋秧,每畝拋2.6~3.3萬株/畝,拋秧后3~5天內施基肥,拋秧后10~20天內施追肥,早稻全程濕潤灌溉;
[0012]C、早稻稻草利用:
[0013]在早稻收獲時,早稻稻草的稻茬留40~60cm在田中,早稻稻草全量還田,早稻收獲后I~2天,田間除草;
[0014]d、晚稻免耕種植及管理:
[0015]晚稻用塑料軟盤育苗或無盤旱育秧苗,軟盤育苗在3.5~4.5葉之間進行拋秧,無盤旱育秧苗在4.0~5.0葉之間進行拋秧,每畝拋1.8~2.2萬株/畝,拋秧前I~2天或拋秧后I~5天內施基肥,拋秧后7~15天內施追肥,晚稻前期淺水灌溉,分蘗末期曬田,5~10天后復水,后期濕潤灌溉,乳熟期后排水曬田;
[0016]e、晚稻稻草利用:
[0017]在晚稻收獲時,晚稻稻草的稻茬留40~60cm在田中,收割下來的晚稻稻草撥勻準
備第二年早稻還田。
[0018]所述步驟b中,早稻秧苗品種選擇分蘗力強、植株矮、抗倒伏、葉片直、全生育期約106天和高產穩產的產品。
`[0019]所述步驟b中,基肥施用復合肥(15 —15 —15或16 —16—16)25~45kg/畝或復合肥(12—6—7) 40~60kg/畝和碳銨10~20kg/畝。
[0020]所述步驟b中,追肥采用尿素,施尿素6~12kg/畝。
[0021]所述步驟c中,田間除草采用噴施除草劑,所述除草劑選擇百草枯、克無蹤或草甘膦。
[0022]所述步驟d中,晚稻秧苗的品種選擇分蘗力中等、抗倒性強、后期落色好、全生育期約118天和豐產穩產的產品。
[0023]所述步驟d中,基肥施用復合肥(15 —15 —15或16 —16 —16)25~45kg/畝或復合肥(12—6—7) 40~60kg/畝和碳銨10~20kg/畝,。
[0024]所述步驟d中,追肥采用施尿素6~12kg/畝和氯化鉀5~7.5kg/畝。
[0025]所述步驟c中和步驟e中,稻草還田包括撥勻還田或部分焚燒還田。
[0026]采用上述方法,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0027]1、本發明改善了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生產中稻田土壤的生長環境與水稻生長環境的匹配條件,冬季開溝排水,早晚稻中的濕潤灌溉、曬田、免耕和稻草覆蓋等技術配套使用,改良了土壤的結構和性質,解決了稻田僵苗不發和遲熟低產等問題。
[0028]2、本發明采取雙季免耕的方法,減少稻田翻耕用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水土流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降低勞動生產強度,降低能耗,實現節能減排。
[0029]3、本發明解決了雙季稻區稻草還田的問題,實現了早晚稻兩季稻草全量還田,稻草就地循環利用,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減少了稻草搬運的勞力,培肥了土壤地力,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質量,是農業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
[0030]4、本發明降低了肥料投入特別是鉀肥的投入,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稻草與化肥的配合施用效果,稻草形成的有機質表聚導致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增強,對固碳減排具有良好的效果。
[0031]5、晚稻采用旱育大苗帶土拋秧,時間上更加靈活,能有效緩解晚稻拋秧期間的缺水問題,若秧苗超過5.0葉還沒有拋秧條件,只需要加大拋秧密度就能保證產量。
[0032]因此,本發明將解決南方稻區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生產中的翻耕勞動強度大,養分轉化慢,水稻易僵苗不發、遲熟低產等問題,是改良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中低產稻田的一項成熟生產技術,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產量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推廣價值。
[0033]綜上所述,本發明針對土壤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土上水稻生長前期慢,后期快的生產特點,根據目前早、晚稻生產特點和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稻田的土壤特性,提供一種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稻田的雙季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通過雙季免耕、雙季拋秧和稻草全量還田與相關施肥和田間管理措施相配合,達到減少肥料投入特別是鉀肥的投入,減少稻田翻耕用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水土流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降低勞動生產強度,降低能耗,實現節能減排;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提高水稻單產、提高稻田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綜合開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該技術可達到每畝兩季增產稻谷100~200kg,節省投入100~300元。并能在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田的高產高效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5]本發明選擇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水稻田生產區。選擇合適的早稻(分蘗力強、植株矮、抗倒伏、葉片直、全生育期約106d、高產穩產,如湘早秈24號或湘早秈13號)和晚稻品種(分蘗力中等、抗倒性強、后期落 色好、全生育期約118d、豐產穩產,如準兩優608或豐源優299)。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拋足基本苗,早稻拋2.6~3.3萬株/畝,晚稻拋1.8~
2.2萬株/畝;平衡施肥,早稻拋秧后3~5天內施基肥,基肥施用復合肥(15 —15 —15或16一16一16)25~45kg/畝或復合肥(12—6一7)40~60kg/畝和碳銨10~20kg/畝,拋秧后10~20天內施追肥,施尿素6~12kg/畝;晚稻拋秧前I~2天或拋秧后I~5天內施基肥,基肥施用復合肥(15 —15 —15或16 —16 —16) 25~45kg/畝或復合肥(12— 6—7)40~60kg/畝和碳銨10~20kg/畝,拋秧后7~15天內施追肥,施尿素6~12kg/畝和氯化鉀5~7.5kg/畝。稻草利用:早稻收獲稻茬留40~60cm,撥勻還田或焚燒部分還田,收獲后I~2天噴施除草劑(百草枯、克無蹤和草甘膦)防止田間雜草;若低樁收獲早稻(這里的低樁為稻茬高度小于20cm),由于割下來的稻草較多,因此稻草用砂土拌秸桿腐熟劑處理或焚燒部分稻草,并噴施除草劑(百草枯、克無蹤和草甘膦等),及時除草滅茬;晚稻收獲稻茬留40~60cm,撥勻準備第二年早稻還田。灌溉,早稻全程濕潤灌溉(濕潤灌溉:使稻田水分接近飽和,但不建立水層的灌水方式。);晚稻采用“淺灌-露田”灌溉模式(“淺灌-露田”灌溉模式為前期淺水灌溉,分蘗末期曬田,5~10天后復水,后期濕潤灌溉,乳熟期后排水曬田)。其它管理同常規管理。冬季開溝流走稻田滲漏水,保持田面不積水直到早稻拋秧
N /.目U O
[0036]實施例1[0037]選擇湖南省長沙縣雙季稻生產區一干杉鎮萬龍村,50畝左右次生潛育化稻田(滂泉田)。早稻于4月24日軟盤拋秧,拋秧時秧苗為4.0葉,每畝拋2.8萬株,水稻品種為湘早秈24號,拋秧3天后施洋豐復合肥(15 —15 —15) 40kg/畝,加施碳銨15kg/畝,拋秧
12天后追施尿素IOkg/畝。其它管理同早稻常規管理。早稻平均產量425kg/畝。早稻收獲稻茬留50cm,稻草撥勻還田,收獲后I~2天內用秸桿腐熟劑處理稻草,并噴施除草劑百草枯,除草滅茬。晚稻于7月14日軟盤拋秧,拋秧時秧苗為4.0葉,每畝拋1.8萬株,晚稻品種為準兩優608,拋秧3天后施洋豐復合肥(15—15一15) 40kg/畝,加施碳銨15kg/畝,拋秧10天后追施尿素IOkg/畝,氯化鉀7.5kg/畝。其它管理同晚稻常規管理。晚稻平均產量586kg/畝。晚稻收獲稻茬留50cm,稻草撥勻還田。冬季清溝排水。在本試驗田塊上已實行了 16年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模式。
[0038]實施例2
[0039]選擇湖南省瀏陽市雙季稻生產區一鎮頭鎮柏樹鄉,30畝左右潛育化稻田(冷浸田)。早稻于4月24日軟盤拋秧,拋秧時秧苗為4.0葉,每畝拋3.0萬株,水稻品種為湘早秈13號,拋秧3天后施興湘復合肥(12— 6— 7)50kg/畝,加施碳銨IOkg/畝,拋秧12天后追施尿素IOkg/畝。其它管理同早稻常規管理。早稻平均產量416kg/畝。早稻收獲稻茬留50cm,稻草焚燒部分還田,收獲后I~2天內噴施草甘膦除草劑除草。晚稻于7月20日旱育大苗帶土拋秧,拋秧時秧苗為4.5葉,每畝拋2.0萬株,晚稻品種為豐源優299,拋秧3天后施興湘復合肥(12—6一7) 50kg/畝,加施碳銨IOkg/畝,拋秧10天后追施尿素IOkg/畝,氯化鉀7.5kg/畝。其它管理同晚稻常規管理。晚稻平均產量565kg/畝。晚稻收獲稻茬留50cm,稻草撥勻還田。冬季清溝排水。該試驗田為第一年進行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模式。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冬季清溝排水: 冬季開溝流走稻田滲漏水,使得早稻拋秧前保持田面不積水; b、早稻免耕種植及管理: 早稻用塑料軟盤育苗,將秧苗在3.5~4.5葉之間進行拋秧,每畝拋2.6~3.3萬株/畝,拋秧后3~5天內施基肥,拋秧后10~20天內施追肥,早稻全程濕潤灌溉; C、早稻稻草利用: 在早稻收獲時,早稻稻草的稻茬留40~60cm在田中,早稻稻草全量還田,早稻收獲后I~2天,田間除草; d、晚稻免耕種植及管理: 晚稻用塑料軟盤育苗或無盤旱育秧苗,軟盤育苗在3.5~4.5葉之間進行拋秧,無盤旱育秧苗在4.0~5.0葉之間進行拋秧,每畝拋1.8~2.2萬株/畝,拋秧前I~2天或拋秧后I~5天內施基肥,拋秧后7~15天內施追肥,晚稻前期淺水灌溉,分蘗末期曬田,5~10天后復水,后期濕潤灌溉,乳熟期后排水曬田; e、晚稻稻草利用: 在晚稻收獲時,晚稻稻草的稻茬留40~60cm在田中,收割下來的晚稻稻草撥勻準備第二年早稻還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早稻秧苗品種選擇分蘗力強、植株矮、抗倒伏、葉片直、全生育期約106天和聞廣穩廣的廣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基肥施用復合肥(15—15一15或16—16一16) 25~45kg/畝或復合肥(12—6—7) 40 ~60kg/ 畝和碳銨 10 ~20kg/ 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追肥采用尿素,施尿素6~12kg/畝。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田間除草采用噴施除草劑,所述除草劑選擇百草枯、克無蹤或草甘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中,晚稻秧苗的品種選擇分蘗力中等、抗倒性強、后期落色好、全生育期約118天和豐產穩產的產品。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中,基肥施用復合肥(15 —15 —15或16 —16 —16) 25~45kg/畝或復合肥(12— 6— 7) 40 ~60kg/ 畝和碳銨 10 ~20kg/ 畝。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中,追肥采用施尿素6~12kg/畝和氯化鉀5~7.5kg/畝。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季免耕拋秧稻草還田的水稻高產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和步驟e中,稻草還田包括撥勻還田或部分焚燒還田。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3548632SQ201310513584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廖育林, 聶軍, 楊曾平, 魯艷紅, 謝堅, 周興 申請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