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及孵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及孵化方法,適用于魚沉性卵或脫黏處理后的黏性卵孵化。裝置包括底部呈U型的容器,容器內腔一旁側部設有朝向容器相應旁側部下方的注水管,容器內腔另一旁側上方的開口處對應設置有自下而上拐向注水管一側的弧形拐部以使注入的水流形成環流。其方法:將脫黏后的受精卵緩慢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使其緩慢下沉;打開注水管閥門,根據受精卵比重微調閥門,控制水流,使水流在容器內的豎向垂面內旋轉,帶動受精卵旋轉,離心力作用下剔除死卵和較輕雜質;保持水流的注入,在水花苗即將孵出時清理網兜;待水花苗孵出后,收集水花苗。該發明可以避免受精卵局部出現堆積,將死卵、卵殼和其他雜質分離,孵化效果好。
【專利說明】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及孵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及孵化方法,適用于淡水魚沉性卵或者脫黏處理后的黏性卵孵化。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傳統的水產養殖大國,每年對魚苗的需求量很大,人工孵化工作量較大。長期以來,我國魚苗孵化一直沿用傳統設備,如孵化桶、孵化槽和孵化環道等,主要靠底部水流沖擊,將受精卵向上翻滾、既可以增加溶氧,又起到防止受精卵堆積缺氧壞死的目的,基本可以滿足生產需要,但是上述幾種孵化設備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建造時需要配套水泵,水塔等附屬設備,占用較大的土地、資金投入大,孵化過程需要大量換水,容易受水源污染影響,而且需要人工刷洗濾網,工作量大,且稍有不慎,孵化器內的水容易溢出,造成或者魚卵的流失,整個孵化過程水流調節管理和魚苗孵化觀察較為麻煩等。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及孵化方法,不僅可以避免受精卵局部出現堆積,而且可以將死卵、卵殼和其他雜質分離,大大提高了淡水魚沉性卵的孵化率,減少工作量,孵化效果好。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包括底部呈U型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內腔一旁側部設有朝向容器相應旁側部下方的注水管,所述容器內腔另一旁側上方的開口處對應設置有自下而上拐向注水管一側的弧形拐部以使注入的水流形成環流。
[0005]進一步地,所述容器上端位于注水管相應旁側開設有溢水槽口,所述溢水槽口上連接有溢水槽,所述溢水槽出水口下方設置有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部設有網兜,所述收集池一旁側上部連通有管狀溢水通道。
[0006]進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由豎向連接管與縱向分流管組成,注水管呈倒“T”型,所述連接管上端部設有控制水閥,所述分流管上開設有一排出水孔。
[0007]更進一步地,所述分流管的兩端部封閉,分流管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個傾斜向下的出水孔。
[0008]更進一步地,所述出水孔中心線與水平面呈30°~70°夾角,所述容器為透明容器。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網兜為60目篩絹網兜,所述收集池與網兜為可拆卸性連接。[0010]一種淡水魚沉性卵的孵化方法,包括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脫黏后的受精卵緩慢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使其緩慢下沉;
第二步:打開注水管閥門,并根據受精卵比重微調閥門,控制水流,使水流在容器內的豎向垂面內旋轉,同時帶動受精卵旋轉,離心力作用下剔除死卵和較輕雜質;第三步:保持水流的注入,在水花苗即將孵出時清理網兜;
第四步:待水花苗孵出后,收集水花苗。
[0011]進一步地,所述在第三步時保持收集池內水位使其浸沒網兜底部。
[0012]更進一步地,在第四步后根據孵化密度,定期將網兜中的水花苗移入培育池,進行下一階段的苗種培養。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該發明結構簡單,造價低,占地面積小;(2)該發明利用流水動力學原理,讓孵化器內的受精卵均勻地懸浮于水體中,避免受精卵局部出現堆積現象,同時在孵化前期自動將孵化裝置內的死卵、卵殼和其他雜質分離,降低人工操作強度;(3)在魚苗出膜后,將收集筐中的雜物清除干凈,使其變成魚苗收集筐,孵化器中平游的魚苗逐漸被分離出來,順水進入收集筐,然后定時將收集筐中的魚苗搬運至培育池進一步培育;(4)玻璃材質,便于在整個孵化過程透過玻璃進行的實時觀察,跟蹤受精卵發育情況;(5)使用和管理便捷,勞動強度低,為規模化苗種繁育和名優水產苗種的繁育提供了一種簡便、高效而且經濟的魚卵孵化方法及裝置。
[0014]【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裝置中注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圖1的A區放大圖;
圖中:1-容器11-弧形拐部12-溢水槽口 13-溢水槽2-注水管21-連接管22-分流管221-出水孔3-收集池 31-溢水通道4-網兜5-控制水閥6-夾角8-死卵以及卵殼9-受精卵。`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
[0016]參考圖1,圖2和圖3,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器,包括底部呈U型的容器1,為了更好的觀察容器內的情況,所述容器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透過透明容器觀察魚苗受精卵9的發育情況。為了給孵化裝置提供持續的流水,同時確保孵化裝置內部水體有足夠的溶解氧,所述容器內腔一旁側部設有朝向容器相應旁側部下方的注水管2。為了使得注入容器內的水流旋轉起來,所述容器內腔另一旁側上方的開口處對應設置有自下而上拐向注水管一側的弧形拐部11以使注入的水流形成環流,產生離心力,以便帶動容器底部的受精卵使其均勻的懸浮于水體中。
[0017]為了使得注入的水流出從而帶出死卵以及卵殼8,所述容器上端位于注水管相應旁側開口處設有溢水槽口 12,所述溢水槽口上連接有溢水槽13,在孵化過程中受精卵受離心力的作用,壞死的受精卵或者較輕的雜質隨水流率先從溢水槽流出,起到好卵與死卵自動分離的效果。為了收集從溢水槽中流出的壞卵、雜質以及后期孵化處理來的水花苗,所述溢水槽出水口下方設置有收集池3,所述收集池池體上部設有網兜4,網兜與收集池為可拆卸性連接,所述網兜采用60目篩絹網兜,方便收集死卵與水花苗。為了使得收集池內的水流通,同時為了確收集池內的水位保持在2/3位置,在收集池一旁側2/3高度出連通有管狀溢水通道31。[0018] 上述注水管由豎向連接管21與縱向分流管22組成,注水管呈倒“T”型。為了控制容器內的水流量及速度,所述連接管上端部設有控制水閥5,所述分流管的兩端部封閉,分流管管體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個傾斜向下的出水孔221,所述出水孔中心線與水平面呈30° "70° 夾角 6。
[0019]為了更好的收集死卵、卵殼和雜質,同時防止網兜堵塞,所述網兜采用60目篩絹網兜,為了便于拆卸清洗網兜,所述收集池池體與網兜為可拆卸性連接。
[0020]一種淡水魚沉性卵的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脫黏后的受精卵緩慢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使其緩慢下沉;
第二步:打開注水管閥門,并根據受精卵比重微調閥門,控制水流,使水流在容器內的豎向垂面內旋轉,同時帶動受精卵旋轉,離心力作用下剔除死卵和較輕雜質;
第三步:保持水流的注入,清除死卵,在水花苗即將孵出時清理網兜;
第四步:待水花苗孵出后,收集水花苗。
[0021]本發明的工作方法及其原理:將本孵化器的容器放置在工作臺上,接上注水管,然后調整收集池與溢水槽的相對位置,待裝置調整完畢后,打開注水管上端的水閥,使整個容器裝滿水,然后關閉閥門停止進水,然后將脫黏后的受精卵緩慢放入裝滿水的孵化裝置中,使其緩慢下沉;
待受精卵下沉后,打開注水管閥門,并根據受精卵比重微調閥門,控制水流,當水流恰到好處時,“T”型管配合呈U型結構的容器以及其上開口處一旁側的弧形拐部,使孵化裝置內部的水流在豎向垂面內旋轉形成環流,受精卵在容器內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壞卵及較輕的雜質會漂浮在水體上部,隨水流從溢水槽溢流向收集池,較重的可孵化的受精卵在重力作用下會在緩慢下沉到容器底部;
保持水流的注入,同時確保收集池內網兜底部浸沒在水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當水花苗即將孵化時,將收集池中的死卵和雜質清除干凈,使其變成水花苗收集筐;
待水花苗孵出后,水花苗隨水流流入收集池內的網兜中;殼體重力較輕,在水流離心力的作用下也會隨水流流入網兜;
根據水花苗孵化密度,定期將網兜中的水花苗移入培育池,以便進行下一階段的苗種培養。
[0022]本發明中裝置主要包括玻璃材質的透明容器,該容器內壁拐角處由三片弧形PVC材料制成,注水管末端的管道與容器底部平行,管道上有12個出水孔,出水孔與水平呈最佳角度為45°夾角。收集池池體由兩部分組成,上半部為60目篩絹網兜,用于收集壞卵及水花苗,下半部為積水槽,在積水槽側壁2/3高度處有一個溢水口,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均可以保持2/3高度的水位,確保收集網兜底部浸泡在水中,防止孵化出的水花苗缺氧,同時防止壞卵及雜質粘附在網兜上。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發明的教導,設計出不同形式的本發明并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包括底部呈U型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內腔一旁側部設有朝向容器相應旁側部下方的注水管,所述容器內腔另一旁側上方的開口處對應設置有自下而上拐向注水管一側的弧形拐部以使注入的水流形成環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所述容器上端位于注水管相應旁側開設有溢水槽口,所述溢水槽口上連接有溢水槽,所述溢水槽出水口下方設置有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部設有網兜,所述收集池一旁側上部連通有管狀溢水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所述注水管由豎向連接管與縱向分流管組成,注水管呈倒“T”型,所述連接管上端部設有控制水閥,所述分流管上開設有一排出水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所述分流管的兩端部封閉,分流管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個傾斜向下的出水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所述出水孔中心線與水平面呈30° ^70°夾角,所述容器為透明容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魚沉性卵孵化裝置,所述網兜為60目篩絹網兜,所述收集池與網兜為可拆卸性連接。
7.一種淡水魚沉性卵的孵化方法,包括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孵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脫黏后的受精卵 緩慢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使其緩慢下沉; 第二步:打開注水管閥門,并根據受精卵比重微調閥門,控制水流,使水流在容器內的豎向垂面內旋轉,同時帶動受精卵旋轉,在離心力作用下剔除死卵和較輕雜質; 第三步:保持水流的注入,在水花苗即將孵出時清理網兜; 第四步:待水花苗孵出后,收集水花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孵化方法,所述在第三步時保持收集池內水位使其浸沒網兜底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孵化方法,在第四步后根據孵化密度,定期將網兜中的水花苗移入培育池,進行下一階段的苗種培養。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621441SQ201310615053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薛凌展, 樊海平 申請人: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