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式熏蒸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包括設有密封門的熏蒸腔,所述熏蒸腔內設有熏蒸劑投藥孔,所述熏蒸劑投藥孔設置在熏蒸劑投藥管路上,所述投藥管路包括分別設置在熏蒸腔頂部的兩個邊緣處的兩個投藥管,所述投藥管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所述熏蒸劑投藥孔的軸線平行于水平面或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分別連至用于排氣時供新鮮空氣進入熏蒸腔的進氣管路和用于排出熏蒸腔內廢氣的排氣管路,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進氣管路和排氣管路共同連通至設置在熏蒸腔內的吸風機,所述吸風機還與進藥管路相通,所述進藥管路設置有投藥閥。本實用新型投藥結構簡單,熏蒸劑分布均勻。
【專利說明】集裝箱式熏蒸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物及其產品檢疫處理熏蒸房,適用于沒有建造熏蒸房場地或租用場地經營的中小企業,采購舊集裝箱改造后在現場進行進出境植物及其產品檢疫處理。
【背景技術】
[0002]溴甲烷(CH3Br )是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檢疫處理熏蒸劑,由于它們殺蟲(菌)效果好,滲透性強,化學性質較為穩定,被廣泛運用于進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材料等檢疫處理。但是溴甲烷熏蒸劑具有很強的毒性,如果熏蒸設施設計制造有不完善,容易漏氣、容易留下安全隱患,排氣不充分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如果溴甲烷熏蒸劑未汽化或分布不均勻,會影響除害處理效果。因此需要設計一種造價低廉、安全、有效的檢疫除害處理熏蒸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涉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造價低廉的由舊集裝箱改造成的集裝箱式熏蒸房。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包括設有密封門的熏蒸腔,所述熏蒸腔內設有熏蒸劑投藥孔,所述熏蒸劑投藥孔設置在熏蒸劑投藥管路上,所述投藥管路包括分別設置在熏蒸腔頂部的兩個邊緣處的兩個投藥管,所述投藥管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所述熏蒸劑投藥孔的軸線平行于水平面或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分別連至用于排氣時供新鮮空氣進入熏蒸腔的進氣管路和用于排出熏蒸腔內廢氣的排氣管路,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進氣管路和排氣管路共同連通至設置在熏蒸腔內的吸風機,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進氣管路和排氣管路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進氣閥和排氣閥,所述吸風機還與進藥管路相通,所述進藥管路設置有投藥閥。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熏蒸腔內還設有熱風機,所述熱風機通過管路連至另一端的熱風出口。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熏蒸腔還包括有物料進口。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熱風出口位于熏蒸腔的兩側底部邊緣附近。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熏蒸腔內還設有兩個檢測管進氣口,所述檢測管進氣口通過檢測管路連至檢測管出口,所述檢測管路上設有檢測閥門。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投藥管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所述的部分熏蒸劑投藥孔與水平面平行,其余的熏蒸劑投藥孔垂直于水平面。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與水平面平行的熏蒸劑出料孔的數量跟與水平面相垂直的熏蒸劑出料孔的數量比為6:1-4:1。
[001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2]1、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利用吸風機動力噴射式、多點式、快速投藥的全新投藥設施,尤其是投藥管的位置以及熏蒸劑出料孔位置的設置使得熏蒸劑快速、均勻分布于熏蒸腔內各點,改變了傳統氣體投藥裝置可能存在的不均勻性,確保檢疫處理效果。
[0013]2、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投藥管路、進氣管路、排氣管路和熏蒸劑出料管路以及相互之間的連接關系,實現了熏蒸房必備的投藥、進氣、排氣以及熏蒸劑的循環;還設置了用于控制三個管路的進氣閥、排氣閥和控制閥,這樣操作者只要調節三個閥門就能實現對熏蒸操作所需要的投藥、循環、排氣三個功能,結構簡單,效果更好;熏蒸消毒和散氣期間只要鎖上操作室門和集裝箱門,就能避免誤操作,提高了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安全性。
[0014]3、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放置在熏蒸腔內的熱風機,氣體經熱風機加熱后進入管路從熱風出口排出,可以使得熏蒸房內氣體循環對流,縮短了加熱時間,從而使溫度均勻達到熏蒸所需的標準,使得熏蒸劑充分汽化,不存在低溫死角,保證了檢疫處理效果。
[0015]4、本實用新型還為監管人員設置了熏蒸劑的濃度檢測的裝置,兩個熏蒸劑的濃度檢測接口,加上投藥接口,實現對熏蒸房最高、中間、最低位置濃度檢測,將熏蒸房內的氣體樣本從檢測管出口引出,與檢測儀器進氣口連接,檢測儀器排氣口與投藥管路連接,檢測過程中的殘余氣體就能通過管路回到庫房內,實現無毒檢測,確保檢測人員安全,三個接口交替連接,就可以檢測熏蒸房內最高、中間、最低位置濃度。檢測進藥口濃度可以確定經過排氣后的殘留濃度,確保進入熏蒸房搬運貨物人員的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17]圖2為管路布置圖;
[0018]圖3為另一視角的管路布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至3所示,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包括設有密封門11的熏蒸腔1,所述熏蒸腔I內設有熏蒸劑投藥孔3,所述熏蒸劑投藥孔3設置在熏蒸劑投藥管路3a上,所述投藥管路3a包括分別設置在熏蒸腔I頂部的兩個邊緣處的兩個投藥管3al,所述投藥管3al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3,所述熏蒸劑投藥孔3的軸線平行于水平面或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3a分別連至用于供新鮮空氣進入熏蒸腔I的進氣管路5和用于排出熏蒸腔I內廢氣的排氣管路6,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3a、進氣管路5和排氣管路6共同連通至設置在熏蒸腔I內的吸風機7b,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3a、進氣管路5和排氣管路6上分別設有控制閥3al、進氣閥5a和排氣閥6a,所述吸風機7b還與進藥管路7相通,所述進藥管路7設置有投藥閥7a。所述熏蒸腔I內還設有熱風機4a,所述熱風機4a通過管路連至熱風出口
4。所述熏蒸腔I還包括有物料進口 la。所述熱風出口 4位于熏蒸腔I的兩側底部邊緣附近。所述熏蒸腔I內還設有檢測管進氣口 lbl,所述檢測管進氣口 Ibl通過檢測管路Ib連至檢測管出口 lb2,所述檢測管路Ib上設有檢測閥門lb3。所述投藥管3al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3,所述的部分熏蒸劑投藥孔3與水平面平行,其余的熏蒸劑投藥孔3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與水平面平行的熏蒸劑投藥孔3的數量跟與水平面相垂直的熏蒸劑投藥孔3的數量比值為6:1或5:1或4:1。
[0021]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如下:將要熏蒸的貨物放入熏蒸腔I內,然后關閉密封門11,并上鎖。操作人員將存放熏蒸劑的容器和進藥管路7對接,確保進氣閥5a、排氣閥6a和檢測閥門lb3處于關閉狀態,并打開吸風機7b,然后打開投料閥7a和控制閥3al,當投藥量達到規定重量時便關閉進藥閥7a,均勻30分鐘后關閉吸風機7b和控制閥3al ;當環境溫度低于11°C時,提前開啟熱風機,加熱到11°C以上再開始投藥。到規定時間后關閉熱風機4a和控制閥3al,打開排氣閥6a進氣閥5a和吸風機7b,使得熏蒸廢氣排出,并監控熏蒸房I內熏蒸劑的濃度,當達到安全數值時,再關閉吸風機7b、排氣閥6a和進氣閥5a,同時打開控制閥3al和密封門11,最后將貨物取出,然后進行下一次熏蒸操作則可重復以上操作步驟。
[0022]以上說明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使得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完整的實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權利要求】
1.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包括設有密封門(11)的熏蒸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腔(I)內設有熏蒸劑投藥孔(3 ),所述熏蒸劑投藥孔(3 )設置在熏蒸劑投藥管路(3a)上,所述投藥管路(3a)包括分別設置在熏蒸腔(I)頂部的兩個邊緣處的兩個投藥管(3al ),所述投藥管(3al)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3),所述熏蒸劑投藥孔(3)的軸線平行于水平面或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3a)分別連至用于排氣時供新鮮空氣進入熏蒸腔(I)的進氣管路(5)和用于排出熏蒸腔(I)內廢氣的排氣管路(6),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3a)、進氣管路(5)和排氣管路(6)共同連通至設置在熏蒸腔(I)內的吸風機(7b),所述熏蒸劑投藥管路(3a)、進氣管路(5)和排氣管路(6)上分別設有控制閥(3al)、進氣閥(5a)和排氣閥(6a),所述吸風機(7b )還與進藥管路(7 )相通,所述進藥管路(7 )設置有投藥閥(7a)。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腔(I)內還設有熱風機(4a),所述熱風機(4a)通過管路連至熱風出口(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腔(I)還包括有物料進口(la)。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熱風出口(4)位于熏蒸腔(I)的兩側底部邊緣附近。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腔(I)內還設有檢測管進氣口( Ibl ),所述檢測管進氣口( Ibl)通過檢測管路(Ib)連至檢測管出口( lb2),所述檢測管路(Ib )上設有檢測閥門(lb3 )。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藥管(3al)上設有多個熏蒸劑投藥孔(3),所述的部分熏蒸劑投藥孔(3)與水平面平行,其余的熏蒸劑投藥孔(3)垂直于水平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集裝箱式熏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與水平面平行的熏蒸劑投藥孔(3)的數量跟與水平面相垂直的熏蒸劑投藥孔(3)的數量比為6:1-4:1。
【文檔編號】A01M13/00GK203388134SQ201320278416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1日
【發明者】沈坤華, 董祺瑞 申請人:湖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