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安裝于拖拉機或旋耕機的后部,包括機架,機架上分布有起壟犁,且起壟犁通過犁架可拆卸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犁架向機架后方延伸,且犁架上轉動套裝有通軸,通軸上固定安裝有刨坑裝置,且起壟犁與刨坑裝置交錯設置,通軸上還固定設有從動齒輪,從動齒輪通過鏈條連接設置在拖拉機或旋耕機驅動軸上的主動齒輪;機架的頂部安裝有機罩,且犁架上設有支撐機罩的機罩支架;本實用新型的起壟犁在耕地的同時能夠將翻起來的土推動形成地壟,刨坑裝置設置在起壟犁的后方,能夠在地壟上刨坑,以便于將插地瓜秧使用,有助于節約勞動力,且提高了插秧的勞作速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適用性強。
【專利說明】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尤其涉及一種適于紅薯種植使用的起壟刨坑一體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在紅薯的種植過程中,為了插秧種植,需要在耕地上起隴。傳統的起隴方法主要是農作者利用鐵鍬等工具進行人工起隴,并在地壟上鏟出種植紅薯秧苗的地坑,這種紅薯種植方法體力勞動繁重,效率低,且地壟容易傾斜或高低不平,使育苗不整齊。
[0003]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目前也出現了一些專門種植紅薯用的機械,而這些機械一般只具有起壟的功能,而不能在起壟的同時在地壟上刨出種植紅薯的地坑,還是得需要人工進行刨坑,沒有完全實現紅薯種植的機械化生產,不利于全面的提高紅薯種植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適用性強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安裝于拖拉機或旋耕機的后部,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分布有起壟犁,且所述起壟犁通過犁架可拆卸安裝于所述機架上;所述犁架向所述機架后方延伸,且所述犁架上轉動套裝有通軸,所述通軸上固定安裝有刨`坑裝置,且所述起壟犁與所述刨坑裝置交錯設置,所述通軸上還固定設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通過鏈條連接設置在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驅動軸上的主動齒輪;所述機架的頂部安裝有機罩,且所述犁架上設有支撐所述機罩的機罩支架。
[0006]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機架包括水平橫梁,所述水平橫梁兩端部分別安裝有用于連接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的連接臂,所述水平橫梁上還分布有用于掛接固定所述起壟犁的起壟犁掛接鉤。
[0007]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犁架包括安裝所述起壟犁的犁座,所述犁座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水平橫梁上,所述犁座連接有向所述水平橫梁后方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端部焊接有用于連接所述通軸的軸套,所述機罩支架固定焊接于所述軸套上。
[0008]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刨坑裝置至少設置為兩組。
[0009]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刨坑裝置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通軸上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分布有刨坑鏟,且所述刨坑鏟可拆卸安裝于所述安裝座上。
[0010]作為一種改進,位于同一所述安裝座上相鄰兩所述刨坑鏟之間設有加強桿。
[0011]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刨坑裝置設置為四組,且均勻分布于所述通軸上。
[0012]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從動齒輪設置為兩組,對稱安裝于所述通軸上,且所述主動齒輪設置數量與所述從動齒輪數量對應。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安裝于拖拉機或旋耕機的后部,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分布有起壟犁,且所述起壟犁通過犁架可拆卸安裝于所述機架上;所述犁架向所述機架后方延伸,且所述犁架上轉動套裝有通軸,所述通軸上固定安裝有刨坑裝置,且所述起壟犁與所述刨坑裝置交錯設置,所述通軸上還固定設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通過鏈條連接設置在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驅動軸上的主動齒輪;所述機架的頂部安裝有機罩,且所述犁架上設有支撐所述機罩的機罩支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起壟犁在耕地的同時能夠將翻起來的土推動形成地壟,刨坑裝置設置在起壟犁的后方,能夠在地壟上刨坑,以便于將插地瓜秧使用,有助于節約勞動力,且提高了插秧的勞作速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適用性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_水平橫梁;2_連接臂;3_起壟犁掛接鉤;4_起壟犁;5-通軸;6-犁座;7-支架;8-軸套;9_安裝座;10_刨坑鏟;11-加強桿12-機罩;13-機罩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附圖所示,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安裝于拖拉機或旋耕機的后部,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分布有起壟犁4,且所述起壟犁4通過犁架可拆卸安裝于所述機架上,起壟犁4的可拆卸安裝方式,便于調節起壟犁4之間的距離,以達到調節地壟間距的目的,同時達到了調節相鄰兩排紅薯種植地坑之間間距的目的。如果想要紅薯種植密集些時,即需要地壟之間的間距小一些,此時加裝起壟犁數量即可;想要紅薯種植稀疏些時,即需要地壟之間的間距大一些,此時減裝起壟犁數量即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本實施例中所述起壟犁4設置為三個,且均勻分布于所述機架上。
[0017]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包括水平橫梁1,所述水平橫梁I兩端部分別安裝有用于連接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的連接臂2,所述水平橫梁I上還分布有用于掛接固定所述起壟犁4的起壟犁掛接鉤3,將起壟犁4頂部掛裝在所述起壟犁掛接鉤3上,可以提高起壟犁4使用時的穩定性,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0018]所述犁架向所述機架后方延伸,且所述犁架上轉動套裝有通軸5,所述通軸5上固定安裝有刨坑裝置,通軸5轉動,帶動刨坑裝置轉動,實現在地壟上的刨坑,且所述起壟犁4與所述刨坑裝置交錯設置,使刨坑裝置正好位于起壟犁4形成的地壟上。所述犁架包括安裝所述起壟犁4的犁座6,所述犁座6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水平橫梁I上,所述犁座6連接有向所述水平橫梁I后方延伸的支架7,所述支架7端部焊接有用于連接所述通軸5的軸套8,所述支架7和軸套8可以對通軸5進行限位,防止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歪斜,有利于提高地壟的平直,保持地壟的美觀性。
[0019]本實施例中所述刨坑裝置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通軸5上的安裝座9,所述安裝座9上分布有刨坑鏟10,且所述刨坑鏟10可拆卸安裝于所述安裝座9上。所述刨坑鏟10的可拆卸安裝,其目的在于調節所刨地坑之間的距離,在同一地壟上如果想要紅薯種植密集些時,即需要地坑之間的間距小一些,此時加裝刨坑鏟10的數量即可;如果想要紅薯種植稀疏些時,即需要地坑之間的間距大一些,此時減裝刨坑鏟10的數量即可,調節方便,操作簡單。位于同一所述安裝座9上相鄰兩所述刨坑鏟10之間設有加強桿11,以提高刨坑鏟10的強度,增加其使用壽命。本實施例中所述刨坑裝置至少設置為兩組。
[0020]所述通軸5上還固定設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通過鏈條連接設置在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驅動軸上的主動齒輪,拖拉機的前行,其驅動軸轉動,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通過鏈條帶動從動齒輪轉動,間接實現通軸5和刨坑裝置的轉動,進而實現刨坑裝置在地壟上刨坑。為了提高通軸5的動力強度,本實施例的所述從動齒輪設置為兩組,對稱安裝于所述通軸5上,且所述主動齒輪設置數量與所述從動齒輪數量對應,以方便驅動從動齒輪使用。
[0021]所述機架的頂部安裝有機罩12,且所述犁架上設有支撐所述機罩12的機罩支架13,所述機罩支架13固定焊接于所述軸套8上,機罩12的作用是防止刨坑鏟10刨起來的土塊被拋擲的太遠,和防止塵土飛揚,使用更加方便、環保。
【權利要求】
1.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安裝于拖拉機或旋耕機的后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分布有起壟犁,且所述起壟犁通過犁架可拆卸安裝于所述機架上;所述犁架向所述機架后方延伸,且所述犁架上轉動套裝有通軸,所述通軸上固定安裝有刨坑裝置,且所述起壟犁與所述刨坑裝置交錯設置,所述通軸上還固定設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通過鏈條連接設置在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驅動軸上的主動齒輪;所述機架的頂部安裝有機罩,且所述犁架上設有支撐所述機罩的機罩支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包括水平橫梁,所述水平橫梁兩端部分別安裝有用于連接所述拖拉機或旋耕機的連接臂,所述水平橫梁上還分布有用于掛接固定所述起壟犁的起壟犁掛接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架包括安裝所述起壟犁的犁座,所述犁座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水平橫梁上,所述犁座連接有向所述水平橫梁后方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端部焊接有用于連接所述通軸的軸套,所述機罩支架固定焊接于所述軸套上。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壟犁設置為三個,且均勻分布于所述機架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刨坑裝置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通軸上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分布有刨坑鏟,且所述刨坑鏟可拆卸安裝于所述安裝座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安裝座上相鄰兩所述刨坑鏟之間設有加強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刨坑裝置至少設置為兩組。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紅薯種植用起壟刨坑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齒輪設置為兩組,對稱安裝于所述通軸上,且所述主動齒輪設置數量與所述從動齒輪數量對應。
【文檔編號】A01C5/06GK203378238SQ201320202440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2日
【發明者】劉新庫 申請人:劉新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