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36135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設有一過濾槽,其分別設有一入水區及一出水區,于該入水區及該出水區之間設有至少一溢流室,該溢流室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一交換單元設置于該出水區,該交換單元設有一進水端及一出水端,該進水端上設置有一濾網,該濾網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氣泡管,而外側設有一第二氣泡管,又該第一氣泡管及該第二氣泡管連接至一氣壓泵,另該交換單元設有一抽水泵,該抽水泵設有一輸水管連接至該出水端;一濾材設置于該溢流室內;借以能長久保持濾網干凈不被阻塞,而持續使污水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
【專利說明】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尤其是指一種可以將阻塞于該濾網上的魚類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快速清除及沉淀過濾粗粒子,使其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續使污水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后,再回流循環使用的水交換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一般飼養魚類等水生動物的水族裝置,例如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等,由于魚類的排泄物會容易堆積于水底,而以人工清理不易,并會造成水質的惡化,而使得魚類大量死亡,故必須加強其水質的過濾。因此有中國臺灣公元2005年5月11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263749號「水族箱的內置循環過濾裝置」專利案,其揭露:令水族箱內以隔板間隔劃分成主蓄水槽及濾水槽兩區域,而濾水槽中乃以多個溢水板與間隔板區隔出多個過濾室及溢流室,令各過濾室與所對應的溢流室底部呈導通狀,且各過濾室于其下端部騰空搭置有多組模塊化的過濾材,于濾水槽內末端的溢流室中乃置設有一沉水馬達,若此,即可順利組成一內置式的過濾裝置。
[0003]由于一般的魚類或豐年蝦等水族生物的排泄物或殘餌,具有粗粒子及微粒子的分另O,惟該專利前案僅具有過濾粗粒子的功能,并不具有清除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的功能,而且僅適合使用于小型喂食觀賞魚類的水族箱,并無法適用于食用魚類的大型水族箱或養殖池使用。
[0004]又有如中國臺灣公元2013年4月I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449454號「水池排污凈化結構」專利案,其揭露:包含兩個構件,一是水池本體免動力壓力差排污設計,在水池本體底部作一 10?15度的預定斜坡,在該預定斜坡的最低處設置一集污凹槽,凹槽上覆蓋一濾網,以一連通管一端連接設于該凹槽,另一端延長至池邊,以一活動管調控排水,利用水位壓差將池底的污染物排出;第二個構件是具備沉淀、過濾、排污和凈化全功能的簡易過濾槽體,依實際現況采用單槽或多槽合并使用,利用抽水馬達經由管路將池水抽到過濾槽體中,槽體內放置棕刷或紗網等過濾體,可以降低水的流速而將懸浮污染物沉淀,過濾體上附著硝化菌可以進行水中氮循環,槽底有集污凹槽設計,排污時利用水位差產生的壓力將污泥排出;過濾槽體水面種植大量水生植物具有美化功能,同時吸收水中的硝酸鹽去除水質優養化;水池本體與過濾槽體排出的污水,皆可做為花卉或其他農作物的天然施肥使用。
[0005]惟該專利前案區分成一無動力排污結構,用以排出水中魚類的糞便、落葉與殘余飼料的粗粒子,另一個則是整合沉淀、過濾、排污和凈化全功能的過濾槽體,同樣用以去除粗粒子,惟二個結構分別設置,造成整體的體積過大,尤其無法去除水中的微粒子,因此于使用上仍不盡理想。
[0006]有鑒于此,本設計人針對上述過濾裝置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案。
實用新型內容[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可以將阻塞于該濾網上的魚類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快速清除及沉淀過濾粗粒子,使其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續使污水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后,再回流循環使用。
[0008]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9]—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設有一交換單元,該交換單元設有一進水端及一出水端,該進水端上設置有一濾網,于該濾網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氣泡管,而該濾網的外側則設有一第二氣泡管,又該第一氣泡管及該第二氣泡管連接至一氣壓泵,另該交換單元設有一抽水泵,該抽水泵設有一輸水管連接至該出水端。
[0010]上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還設有一過濾槽,該過濾槽分別設有一入水區及一出水區,于該入水區及該出水區之間設有至少一溢流室,所述溢流室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該交換單元設置于該過濾槽的出水區。
[0011]上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還設有至少一濾材,所述濾材設置于所述溢流室內。
[0012]上述濾材為一生物球、一生物方塊或一陶瓷環。
[0013]上述濾材為一過濾棉。
[0014]上述出水區位于所述溢流室的最后一個溢流室的溢流位置處。
[0015]以一導流管接通所述匯集口。
[0016]上述濾網為一層不織布。
[0017]上述第一氣泡管垂直正對著該濾網,而該第二氣泡管則平行對著該濾網。
[0018]上述第一氣泡管垂直正對著該濾網,而該第二氣泡管則垂直于該濾網。
[0019]上述匯集口設于該出水區的底部。
[0020]上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還設有一養殖槽,該養殖槽的內部設有一容水空間,該養殖槽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該交換單元設置于該容水空間。
[0021 ] 以一導流管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0022]一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設有一第一交換單元,該第一交換單元設有一進水端及一出水端,該進水端及該出水端之間連接有一中空的氣泡盤,該進水端上設有一濾網,該出水端設有一第一虹吸管,該氣泡盤上設有至少一貫穿孔連通該進水端及該出水端,又于該氣泡盤上設置有多個氣孔,所述氣孔相對分布設置于該濾網的內側及外側,該氣泡盤接設有一氣泡管連通至該氣孔,該氣泡管則連接至一氣壓泵。
[0023]上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還設有一養殖槽,該養殖槽設有一容水空間,該第一交換單元則設置于該容水空間。
[0024]上述養殖槽設有一不透光上方部位與一不透光下方部位,該養殖槽接近中間位置處設有一透明的透光區,該養殖槽的下方部位設有一匯集口,并以一導流管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0025]上述第一交換單元的第一虹吸管的另一端連接至一過濾池,該過濾池內設置有一第二交換單元,該第二交換單元的一第二虹吸管的另一端則連接至一凈水池,該凈水池內部設有一抽水馬達,該抽水馬達設有一出水管連接至一除沫器,該除沫器設有一回流管連接至該養殖槽。
[0026]上述進水端有多個支桿而圍設成一進水空間,并于該支桿外緣設置有該濾網。
[0027]上述濾網為一層不織布。[0028]上述出水端為一出水空間。
[0029]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具有下列的優點:
[0030]1.本實用新型可以將魚類排泄物或殘餌的粗粒子快速的收集排出,并予以沉淀作為肥水之用,或是將其去除水份及曝曬,使其形成一濃縮污泥,以供作為土壤肥料或其他用途使用。
[0031]2.本實用新型可將阻塞于濾網上的魚類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吹散,借以使該濾網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續使污水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后,再回流循環使用。
[0032]3.本實用新型可供實施使用于過濾槽或養殖槽等使用,借以可達到過濾、沉淀及水交換循環等多重使用的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0034]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交換單元的構造示意圖;
[0035]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0036]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交換單元的作動示意圖;
[0037]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0038]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交換單元的構造示意圖;
[0039]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0040]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0041]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第一交換單元的立體外觀圖;
[0042]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第一交換單元的作動示意圖。
[0043]符號說明
[0044]I過濾槽11入水區 12出水區13溢流室
[0045]14匯集口15導流管 2交換單元 21進水端
[0046]22出水端23濾網 24第一氣泡管 25第二氣泡管
[0047]26氣壓泵27抽水泵 28輸水管3濾材
[0048]IA過濾槽IlA入水區 12A出水區13A溢流室
[0049]14A匯集口15A導流管 2A交換單元 21A進水端
[0050]22A出水端 23A濾網24A第一氣泡管25A第二氣泡管
[0051]26A氣壓泵 27A抽水泵28A輸水管連 3A濾材
[0052]IB養殖槽13B容水空間 14B匯集口15B導流管
[0053]2B交換單元 21B進水端22B出水端 23B濾網
[0054]24B第一氣泡管25B第二氣泡管26B氣壓泵27B抽水泵
[0055]28B輸水管 4養殖槽41容水空間 42透光區
[0056]43匯集口44導流管 5第一交換單元51進水端
[0057]52出水端53氣泡盤 531貫穿孔 532氣孔
[0058]54濾網55第一虹吸管56氣泡管57氣壓泵
[0059]5A第二交換單元55A第二虹吸管 C養殖池 D凈水池[0060]Dl抽水馬達 D2出水管 E過濾池F排泄物或殘餌的粗粒子
[0061]Fl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 G污水 H除沫器 Hl回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62]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63]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包括有過濾槽1、交換單元2及濾材3,其中:
[0064]過濾槽I,其分別設有一入水區11及一出水區12,于該入水區11及該出水區12之間設有至少一溢流室13,且每一溢流室13的高度由靠近該入水區11而向該出水區12呈遞減的狀態,本實施例中設有三個溢流室13,每一個溢流室13及該出水區12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 14,并以一導流管15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14。
[0065]交換單元2,如圖2所示,其設置于該過濾槽I的出水區12,該交換單元2設有一進水端21及一出水端22,該進水端21上設置有一層不織布材質所制成的濾網23,于該濾網23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氣泡管24,而外側則設有一第二氣泡管25,其中該第一氣泡管24垂直正對著該濾網23,而該第二氣泡管25則平行對著該濾網23,又該第一氣泡管24及該第二氣泡管25連接至一氣壓泵26,另該交換單元2設有一抽水泵27,該抽水泵27設有一輸水管28連接至該出水端22。
[0066]濾材3,其設置于每一個溢流室13內,該濾材3可為一生物球、生物方塊或陶瓷環等生物濾材。
[0067]使用時,如圖3及圖4所示,該過濾槽I的入水區11連接至一養殖池C或水族箱,以供接收輸入其污水G,而該過濾槽I的導流管15則連接至一凈水池D或一沉淀池,而該交換單元2的出水端22則連接至一除沫器H,該除沫器H的回流管Hl則連接至一養殖池C,當開始啟動后,該養殖池C內含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粗粒子F的污水G,則會由該入水區11而流入該過濾槽I內,其中該魚類排泄物及殘餌的粗粒子F則會落于該每一個溢流室13的底部,并且可經由該匯集口 14收集排出,再由該導流管15予以輸送到該凈水池D進行沉淀作為肥水之用,或是進入該沉淀池內予以去除水份及曝曬,使其形成一濃縮污泥,以供作為土壤肥料或其他用途使用;而該污水G會通過每一個溢流室13的濾材3,借以利用該濾材3的硝化細菌,而與污水G中的氨產生硝化作用,而將氨予以去除,以還原成干凈的水,而該交換單元2內的抽水泵27啟動,則會經由該進水端21以抽取該過濾槽I的出水區12已經過濾后干凈的水,再由該輸水管28輸送至該出水端22而進入該除沫器H,借以去除水中蛋白質,也可以再一次的增強硝化作用與增加水中的溶氧作用,而再經由回流管Hl循環回流至該養殖池C內供水。
[0068]另當該污水G中如有較為微小的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1,通過該溢流室13及其濾材3,而阻塞于該進水端21上的濾網23時,則可利用該氣壓泵27啟動時,于該第一氣泡管24及該第二氣泡管25同時噴出氣泡,借由該濾網23內側的第一氣泡管24,正對著該濾網23噴出氣泡,而可將阻塞于該濾網23上的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l吹散,同時平行對著該濾網23的第二氣泡管25所噴出的氣泡,也可幫助將已阻塞于該濾網23上的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l吹散,使其可以落入于該出水區12的底部,并且經由該匯集口 14收集排出,由該導流管15予以輸送到該凈水池D進行沉淀或其他處理,如此,借由該濾網23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續使污水G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后,輸送至該除沫器H,借以去除有機物質,而再經由回流管Hl回流至該養殖池C內使用。
[0069]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如圖5所示,該過濾槽IA分別設有一入水區IlA及一出水區12A,于該入水區IlA及該出水區12A之間設有至少一溢流室13A,且每一溢流室13A的高度由靠近該入水區IlA而向該出水區12A呈遞減的狀態,本實施例中設有兩個溢流室13A,且該出水區12A位于最后一個溢流室13A的溢流位置處,而且每一個溢流室13A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 14A,并以一導流管15A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14A。
[0070]交換單元2A,如圖2所示,其設置于該過濾槽IA的出水區12A,該交換單元2A設有一進水端21A及一出水端22A,該進水端21A上設置有一層不織布材質所制成的濾網23A,該濾網23A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氣泡管24A,而外側設有一第二氣泡管25A,其中該第一氣泡管24A垂直正對著該濾網23A,而該第二氣泡管25A則平行對著該濾網23A,又該第一氣泡管24A及該第二氣泡管25A連接至一氣壓泵26A,另該交換單元2A設有一抽水泵27A,該抽水泵27A設有一輸水管28A連接至該出水端22A。
[0071]濾材3A,其設置于每一個溢流室13A內,該濾材3A可為一過濾棉等物理濾材。
[0072]使用時,該過濾槽IA的入水區IlA連接至一養殖池C或水族箱,以供接收輸入其污水,而該過濾槽IA的導流管15A則連接至一凈水池D或一沉淀池,而該交換單元2A的出水端22A則連接至該養殖池C,當開始啟動后,該養殖池C內含有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粗粒子F的污水G則會由該入水區IlA而流入該過濾槽IA內,其中該魚類排泄物及殘餌的粗粒子F則會落于該每一個溢流室13A的底部,并且可經由該匯集口 14A收集排出,并由該導流管15A予以輸送到該凈水池D進行沉淀;而該污水G會通過每一個溢流室13A的濾材3A,借以利用該濾材3A進行物理過濾,而形成干凈的水,該交換單元2A內的抽水泵27A啟動,則會經由該進水端21A以抽取該過濾槽IA的出水區12A已經過濾后干凈的水,再由該輸水管28A輸送至該出水端22A而再循環回流至該養殖池C內供水。
[0073]當有微小的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l阻塞于該進水端21A上的濾網23A時,則可利用該氣壓泵26A啟動時,于該第一氣泡管24A及該第二氣泡管25A同時噴出氣泡,將已阻塞于該濾網23A上的魚類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l吹散,使該濾網23A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續使污水G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后,再回流至該養殖池C內使用。
[0074]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如圖6及圖7所示,其設有一豐年蝦的養殖槽1B,該養殖槽IB內部設有一容水空間13B,該養殖槽IB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 14B,并以一導流管15B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14B。
[0075]交換單元2B,其設置于該養殖槽IB的容水空間13B內,該交換單元2B設有一進水端21B及一出水端22B,該進水端21B上設置有一層不織布材質所制成的濾網23B,該濾網23B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氣泡管24B,而外側設有一第二氣泡管25B,其中該第一氣泡管24B垂直正對著該濾網23B,而該第二氣泡管25B則垂直于該濾網23B,又該第一氣泡管24B及該第二氣泡管25B連接至一氣壓泵26B,另該交換單元2B設有一抽水泵27B,該抽水泵27B設有一輸水管28B連接至該出水端22B。
[0076]使用時,該交換單元2B的出水端22B則連接至一除沫器H,該交換單元2B內的抽水泵27B啟動后,則會經由該進水端21B以抽取該養殖槽IB內的污水G,而由該輸水管28B輸入至該除沫器H進行除沫作用,再循環回流至該養殖槽IB內,而該養殖槽IB的導流管15B則連接至一凈水池D,該養殖槽IB內的豐年蝦的排泄物或殘餌的粗粒子F則經由該匯集口 14B收集排出,并由該導流管15B予以輸送到該凈水池D進行沉淀。
[0077]當有微小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l阻塞于該進水端21B上的濾網23B時,則可利用該氣壓泵26B啟動時,于該第一氣泡管24B及該第二氣泡管25B同時噴出氣泡,將已阻塞于該濾網23B上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吹散,使該濾網23B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續使污水G與干凈的水進行交換后,再經由除沫器H處理后回流至該養殖槽IB內使用。
[0078]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如圖8所示,其設有一豐年蝦的養殖槽4,該養殖槽4設有一容水空間41,又該養殖槽4的上方部位與下方部位為不透光材質所制成,于該養殖槽4于接近中間的位置處設有一透明的透光區42,借以驅使其中飼養的趨旋光性的豐年蝦等水族生物集聚,而遠離上方與下方,該養殖槽4的下方部位設有一匯集口 43,并以一導流管44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43。
[0079]第一交換單元5,如圖9所示,其設置于該養殖槽4的容水空間41內,該第一交換單元5設有一進水端51及一出水端52,并于該進水端51及該出水端52之間連接有一中空的氣泡盤53,又該進水端51有多個支桿511而圍設成一進水空間,并于該支桿511外緣設置有一層不織布材質所制成的濾網54,又該出水端52為一出水空間,并貫穿設有一第一虹吸管55,另該氣泡盤53上設有多個貫穿孔531,借以連通該進水端51及該出水端52,又于該氣泡盤53上設置有多個氣孔532,該氣孔532相對分布設置于該濾網54的內側及外側,該氣泡盤53接設有一氣泡管56,該氣泡管56連通至該氣孔532,又該氣泡管56的另一端連接至一氣壓泵57,利用該氣壓泵57打氣時,透過該氣泡管56輸送氣體,而可經由該氣孔532噴出氣泡,使該氣泡分布于該濾網54的內側及外側。
[0080]使用時,如圖8及圖10所示,該第一交換單元5的第一虹吸管55的另一端連接至另一過濾池E,該過濾池E內同樣設置有另一組的交換單元5,本實用新型可供串接至少一組以上的過濾池E及第一交換單元5,本實施例以一組的過濾池E作為說明,該過濾池E內設有一第二交換單元5A的第二虹吸管55A的另一端連接至一凈水池D,該凈水池D內部設有一抽水馬達D1,該抽水馬達Dl的出水管D2則連接至一除沫器H,該除沫器H設有一回流管Hl將除沫過后的水回流至該養殖槽4,該養殖槽4內的豐年蝦具有趨旋光性,因此會聚集在中間位置的透光區42,而不會向上游動到該第一交換單元5,或向下游動到該匯集口 43,而該第一交換單元5透過該第一虹吸管55所產生的虹吸作用,可以將該養殖槽4內所產生的污水,經由該進水端51吸入,被吸入的污水G可通過該氣泡盤53的貫穿孔531,而進入該出水端52,再透過第一虹吸管55將其虹吸至該過濾池E內,該過濾池E內的水同樣透過第二交換單元5A的第二虹吸管55A,利用虹吸原理將其虹吸至該凈水池D,再利該凈水池D內的抽水馬達Dl及其出水管D2,將其輸入至該除沫器H進行除沫作用,再利用該回流管Hl將除沫過后的水,循環回流至該養殖槽4內進行交換,該養殖槽4內的豐年蝦的排泄物或殘餌的粗粒子F則經由該匯集口 43收集排出,并由該導流管44予以輸送進行收集處理。
[0081]當有微小的排泄物或殘餌的微粒子F阻塞于該進水端51上的濾網54時,則可利用該氣壓泵57啟動時,經由該氣泡管56輸送氣體,而經由該氣孔532噴出氣泡,使該氣泡分布于該濾網54的內側及外側,將已阻塞于該濾網54上的排泄物或殘餌F吹散,使該濾網54可以長久保持干凈且不被阻塞。
[0082]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一交換單元,該交換單元設有一進水端及一出水端,該進水端上設置有一濾網,于該濾網的內側設有一第一氣泡管,而該濾網的外側則設有一第二氣泡管,又該第一氣泡管及該第二氣泡管連接至一氣壓泵,另該交換單元設有一抽水泵,該抽水泵設有一輸水管連接至該出水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一過濾槽,該過濾槽分別設有一入水區及一出水區,于該入水區及該出水區之間設有至少一溢流室,所述溢流室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該交換單元設置于該過濾槽的出水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至少一濾材,所述濾材設置于所述溢流室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材為一生物球、一生物方塊或一陶瓷環。
5.如權利要求3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材為一過濾棉。
6.如權利要求2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出水區位于所述溢流室的最后一個溢流室的溢流位置處。
7.如權利要求2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以一導流管接通所述匯集□。
8.如權利要求1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濾網為一層不織布。
9.如權利要求1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氣泡管垂直正對著該濾網,而該第二氣泡管則平行對著該濾網。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氣泡管垂直正對著該濾網,而該第二氣泡管則垂直于該濾網。
11.如權利要求2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匯集口設于該出水區的底部。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有一養殖槽,該養殖槽的內部設有一容水空間,該養殖槽的底部設有一匯集口,該交換單元設置于該容水空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以一導流管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14.一種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一第一交換單元,該第一交換單元設有一進水端及一出水端,該進水端及該出水端之間連接有一中空的氣泡盤,該進水端上設有一濾網,該出水端設有一第一虹吸管,該氣泡盤上設有至少一貫穿孔連通該進水端及該出水端,又于該氣泡盤上設置有多個氣孔,所述氣孔相對分布設置于該濾網的內側及外偵牝該氣泡盤接設有一氣泡管連通至該氣孔,該氣泡管則連接至一氣壓泵。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有一養殖槽,該養殖槽設有一容水空間,該第一交換單元則設置于該容水空間。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養殖槽設有一不透光上方部位與一不透光下方部位,該養殖槽接近中間位置處設有一透明的透光區,該養殖槽的下方部位設有一匯集口,并以一導流管予以接通該匯集口。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交換單元的第一虹吸管的另一端連接至一過濾池,該過濾池內設置有一第二交換單元,該第二交換單元的一第二虹吸管的另一端則連接至一凈水池,該凈水池內部設有一抽水馬達,該抽水馬達設有一出水管連接至一除沫器,該除沫器設有一回流管連接至該養殖槽。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進水端有多個支桿而圍設成一進水空間,并于該支桿外緣設置有該濾網。
19.如權利要求14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濾網為一層不織布。
20.如權利要求14項所述沉淀過濾的水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出水端為一出水空間。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538130SQ201320587071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林群超 申請人:林群超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