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它的操作步驟包括:1)采用自動上蔟匾或自動上蔟板置于熟蠶上面;2)采用色深透氣布覆蓋在自動上蔟匾或自動上蔟板上;3)經3-4h后掀開色深透氣布,將自動上蔟匾疊加堆放并密封起來,或將自動上蔟板連同色深透氣布一起掛在懸掛架上;4)置于上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28℃,相對濕度在80%,保持通風;5)24h后,將自動上蔟匾取下并撿出未結繭的蠶重新上蔟或者將爬在自動上蔟板以外的熟蠶捉起來重新上蔟;6)上蔟72h后可采繭,采繭前先撿出病死蠶、死籠繭集中燒毀。采用本發明方法,捉熟蠶可實現節省用工、減少勞動強度,熟蠶得到及時上蔟,提高蠶繭質量。
【專利說明】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屬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蓖麻蠶亦稱為木薯蠶(下同)。1951年,我國再次引進蓖麻蠶試養成功并推廣,1964年至1966年在全國范圍內大量推廣,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達到該產業的鼎盛時期。廣西蓖麻蠶產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有興盛也有衰退,甚至停產,再次恢復,乃至現在生產,已達半個多世紀,曾經位居全國飼養蓖麻蠶省份之首。但是,廣西蓖麻蠶生產一直沒有專用上蔟器,上蔟用的材料相當原始,主要用樹葉、刨木花、稻草等材料作為上蔟材料,上蔟方法至今仍然用人工捉熟蠶上蔟,由于人工上蔟存在費工、勞動強大,飼養量大時捉熟蠶不及時易錯過上蔟最佳上蔟時間,影響蠶繭質量。這種模式己嚴重不適應現代的蓖麻蠶的科研和生產需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蓖麻蠶自動上簇方法,可有效解決蓖麻蠶品種保育、原種蠶飼養和普通蠶飼養生產的上蔟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和蠶繭質量。
[0004]本發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5]本發明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它的操作步驟是:
[0006]I)、進入五齡蠶盛熟期的當天上午,用自動上蔟匾反蓋在蠶匾上,使蠶匾的外框與自動上蔟匾的外框架剛好匹配以形成密閉腔室,或者用自動上蔟板平擺在蠶臺或地蠶飼養的蠶座上,使木片或竹片的板面垂直于蠶座;
[0007]2)、然后采用色深透氣布覆蓋在自動上蔟匾或自動上蔟板上,使熟蠶向上、向黑處爬以及向有直角的地方結繭;
[0008]3)、經3_4h后掀開色深透氣布,對于使用自動上蔟匾的,將自動上蔟匾翻起將面朝上,然后人工補捉未上完的熟蠶,并及時將熟蠶均勻攤在自動上蔟匾內,然后將己上滿的自動上蔟匾疊加堆放并密封起來,最后用空蠶匾或者空自動上蔟匾蓋封頂部;對于使用自動上族板的,將色深透氣布和自動上族板一起同時掀開,并同時將自動上簇板和布的一端掛在懸掛架上,使自動上蔟板以豎放方式懸掛,然后人工補捉未上完的熟蠶,并將熟蠶均勻攤在自動上蔟板上;
[0009] 4)、然后置于上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28°C,相對濕度在80%,保持通風。
[0010]5)、24h后,對于使用自動上蔟匾的,將自動上蔟匾取下,單個擺放,并撿出未結繭的蠶重新上蔟;對于使用自動上蔟板的,派人檢查上蔟工作情況并把往外爬的熟蠶捉起重新上蔟;
[0011]6)、上蔟72h后可采繭,采繭前先撿出病死蠶、死籠繭集中燒毀。
[0012]本發明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所述的自動上簇匾由木制外框架、尼龍網、數根平行的木橫板和數根平行的木豎板構成,木橫板與木豎板之間采用相互垂直方式固定連接后固定于外框架上,木橫板與木豎板之間安裝有20-25目的尼龍網。
[0013]本發明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所述的自動上簇板由數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用尼龍繩串接起來,相鄰的木片或者竹片間隔為25mm ;所述相鄰的木片或者竹片間隔采用套在尼龍繩上的膠管作為間隔固定物。
[0014]本發明蓖麻蠶自動上簇方法,所述每個自動上蔟匾或自動上蔟板最佳上蔟熟蠶為350-400 條。
[0015]采用本發明方法給蓖麻蠶上蔟,具有上蔟操作簡單,上蔟、采繭工作效率高,比人工捉熟蠶效率提高80%以上,省工省時,提高蠶繭質量的優點,適用于蓖麻蠶品種保育、原蠶飼養和普通蠶飼養,取材方便,加工工藝簡單,成本低,可反復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I是本發明方法采用的自動上蔟匾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I的剖視示意圖。
[0018]圖3是本發明方法采用的自動上蔟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3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I
[0021]如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蓖麻蠶自動上簇匾采用杉木制作,呈長方形。主要由方形木制外框架I、尼龍網2、數根平行的木橫板3和數根平行的木豎板4構成,木橫板3與木豎板4之間以相互垂直方式固定連接并固定在外框架I上,木橫板3與木豎板4之間安裝有尼龍網2,木橫板與尼龍網形成匾底。外框架I的厚度與木豎板4持平或高于豎桿,以便于在疊放時層與層之間保持密封。所述尼龍網的網篩為20-25目。
[0022]優選地,外框架的外徑長900mm,寬600mm,高30mm。木橫板長900mm,寬30mm,厚12mm ;匾內由木豎板間隔,木豎板優選尺寸為長560mm,寬30mm,厚5mm,木豎板之間的間隔為 57mm。
[0023]本發明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0024]I、進入五齡蠶盛熟期的當天上午(具體時間視熟蠶情況而定),用本發明自動上蔟匾反蓋在蠶匾上,蠶匾的外框與自動上蔟匾外框架剛好匹配以形成密閉腔室,然后用色深透氣布遮蓋自動上蔟匾上,由于熟蠶具有向上、向黑處爬及向有直角的地方結繭的習性,熟蠶會沿著木豎板向匾底的爬;
[0025]2、經3_4h后掀開色深透氣布,同時將自動上蔟匾翻起將面朝上,然后人工補捉未上完的熟蠶,并及時將熟蠶均勻攤在自動上蔟匾內,每個自動上蔟匾最佳上蔟熟蠶350-400條;
[0026]3、然后再將第二個已上簇的自動上蔟匾疊加堆放并密封起來,自動上蔟匾堆高控制在10個以內,最后用空蠶匾或者空自動上蔟匾蓋封頂部,并置于上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28 0C,相對濕度在80%,保持通風。
[0027]4、24h后將自動上蔟匾取下,單個擺放,并撿出未結繭的蠶,重新上蔟;
[0028]5、上蔟72h后可采繭,采繭前先撿出病死蠶、死籠繭集中燒毀。[0029]采用本發明方法,比人工捉熟蠶上簇,工作效率提高85%。本實例的方法特別適合廠房式養蠶模式。[0030]實施例2
[0031]如圖3和圖4所示,本發明所述的蓖麻蠶自動上簇板,由數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2構成,采用36股的尼龍繩I穿過木片或者竹片2上的通孔把各個杉木片或者竹片串連并固定起來,相鄰木片或者竹片間隔為25mm。相鄰的木片或者竹片間隔采用套在尼龍繩I上的膠管3作為間隔固定物。
[0032]優選地,所述各木片或者竹片的長度為520mm,寬度為30mm,厚度為3_5mm。本發明在使用時平擺,收時卷起。
[0033]本發明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0034]1、進入五齡蠶盛熟期的當天上午(具體時間視熟蠶情況而定)用自動上蔟板平擺在蠶臺或地蠶飼養的蠶座上,使木片或竹片2的板面垂直于蠶座,再用色深透氣布覆蓋在自動上蔟板上,由于熟蠶具有向上、向黑處爬及向有直角的地方結繭的習性,熟蠶會沿著木片或者竹片向上爬;
[0035]2、3_4h后將色深透氣布和自動上族板一起同時掀開,并同時將自動上簇板和布的一端掛在懸掛架上,使自動上族板和布以豎放方式懸掛,而木片或竹片2的板面則平行于平面,然后人工補捉未上完的熟蠶,并將熟蠶均勻撒在自動上蔟板上,每個自動上蔟板最佳上蔟熟蠶350-400條,如此同樣操作,將一個個自動上蔟板牢固地掛在懸掛架上,第一層掛滿后掛在第二層。上蔟室內溫度控制在26-28°C,相對濕度在80%,保持通風。
[0036]3、派人檢查上蔟工作情況并把往外爬的熟蠶捉起,放進自動上蔟板上;
[0037]4、采繭,上蔟72h后可采繭,采繭前先撿出未結繭蠶、病死蠶、死籠繭集中燒毀。
[0038]采用本發明方法比人工捉熟蠶上簇,工作效率提高80%。本實例的方法特別合蠶臺或地蠶養蠶模式使用。
[0039]上述實例中采用的色深透氣布要求以黑色為基色,透氣良好布料,漂白粉液消毒不退色更好。
【權利要求】
1.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驟是: 1)、 進入五齡蠶盛熟期的當天上午,采用自動上蔟匾反蓋在蠶匾上,使蠶匾的外框與自動上蔟匾的外框架剛好匹配以形成密閉腔室,或者采用自動上蔟板平擺在蠶臺或地蠶飼養的蠶座上,使木片或竹片的板面垂直于蠶座; 2)、然后采用色深透氣布覆蓋在自動上蔟匾或自動上蔟板上,使熟蠶向上、向黑處爬以及向有直角的地方結繭; 3)、經3-4h后掀開色深透氣布,對于使用自動上蔟匾的,將自動上蔟匾翻起將面朝上,然后人工補捉未上完的熟蠶,并及時將熟蠶均勻地撒在自動上蔟匾內,然后將己自動上蔟且己上滿的自動上蔟匾疊加堆放并密封起來,最后用空蠶匾或者空自動上蔟匾蓋封頂部;對于使用自動上蔟板的,將色深透氣布和自動上蔟板一起同時掀開,并同時將自動上簇板和布的一端掛在懸掛架上,使自動上族板和布以豎放方式懸掛,然后人工補捉未上完的熟蠶,并將熟蠶均勻撒在自動上蔟板上; 4)、然后置于上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28°C,相對濕度在80%,保持通風。 5)、24h后,對于使用自動上蔟匾的,將自動上蔟匾取下,單個擺放,并撿出未結繭的蠶重新上蔟;對于使用自動上蔟板的,派人檢查上蔟工作情況并把往外爬的熟蠶捉起重新上蔟; 6)、上蔟72h后可采繭,采繭前先撿出病死蠶、死籠繭集中燒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上簇匾由木制外框架、尼龍網、數根平行的木橫板和數根平行的木豎板構成,木橫板與木豎板之間采用相互垂直方式固定連接后固定于外框架上,木橫板與木豎板之間安裝有20-25目的尼龍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蓖麻蠶高效自動上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上蔟板由數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用尼龍繩串接起來,相鄰的木片或者竹片間隔為25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蓖麻蠶自動上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木片或者竹片間隔采用套在尼龍繩上的膠管作為間隔固定物。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蓖麻蠶自動上簇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自動上蔟匾內或自動上蔟板內的上蔟熟蠶為350-400條。
【文檔編號】A01K67/04GK103563862SQ20131058533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莫現會, 羅群, 楊其保, 祁廣軍, 朱方容, 閉立輝, 莫凡, 李琛, 李運德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