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主要包括播種育苗、苗期管理、鹽堿性土壤田定植、田間管理四個步驟。具體地說,播種育苗分種苗處理、播種育苗、扦插育苗、壓條育苗過程;苗期管理主要控制溫度、濕度以及光照因素;鹽堿性土壤田定植由大田處理、移栽工序組成;田間管理主要是指中耕除草和施肥,注意施用硫酸鹽復合肥,避免氯化鹽復合肥。通過本發明技術方案,解決了大量鹽堿田浪費的問題,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響應國家環保的號召,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好。
【專利說明】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鹽堿性土壤是由于各種易溶性鹽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形成高鹽分含量的土壤條件。然而,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甚至造成缺苗或者死亡。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如果這些土地都不能加以利用,將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0003]為了開發利用鹽堿性土壤,文獻相繼報道了鹽堿性土壤的改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資源浪費的現狀,但投資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不明顯,為此相關研究表明,沙棗樹適應鹽堿性土壤能力強,可廣泛種植獲取經濟效益,但目前并沒有資料報道沙棗樹栽植的研究,尤其是鹽堿地沙棗樹栽植。《新疆中草藥手冊》指出,沙棗具有強壯、鎮靜、固精、健胃、止瀉、調經、利尿的藥用價值,可治胃痛、腹瀉、身體虛弱、肺熱咳嗽等癥狀。因此,沙棗樹栽植并獲取經濟效益是完全可行。
[0004]沙棗為落葉喬木,生命力強,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堿、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在山地、平原、沙灘、荒漠等土壤條件下均能生長,但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在> 10°C積溫3000°C以上地區生長發育良好,積溫低于2500°C時,沙棗樹結實較少。沙棗具有耐鹽堿的能力,但隨鹽分種類不同而異,對硫酸鹽土適應性較強,對氯化物則抗性較弱。在硫酸鹽土全鹽量1.5%以下時可以生長,而在氯化鹽土上全鹽量超過0.4%時則不適于生長。
[0005]基于沙棗樹的強適應性以及較高的藥用價值,將沙棗樹作為產業種植,形成規模優勢,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可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鹽堿性土壤沙棗豐產的栽植方法,解決現有鹽堿性土壤資源浪費的問題,解決傳統沙棗栽植方法技術落后的問題,實現防風固沙的環保效益,實現沙棗經濟效益。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09]一、播種育苗
[0010]1、種苗處理:選擇品種純正的的優良沙棗種子,用50~60°C溫水浸泡2~3天,撈出后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種,然后與馬糞混和放在向陽處保濕催芽,待30~40%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其中,每公斤種子用3g所述的4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0011]2、播種育苗:沙棗育苗采用大田式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每米播種溝播種80~100粒,每畝下種40斤左右,播后覆土,6月上旬間苗,苗距7厘米,每畝保苗3~4萬株;
[0012]3、扦插育苗:嫩枝扦插應選擇夏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進行,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
[0013]4、壓條育苗: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 剝后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 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把環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0014]二、苗期管理
[0015]1、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C~30°C,低于20°C,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C,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 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0016]2、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 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0017]3、光照: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 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0018]三、鹽堿性土壤田定植
[0019]1、大田處理:大田翻耕后起壟,壟間距2m,壟上灌水至完全濕潤,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大田,在塑料薄膜上挖穴,穴間距為2~3m ;
[0020]2、移栽:將新植株連同濕潤的土壤一起放入穴內,注意保持根系不暴露,然后用穴內挖出的濕土填實,每穴保苗I株。
[0021]四、田間管理
[0022]1、中耕除草及施肥:植株苗4葉期后,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拔除雜草;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在苗后期噴施復合肥,其施肥方法是:均勻噴灑到苗上,再用清水沖洗一次,以免燒苗;
[0023]2、病蟲害防治:沙棗主要防治沙棗木虱,其方法是:用殺蟲凈、殺蟲瞇或殺蟲快、 樂果乳油與農用柴油1:1混合進行超低量噴霧。
[0024]進一步講,所述的施肥過程中,應視植株長勢而定,一般采用硫酸鹽復合肥,避免氯化鹽肥料的施用。
[0025]與現有沙棗栽植方法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鹽堿田栽植沙棗樹,解決土地資源浪費的問題,實現環保節能以及經濟效益;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采用藥劑拌種方法,種子發芽率高,品質優良純正。
【具體實施方式】[0026]為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例做ー步說明。
[0027]實施例1
[0028]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29]一、播種育苗
[0030]1、種苗處理:選擇品種純正的的優良沙棗種子,用50~60°C溫水浸泡2~3天,撈出后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種,然后與馬糞混和放在向陽處保濕催芽,待30~40%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其中,每公斤種子用3g所述的4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0031]2、播種育苗:沙棗育苗采用大田式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每米播種溝播種80~100粒,每畝下種40斤左右,播后覆土,6月上旬間苗,苗距7厘米,每畝保苗3~4萬株;
[0032]3、扦插育苗:嫩枝扦插應選擇夏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進行,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
[0033]4、壓條育苗: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ー圈,剝后的傷ロ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ー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把環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紫,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ー棵新的植株;
[0034]二、苗期管理
[0035]1、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C~30°C,低于20°C,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C,插穗的上、下兩個剪ロ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吋,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睛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0036]2、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対濕度在75~85%,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睛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0037]3、光照: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睛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0038]三、鹽堿性土壤田定植
[0039]1、大田處理:大田翻耕后起壟,壟間距2m,壟上灌水至完全濕潤,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大田,在塑料薄膜上挖穴,穴間距為2~3m ;
[0040]2、移栽:將新植株連同濕潤的土壌一起放入穴內,注意保持根系不暴露,然后用穴內挖出的濕土填實,每穴保苗I株。
[0041]四、田間管理
[0042]1、中耕除草及施肥:植株苗4葉期后,及時拔除雜草;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在苗后期噴施復合肥,其施肥方法是:均勻噴灑到苗上,再用清水沖洗一次,以免燒苗;
[0043]2、病蟲害防治:沙棗主要防治沙棗木虱,其方法是:用殺蟲凈、殺蟲瞇或殺蟲快、樂果乳油與農用柴油1:1混合進行超低量噴霧。
[0044]本實例所用復合肥為黒銨復合肥與尿素的混合肥。
[0045]本發明技術方案栽植的沙棗樹,長勢良好,品質優異,所結果實飽滿圓潤,色澤鮮亮,是不可獲取的中藥藥材。通過本發明技術方案,也實現了鹽堿田的有效利用,既降低了土壤改良的成本,`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播種育苗 (1)種苗處理:選擇品種純正的的優良沙棗種子,用50~60°C溫水浸泡2~3天,撈出后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種,然后與馬糞混和放在向陽處保濕催芽,待30~40%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其中,每公斤種子用3g所述的4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2)播種育苗:沙棗育苗采用大田式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每米播種溝播種80~100粒,姆畝下種40斤左右,播后覆土,6月上旬間苗,苗距7厘米,姆畝保苗3~4萬株; (3)扦插育苗:嫩枝扦插應選擇夏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進行,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 (4)壓條育苗: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ー圈,剝后的傷ロ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ー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把環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ー棵新的植株; 二、苗期管理 (1)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C~30°C,低于20°C,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C,插穗的上、下兩個剪ロ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吋,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睛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2)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対濕度在75~85%,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睛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3)光照: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睛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三、鹽堿性土壤田定植 (1)大田處理:大田翻耕后起壟,壟間距2m,壟上灌水至完全濕潤,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大田,在塑料薄膜上挖穴,穴間距為2~3m ; (2)移栽:將新植株連同濕潤的土壌一起放入穴內,注意保持根系不暴露,然后用穴內挖出的濕土填實,每穴保苗I株。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及施肥:植株苗4葉期后,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拔除雜草;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在苗后期噴施復合肥,其施肥方法是:均勻噴灑到苗上,再用清水沖洗一次,以免燒苗; (2)病蟲害防治:沙棗主要防治沙棗木虱,其方法是:用殺蟲凈、殺蟲瞇或殺蟲快、樂果乳油與農用柴油1:1混合進行超低量噴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堿性土壤沙棗樹豐產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田間管理步驟中,所述的施肥過程中,采用硫酸鹽復合肥,避免氯化鹽肥料的`施用。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3598053SQ201310557934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1日
【發明者】馬春萍 申請人:馬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