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及其制備方法,飼料包括以下原料:大麥、小麥、復合酶、山藥粉、蛋氨酸、蘇氨酸、維生素預混料和中藥添加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飼料含有用于治療豬丹毒的中藥添加劑,中藥添加劑以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理氣理血、調理脾胃為主要治療原則,與其他飼料原料共同作用,互相配合,對豬丹毒防治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低,治愈率高、療程短、不易復發等優點。
【專利說明】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豬飼料,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豬丹毒是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征為高熱、急性敗血癥、皮膚疹塊(亞急性)、慢性疣狀心內膜炎及皮膚壞死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慢性)。目前集約化養豬場比較少見,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豬丹毒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具有明顯的形成長絲的傾向。本菌為平直或微彎纖細小桿菌,大小為0.2?0.4微米X0.8?2.5微米。在病料內的細菌,單在、成對或成叢排列,在白細胞內一般成叢存在,在陳舊的肉湯培養物內和慢性病豬的心內膜疣狀物中,多呈長絲狀,有時很細。本菌對鹽腌、火熏、干燥、腐敗和日光等自然環境的抵抗力較強。
[0003]在病死豬的肝、脾內4°C 159天,毒力仍然強大。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豬肝臟,深埋1.5米231天的病豬尸體,12.5%食鹽處理并冷藏于4°C 148天的豬肉中,都可以分離到豬丹毒桿菌。在一般消毒藥,如2%福爾馬林、1%漂白粉、1%氫氧化鈉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對熱的抵抗力較弱,肉湯培養物于50°C經12?20分鐘,700C 5分鐘即可殺死。本菌的耐酸性較強,豬胃內的酸度不能殺死它,因此可經胃而進入腸道。
[0004]豬丹毒的病理變化為:(I)急性型胃底及幽門部勃膜發生彌漫性出血,小點出血;整個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脾腫大,呈典型的敗血脾;腎淤血、腫大,有“大紫腎”之稱;淋巴結充血、腫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臟淤血、水腫(2)亞急性型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腫壓迫呈蒼白色。(3)慢性型①心內膜炎:在心臟可見到疵狀心內膜炎的病變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出現菜花樣增生物。②關節炎:關節腫脹,有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物蓄積。
[0005]豬丹毒的主要癥狀為:臨床癥狀潛伏期短的I天,長的7天。急性型:此型常見,以突然爆發、急性經過和高死亡為特征。病豬精神不振、高燒不退;不食、嘔吐;結膜充血;糞便干硬,附有粘液。小豬后期下痢。耳、頸、背皮膚潮紅、發紫。臨死前腋下、股內、腹內有不規則鮮紅色斑塊,指壓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內死亡。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轉為疹塊型或慢性型。哺乳仔豬和剛斷乳的小豬發生豬丹毒時,一般突然發病,表現神經癥狀,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過一天。亞急性型(疹塊型):病較輕,頭一兩天在身體不同部位,尤其胸側、背部、頸部至全身出現界限明顯,圓形、四邊形,有熱感的疹塊,俗稱“打火印”,指壓退色。疹塊突出皮膚2-3毫米,大小約一至數厘米,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豬口渴、便秘、嘔吐、體溫高。疹塊發生后,體溫開始下降,病勢減輕,經數日以至旬余,病豬自行康復。也有不少病豬在發病過程中,癥狀惡化而轉變為敗血型而死。病程約1-2周。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亞急性型轉變而來,也有原發性,常見的有慢性關節炎、慢性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等幾種。慢性關節炎型主要表現為四肢關節(腕、跗關節較膝、髖關節最為常見)的炎性腫脹,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癥狀消失,而以關節變形為主,呈現一肢或兩肢的破行或臥地不起。病豬食欲正常,但生長緩慢,體質虛弱,消瘦。病程數周或數月。慢性心內膜炎型主要表現消瘦,貧血,全身衰弱,喜臥,厭走動,強使行走,則舉止緩慢,全身搖晃。聽診心臟有雜音,心跳加速、亢進,心律不齊,呼吸急促。此種病豬不能治愈,通常由于心臟麻痹突然倒地死亡。潰瘍性或椰菜樣疣狀贅生性心內膜炎。心律不齊、呼吸困難、貧血。病程數周至數月。慢性型的豬丹毒有時形成皮膚壞死。常發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膚腫脹、隆起、壞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漸與其下層新生組織分離,猶如一層甲殼。壞死區有時范圍很大,可以占整個背部皮膚;有時可在部分耳殼、尾巴、末梢、各蹄殼發生壞死。約經2~3個月壞死皮膚脫落,遺留一片無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繼發感染,則病情復雜,病程延長。
[0006]目前預防和治療豬丹毒藥物為青霉素類(阿莫西林)、頭孢類(頭孢噻呋鈉)。但是西藥的副作用比較大,而且西藥在治療時只對單一的病癥或者一類病癥有明顯的療效,對于一些病癥較多的疾病,療效不太明顯,常常需要開很多的西藥,價格較高;很多中藥在治療豬丹毒時主要從抗菌、抗炎、清熱解毒,活血消斑等多方面對機體進行調節。與抗生素相比,中藥非單純的抗菌。中藥多數來源于天然植物,其成分復雜,使細菌不易產生耐藥性,也不易造成藥物殘留。近年來中藥在防治仔豬白痢方面的作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及其制備方法,飼料中含有用于治療豬丹毒的中藥添加劑,對豬丹毒疾病的防治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低,治愈率聞,不易復發等優點。
[0008]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所述飼料包括以下原料:大麥、小麥、復合酶、山藥粉、蛋氨酸、蘇氨酸、維生素預混料和中藥添加劑。
[0009]所述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大麥40-60重量份、小麥30-40重量份、復合酶5-9重量份、山藥粉10-20重量份、蛋氨酸2-4重量份、蘇氨酸2-4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4-6重量份和中藥添加劑4-9重量份。
[0010]所述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大麥56重量份、小麥33重量份、復合酶7重量份、山藥粉15重量份、蛋氨酸3重量份、蘇氨酸3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5重量份和中藥添加劑6重量份。
[0011]所述復合酶由葡聚糖酶、維素酶、淀粉酶組成;維生素預混料主要成分為: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K3、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生物素、煙酸、泛酸、棉籽蛋白、玉米淀粉、抗氧化劑和微生態制劑;
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麻腐、南酸棗、天花粉、大蒜、馬鈴薯、螞蟻、達侖木、大黃、糯米、滑石、射干、山S.根、大青葉、葶藶子、丹皮、生地黃、玄參、甘草、杏仁、地丁、柳絮、浮萍、白礬和蒲公英。
[0012]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10~20重量份、麻腐18~28重量份、南酸棗10~26重量份、天花粉10~20重量份、大蒜10~20重量份、馬鈴薯10~15重量份、螞蟻10~20重量份、達侖木10~26重量份、大黃10~20重量份、糯米10~15重量份、滑石10~26重量份、射干10~25重量份、山?根10~15重量份、大青葉10~20重量份、葶藶子10~20重量份、丹皮10~24重量份、生地黃10~26重量份、玄參10~20重量份、甘草10~24重量份、杏仁10~24重量份、地丁 10~20重量份、柳絮10~20重量份、浮萍10~15重量份、白礬10~15重量份和蒲公英10~20重量份。
[0013]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12~17重量份、麻腐19~25重量份、南酸棗14~22重量份、天花粉13~18重量份、大蒜12~17重量份、馬鈴薯10~15重量份、螞蟻15~20重量份、達侖木15~26重量份、大黃10~15重量份、糯米10~15重量份、滑石10~18重量份、射干10~21重量份、山?根10~15重量份、大青葉10~17重量份、葶藶子10~16重量份、丹皮12~20重量份、生地黃13~18重量份、玄參13~18重量份、甘草13~21重量份、杏仁15~21重量份、地丁 12~17重量份、柳絮12~18重量份、浮萍13~15重量份、白礬13~15重量份和蒲公英13~17重量份。
[0014]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15重量份、麻腐23重量份、南酸棗18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大蒜15重量份、馬鈴薯13重量份、螞蟻17重量份、達侖木21重量份、大黃13重量份、糯米13重量份、滑石14重量份、射干15重量份、山豆根12重量份、大青葉15重量份、葶藶子13重量份、丹皮16重量份、生地黃15重量份、玄參16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杏仁18重量份、地丁 15重量份、柳絮15重量份、浮萍14重量份、白帆14重量份和蒲公英15重量份。
[0015]所述中藥添加劑還包括以下原料藥:陳皮、地沙、丁香和山楂。
[0016]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原料藥組成:金銀花12~17重量份、麻腐19~25重量份、南酸棗14~22重量份、天花粉13~18重量份、大蒜12~17重量份、馬鈴薯10~15重量份、螞蟻15~20重量份、達侖木15~26重量份、大黃10~15重量份、糯米10~15重量份、滑石10~18重量份、射干10~21重量份、山?根10~15重量份、大青葉10~17重量份、葶藶子10~16重量份、丹皮12~20重量份、生地黃13~18重量份、玄參13~18重量份、甘草13~21重量份、杏仁15~21重量份、地丁 12~17重量份、柳絮12~18重量份、浮萍13~15重量份、白帆13~15重量份、蒲公英13~17重量份、陳皮10~15重量份、地沙10~20重量份、丁香10~2`0重量份和山楂10~20重量份。
[0017]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原料藥組成:金銀花15重量份、麻腐23重量份、南酸棗18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大蒜15重量份、馬鈴薯13重量份、螞蟻17重量份、達侖木21重量份、大黃13重量份、糯米13重量份、滑石14重量份、射干15重量份、山豆根12重量份、大青葉15重量份、葶藶子13重量份、丹皮16重量份、生地黃15重量份、玄參16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杏仁18重量份、地丁 15重量份、柳絮15重量份、浮萍14重量份、白礬14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陳皮13重量份、地沙15重量份、丁香15重量份和山楂15重量份。
[0018]所述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有原料藥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裝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5倍的醇濃度為80%~90%的乙醇,加熱回流I小時~3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4MPa~0.6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和濾渣;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第一步混合物質量I~3倍的醇濃度為80%~90%的乙醇,加熱回流0.5小時~1.5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4MPa~0.6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第三步,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獲得干膏,將干膏放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保證進風溫度在170°C~190°C,出風溫度60°C~80°C,隨后粉碎成200目~400目,獲得中藥添加劑粉末。
[0019]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Cl)破碎步驟:按重量百分比稱取大麥和小麥投入粉碎機進行微粉碎,經過粉碎后過2.0mm 篩;
(2)配料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比混入山藥粉、蛋氨酸、蘇氨酸、維生素預混料和中藥添加劑,投入混合機,混合均勻,混合時間為20-30S ;
(3)制粒步驟:投入制粒機進行制粒,制粒溫度為70°C,使其糊化度達到90%以上;
(4)分級步驟:制粒后再破碎過篩分級;
(5)噴涂步驟:將復合酶噴涂到破碎后的顆粒飼料表面。
[0020]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飼料含有用于治療豬丹毒的中藥添加劑,中藥添加劑以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理氣理血、調理脾胃為主要治療原則,與其他飼料原料共同作用,互相配合,對豬丹毒防治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低,治愈率高、療程短、不易復發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 中藥主要是通過抗菌,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抗炎,減輕癥狀,保持胃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胃腸蠕動,改善機體血液理化指標等作用來治療豬丹毒。按照中獸醫學理論,豬丹毒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豬體質弱、氣候變化,飲食問題等都可。中獸醫學從氣虛血熱論之,營氣虛而不能推動血行,故血熱枉行而溢出經絡出現淤血斑,或者由于熱上傷津液,導致津液枯竭,金代醫家劉完素認為:腎為水臟,虛則熱,實則寒。心為火臟,靠腎水制約,故主張以養腎水瀉心火的治療法則。養腎水是治本,瀉心火是治標。《素問?玄機原病式》瀉實補虛,平而已矣。”豬丹毒主要使用清熱瀉火藥,更重要的是重用滋陰生津藥。氣血不通,百病乃生,不通則痛,豬丹毒時營氣虛弱,不能推動血行,熱血枉行于經絡之外,故產生出血斑疹。因此豬丹毒治療理氣理血,消斑透疹。通過促使氣血運行,使機體內各種營養成分在體內逐漸向最佳配置。脾為后天之本,脾為臟中之母,脾胃如同樹根,沒有脾的生化作用,諸臟失去營養,生命無法存在,胃為納谷之海,沒有胃的作用,脾無法進行生化運化,所以還要注意調理脾胃。
[0022]依據上述原理,本發明以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理氣理血、調理脾胃為主要治療原貝U,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豬丹毒的含有中藥添加劑的飼料,中藥添加劑包括以下原料藥材:金銀花、麻腐、南酸棗、天花粉、大蒜、馬鈴薯、螞蟻、達侖木、大黃、糯米、滑石、射干、山豆根、大青葉、葶藶子、丹皮、生地黃、玄參、甘草、杏仁、地丁、柳絮、浮萍、白礬和蒲公英。
[0023]方中,各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金銀花:味甘、性寒,入心、肺、胃、大腸經,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兼能涼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風熱、溫熱病熱毒較盛,或溫病初起熱邪尚在上焦而未下行時;熱毒下痢、大便下血;暑溫證;熱毒積聚之瘡癰初起,掀熱腫痛者,以及其他皮膚感染,該物有較好的退熱作用,有抗炎作用,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對多種化膿性球菌及腸道致病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0024]麻腐:利腸胃,解熱毒,滋益精髓,最利老人。潤肌,滑腸,解毒。
[0025]南酸棗:味甘;酸;性平。歸脾;肝經。功能主治: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積;解毒。主氣滯血瘀;胸痛;心悸氣短;神經衰弱;失眠;支氣管炎;食滯腹滿;腹瀉;前氣;燙火傷。
[0026]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綱目》:栝樓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潤枯,微苦降火,甘不傷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本草匯言》:天花粉,退五臟郁熱,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腫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齒腫,痰火盛而咳嗽不寧。若肝火之脅脹走注,腎火之骨蒸煩熱,或癰疽已潰未潰,而熱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黃,而小水若淋若澀,是皆火熱郁結所致,惟此劑能開郁結,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從補藥而治虛渴,從涼藥而治火渴,從氣藥而治郁渴,從血藥而治煩渴,乃治渴之要藥也。
[0027]大蒜:性溫、味辛平;入脾、胃、肺經。解毒殺蟲,消腫止痛,止瀉止痢,治肺,驅蟲,此外還有溫脾暖胃。治癰疽腫毒,白禿癬瘡,痢疾泄瀉,肺癆頓咳,蛔蟲蟯蟲,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行氣消積,殺蟲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腸炎、飲食積滯、癰腫瘡瘍。強力殺菌: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是目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防治腫瘤和癌癥: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腫瘤細胞和癌細胞的生長,實驗發現,癌癥發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量最高的人群。美國國家癌癥組織認為,全世界最具抗癌潛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排毒清腸,預防腸胃疾病: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病毒,清除腸胃有毒物質,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大蒜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體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體內血糖水平,并可殺死因感染誘發糖尿病的各種病菌,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大蒜可防止心腦血管中的脂肪沉積,誘導組織內部脂肪代謝,顯著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漿濃度,增加微動脈的擴張度,促使血管舒張,調節血壓,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預防動脈硬化。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壓的最好最簡易的辦法,大蒜可幫助保持體內一種酶的適當數量而避免出現高血壓。
[0028]馬鈴薯:味甘;性平。功能主治:和胃健中;解毒消腫。主胃痛;痄肋;癰腫;濕疹;燙傷。
[0029]螞蟻:味咸;酸;性平。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腎益精;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主腎虛頭昏耳鳴;失眠多夢;陽痿遺精;風濕痹痛;中風偏癱6 ;手足麻木;紅斑性狼瘡;硬皮病;皮肌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
[0030]達侖木:酸;辛;微苦;微溫。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散瘀止痛。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胃腸絞痛;蜂窩組織炎;膿腫;口腔炎。
[0031]大黃: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濕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0032]糯米:甘,溫。主治補中益氣,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免疫抑制作用:大棗的醇提物以每天100 mg給大鼠灌胃,顯示大棗與硫唑嘌呤具有同樣的免疫抑制作用,對特異反應性疾病能抑制抗體的產生。大棗醇提物可能對大鼠反應性抗體有抑制作用,而對非反應性抗體不產生抑制作用。大棗中的黃酮雙葡萄糖苷A,藥理實驗證明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大棗有增加白血球內cAMP的作用。大棗煎劑能降低CC14對肝臟的損傷。
[0033]滑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0034]射干:味苦,性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痰利咽的作用,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證,射干常用來治療呼吸道的疾病,在抗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復方中常作為主藥。射干中的異黃酮類和三萜類物質為其主要的抗病毒成分。目前射干中異黃酮類物質已報道的有30多種化合物。異黃酮類成分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所致的肺炎的發生發展,減輕炎癥,并且對皰疹病毒I所致細胞病變有延遲作用。據相關報道,射干中的三萜皂甙類成分具有增強機體細胞免疫、促進抗體和補體的生成,調節細胞因子等作用。
[0035]山豆根:苦,寒;有毒。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0036]大青葉:主要用于熱毒發斑、丹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瘡癰腫毒等癥。近年來此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除可用治上述諸癥外,又可用于痰熱郁肺、咯痰黃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腦炎,既可單味應用于預防,又可配合柴胡、銀花、連翹、板藍根、玄參、生地黃等,能清解氣分、營分的熱毒,可用治各種乙腦,而以偏熱型較為合適。《綱目》:“主熱毒痢,黃疸,喉痹,丹毒。” “藍葉汁,解斑蝥、芫青、樗雞,朱砂、砒石毒。”《本草正》治瘟疫熱毒發狂,風熱斑疹,癰瘍腫痛,除煩渴,止鼻衄、吐血,殺疳蝕、金瘡箭毒。凡以熱兼毒者,皆宜藍葉搗汁用之。”
葶藶子:辛;苦;寒。歸肺經;心經;肝經;胃經;膀胱經。功能: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逐邪。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瘰疬結核。
[0037]丹皮:《本草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后人乃專以黃蘗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現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
[0038]生地黃: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地黃煎劑灌胃對大白鼠甲醛性關節炎和蛋清性關節炎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并能抑制松節油皮下注射引起的肉芽腫和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地黃水提取液對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蛋清所致急性炎癥也有抗炎作用,而地黃的醇及醚提取液則無抗炎作用。具有抗真菌作用,地黃水浸劑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及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并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
[0039]玄參:具有抗菌作用。在試管內,玄參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及羊毛狀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玄參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也有抑制作用。實驗表明:玄參葉的抑菌效力比根強,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尤為明顯。[0040]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甘草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
[0041]杏仁:苦,微溫。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鎮咳、平喘作用,用于咳嗽氣喘。本品主入肺經。味苦能降,且兼疏利開通之性,降肺氣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達止咳平喘,為治咳喘之要藥。隨證配伍可用于多種咳喘病證。如風寒咳喘,配伍麻黃、甘草,以散風寒,宣肺平喘,即三拗湯。風熱咳嗽,配伍桑葉,菊花,以散風熱,宣肺止咳,如桑菊飲。燥熱咳嗽,配伍桑葉、貝母、沙參,以清肺潤燥止咳,如桑杏湯。肺熱咳喘,配伍石膏等以清肺泄熱,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湯。對消化系統的作用,杏仁味苦下氣,且富含脂肪油。脂肪油能提高腸內容物對黏膜的潤滑作用,故杏仁有潤腸通便之功能。抗炎、鎮痛作用,苦杏仁苷分解產生的苯甲醛靜安息香縮合酶作用生成安息香。安息香具有鎮痛作用,因此國內有人用苦杏仁治療晚期肝癌可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甚至不需服用止痛藥。抗腫瘤作用,有關杏仁抗腫瘤機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一部分學者認為癌細胞中含有大量葡萄糖苷酶,該酶能水解苦杏仁苷產生氫氰酸(HCN)、苯甲醛和葡萄糖。由于癌細胞缺少硫腈生成酶,該酶具有對HCN的解毒作用,使HCN變成無毒的硫腈化物,而正常細胞缺少β -葡萄糖苷酶而含有大量的硫腈生成酶。依據該理論,苦杏仁苷應該能夠選擇性殺死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幾乎無害。②苦杏仁苷能幫助體內胰蛋白酶消化癌細胞的透明樣黏蛋白膜,使體內白細胞更易接近癌細胞,并吞噬癌細胞。③有人發現苦杏仁苷類似NaSCN和NaOCN能夠影響胸腺嘧啶核苷進入肝瘤細胞DNA和腫瘤細胞對磷酸鹽及氨基酸的吸收。降血糖作用,苦杏仁苷具有防治因抗腫瘤藥阿脲引起的糖尿病的作用。采用阿脲誘發小鼠高血糖法證明,預先腹腔注射3g/kg苦杏仁苷48h后測血糖,結果表明苦杏仁苷可特異性地抑制阿脲所致的血糖升高,作用強度與血液中苦杏仁苷的濃度有關。降血脂作用,臨床報道,大杏仁可以明顯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Spiller (1990年)認為杏仁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患者輕度升高的血脂,且無需嚴格限制飲食。美容作用,根據肺合皮毛理論,在臨床上對某些皮膚疾病可從宣肺法論治,配伍食用杏仁,常獲捷效。現代研究證明,苦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油可使皮膚角質層軟化,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用于腸燥便秘,本品含有油脂而質潤,味苦而下氣,故能潤腸通便。常配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世醫得效方》之五仁丸。
[0042]地丁:苦,寒.入心、肝經。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疔瘡,癰腫,瘰疬,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
[0043]柳絮:苦;性涼。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消癰。主吐血;創傷出血;癰疽;惡瘡。
[0044]浮萍:辛,寒。歸肺經。功能主治:宣散風熱,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水腫尿少。
[0045]白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又名白礬,是明礬石的提煉品。明礬性寒味酸澀,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中醫認為明礬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明礬還具有抗菌,抗陰道滴蟲等作用。抗菌作用明礬對多種革蘭陰性、陽性球菌和桿菌都有抑制作用;對常見化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實驗表明:明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試管法).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弗氏和志賀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副傷寒甲桿菌、變形桿菌及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紙碟、平板法);對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作用最強,對牛型布氏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對流感桿菌無作用(紙片法).高濃度明礬液對人型(H 3 7 RV)及牛型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臨床上用
0.7 5 %枯礬混懸液對控制燒傷創面的綠膿桿菌感染有效。
[0046]蒲公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蒲公英注射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菌。蒲公英水煎劑(1:80)能延緩ECHOll病毒細胞病變。蒲公英醇提取物31mg/kg能殺死鉤端螺旋體。水浸劑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劑給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還具有保肝、利膽的作用,用蒲公英煎劑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轉氨酶升高有明顯抑制作用;能顯著緩解四氯化碳性肝損傷引起的組織學改變。有報道指出,蒲公英在動物身上有利膽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膽囊收縮,奧狄括約肌松弛,有利于膽汁排入腸中。臨床上對慢性膽囊痙攣及結石癥有效。還具有免疫功能,蒲公英煎劑在體外能顯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率,蒲公英多糖能顯著增強艾氏癌及MM46腫瘤細胞抗原所致小鼠腳墊遲發型超敏反應強度,并有給藥時間越往后越有效的特點,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給藥或2?20隔日給藥有明顯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顯著增強小鼠抗體依賴性巨噬細胞的細胞毒作用。
[0047]本發明的中藥添加劑還包括:陳皮、地沙、丁香和山楂。
[0048]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用于胸腹脹滿等癥。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于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又能行氣寬中,用于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癥,用于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癥。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等癥,可配伍蒼術、厚樸同用。又善于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用于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惡心嘔吐等癥。本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癥,常與人參、白術、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惡心嘔吐。
[0049]地沙:性平,味甘。功能主治:健脾,潤肺。
[0050]丁香:溫中、暖腎、降逆。主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癥。性味歸經:辛,溫。《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入胃、脾、腎經。《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0051]山楂:切片曬干,置鍋內用武大炒至外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取出曬干,即為焦山楂。具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的功效,性味歸經,酸、甘,性微溫。主要成分含綠原酸、咖啡酸、山楂酸、齊菊果酸、槲皮素、熊果酸、齊墩果酸、金絲桃甙、表兒茶精等。口服山楂能增加消化酶,促進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對因吃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脘腹脹滿、噯氣、不思飲食、腹痛、腹瀉者,療效尤佳。此外,現代藥物試驗表明,山楂有緩慢而持久的降低血壓的功效,還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可舒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收縮力,對抗心律失常。因此,有利于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及冠心病。
[0052]實施例1飼料I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豬丹毒的飼料,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大麥48重量份、小麥40重量份、復合酶9重量份、山藥粉13重量份、蛋氨酸4重量份、蘇氨酸4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5重量份和中藥添加劑9重量份。
[0053]其中,復合酶由重量份數比為1:1:1的葡聚糖酶、維素酶、淀粉酶組成;維生素預混料主要成分為:維生素A1800IU/kg、維生素D3270 IU/kg、維生素E89 IU/kg、維生素K30.5mg/kg、維生素 8mg/kg、維生素 B24mg/kg、維生素 B62mg/kg、維生素 Β1221 μ g/kg、葉酸0.6mg/kg、生物素0.4mg/kg、煙酸29mg/kg、泛酸21mg/kg、棉籽蛋白8mg/kg、玉米淀粉llmg/kg、抗氧化劑2mg/kg和微生態制劑5mg/kg ;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15重量份、麻腐23重量份、南酸率18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大蒜15重量份、馬鈴薯13重量份、螞蟻17重量份、達侖木21重量份、大黃13重量份、糯米13重量份、滑石14重量份、射干15重量份、山丑根12重量份、大青葉15重量份、葶藶子13重量份、丹皮16重量份、生地黃15重量份、玄參16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杏仁18重量份、地丁 15重量份、柳絮15重量份、浮萍14重量份、白帆14重量份和蒲公英15重量份。
[0054]其中,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有原料藥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裝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5倍的醇濃度為80%的乙醇,加熱回流3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4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和濾渣;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第一步混合物質量3倍的醇濃度為80%的乙醇,加熱回流1.5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4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
第三步,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獲得干膏,將干膏放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保證進風溫度在170°C,出風溫度60°C,隨后粉碎成400目,獲得中藥添加劑粉末。
[0055]本發明實施例的飼料通過以下制備方法制得:
(O破碎步驟:按重量百分比稱取大麥和小麥投入粉碎機進行微粉碎,經過粉碎后過
2.0mm 篩;
(2)配料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比混入山藥粉、蛋氨酸、蘇氨酸、維生素預混料和中藥添加齊U,投入混合機,混合均勻,混合時間為20-30S ;
(3)制粒步驟:投入制粒機進行制粒,制粒溫度為70°C,使其糊化度達到90%以上;
(4)分級步驟:制粒后再破碎過篩分級;
(5)噴涂步驟:將復合酶噴涂到破碎后的顆粒飼料表面。
[0056]實施例2飼料2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大麥56重量份、小麥33重量份、復合酶7重量份、山藥粉15重量份、蛋氨酸3重量份、蘇氨酸3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5重量份和中藥添加劑6重量份。
[0057]其中,復合酶由重量份數比為2:1:2的葡聚糖酶、維素酶、淀粉酶組成;維生素預混料主要成分為:維生素A1800IU/kg、維生素D3270 IU/kg、維生素E89 IU/kg、維生素K30.5mg/kg、維生素 8mg/kg、維生素 B24mg/kg、維生素 B62mg/kg、維生素 Β1221 μ g/kg、葉酸0.6mg/kg、生物素0.4mg/kg、煙酸29mg/kg、泛酸21mg/kg、棉籽蛋白8mg/kg、玉米淀粉llmg/kg、抗氧化劑2mg/kg和微生態制劑5mg/kg ;中藥添加劑由以下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
15重量份、麻腐23重量份、南酸率18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大蒜15重量份、馬鈴薯13重量份、螞蟻17重量份、達侖木21重量份、大黃13重量份、糯米13重量份、滑石14重量份、射干15重量份、山S.根12重量份、大青葉15重量份、葶藶子13重量份、丹皮16重量份、生地黃15重量份、玄參16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杏仁18重量份、地丁 15重量份、柳絮15重量份、浮萍14重量份、白礬14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陳皮13重量份、地沙15重量份、丁香15重量份和山楂15重量份。
[0058]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有原料藥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裝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4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加熱回流2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5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和濾渣;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第一步混合物質量2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加熱回流I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5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
第三步,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獲得干膏,將干膏放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保證進風溫度在180°C,出風溫度70°C,隨后粉碎成300目,獲得中藥添加劑粉末。
[0059]毒性試驗 1、急性毒性試驗
按照急性毒性試驗要求進行預試,發現受試藥物無法測出LD50。故進行一日內最大給藥量試驗。取上述小鼠40只,禁食不禁水12小時后,按體重隨機分為給藥組和水對照組,每組20只,給藥組給含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添加劑的生藥量2.4g/ml濃度的藥液0.4ml/10g,灌胃一天2次,使一日內給藥劑量達合生藥量192.0g/kg,水對照組給同等體積的水。各組動物給藥后,每盒5只,正常飼養,密切觀察,均連續觀察七天,記錄可能出現的毒性反應和死亡情況,給藥后,小鼠外觀毛色光亮,行為活動正常,無異常病理性神經反射出現,七天中進食良好,末見其它異常表現,體重變化與水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且無一動物死亡,肉眼觀察心、肝、脾、肺、腎等主要臟器,無明顯的出血、組織變性、壞死等大體病理改變。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的中藥添加劑對小鼠進行上述試驗,結果如實施例1中藥添加劑的測試結果相同。
[0060]長期毒性試驗
本發明實施例1的中藥添加劑水溶液對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藥/kg連續灌服16周(1.0ml/lOO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4周后,結果表明:本發明實施例1的中藥添加劑對小鼠的毛發、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均無明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現異樣變化和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用藥16周及停藥4周后,小鼠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明中藥添加劑對小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反應,應用安全。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的中藥添加劑對小鼠進行上述試驗,結果如實施例I中藥添加劑的測試結果相同。
[0061]臨床試驗
1.1供試材料 1.1.1供試動物
山東省濰坊市某養豬場中,隨機挑選3月齡健康仔豬150頭。
[0062]1.1.2供試菌株
山東省某豬個體養殖戶,發現仔豬死亡現象,其他仔豬精神不振,高燒,不食,嘔吐,結膜充血,糞便干硬,附有粘液,腋下、股內、腹內有不規則鮮紅色斑塊,指壓褪色后融合一起。將死亡仔豬解剖后,發現胃底及幽門部薄膜發生彌漫性出血,小點出血;整個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脾腫大,呈典型敗血脾。將死亡豬的肝臟等病料無菌取樣,接種鮮血瓊脂培養基,于37°C恒溫濕培養24h,觀察菌落形態,然后挑選可疑菌落進行純培養。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細小桿菌,纖細桿狀者居多,易形成長絲狀,兩端鈍圓,美蘭染色呈著色深的球桿狀,間有長而彎曲的絲狀菌體。將分離到的丹毒桿菌攻毒兩頭哺乳仔豬,于24小時后發現豬丹毒癥狀,確定死亡仔豬為豬丹毒致死。將分離的菌株作為供試菌株。
[0063]1.1.3供試藥品
實施例1的飼料I ;實施例2的飼料2 ;傳統藥物:阿莫西林+清開靈注射液。
[0064]1.2試驗方法
1.2.1接種試驗
將培養的丹毒菌株分別靜脈注射134頭供試仔豬,感染一天后均出現豬丹毒癥狀,選擇其中120頭患病仔豬作為實驗豬。
[0065]1.2.2實驗分組
將120頭患病仔豬隨機分成三組,每組40頭,即實施例組1、實施例組2和對照組。
[0066]1.2.3試驗方法
感染后出現豬丹毒病的仔豬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其中,實施例組I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的飼料I進行治療,連續使用4天;實施例組2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飼料2治療,連續使用4天;對照組使用阿莫西林2克/50公斤體重+清開靈注射液20毫升/50公斤體重,每天一次,連用4天,使用傳統飼料喂養。
[0067]1.2.4觀察記錄
感染后觀察各組仔豬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記錄感染后死亡數和治療結束后的治療效果。
[0068]2 結果
2.1療效標準
治愈:患病仔豬精神、食欲、體溫、排便均恢復正常,腋下、股內、腹內的鮮紅色斑塊均消
失;
有效:患病仔豬精神、食欲、體溫、排便均恢復正常,腋下、股內、腹內的紅色斑塊明顯好
轉;
無效:患病仔豬癥狀未消失或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0069]其中,有效率為治愈和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0070]2.2觀察結果如表I所示。
[0071]表I治療結果對照表
【權利要求】
1.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飼料包括以下原料:大麥、小麥、復合酶、山藥粉、蛋氨酸、蘇氨酸、維生素預混料和中藥添加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大麥40-60重量份、小麥30-40重量份、復合酶5-9重量份、山藥粉10-20重量份、蛋氨酸2-4重量份、蘇氨酸2-4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4-6重量份和中藥添加劑4-9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療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飼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大麥56重量份、小麥33重量份、復合酶7重量份、山藥粉15重量份、蛋氨酸3重量份、蘇氨酸3重量份、維生素預混料5重量份和中藥添加劑6重量份。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治療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麻腐、南酸棗、天花粉、大蒜、馬鈴薯、螞蟻、達侖木、大黃、糯米、滑石、射干、山S.根、大青葉、葶藶子、丹皮、生地黃、玄參、甘草、杏仁、地丁、柳絮、浮萍、白礬和蒲公英。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10~20重量份、麻腐18~28重量份、南酸棗10~26重量份、天花粉10~20重量份、大蒜10~20重量份、馬鈴薯10~15重量份、螞蟻10~20重量份、達侖木10~26重量份、大黃10~20重量份、糯米10~15重量份、滑石10~26重量份、射干10~25重量份、山?根10~15重量份、大青葉10~20重量份、葶藶子10~20重量份、丹皮10~24重量份、生地黃10~26重量份、玄參10~20重量份、甘草10~24重量份、杏仁10~24重量份、地丁 10~20重量份、柳絮10~20重量份、浮萍10~15重量份、白帆10~15重量份和蒲公英10~20重量份。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組成:金銀花12~17重量份、麻腐19~25重量份、南酸率14~22重量份、天花粉13~18重量份、大蒜12~17重量份、馬鈴薯10~15重量份、螞蟻15~20重量份、達侖木15~26重量份、大黃10~15重量份、糯米10~15重量份、滑石10~18重量份、射干10~21重量份、山?根10~15重量份、大青葉10~17重量份、葶藶子10~16重量份、丹皮12~20重量份、生地黃13~18重量份、玄參13~18重量份、甘草13~21重量份、杏仁15~21重量份、地丁 12~17重量份、柳絮12~18重量份、浮萍13~15重量份、白帆13~15重量份和蒲公英13~17重量份。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治療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添加劑還包括以下原料藥:陳皮、地沙、丁香和山楂。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治療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添加劑由以下原料藥組成:金銀花12~17重量份、麻腐19~25重量份、南酸棗14~22重量份、天花粉13~18重量份、大蒜12~17重量份、馬鈴薯10~15重量份、螞蟻15~20重量份、達侖木15~26重量份、大黃10~15重量份、糯米10~15重量份、滑石10~18重量份、射干10~21重量份、山?根10~15重量份、大青葉10~17重量份、葶藶子10~16重量份、丹皮12~20重量份、生地黃13~18重量份、玄參13~18重量份、甘草13~21重量份 、杏仁15~21重量份、地丁 12~17重量份、柳絮12~18重量份、浮萍13~15重量份、白帆13~15重量份、蒲公英13~17重量份、陳皮10~15重量份、地沙10~20重量份、丁香10~20重量份和山楂10~20重量份。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治療豬丹毒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有原料藥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裝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3~5倍的醇濃度為80%~90%的乙醇,加熱回流I小時~3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4MPa~0.6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和濾渣;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第一步混合物質量I~3倍的醇濃度為80%~90%的乙醇,加熱回流0.5小時~1.5小時提取,獲得提取液,加熱回流過程中的蒸汽壓力為0.4MPa~0.6MPa,將提取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 第三步,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獲得干膏,將干膏放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保證進風溫度在170°C~190°C,出風溫度60°C~80°C,隨后粉碎成200目~400目,獲得中藥添加劑粉末。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防治豬丹毒的飼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破碎步驟:按重量百分比稱取大麥和小麥投入粉碎機進行微粉碎,經過粉碎后過·2.0mm 篩; (2)配料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比混入山藥粉、蛋氨酸、蘇氨酸、維生素預混料和中藥添加劑,投入混合機,混 合均勻,混合時間為20-30S ; (3)制粒步驟:投入制粒機進行制粒,制粒溫度為70°C,使其糊化度達到90%以上; (4)分級步驟:制粒后再破碎過篩分級; (5)噴涂步驟:將復合酶噴涂到破碎后的顆粒飼料表面。
【文檔編號】A23K1/16GK103719552SQ201310744843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黃河 申請人: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