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

文檔序號:247473閱讀:453來源:國知局
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它利用淡水資源與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以及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進行棘胸蛙幼蛙的養殖飼喂,包括如下基本方法及步驟:10日齡以內棘胸蛙幼蛙的飼喂;10日齡至1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1月齡至3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3月齡至6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6月齡以后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本發明創造的應用,有效克服了目前蚯蚓等雜食性活餌培養成本高且培養數量也難以滿足棘胸蛙幼蛙集約化養殖需求,以及單純利用易于腐敗且營養不夠全面的植物性飼料培養黃粉蟲、大麥蟲易于造成養殖的棘胸蛙幼蛙生長緩慢、疾病多發等實際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屬于農業【技術領域】中的水產養殖【技術領域】,是一種以常規活餌黃粉蟲、大麥蟲為載體,在活餌黃粉蟲、大麥蟲體內植入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從而形成營養填充型活餌,來飼喂棘胸蛙幼蛙的一種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棘胸娃(RanaspinosaDavid)俗稱石娃、棘娃、石雞等,隸屬于兩棲綱、無尾目、娃科、蛙屬,系分布于我國南方丘陵山區的特有大型食用蛙,其肉嫩味美、營養豐富,食用具滋補強身、清心潤肺、健肝胃、補虛損,以及解熱毒、治疳疾等功效,素有“百蛙之王”和“山珍”之美譽,歷來是我國居民喜食的名貴佳肴和高檔滋補品。近年來,隨棲息地生境的持續惡化和山民酷采濫捕影響,我國野生棘胸蛙資源已基本枯竭,故在有效增殖保護這一已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易危(VU)等級的名貴野生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山區棘胸蛙增養殖,無疑對于促進山區農民創收致富和滿足市場對棘胸蛙日益高漲的消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0003]幼蛙是棘胸蛙養殖的關鍵階段,而優質活餌的足量供給問題則一直是困擾棘胸蛙幼蛙集約化養殖的主要技術瓶頸。一方面,許多業內學者和養殖從業人員試圖通過馴養來改變棘胸蛙幼蛙僅以運動性活餌為食的攝食習性,但迄今尚未獲突破;另一方面,目前常規活館黃粉蟲、大麥蟲雖能大量培養,但多喂以易于腐敗且營養不夠全面的麥麩、米糠、菜葉等植物性飼料,致使養殖的棘胸蛙幼蛙生長緩慢、疾病多發。實驗觀察發現,投喂蚯蚓等雜食性活餌養殖棘胸蛙幼蛙的組別,無論生長速度和免疫抗病能力均較明顯優于投喂黃粉蟲或大麥蟲的組別便是最好的例證。因此,利用易于獲得、便于保存、營養全面且價格相對低廉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為營養填充劑來解決棘胸蛙幼蛙集約化養殖中優質活餌的足量供給問題,對于克服蚯蚓等雜食性活餌培養成本高且培養數量也難以滿足棘胸蛙幼蛙集約化養殖需求,以及單純利用易于腐敗且營養不夠全面的植物性飼料培養黃粉蟲、大麥蟲易于造成養殖的棘胸蛙幼蛙生長緩慢、疾病多發等實際問題,無疑具重要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目前蚯蚓等雜食性活餌培養成本高且培養數量也難以滿足棘胸蛙幼蛙集約化養殖需求,以及單純利用易于腐敗且營養不夠全面的植物性飼料培養黃粉蟲、大麥蟲易于造成養殖的棘胸蛙幼蛙生長緩慢、疾病多發等實際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全新的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即以常規活餌黃粉蟲、大麥蟲為載體,在活餌黃粉蟲、大麥蟲體內植入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形成營養填充型活餌,再通過科學投喂,切實解決目前養殖的棘胸蛙幼蛙生長緩慢、疾病多發等實際問題,必將對于促進棘胸蛙養殖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0005]本發明技術方案:
[0006]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它利用淡水資源與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以及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進行棘胸蛙幼蛙的養殖飼喂,包括如下基本方法及步驟:
[0007]AUO日齡以內棘胸蛙幼蛙的飼喂:采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作為餌料,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控制在5毫米以內,每2天投喂I次,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0008]BUO日齡至I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以7天為投喂周期,前6天投喂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第7天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為5-10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0009]C、1月齡至3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以4天為投喂周期,前3天投喂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第4天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為10-15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0010]D、3月齡至6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以2天為投喂周期,第I天投喂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第2天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為15-20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0011]E、6月齡以后棘胸蛙幼蛙的飼喂:采用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要求黃粉蟲或大麥蟲蟲體長度為20-25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或大麥蟲的投喂量。 [0012]所述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在黃粉蟲作為餌料前,應控制其新鮮植物性飼料的食入時間,即黃粉蟲作為餌料前6小時,應停止向黃粉蟲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這樣黃粉蟲在作為餌料投喂給幼蛙前,能確保黃粉蟲體內已排凈糞便。
[0013]所述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在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前,應控制向其所飼喂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的食入時間,即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前I小時內,開始向黃粉蟲或大麥蟲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以便將黃粉蟲或大麥蟲投喂給幼蛙時,能確保黃粉蟲或大麥蟲體內所食入的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黃粉蟲或大麥蟲的腸道中。
[0014]本發明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本發明的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這一先進的養殖技術后,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的黃粉蟲在飼喂幼蛙前剛好排凈體內糞便,切實提高了幼蛙的食物利用效率,其中對于采食量和消化能力都不及變態之前的蝌蚪的10日齡以內幼蛙而言效果更為顯著;以常規活餌黃粉蟲、大麥蟲為載體,在其體內植入幼蛙配合飼料形成營養填充型活餌來飼喂幼蛙,且確保投喂幼蛙前其體內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腸道,切實保障了幼蛙的營養需求,顯著提高了幼蛙的生長速度和免疫抗病能力。
[0015]本發明創造的應用,有效克服了目前蚯蚓等雜食性活餌培養成本高且培養數量也難以滿足棘胸蛙幼蛙集約化養殖需求,以及單純利用易于腐敗且營養不夠全面的植物性飼料培養黃粉蟲、大麥蟲易于造成養殖的棘胸蛙幼蛙生長緩慢、疾病多發等實際問題,無疑對于促進棘胸蛙養殖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具體實施方式】
[0016]1.場地選擇:場地要求僻靜、涼爽、周邊無污染源,水源充足且水源水質應符合國家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的規定,養殖用水水質應符合國家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要求,養殖環境應符合國家GB/T18407.4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0017]2.幼娃養殖池:養娃池可建在室內或室外,室內要求通風,涼爽,無太陽光直射;室外可搭涼棚,在涼棚下建養蛙池。因陋就簡地在室內,庭院內或野外均可建養蛙池。養蛙池為磚砌、水泥抹面,池形以長方形為佳,池底面積4-6平方米,池高0.8米,池底略傾斜,池與墻之間留有陸地,池水深10-15厘米,水陸比2: I。池內筑有石穴、食臺等,池上方安裝進水管,最低處開排水孔可徹底排干池水,內設限水位孔,可自由調節水位。池口蓋防逃網以防幼蛙潛逃和天敵侵襲,室外養蛙池在涼棚下方掛遮陽網以避陽光直射。養殖生產過道應大于50厘米。
[0018]3.養殖附屬設施:設置高位蓄水池,以水溫穩定的機井水形成常年細流,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各種氣溫或保溫設備,如溫室、熱水管道等,或者利用溫泉水、工廠余熱水來提高池水溫度,蛙可不冬眠而繼續活動、攝食、以利加快其生長,縮短養殖周期,養殖期間溫度控制在22~25°C。
[0019]4.養殖池消毒:新建的養蛙池不可直接使用,需用水浸泡30天以上,用漂白粉化漿,化漿濃度20-50克/立方米,潑灑養蛙池和養殖生產過道進行消毒處理,7-10天后沖洗干凈養蛙池和養殖生產過 道即可放養幼蛙。
[0020]5.餌料:
[0021](I)要求麥麩、米糠、菜葉等植物性飼料新鮮、無霉變,符合國家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規定。
[0022](2)要求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符合國家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規定,可選用牛蛙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
[0023](3)要求及時分離黃粉蟲和大麥蟲的蟲卵、蟲蛹、若蟲、成蟲,并分別進行飼養,以滿足不同生長階段幼蛙的適口性。
[0024](4)飼養黃粉蟲和大麥蟲時,須添加豆粉、魚粉等高蛋白質飼料和少量復合維生素,以提高黃粉蟲產量并節省飼料成本。
[0025]6.幼蛙的飼喂:
[0026]飼喂時活餌不能直接投到池水中以免污染水質,而應投放在池內食臺上,活餌應遵循定位、定時、定量、定質原則進行投喂,并根據幼蛙的個體大小、食欲、氣候、氣溫、數量而酌情增減,做到適量、均勻。
[0027](1)10日齡以內幼蛙的飼喂:該階段幼蛙采食量和消化力都不及變態之前的蝌蚪,覓食量很少,應以投喂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餌料于傍晚天黑前,一般為下午5-7點投喂,要求大小適口,每2天飼喂I次,投餌量視幼蛙采食情況而定,一般保持池內略有餌料剩余為宜,所用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的時間,即于一般于投喂前6小時停止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已排凈體內糞便。
[0028](2) 10日齡至I月齡幼蛙的飼喂:該階段幼蛙開始進入正常的活動和覓食狀態,以7天為投喂周期,前6天均以投喂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第7天以投喂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餌料于傍晚天黑前,一般為下午5-7點投喂,要求大小適口,飼喂頻次為I次/天,投餌量視幼蛙采食情況而定,一般保持池內略有餌料剩余為宜,前6天用于飼喂的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的時間,即于一般于投喂前6小時停止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已排凈體內糞便,第7天投喂的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的時間,即一般于投喂前I小時內開始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體內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腸道。
[0029](3) I月齡至3月齡幼蛙的飼喂:以4天為投喂周期,前3天均以投喂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第4天以投喂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餌料于傍晚天黑前,一般為下午5-7點投喂,要求大小適口,飼喂頻次為I次/天,投餌量視幼蛙采食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幼蛙體重的5-7%,以保持池內略有餌料剩余為宜。前3天用于飼喂的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的時間,即于一般于投喂前6小時停止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已排凈體內糞便,第4天投喂的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的時間,即一般于投喂前I小時內開始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體內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腸道。
[0030](4)3月齡至6月齡幼蛙的飼喂:以2天為投喂周期,第I天投喂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第2天以投喂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為餌料,餌料于傍晚天黑前,一般為下午5-7點投喂,要求大小適口,飼喂頻次為I次/天,投餌量視幼蛙采食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幼蛙體重的5-7%,以保持池內略有餌料剩余為宜。第I天用于飼喂的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的時間,即于一般于投喂前6小時停止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已排凈體內糞便,第2天投喂的黃粉蟲應控制其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的時間,即一般于投喂前I小時內開始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體內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腸道。
[0031](5)6月齡以后幼 蛙的飼喂:以投喂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為餌料,餌料于傍晚天黑前,一般為下午5-7點投喂,要求大小適口,飼喂頻次為I次/天,投餌量視幼蛙采食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幼蛙體重的5-7%,以保持池內略有餌料剩余為宜。所用黃粉蟲或大麥蟲應控制其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的時間,即一般于投喂前I小時內開始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以便在投喂幼蛙前確保其體內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腸道。
[0032]7.幼蛙的管理:
[0033](I)應保持養蛙池四周安靜、光線暗淡,白天采取避光措施,養蛙池水深一般為10-15厘米,禁用含氯自來水,換水視水溫、水質而定。
[0034](2)幼蛙初始放養密度掌握在I O 0-3) O只/平方米,隨著幼蛙個體的增大,應定期按幼蛙規格大小歸類分池飼養,以免幼小的搶不到食,影響其生長和成活率,一般每40-50天分選I次,將大規格棘胸蛙幼蛙挑出,分養的密度為:個體重小于50克時放養60只/平方米,個體重在50-100克時放養40只/平方米,個體重大于100克時放養30只/平方米。
[0035](3)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保持15厘米,室內養蛙池用塑料薄膜加蓋保溫防凍,室外養蛙池晴天可揭去薄膜讓陽光照射升溫,晚上加蓋,除有加溫設施的養殖場外,一般冬眠不投餌,待氣溫回升幼蛙開始活動并有攝食要求時應少量投餌,以增強幼蛙體質。
[0036](4)堅持每天巡池,檢查各種設施是否完好,觀察養蛙池水質變化和幼蛙的攝食情況等;養蛙池上方加蓋防護網,防止鼠、鳥、蛇等敵害生物危害;在進、出水口加過濾設施,以防水生昆蟲、螞蝗等進入。
[0037] (5)堅持以防為主的病害防治原則,每天清除食臺上的殘餌,洗刷食臺,保持養殖環境整潔,每10-15天進行一次常規消毒,以抑制水體中病菌擴散,飼養過程盡量減少機械性創傷,發現水霉、紅腿、爛皮等個體應及時隔離并治療控制,隨時撈除死亡個體并進行深埋等無公害化 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它利用淡水資源與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以及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進行棘胸蛙幼蛙的養殖飼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基本方法及步驟: AUO日齡以內棘胸蛙幼蛙的飼喂:采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作為餌料,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控制在5毫米以內,每2天投喂I次,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B、10日齡至I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以7天為投喂周期,前6天投喂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第7天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為5-10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C、1月齡至3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以4天為投喂周期,前3天投喂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第4天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為10-15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D、3月齡至6月齡棘胸蛙幼蛙的飼喂:以2天為投喂周期,第I天投喂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第2天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要求黃粉蟲蟲體長度為15-20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投喂量; E、6月齡以后棘胸蛙幼蛙的飼喂:采用投喂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要求黃粉蟲或大麥蟲蟲體長度為20-25毫米,投喂頻次為I次/天,下午5-7點投喂,每次投喂時按棘胸蛙幼蛙體重的5-7%控制黃粉蟲或大麥蟲的投喂量。
2.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新鮮植物性飼料培養的黃粉蟲,在黃粉蟲作為餌料前,應控制其新鮮植物性飼料的食入時間,即黃粉蟲作為餌料前6小時,應停止向黃粉蟲喂食新鮮植物性飼料,這樣黃粉蟲在作為餌料投喂給幼蛙前,能確保黃粉蟲體內已排凈糞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幼蛙的飼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培養的黃粉蟲或大麥蟲,在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前,應控制向其所飼喂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的食入時間,即黃粉蟲或大麥蟲作為餌料前I小時內,開始向黃粉蟲或大麥蟲喂食幼蛙專用配合飼料,以便將黃粉蟲或大麥蟲投喂給幼蛙時,能確保黃粉蟲或大麥蟲體內所食入的的幼蛙專用配合飼料尚未進入黃粉蟲或大麥蟲的腸道中。
【文檔編號】A23K1/18GK103798189SQ201410064457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0日
【發明者】王志錚, 白曉倩, 袁向陽, 鄭曉靜, 任夙藝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