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拳參的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拳參的種植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1)藥材采收后的土地于7-15天內進行翻土、施基肥;2)將采挖的株高3-6厘米的野生拳參移栽到土壤中;3)采用畦灌法灌溉;4)每8-10行設置排水溝,采用暗溝方式排水;5)每年5月-9月進行搭棚遮陰;6)在畦灌時每間隔一個月至少沖施一次氮肥和磷肥,根據拳參生長實際情況可追加沖施肥;7)每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進行培土處理,培土高度為25-40厘米。本發明通過仿野生環境種植拳參,篩選出了仿野生環境種植技術,為拳參的資源再生提供了一有效途徑。
【專利說明】一種中藥拳參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拳參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拳參(bistort rhizome)拳參為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根莖肥厚扭曲,外皮紫紅色。莖直立,單一或數莖叢生,不分枝。清熱鎮驚,理濕消腫。治熱病驚搐,破傷風,赤痢,癰腫,瘰疬。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散結。主肺熱咳嗽;熱病驚癇;赤痢;熱瀉;吐血; 痔瘡出血;癰腫瘡毒。
[0003]拳參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多生于生于山野草叢中或林下陰濕處。近年來,由于氣候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野生拳參資源逐年減少,屬野生瀕危中藥物種。通過人工種植的手段,實現拳參資源的有效供給,是解決野生拳參資源逐年減少的最佳手段。本發明通過仿野生環境種植拳參,篩選出了仿野生環境種植技術,為拳參的資源再生提供了一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拳參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5]1)藥材采收后的土地于7-15天內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20-30厘米,翻土過程中每畝施2-3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作為基肥,種植前再每畝施2-4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
[0006]2)將采挖的株高3-6厘米的野生拳參移栽到土壤中,株距20-30厘米,行距30_40 厘米;
[0007]3)采用畦灌法灌溉,將水引入畦溝內,使水流逐漸滲入土中,保持拳參生長環境濕度在夏季時保持在55-65%,由于灌后蒸發量大,容易破壞表層土壤的團粒結構形成板層, 空氣不流通,影響土壤中好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灌后3-5天內中耕松土 ;
[0008]4)每8-10行設置排水溝,采用暗溝方式排水;
[0009]5)每年5月-9月進行搭棚遮陰,調節棚內透光度,使光照強度常年保持在 2500-35001ux 之間;
[0010]6)在畦灌時每間隔一個月至少沖施一次氮肥和磷肥,根據拳參生長實際情況可追加沖施肥;
[0011]7)每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進行培土處理,培土高度為25-40厘米。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
[0013]1)藥材采收后的土地于15天內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25厘米,翻土過程中每畝施 2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作為基肥,種植前再每畝施2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
[0014]2)將采挖的株高4厘米的野生拳參移栽到土壤中,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0015]3)采用畦灌法灌溉,將水引入畦溝內,使水流逐漸滲入土中,保持拳參生長環境濕度在夏季時保持在55-60%。灌后3天內中耕松土 ;
[0016]4)每8行設置排水溝,采用暗溝方式排水;
[0017]5)5月-9月進行搭棚遮陰,調節棚內透光度,使光照強度常年保持在 2500-30001ux 之間;
[0018]6)在畦灌時每間隔一個月至少沖施一次氮肥和磷肥,根據拳參生長實際情況可追加沖施肥;
[0019]7)10月中旬-11月中旬進行培土處理,培土高度為25厘米。
[0020]實施結果:平均每區種植10300株,成活率86%,平均株高23.2厘米。
[0021]實施例2
[0022]I)藥材采收后的土地于7天內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30厘米,翻土過程中每畝施 3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作為基肥,種植前再每畝施4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
[0023]2)將采挖的株高6厘米的野生拳參移栽到土壤中,株距30厘米,行距40厘米;
[0024]3)采用畦灌法灌溉,將水引入畦溝內,使水流逐漸滲入土中,保持拳參生長環境濕度在夏季時保持在60-65%。灌后5天內中耕松土 ;
[0025]4)每10行設置排水溝,采用暗溝方式排水;
[0026]5)5月-9月進行搭棚遮陰,調節棚內透光度,使光照強度常年保持在 3000-35001ux 之間;
[0027]6)在畦灌時每間隔一 個月至少沖施一次氮肥和磷肥,根據拳參生長實際情況可追加沖施肥;
[0028]7)10月中旬-11月中旬進行培土處理,培土高度為40厘米。
[0029]實施結果:平均每區種植5160株,成活率92%,平均株高26.7厘米。
[0030]當然,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前提下, 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拳參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1)藥材采收后的土地于7-15天內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20-30厘米,翻土過程中每畝施2-3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作為基肥,種植前再每畝施2-4噸發酵腐熟完全的牛糞肥;2)將采挖的株高3-6厘米的野生拳參移栽到土壤中,株距20-30厘米,行距30-40厘米;3)采用畦灌法灌溉,將水引入畦溝內,使水流逐漸滲入土中,保持拳參生長環境濕度在夏季時保持在55-65%,由于灌后蒸發量大,容易破壞表層土壤的團粒結構形成板層,空氣不流通,影響土壤中好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灌后3-5天內中耕松土 ; 4)每8-10行設置排水溝,采用暗溝方式排水;5)每年5月-9月進行搭棚遮陰,調節棚內透光度,使光照強度常年保持在 2500-35001ux 之間;6)在畦灌時每間隔一個月至少沖施一次氮肥和磷肥,根據拳參生長實際情況可追加沖施肥;7)每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進行培土處理,培土高度為25-40厘米。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548528SQ201310521276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郭慶 申請人:遷安市潤青中藥材種植技術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