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7328閱讀:20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殖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室內養殖魚池是指在溫室大棚內,利用水泥磚塊等砌成的魚類養殖場所,有統一的加熱設備、排水設備和凈水設備等,在水產養殖領域是一種常見的漁業設施,多用于工廠化養殖、魚類越冬和苗種繁育等。用于苗種繁育和魚類越冬的普通室內養殖魚池與工廠化養殖的魚池相比,后者配有水體凈化設備,使得養殖用水能夠循環使用。但是工廠化養殖的成本較高,目前僅用于鲆鰈類、鱸魚等較高經濟價值魚類的養殖,大宗淡水魚類的養殖目前還僅限于池塘、水庫或湖泊等大水面的養殖。但在大宗淡水魚類的苗種繁育、或熱帶魚類,如羅非魚等,的養殖越冬期間實現了室內養殖。雖然室內養殖魚池都配有統一的排水渠道,但是魚池定期排污還是要人工操作,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有時在利用虹吸換水的排污過程中,會引起魚群擾動,產生應激,影響其攝食。鑒于目前在室內養殖魚池排污過程中的諸多不利因素,有必要對普通魚池進行改進,實現自動集污、排污的功能,以利于促進水產養殖也的發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實現自動集污、排污的功能、不僅使水產養殖工人省時、省力而且使得魚類減少在換水、排污過程中產生的應激的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它包括主池體與副池體,副池體的池底低于主池體的池底,在主池體的池底與副池體的池壁之間通過連通管進行連接,在副池體內設有排污管與回流豎管,排污管的進口端位于副池體的池底位置,排污管的出口端位于副池體的外部,在副池體內設有支撐架,在支撐架上方的副池體內設有污染物攔截網片,所述回流豎管的進口端位于污染物攔截網片上方的副池體內,在回流豎管的中段上連接有回流橫管,回流橫管的出口端位于主池體內,在靠近污染物攔截網片的回流豎管內設有充氧氣頭。所述污染物攔截網片由螺旋方式堆疊的無結網片形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把魚池定期排污變成即時排污,在更加利于清潔魚池水體的同時,也達到了省時省力、減少魚體擾動應激的目的,促進了魚類的健康養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該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它包括主池體I與副池體2,副池體2的池底低于主池體I的池底,在主池體I的池底與副池體2的池壁之間通過連通管3進行連接,在副池體2內設有排污管4與回流豎管7,排污管4的進口端位于副池體2的池底位置,排污管4的出口端位于副池體2的外部,在副池體2內設有支撐架5,在支撐架5上方的副池體2內設有污染物攔截網片6,所述回流豎管7的進口端位于污染物攔截網片6上方的副池體2內,在回流豎管7的中段上連接有回流橫管8,回流橫管8的出口端位于主池體I內,在靠近污染物攔截網片6的回流豎管7內設有充氧氣頭9。所述污染物攔截網片6由螺旋方式堆疊的無結網片形成。主池體I與副池體2通過連通管3形成“U”型連通器。養殖過程中,主池體I沿池壁持續不斷地以小量、 快速的方式進水,加上魚類本身的規律性活動,在魚池內形成輕微的渦旋,使得殘餌、糞便往池底中心集中。將排污管4插入副池體2的底部位置,扭轉副池體2的轉頭,使排污管4的出口端高度低于主池體I水面高度,往主池體I底部中心集中的殘餌、糞便等污染物會源源不斷地由排污管4被排出。在副池體2插入另一根T型管,T型管由回流豎管7與回流橫管8構成,在回流豎管7內放入充氧氣頭9,充氧氣頭9位于靠近污染物攔截網片6的回流豎管7內,以氣提水的方式使得副池體2內的水往魚池回流,使養殖水體實現部分循環,因氣提水作用使得副池體2內的水體有上升的過程,造成副池體2底部的污染物有被順帶回流至魚池的可能,在副池體2中部放入污染物攔截網片6 (螺旋方式堆疊的普通無結網片)可有效阻攔顆粒狀的污染物,該污染物攔截網片6用安裝好的支撐架5托住,當污染物過多地吸附在污染物攔截網片6底部時,會因重力掉入集污池底部,再次被排出,較長時間后(一般為廣2月),可將污染物攔截網片6拿出來,洗干凈后重新放入,重復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養殖魚池,具有了自動集污、排污的功能,并且耗水量少于虹吸換水的排污方式,且該魚池對于輕度污染的苗種繁育尤其有效。
權利要求1.一種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其特征是:它包括主池體(I)與副池體(2),副池體(2)的池底低于主池體(I)的池底,在主池體(I)的池底與副池體(2)的池壁之間通過連通管(3)進行連接,在副池體(2)內設有排污管(4)與回流豎管(7),排污管(4)的進口端位于副池體(2)的池底位置,排污管(4)的出口端位于副池體(2)的外部,在副池體(2)內設有支撐架(5),在支撐架(5)上方的副池體(2)內設有污染物攔截網片(6),所述回流豎管(7)的進口端位于污染物攔截網片(6)上方的副池體(2)內,在回流豎管(7)的中段上連接有回流橫管(8),回流橫管(8)的出口端位于主池體(I)內,在靠近污染物攔截網片(6)的回流豎管(7)內設有充氧氣頭(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染物攔截網片(6)由螺旋 方式堆疊的無結網片形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它包括主池體與副池體,副池體的池底低于主池體的池底,在主池體的池底與副池體的池壁之間通過連通管進行連接,在副池體內設有排污管與回流豎管,排污管的進口端位于副池體的池底位置,排污管的出口端位于副池體的外部,在副池體內設有支撐架,在支撐架上方的副池體內設有污染物攔截網片,所述回流豎管的進口端位于污染物攔截網片上方的副池體內,在回流豎管的中段上連接有回流橫管,回流橫管的出口端位于主池體內,在靠近污染物攔截網片的回流豎管內設有充氧氣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把魚池定期排污變成即時排污。
文檔編號A01K63/00GK203105351SQ2013200560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宋超, 胡庚東, 葉林, 陳家長, 吳偉, 瞿建宏, 孟順龍, 范立民, 裘麗萍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