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復合型潛浮魚礁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0428閱讀:334來源:國知局
復合型潛浮魚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包括魚礁本體,其特點是:所述的魚礁本體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浮管,所述上框架下部與所述下框架連接,所述上框架的四周均勻分布有浮管,所述浮管的外面包覆有浮管網衣,所述下框架的內壁四周裝配有主網衣,下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吊繩,所述吊繩的另一端懸掛沉石。投放海洋時用錨繩連接在海底人工魚礁上,有較大的平面,有一定的擋流能力,可廣泛用于喜巖礁型的魚類以及海參、鮑魚等海珍品的增殖保護,有利于漁業資源量的恢復與增加。且制作工藝簡單,成本低。
【專利說明】復合型潛浮魚礁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浮魚礁,用于海洋漁業資源的增殖與保護,屬于水產品增殖設施【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
【背景技術】
[0002]由于長期的超出海域承載能力的養殖和沿岸的污染,我國沿海增養殖水域的環境質量和生存條件逐年惡化;加上長期的底拖網過度捕撈作業等原因,不僅導致漁業資源日趨枯竭,也使海底平禿化、荒漠化現象日益嚴重,致使漁業資源喪失了繁衍生息的場所,漁業生態環境整體趨于惡化。人工魚礁除用于漁場環境改良和提高漁業資源保護外,還可以提高漁獲數量和質量以及發展垂釣、休閑旅游等。近年來,隨著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工魚礁作為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模式,受到廣泛的高度重視,全國各沿海省份,均將人工魚礁建設列入其漁業發展規劃。目前,大部分人工魚礁都是直接放置在海底的,海洋漁業資源繁衍生息場所的多樣性受到局限。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根據魚類的生活習性及其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提供一種適合于魚類生息、繁衍及資源保護的復合結構可潛浮魚礁。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包括魚礁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礁本體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浮管,所述上框架下部與所述下框架連接,所述上框架的四周均勻分布有浮管,所述浮管的外面包覆有浮管網衣,所述下框架的內壁四周裝配有主網衣,下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吊繩,所述吊繩的另一端懸掛沉石。
[0006]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均為立方形框架,并由方形鍍鋅鋼管焊接成一體結構。
[0007]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框架每一側并排豎直設置4根所述浮管,所述浮管為中空管,且上下兩端密封。
[0008]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浮管為聚乙烯管,通過系繩與固定繩綁縛于所述上框架上。
[0009]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浮管外徑為330_360mm,高度為1350-1400mmo
[0010]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網衣采用聚乙烯網,網線直徑7-8mm,網目大小為 100-110mm。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0012]本實用新型復合型潛浮魚礁為復合結構,并配置浮管,由于沉石和浮管的作用,可以懸浮于海水中適當高度,在水中通過錨繩連接海底人工魚礁固定,有較大的平面,有一定的擋流能力,誘魚效果極佳,浮管網衣和主網衣圍合成的框內空間可以為喜巖礁型的魚類以及海參、鮑魚等提供棲息場所。可廣泛用于喜巖礁型的魚類以及海參、鮑魚等海珍品的增殖保護,有利于漁業資源量的恢復與增加。
[0013]其制作工藝簡單,制作成本較低,有利于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的主視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的俯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在海洋中使用的示意圖。
[0017]圖中:1-上框架、2-浮管、3-系繩、4-浮管網衣、5-固定繩、6_主網衣、7_沉石、8-吊繩、9-下框架、10-錨繩、11-海底人工魚礁。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的實施例,魚礁本體包括上框架
1、下框架9、浮管2,上框架I下部與下框架9連接,上框架I的四周均勻分布有浮管2。在浮管2的外面包覆有浮管網衣4,在下框架9的內壁四周裝配有主網衣6,下框架9的底部固定有吊繩8,吊繩8的另一端懸掛沉石7。
[0019]具體而言,上框架I和下框架9均為立方形框架,并由方形鍍鋅鋼管焊接成一體結構。在上框架I每一側并排豎直設置4根所述浮管2,浮管2為中空管,且上下兩端密封。浮管2為(高密度)聚乙烯管,通過系繩3與固定繩5綁縛于在上框架I上。浮管外徑為330-360mm,高度為 1350_1400mm。
[0020]主網衣6采用聚乙烯網,網線直徑7-8mm,網目大小為lOO-llOmm。
[0021]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潛浮魚礁投放海洋時用錨繩10連接在海底人工魚礁11上。
[0022]一種常用復合型潛浮魚礁的具體規格尺寸是:上框架I及下框架8的材料為方形鍍鋅鋼管,上框架I的邊長為1910mm,方形鍍鋅鋼管外徑8.6mm ;(高密度)聚乙烯浮管2的外徑347mm,高度1388mm ;下框架8的邊長為1910mm,方形鍍鋅鋼管外徑48.6mm ;主網衣6采用聚乙烯網,網線直徑7.2mm,網目大小為105mm ;系繩3采用聚乙烯材料,直徑22mm,長度1500mm ;錨繩10材料為聚乙烯,直徑40mm,長度35m ;主網衣6的高度為2600mm。
[0023]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潛浮魚礁投放到增殖海域后,由于沉石7和浮管2的作用,魚礁將處于海平面以下一定深度,浮管網衣4和主網衣6圍合成的框內空間可以為喜巖礁型的魚類以及海參、鮑魚等提供棲息場所。錨繩10將魚礁連接在海底人工魚礁11上,使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具有一定的擋流能力。
[0024]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型潛浮魚礁,包括魚礁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礁本體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浮管,所述上框架下部與所述下框架連接,所述上框架的四周均勻分布有浮管,所述浮管的外面包覆有浮管網衣,所述下框架的內壁四周裝配有主網衣,下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吊繩,所述吊繩的另一端懸掛沉石。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均為立方形框架,并由方形鍍鋅鋼管焊接成一體結構。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每一側并排豎直設置4根所述浮管,所述浮管為中空管,且上下兩端密封。
4.按照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管為聚乙烯管,通過系繩與固定繩綁縛于所述上框架上。
5.按照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管外徑為330-360mm,高度為 1350_1400mm。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管外徑為330-360mm,高度為 1350-1400_。
7.按照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網衣采用聚乙烯網,網線直徑7_8mm,網目大小為100-110mm。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型潛浮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網衣采用聚乙烯網,網線直徑7_8mm,網目大小為100-110mm。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563537SQ20132074247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崔勇, 關長濤, 李嬌, 黃濱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