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三葉青人工栽培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坡面朝北、東方向的山坡、山地、梯田或巖壁區域,坡度在30°~80°之間,然后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坡坡面、山地、梯田或巖壁的立面打出種植孔,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呈10~20°角度,種植孔向上開進;2)將配制好的栽培基質填充進種植孔內,每個種植孔均種植2-3株三葉青種苗;3)每年3月至6月底,將三葉青種苗定植進種植孔內,澆足定根水即可,根部覆蓋稻草或薄膜保濕。本發明模仿野生三葉青生長模式,節約成本,方便,易操作性強,產量穩定。
【專利說明】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三葉青(Tfeira1Sii例a hemsleyanum Diels et為葡萄科植物,又名金線吊葫蘆。三葉青主要產地在我國西南部及安徽、浙江、品質以浙江最佳。三葉青以塊莖及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化淤,利氣化痰、健脾養胃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高熱驚厥,風濕酸痛,月經不調,咳喘膿痰,咽痛瘰疬,癰疔瘡等癥。對肺炎,淋巴結結核、肝炎,胃炎、子宮頸炎、敗血癥等嚴重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對多種惡性腫瘤和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疾病均具有廣泛而良好的治療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三葉青含有有效成分黃酮類物質、可作為拓撲異構酶,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繁殖,用于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三葉青對絕大多數的原發癌、轉移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對腫瘤化療帶來的種種不良反應,如食欲低下、嘔吐、惡心、頭發脫落以及白細胞減少等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晚期患者有緩解疼痛作用,它還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而且三葉青具廣譜(適用各種實體瘤和非實體瘤患者服用),高效(能迅速改善癌性發熱、疼痛、胸腹水、白細胞下降、厭食、乏力等惡病質癥狀,起效快,臨床總有效率高),無毒(為純天然植物提取物,經試驗無任何毒副作用),無耐藥性(能夠全方位、多環節、多靶點的抑制腫瘤,與化療藥物的細胞毒作用完全不同,臨床運用沒有抗藥情況出現)。
[0003]三葉青野生生長環境要求高,且野生資源稀少,目前野生三葉青資源瀕臨滅絕,成為瀕危植物,人工種植迫在眉睫。
[0004]目前,人工栽培研究主要大田、人工遮陰栽培,投資高,人為影響因素大。為了保護野生三葉青資源,滿足市場需求,遵循自然,模仿三葉青自然生長的特性的種植技術有待建立。
[0005]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1010606655.5申請日:2010-12-27申請了一種三葉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選擇生長健壯、發育良好、無病蟲害的I~2年生枝條,長度4個節的插穗,保留上部2片葉子,插穗的下切口剪成一個光滑的斜切面,用50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2)選擇農田沙壤土,將插穗與地面成35°~45°角斜插,深度為下部2節,扦插完畢將周圍基質稍加壓實并立即澆水,扦插后15天之內保持插壤濕潤,保持遮蔭通風;3)每年3~4月將扦插苗移栽入田,控制栽培密度,栽培期間采用遮陽網遮蔽,移栽15天后施用鈣肥。該技術方案成功繁育和栽培三葉青,既保護了野生的三葉青資源,避免了人為的狂采濫挖,又能保障臨床和科研用藥的需要。
[0006]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1210562509.6申請日:2012-12-28申請了:一種三葉青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采用盆栽、盆土中添加硬物、盆土中加硬物,搭建三葉青藤攀援架及遮陰棚的方法,或直接在田里土壤中加硬物,搭建三葉青藤攀援架及遮陰棚的方法種植,2)使三葉青藤蔓攀援生長,并在藤架上方搭建遮陽棚,遮陰率在20-90%。 [0007]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1210426679.1申請日:2012-10-31申請了:三葉青的高效仿野生栽培方法)I)選擇山區良田或朝北的梯田,將田里的雜草清除干凈,將充分高溫滅菌、腐熟的有機肥按照每畝500-600公斤標準均勻撒在良田或梯田表面,然后將田地深翻,將泥土搗碎;2)將深翻后的田,按照65~75厘米寬度,做成種植帶,種植帶中間起寬15-20厘米寬深8~12CM的灌溉溝,種植帶邊緣挖排水溝和操作溝,在灌溉溝內鋪設滴灌設備;3)種植帶覆草、覆膜:種植帶做好后,立即將稻草覆蓋在種植帶上,并在稻草上噴施微生物菌肥,然后在種植帶上覆蓋黑色塑料薄膜,將種植帶覆蓋,包括灌溉溝、稻草均覆蓋在薄膜下;4)三葉青種苗定植,將扦插已生根種苗或地下塊莖催根種苗,先在薄膜上挖孔,然后將三葉青種苗栽種在種植帶上,苗間距按照28-30厘米間距定植,灌溉溝對稱左右各一株;5)第二年,當三葉青藤長到30-50厘米長,將三葉青藤引導上架,開始立體種植;6)第二年,在種植帶1.5米架設鋼架大棚或水泥柱大棚,上面覆蓋遮陽網,可選擇遮陽率60%,65%,70%三種,按照海拔高遮陽率低,海拔低遮陽率高,陰坡地遮陽率低,陽坡地遮陽率高的原則配置;
上述,三葉青的人工栽培研究主要還是大田、人工遮陽網的種植模式,但是通過現有的文獻及野生實地研究,三葉青主要生長石縫、林下等環境下。在長江以南的山區、丘陵等生態環境區域,選擇坡面朝北、東的山坡、山地、梯田、巖壁開展三葉青仿野生栽培。通過該方法種植三葉青無論在成本上,還是工藝上都能滿足集約栽培的需要。具有生長快、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使三葉青的種植成本大大降低,經濟效益顯著,達到集約化、規模化、高產化栽培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8]為了解決三葉青資源的短缺,本發明的目的是是提供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投資規模小、特別適合三葉青的人工栽培。
[0009]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三葉青人工栽培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坡面朝北、東方向的山坡、山地、梯田或巖壁區域,坡度在30°10°之間,然后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坡坡面、山地、梯田或巖壁的立面打出種植孔,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呈10-20°角度,種植孔向上開進;
2)將配制好的栽培基質填充進種植孔內,每個種植孔均種植2-3株三葉青種苗;
3)每年3月至6月底,將三葉青種苗定植進種植孔內,澆足定根水即可,根部覆蓋稻草或薄膜保濕。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種植孔為直徑30-35厘米,深30-40厘米的圓形柱孔。
[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層種植孔距地表10厘米,以后每層種植孔的間距在10-15厘米。
[0012]以上為本發明的要點,其實質性進步在于:
1、野生三葉青 生長環境要求高,一般生長在山谷樹林或巖壁陰濕處,以往的三葉青人工種植技術均在大田、容器上,人工架設遮陽網,而忽視利用山地、巖面等天然地形開展三葉青的仿野生栽培研究。本發明的種植技術,利用山坡、山地、梯田、巖壁立面,不需搭設遮陰,利用巖壁、山坡的自然遮陰,利用此法種植三葉青,品質優良、原生態的特點。2、三葉青種植所大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呈10-20度角度,既可避免坡面雨水的倒灌,而造成三葉青種植孔積水,使三葉青淹死;每層大種植孔間距在10-15厘米,利用自然的雨水通過土層滲透,保證栽培基質的濕潤,而無須人工澆水。3、三葉青立面種植孔式種植方法,模仿野生三葉青生長模式,節約成本,方便,易操作性強,產量穩定。
[0013]本發明利用三葉青自然生長特性,系生長在石縫、山坡的特點,人工創造生態模式。通過反復試驗,此技術方法操作簡單、投資規模小、特別適合三葉青的人工栽培,尤其適合山區、丘陵地帶人工栽培,栽培后的三葉青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產量高、不需要人工搭遮陰設施,投資省。采用此技術種植三葉青,每個種植孔,3年后鮮三葉青能達到200克左右,預計畝產300千克以上。運用此技術,在荒山、丘陵等區域開展三葉青種植,可解決三葉青藥材資源短缺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4]圖1為種植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016]一種三葉青人工栽培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坡面朝北、東方向的山坡、山地、梯田或巖壁區域1,坡度在60°,然后用機械打孔器鉆直徑30-35厘米,深30-35厘米的圓形種植孔2,要求種植孔2角度與水平面呈15°角度,第一層種植孔2局地表10厘米,以后每層種植孔2的間距在10-15厘米,種植孔2向上開進;
2)將配制好的栽培基質填充進種植孔內,每個種植孔均種植2-3株三葉青種苗;
3)如圖1所示,每年3月至6月底,將三葉青種苗定植進種植孔內,澆足定根水即可,根部覆蓋稻草或薄膜保濕。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坡面朝北、東方向的山坡、山地、梯田或巖壁區域,坡度在30°-80°之間,然后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坡坡面、山地、梯田或巖壁的立面打出種植孔,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呈10-20°角度,種植孔向上開進; 2)將配制好的栽培基質填充進種植孔內,每個種植孔均種植2-3株三葉青種苗; 3)每年3月至6月底,將三葉青種苗定植進種植孔內,澆足定根水即可,根部覆蓋稻草或薄膜保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特征在于:種植孔為直徑30-35厘米,深30-40厘米的圓形柱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立面種植孔式三葉青種植方法,特征在于:第一層種植孔距地表10厘米,以后每層種植孔的間距在10-15厘米。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91504SQ20141010359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9日
【發明者】吉慶勇, 程文亮, 程科軍, 華金渭, 朱波, 周慧娟, 吳華芬, 季炳招 申請人: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麗水市漢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