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鏤式點播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用同一個動作完成開穴和精量播種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包括內置排種滑板、刮種刷和鏤嘴的播種盒,播種盒上腔與下腔的連接靠滑道和鎖扣實現。排種滑板在前后方向可作直線往復運動,鏤嘴以銷軸為支點可轉動,在播種盒上方裝有儲種杯。所說的鏤嘴內部是空腔,下部設有開穴刀片,鏤嘴以銷軸為支點鉸接在播種盒下腔內部,并有開穴部分露于播種盒外,鏤嘴的上方設有拔叉,拔叉與排種滑板相連。鏤嘴后上方裝有壓縮彈簧,在鏤嘴下方施加向前的力使鏤嘴上方拔動排種滑板后移,彈簧被壓縮,可實現播種;當去掉鏤嘴下方向前的力時,彈簧推動鏤嘴上部拔動排種滑板自動前移,可實現充種。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重量輕,外形美觀,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以土壤播種的農用手動器具,尤其是一種能用同一個動作 完成開穴和精量播種的手動鏤式點播器。 手動鏤式點播器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公知的用于手動播種的點播器有手動鋤式、手動式、按壓式等型式,開穴點 種可一次完成。其中手動鋤式可模仿鋤地動作開穴,用手扣著扳手點種;手動式用手拿住點 播器插地開穴,用手扣著扳手點種。以上兩種手動點播器均需開穴、播種兩個動作,容易造 成扣扳手的手指疲勞。按壓式用手提著點播器插地開穴再向下按壓可同時播肥播種,增加 了用途,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手動點播器,但還需向下彎腰用力,容易造成腰部疲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動鏤式點播器,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手動點播器開穴、播種 不能用同一個動作完成的不足,該鏤式點播器不僅能用同一個動作完成開穴和播種,而且 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針對大小、性狀不同的作物種子做到精量播種。
[0004]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量輕,結構緊湊,外形美觀,使用方便, 特別適用于旱田膜上開穴播種的手動點播器。
[0005]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 -種手動鏤式點播器,包括內置排種滑板和刮種刷的播種盒,排種滑板在前后方 向可作直線往復運動,以及安裝在播種盒下部的鏤嘴,鏤嘴以銷軸為支點可轉動,在播種盒 上方裝有儲種杯。播種盒分為可拆分的上腔和下腔兩部分,在鏤嘴后部的上方與播種盒下 腔的后壁之間裝有壓縮彈簧。播種盒上腔與下腔的連接靠滑道和鎖扣實現,用以快速安裝 和更換排種滑板和刮種刷。
[0007] 所說的鏤嘴內部是空腔,下部設有開穴刀片,鏤嘴以銷軸為支點鉸接在播種盒下 腔內部,并有開穴部分露于播種盒外,鏤嘴的上方設有拔叉,拔叉與排種滑板相連接。在鏤 嘴后部上方與播種盒下腔的后壁之間安裝有壓縮彈簧,使鏤嘴上方的拔叉前傾,并拔住排 種滑板保持在前位的關閉狀態,此時鏤嘴的開穴部分以銷軸為支點保持后傾的常態。在此 狀態下,排種滑板中的排種孔下端被播種盒下腔的隔板隔住,排種孔上端與播種盒上腔保 持相通。如果此時播種盒上腔內充有作物種子,則排種孔內將充滿種子。
[0008] 當在鏤嘴下部施以適當向前的力時,鏤嘴上部以銷軸為支點會克服壓縮彈簧的預 壓力向后移動,其上方的拔叉拔動排種滑板一起向后移動,使排種孔越過隔板后端,排種孔 被隔板打開。此時排種孔內的種子落入播種盒下腔的鏤嘴空腔并繼續下落到鏤嘴下部外, 同時排種孔上端被播種盒上腔的刮種刷隔住,以阻擋多余的種子通過排種孔落入鏤嘴,騰 出排種孔內的空間,此時的排種滑板處于播種狀態。
[0009] 當去掉施加在鏤嘴下部向前的力時,鏤嘴上部的壓縮彈簧所儲存的壓力被釋放, 推動鏤嘴上部向前移動,其上方的拔叉拔動排種滑板一起向前移動到初始狀態,排種滑板 中的排種孔又充滿種子。鏤嘴下部以銷軸為支點會向后移動到初始狀態。
[0010] 所說的排種滑板放置在播種盒上、下腔之間,位于鏤嘴上方,其后下方開有拔孔, 鏤嘴上方的拔叉插入排種滑板的拔孔內帶動排種滑板作直線往復運動。在排種滑板中的排 種孔上口呈喇叭口狀,以避免種子在排種滑板的前后移動中受傷,排種孔直徑和長度的改 變可通過更換不同的排種孔套來實現。
[0011] 所說的刮種刷放置在播種盒上腔的后下部,位于排種滑板上方,為了可靠刮去排 種孔內多余種子又避免種子被刮傷,可更換軟硬不同的刮種刷。
[0012] 所說的壓縮彈簧預壓力可通過安裝在播種盒下腔后壁的螺栓調整,以適應土壤軟 硬不同的狀況。
[0013]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勞動者手持鏤把以近似耬地的姿勢和動作在適宜播 種的地表作業時,只需輕松向下揮把開穴,隨之稍向后收把、起鏤即可連續進行開穴播種, 無需其它多余動作,從而減輕勞動者手指或腰部等局部過早疲勞。在一定范圍內,根據作物 種子大小、性狀不同,可通過快速更換不同的排種孔或排種滑板,以及不同的刮種刷就能方 便地達到精量播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手動鏤式點播器主體結構的主視示意圖-關閉狀態;
[0016]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手動鏤式點播器主體結構的主視示意圖-播種狀態;
[0017]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手動鏤式點播器實施例的主視構造圖;
[0018]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手動鏤式點播器實施例的前視構造圖。
[0019] 圖中:1。儲種杯,2。播種盒,3。播種盒上腔,4。刮種刷,5。排種滑板,6。隔板, 7。 播種盒下腔,8。鏤嘴,9。拔叉,10。開穴刀片,11。銷軸,12。壓縮彈簧,13。拔槽,14排 種孔,15。鏤嘴前壁,16。鏤嘴后壁,17。鏤把,18。鏤嘴側壁,19。播種盒下腔側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在圖1中,播種盒2分為上、下兩腔,儲種杯1安裝在播種盒上腔3的上方,刮種刷 4安裝在播種盒上腔3下方的內部并有少許伸出。播種盒下腔7的上部設置一后半部分為 通孔的隔板6,在隔板6上方放置排種滑板5,播種盒下腔7的內部通過銷軸11鉸接著鏤嘴 8, 在鏤嘴8后部的上方與播種盒下腔7的后壁之間安裝有壓縮彈簧12。
[0021] 一種手動鏤式點播器,其主體的組成是將安裝有上述部件的播種盒上腔3和下腔 7通過滑道和鎖扣連接在一起。
[0022] 鏤嘴8內部是空腔,下部設有開穴刀片10,開穴部分露于播種盒下腔7外,鏤嘴8 的上方設有拔叉9,拔叉9插入排種滑板5的拔孔13中。壓縮彈簧12使拔叉9前傾并拔住 排種滑板5保持在前位的關閉狀態,此時鏤嘴8的開穴部分以銷軸11為支點保持后傾的常 態。在此狀態下,排種滑板5中的排種孔14下端被隔板6隔住,排種孔14上端與播種盒上 腔3保持相通。如果此時播種盒上腔3內充有作物種子,則排種孔14內將充滿種子。
[0023] 在圖2中,當在鏤嘴下部施以適當向前的力時,鏤嘴上部以銷軸11為支點會克服 壓縮彈簧12的預壓力向后移動,其上方的拔叉9拔動排種滑板5 -起向后移動,使排種孔 14越過隔板6后端而打開。此時排種孔14內的種子落經播種盒下腔7的鏤嘴8并繼續下 落到鏤嘴下部外,同時排種孔14上端被播種盒上腔3的刮種刷4隔住,以阻擋多余的種子 通過排種孔14落入鏤嘴8,騰出排種孔13內的空間,此時的排種滑板5處于后位的播種狀 態。
[0024] 在圖3、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鏤嘴8以銷軸11為支點轉動,其有效的轉角范圍為 10° -30°。轉角過小,開穴和排種不夠充分,容易造成穴眼過小或排種不穩定;轉角過大, 落下的種子容易碰到鏤嘴后壁而反彈出穴坑外。
[0025] 鏤嘴8在銷軸11附近的部分前壁15、后壁16,其外側呈圓弧狀,圓弧的軸心線與 銷軸的軸心線同心,兩側壁18為平面,播種盒下腔7的兩側壁19也為平面,以保證鏤嘴8 安裝到播種盒下腔7之中后順利轉動并有效密封。
[0026]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手動鏤式點播器,其主體包括充裝作物種子的儲種 杯1、播種盒2和鏤嘴8,在播種盒2后部安裝鏤把17,鏤把的長度可調,并與點播器主體之 間的安裝角度可調,以滿足不同勞動者的需要。
【權利要求】
1. 一種手動鏤式點播器,包括內置排種滑板(5)和刮種刷(4)的播種盒(2),其特征 是:排種滑板(5)在前后方向可作直線往復運動,以及安裝在播種盒(2)下部的鏤嘴(8), 鏤嘴(8)以銷軸(11)為支點可轉動,在播種盒(2)上方裝有儲種杯(1),播種盒分為可拆分 的上腔(3)和下腔(7)兩部分,在鏤嘴(8)后部的上方與播種盒下腔(7)的后壁之間裝有 壓縮彈簧(12),播種盒上腔(3)與下腔(7)的連接靠滑道和鎖扣實現。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其特征是:刮種刷⑷在播種盒上腔⑶下 方的內部并有少許伸出。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其特征是:所說的播種盒下腔(7)的上部 設置隔板¢),隔板(6)后半部分為通孔,隔板(6)上放置排種滑板(5)。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其特征是:所說的排種滑板(5)后下方開 有拔孔(13),在排種滑板(5)中的排種孔(14)上口呈喇叭口狀。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其特征是:所說的鏤嘴(8)內部是空腔,下 部設有開穴刀片(10),開穴部分露于播種盒下腔(7)外,鏤嘴(8)的上方設有拔叉(9)插 入排種滑板(5)的拔孔(13)內,鏤嘴(8)以銷軸(11)為支點轉動,其有效的轉角范圍為 10° -30。。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其特征是:鏤嘴(8)在銷軸(11)附近的部 分前壁(15)、后壁(16)其外側呈圓弧狀,圓弧的軸心線與銷軸(11)的軸心線同心,兩側壁 (18)為平面,播種盒下腔(7)的兩側壁(19)也為平面。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鏤式點播器,其特征是:在播種盒(2)后部安裝鏤把 (17),鏤把(17)的長度可調,并與點播器主體之間的安裝角度可調。
【文檔編號】A01C7/02GK203860017SQ201320427312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8日
【發明者】孔德榮 申請人:孔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