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

文檔序號:250059閱讀:411來源:國知局
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內容:良種選擇、培育壯苗、定植、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工序;本發明使正常的露地秋茬西葫蘆葫蘆的供應期由原來的10月中下旬延遲到12月份后,是一種高效反季節特色秋西葫蘆栽培技術,該技術實施簡單,可操作性強,適應性廣,滿足了淡季市場對秋西葫蘆的需求。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和穩定,生產過程中病蟲害少,所得的秋西葫蘆品質高。
【專利說明】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秋西葫蘆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秋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不同品種每100g可食部分(鮮重)營養物質含量如下:蛋白質0.6 — 0.9g,脂肪0.1 — 0.2g,纖維素0.8 - 0.9g,糖類2.5 — 3.3g,胡蘿卜素20 — 40微克,維生素C2.5 — 9毫克,鈣22 — 29毫克。中醫認為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可用于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一般人都可食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本發明栽培方法,產量高,病蟲害少,種植出的西葫蘆品質好。
[0004]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內容:
[0006](I)、選用良種秋延遲西葫蘆宜選用早熟、抗病、耐濕、耐蔭并耐低溫性較強的豐產品種,如早青一代、一窩猴、阿爾及利亞品種;
[0007](2)、培育壯苗采用有機基質穴盤育苗
[0008]有機基質的配制
[0009]按重量份之比為腐熟后的辣椒秸桿:廢菇渣:沸石粉:玉石粉=100: 50: 20: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按每lm3混合料中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板藍根粉5g,同時加入1:1:1氮磷鉀三元復合肥I k g,硼酸15g克、氯化錳10克、氯化銅0.6克、鑰酸銨0.3克和硫酸鋅2克混拌均勻,即得到基質;
[0010]播 種
[0011]播前5-7天搭建育苗大棚,并加蓋65%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遮蔭;
[0012]在定植前27-29天播種,育苗溫度為25_35°C,播種前將種子放入0.1-0.1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再放入23-25°C的溫水中浸種3_5小時,期間換水1_2次,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采用微波處理3-4min后,用濕紗布包好放在溫箱中催芽,當70%的種子露白芽時即可播種,先將穴盤內的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基質薄撒一層,找平穴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穴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基質0.8cm-l.0cm,在穴盤上覆蓋I層地膜,出苗前保持溫度28~33°C,出苗后適時通風降溫,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溫度掌握在23~25°C為宜;當秧苗長到2葉I心時時,即可擇天定植;
[0013]⑶、定植
[0014]栽培田整理[0015]栽培田應提前深耕,并在定植前1-2月進行采用高溫悶棚處理;每畝施入腐熟雞糞4000~5000kg、碳酸氫銨2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30公斤、硫酸鋅I公斤,土壤調理劑8-10kg,中草藥殺菌劑1-2公斤,撒勻后實施旋耕,再耙細整平,開溝作畦,做成寬
1.8-2.0米、高15-20cm的東西向栽培畦,并留出寬30-50cm的畦間操作溝和適當大棚邊空,定植前8-10天搭棚扣膜悶棚;
[0016]適時移栽定植
[0017]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苗量達2葉I心、無病蟲害的壯苗,于8月10日左右選陰天或晴天傍晚按株行距按43 X 80cm株行距開穴定植,并及時澆透定根水,3-5天活顆后,再培土雍根平穴,在畦面行間鋪設微灌軟管、覆地膜并及時放苗;
[0018](4)、栽培管理
[0019]根據天氣狀況及植株長勢長相,通過大棚的開閉,進行適溫管理和光照調節,并在植株的定植活棵、初果期、膨果中期等關鍵點,結合微滴灌實施追肥,花期實施人工輔助授粉;
[0020]整枝理蔓
[0021]西葫蘆伸蔓后應及時進行整枝,采取雙蔓整枝法,當主蔓長60cm時,在3~5節處選留I條健壯的側蔓,摘除其余側蔓;瓜坐穩后去除病葉、老葉、病枝、弱枝;引蔓時將蔓引向畦較低一邊,引蔓時不得隨意翻動,不扭蔓;
[0022]肥水管理
[0023]在西葫蘆蔓長30-40cm時進行中耕除草、培土等工作,移栽后7天施緩苗肥,以氮肥為主,用尿素5kg/畝加水燒施;瓜雞蛋大時施尿素8kg/畝、三元復合肥IOkg/畝,7天后再施I次,每次采收后施尿素和硫酸鉀各8kg/畝,應根據葉色鮮嫩程度合理澆灌,西葫蘆采摘前7~10天應停止燒水;
[0024](5)、病蟲害防治
[0025]采用輪作、曬壟、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等農業措施;采用高溫悶棚、黑膜除草、色板和燈光誘殺等物理措施;結合必要的化學防治,進行綜合無害化病蟲防治,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0026](6)采收:于10月上中旬,一般在謝花后7~8天進行第一批瓜的采收;采收完畢后應及時清潔田園,無害化處理秸桿和廢棄地膜。
[0027]所述的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土壤調理劑由下列重量份的組分原料制備而成:蛭石粉20-30、粘土 10-12、檸檬酸8-10、腐熟的玉米芯粉20-25、酒糟3-5、熟石灰2-3、腐殖酸鉀8_10、硼酸5_6、磷酸二氫鉀2_3、硫酸亞鐵1_2、亞硒酸鈉0.01-0.03、硫酸錳0.02-0.03、硫酸鎂4-5、鑰酸銨銨0.1-0.2、骨粉8-11、薄荷油1-2、甘油1-2、蔗糖酯0.1-0.3、水適量,將蛭石粉、粘土、檸檬酸加入適量水混合,攪拌成泥,送入200-300 0C爐中焙燒3-4小時,然后,冷卻粉碎成2-4_粗粒,將再與配方中的其余物料混合攪拌40-50分鐘后,造粒,噴涂薄荷油,烘干即得,
[0028]所述的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中草藥殺菌劑由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0029]a、按重量份稱取洋蔥25-35、廣玉蘭葉2-4、苦參3-4、美人蕉葉4-6、柚子皮4-6、白頭翁6-8、北豆根4-6、黃柏1-2、百部4-6、檳榔3_4、枯礬2_3、五倍子3_4、蛇床子2_4、川楝子3-4、山菅蘭3-4、水茄2-4、崗松2-4、氧化鋅粉2_4,蕨根2_4 ;
[0030] b、將洋蔥去根去皮榨汁過濾得到洋蔥汁;
[0031]C、將廣玉蘭葉、苦參、美人蕉葉4、柚子皮、白頭翁等余下中草藥原料,混合水煮熬成混合湯汁;
[0032]d、將步驟(C)制得的混合湯汁與洋蔥汁混合、過濾,濃縮,噴霧干燥,然后和粉末重量1-2%的冰片研磨混合,得到中草藥殺菌劑。
[003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34]本發明提供的秋西葫蘆栽培方法,是一種使正常的露地秋西葫蘆的供應期由原來的10月中下旬延遲到12月份后陸續上市的一種高效反季節特色秋西葫蘆栽培技術,該技術實施簡單,可操作性強,適應性廣,滿足了淡季市場對秋西葫蘆的需求。此外該技術在選種、育苗、栽培各階段均注意對病蟲草害的綠色防控措施的綜合應用,施加基肥時,添加了土壤調理劑,不僅改善了土質,同時減低了病蟲害的繁殖,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產品質量安全也有非常可靠的保障。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實施例1: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0036](I)、選用良種秋延遲西葫蘆宜選用早熟、抗病、耐濕、耐蔭并耐低溫性較強的豐產品種早青一代;
[0037](2)、培育壯苗采用有機基質穴盤育苗
[0038]有機基質的配制
[0039]按重量份之比為腐熟后的辣椒秸桿:廢菇渣:沸石粉:玉石粉=100: 50: 20: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按每lm3混合料中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板藍根粉5g,同時加入1:1:1氮磷鉀三元復合肥I k g,硼酸15g克、氯化錳10克、氯化銅0.6克、鑰酸銨0.3克和硫酸鋅2克混拌均勻,即得到基質;
[0040]播種
[0041]播前5-7天搭建育苗大棚,并加蓋65%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遮蔭;
[0042]9月下旬,在定植前27-29天播種,育苗溫度為25_35 °C,播種前將種子放入0.1-0.1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再放入23-25°C的溫水中浸種3_5小時,期間換水1-2次,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采用微波處理3-4min后,用濕紗布包好放在溫箱中催芽,當70%的種子露白芽時即可播種,先將穴盤內的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基質薄撒一層,找平穴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穴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基質
0.8cm-l.0cm,在穴盤上覆蓋I層地膜,出苗前保持溫度28~33°C,出苗后適時通風降溫,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溫度掌握在23~25°C為宜;當秧苗長到2葉I心時時,即可擇天定植;
[0043](3)、定植
[0044]栽培田整理
[0045]栽培田應提前深耕,并在定植前1-2月進行采用高溫悶棚處理;每畝施入腐熟雞糞45000kg、碳酸氫銨2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30公斤、硫酸鋅I公斤,土壤調理劑8-10kg,中草藥殺菌劑1-2公斤,撒勻后實施旋耕,再耙細整平,開溝作畦,做成寬1.8-2.0米、高15-20cm的東西向栽培畦,并留出寬30-50cm的畦間操作溝和適當大棚邊空,定植前8-10天搭棚扣膜悶棚;
[0046]適時移栽定植
[0047]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苗量達2葉I心、無病蟲害的壯苗,于8月10日左右選陰天或晴天傍晚按株行距按43 X 80cm株行距開穴定植,并及時澆透定根水,3-5天活顆后,再培土雍根平穴,在畦面行間鋪設微灌軟管、覆地膜并及時放苗;
[0048](4)、栽培管理
[0049]根據天氣狀況及植株長勢長相,通過大棚的開閉,進行適溫管理和光照調節,并在植株的定植活棵、初果期、膨果中期等關鍵點,結合微滴灌實施追肥,花期實施人工輔助授粉;
[0050]整枝理蔓
[0051]西葫蘆伸蔓后應及時進行整枝,采取雙蔓整枝法,當主蔓長60cm時,在3~5節處選留I條健壯的側蔓,摘除其余側蔓;瓜坐穩后去除病葉、老葉、病枝、弱枝;引蔓時將蔓引向畦較低一邊,引蔓時不得隨意翻動,不扭蔓;
[0052]肥水管理
[0053]在西葫蘆蔓長 30-40cm時進行中耕除草、培土等工作,移栽后7天施緩苗肥,以氮肥為主,用尿素5kg/畝加水燒施;瓜雞蛋大時施尿素8kg/畝、三元復合肥IOkg/畝,7天后再施I次,每次采收后施尿素和硫酸鉀各8kg/畝,應根據葉色鮮嫩程度合理澆灌,西葫蘆采摘前7~10天應停止燒水;
[0054](5)、病蟲害防治
[0055]采用輪作、曬壟、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等農業措施;采用高溫悶棚、黑膜除草、色板和燈光誘殺等物理措施;結合必要的化學防治,進行綜合無害化病蟲防治,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0056](6)采收:于10月上中旬,一般在謝花后7~8天進行第一批瓜的采收;采收完畢后應及時清潔田園,無害化處理秸桿和廢棄地膜。
[0057]其中,土壤調理劑由下列重量(kg)的組分原料制備而成:蛭石粉28、粘土 11、檸檬酸10、腐熟的玉米芯粉23、酒糟4、熟石灰2.5、腐殖酸鉀9、硼酸5、磷酸二氫鉀3、硫酸亞鐵
2、亞硒酸鈉0.02、硫酸錳0.02、硫酸鎂4、鑰酸銨銨0.2、骨粉10、薄荷油2、甘油1、蔗糖酯
0.2、水適量,將蛭石粉、粘土、檸檬酸加入適量水混合,攪拌成泥,送入200-30(TC爐中焙燒3-4小時,然后,冷卻粉碎成2-4mm粗粒,將再與配方中的其余物料混合攪拌40-50分鐘后,造粒,噴涂薄荷油,烘干即得,
[0058]其中,中草藥殺菌劑由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0059]a、按重量(kg)稱取洋蔥30、廣玉蘭葉3、苦參4、美人蕉葉5、柚子皮5、白頭翁7、北豆根5、黃柏2、百部5、檳榔3、枯礬2、五倍子4、蛇床子3、川楝子3.5、山菅蘭3.5、水茄
3、崗松3、氧化鋅粉3,蕨根3;
[0060]b、將洋蔥去根去皮榨汁過濾得到洋蔥汁;
[0061]C、將廣玉蘭葉、苦參、美人蕉葉4、柚子皮、白頭翁等余下中草藥原料,混合水煮熬成混合湯汁;
[0062]d、將步驟(C)制得的混合湯汁與洋蔥汁混合、過濾,濃縮,噴霧干燥,然后和粉末重量1-2%的冰片研磨混合,得到中草藥殺菌劑。[0063]利用上述綜合技術生產出的秋西葫蘆產品與常規方式生產出的秋西葫蘆產品相t匕,具有以下優勢:
[0064]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內容: (1)、選用良種秋延遲西葫蘆宜選用早熟、抗病、耐濕、耐蔭并耐低溫性較強的豐產品種,如早青一代、一窩猴、阿爾及利亞品種; (2)、培育壯苗采用有機基質穴盤育苗 有機基質的配制 按重量份之比為腐熟后的辣椒秸桿:廢菇渣:沸石粉:玉石粉=100: 50: 20: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按每Im3混合料中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板藍根粉5g,同時加入1:1:1氮磷鉀三元復合肥I k g,硼酸15g克、氯化錳10克、氯化銅0.6克、鑰酸銨0.3克和硫酸鋅2克混拌均勻,即得到基質; 播種 播前5-7天搭建育苗大棚,并加蓋65%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遮蔭; 在定植前27-29天播種,育苗溫度為25-35°C,播種前將種子放入0.1-0.1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再放入23-25°C的溫水中浸種3_5小時,期間換水1_2次,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 再采用微波處理3-4min后,用濕紗布包好放在溫箱中催芽,當70%的種子露白芽時即可播種,先將穴盤內的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基質薄撒一層,找平穴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穴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基質0.8 cm-1.0cm,在穴盤上覆蓋I層地膜,出苗前保持溫度28~33°C,出苗后適時通風降溫,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溫度掌握在23~25°C為宜;當秧苗長到2葉I心時時,即可擇天定植; (3)、定植 栽培田整理 栽培田應提前深耕,并在定植前1-2月進行采用高溫悶棚處理;每畝施入腐熟雞糞4000~5000kg、碳酸氫銨2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30公斤、硫酸鋅I公斤,土壤調理劑8-10kg,中草藥殺菌劑1-2公斤,撒勻后實施旋耕,再耙細整平,開溝作畦,做成寬1.8-2.0米、高15-20cm的東西向栽培畦,并留出寬30_50cm的畦間操作溝和適當大棚邊空,定植前8-10天搭棚扣膜悶棚; 適時移栽定植 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苗量達2葉I心、無病蟲害的壯苗,于8月10日左右選陰天或晴天傍晚按株行距按43 X 80cm株行距開穴定植,并及時澆透定根水,3_5天活顆后,再培土雍根平穴,在畦面行間鋪設微灌軟管、覆地膜并及時放苗; (4)、栽培管理 根據天氣狀況及植株長勢長相,通過大棚的開閉,進行適溫管理和光照調節,并在植株的定植活棵、初果期、膨果中期等關鍵點,結合微滴灌實施追肥,花期實施人工輔助授粉;整枝理蔓 西葫蘆伸蔓后應及時進行整枝,采取雙蔓整枝法,當主蔓長60cm時,在3~5節處選留I條健壯的側蔓,摘除其余側蔓;瓜坐穩后去除病葉、老葉、病枝、弱枝;引蔓時將蔓引向畦較低一邊,引蔓時不得隨意翻動,不扭蔓; 肥水管理 在西葫蘆蔓長30-40cm時進行中耕除草、培土等工作,移栽后7天施緩苗肥,以氮肥為主,用尿素5kg/畝加水燒施;瓜雞蛋大時施尿素8kg/畝、三元復合肥IOkg/畝,7天后再施I次,每次采收后施尿素和硫酸鉀各8kg/畝,應根據葉色鮮嫩程度合理澆灌,西葫蘆采摘前7~10天應停止燒水; (5)、病蟲害防治 采用輪作 、曬壟、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等農業措施;采用高溫悶棚、黑膜除草、色板和燈光誘殺等物理措施;結合必要的化學防治,進行綜合無害化病蟲防治,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6)采收:于10月上中旬,一般在謝花后7~8天進行第一批瓜的采收;采收完畢后應及時清潔田園,無害化處理秸桿和廢棄地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土壤調理劑由下列重量份的組分原料制備而成:蛭石粉20-30、粘土 10-12、檸檬酸8-10、腐熟的玉米芯粉20-25、酒糟3-5、熟石灰2-3、腐殖酸鉀8_10、硼酸5_6、磷酸二氫鉀2_3、硫酸亞鐵1-2、亞硒酸鈉0.01-0.03、硫酸錳0.02-0.03、硫酸鎂4_5、鑰酸銨銨0.1-0.2、骨粉8-11、薄荷油1-2、甘油1-2、蔗糖酯0.1-0.3、水適量,將蛭石粉、粘土、檸檬酸加入適量水混合,攪拌成泥,送入200-300°C爐中焙燒3-4小時,然后,冷卻粉碎成2-4 mm粗粒,將再與配方中的其余物料混合攪拌40-50分鐘后,造粒,噴涂薄荷油,烘干即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秋西葫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中草藥殺菌劑由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a、按重量份稱取洋蔥25-35、廣玉蘭葉2-4、苦參3_4、美人蕉葉4_6、柚子皮4_6、白頭翁6-8、北豆根4-6、黃柏1-2、百部4-6、檳榔3_4、枯礬2_3、五倍子3_4、蛇床子2_4、川楝子3-4、山菅蘭3-4、水茄2-4、崗松2-4、氧化鋅粉2_4,蕨根2_4 ; b、將洋蔥去根去皮榨汁過濾得到洋蔥汁; C、將廣玉蘭葉、苦參、美人蕉葉4、柚子皮、白頭翁等余下中草藥原料,混合水煮熬成混合湯汁; d、將步驟(C)制得的混合湯汁與洋蔥汁混合、過濾,濃縮,噴霧干燥,然后和粉末重量1-2%的冰片研磨混合,得到中草藥殺菌劑。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975715SQ201410128846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楊兵 申請人:馬鞍山綠九灣瓜果蔬菜種植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