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

文檔序號:250593閱讀:379來源:國知局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包括:輕基質的配制、插穗的處理、生根處理、扦插方法、后期管理等5個步驟。本發明運用輕基質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因輕基質吸水性強、通透性好,苗木生長快,常溫下40-50天開始長根,根系粗壯發達,80-90天可長出新梢,生根率達90%。由于輕基質本身具有良種的物理性狀,更適合植物根系生長發育,不長根或不成活的植株的輕基質還可回收再利用;輕基質重量輕,便于運輸和造林,因此,本發明提高了育苗成活率,便于工廠化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降低了育苗和運輸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屬于林業栽培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曼地亞紅豆杉(Taxus media)是東北紅豆杉和歐洲紅豆杉的雜交種,常綠灌木,是重要的綠化觀賞樹種和珍貴的藥用植物。它所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腫瘤作用。該樹種紫杉醇含量達0.03%~0.06%,是國內品種的4~10倍,且植株各部分均含紫杉醇,提取利用率高。加上生命力、抗病蟲能力強等優點,曼地亞紅豆杉市場前景可觀。
[0003]由于曼地亞紅豆杉屬雜交品種,播種育苗易發生變異,為保持品種純正,一般只限于扦插等無性繁殖方式。目前曼地亞紅豆杉扦插常用繁殖主在方法是以黃心土、河床沙及珍珠巖、沙、黃心土和有機配合做為基質在苗床上進行培育,生根成活后再移植到營養杯里培養。黃心土插扦育苗雖然也具有生根快、成活率高等特點,但黃心土通透性差,苗木根系生長緩慢,澆水后土壤容易板結,不利于苗木長,并且黃心土較重,不方便運輸和上山造林。河床沙雖然通透性好,但河床沙營養差,對植株生根后生長不利,因此,篩選出一種操作簡單、成活率高、又輕便的羥基質扦插育苗方法,對加快曼地亞紅豆杉無性系繁殖,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的種苗,滿足曼地亞紅豆杉產來發展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本發明采用以食用菌廢料為主的羥基質扦插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培育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質量好、操作簡單、成本低、易于工廠化生產,是一種快速的無性繁殖方法。
[0005]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包括:
[0006]I)羥基質的配制:以原料總體積的百分比計,取30%~40%的食用菌廢料、5%~15%的椰糠、5%~15%的泥炭、20%~35%的樹皮、5%~15%的珍珠巖、5%~15%的谷殼,混合均勻,用羥基質網袋育苗容器成型機生產成直徑40mm、高80mm的營養袋;
[0007]2)插穗的處理:從曼地亞紅豆杉母樹上采集枝條,作為插穗,用多菌靈消毒滅菌;
[0008]3)生根處理:將插穗基部I~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I~2h ;
[0009]4)扦插方法:將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插入I)制備的營養袋中,深度為3cm或插穗長度的1/3為宜,插好后用水澆透;
[0010]5)后期管理:
[0011]①保溫保濕:將4)處理后的營養袋擺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用泥土將四周壓緊,將苗床全部密封好,保持拱棚內20~30°C,相對濕度90%以上,羥基質含水率50%~60% ;
[0012]②遮蔭處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蓋遮蔭網,遮光率為70%~80% ;
[0013]③病蟲害防治:每隔7~10天打開塑料薄膜一次,噴灑殺蟲藥;
[0014]④施肥:從產生愈傷組織至開始生根,每隔7~10天噴施葉面肥,噴至葉面布滿水珠為止;當80%的插穗已經生根或插穗明顯發出新芽時,每隔10~15天施復合肥,濃度從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羥基質為止。
[001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6]進一步,在I)中,所述食用菌廢料是食用菌栽培過程中收獲產品后剩下的培養基廢料,主要含有棉籽殼、鋸木屑、甘蔗渣、麥麩等。經測定,含粗蛋白7~13%、粗脂肪0.2~4%、粗纖維20~30%、灰分10~35%、鈣0.3~1.8%、磷0.07~0.3%及鉀、鋅、鎂、銅、鐵、錳、納等微量元素,營養成分含量豐富。[0017]進一步,在2)中,選取長勢旺盛、無病蟲的曼地亞紅豆杉母樹的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將枝條剪成長10~15cm、徑粗0.3~0.5cm,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條下部2/3的葉片,作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靈溶液浸泡5~lOmin,浸泡后用清水洗凈。
[0018]進一步,在3)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配制:將Ig純度為98%的吲哚丁酸晶體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再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200mg/L的溶液。
[0019]進一步,在4)中,扦插前先將羥基質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濃度為0.3%高錳酸鉀噴霧消毒滅菌處理。
[0020]進一步,在5)中,所述葉面肥為濃度為0.2%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氫鉀水液肥,兩者交替噴施。
[0021]進一步,在5)中,所述復合肥的含有:氮:磷:鉀=15:15:15。
[0022]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羥基質扦插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23]1、本發明采用的羥基質材料來源容易、成本低、容易加工、機械化生產成度高、易于工廠化生產;
[0024]2、本發明采用的羥基質吸水性、通透性較好,有機質含量高,利于植物根系生長,大幅提高曼地亞紅豆杉扦插成活率;
[0025]3、本發明采用的羥基質與傳統的黃心土、河床沙扦插相比,減少了再移植過程,且羥基質培育的苗木重量輕,便于運輸,因此,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造林成本;
[0026]4、本發明所述的扦插育苗方法保持了曼地亞紅豆杉母樹的優良性狀,繁殖系數高、成本低、操作簡單,易于實際生產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28]下面為本發明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的詳細步驟說明:
[0029]I)羥基質的配制:以原料總體積的百分比計,取30%~40%的食用菌廢料、5%~15%的椰糠、5%~15%的泥炭、20%~35%的樹皮、5%~15%的珍珠巖、5%~15%的谷殼。食用菌廢料與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蓋,堆慪發酵40~50d ;谷殼通過炭化爐進行碳化處理;樹皮通過粉碎機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與椰糠堆慪發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勻混合在一起,用羥基質網袋育苗容器成型機生產成直徑40mm、高80mm的營養袋。扦插前先將羥基質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0.3%高錳酸鉀噴霧消毒滅菌處理。
[0030]2)插穗的處理:從健康無病害的曼地亞紅豆杉母樹上剪取當年生徑粗0.3~
0.5cm,長10~15cm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條下部2/3的葉片,作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靈溶液浸泡5~lOmin,浸泡后用清水洗凈。 [0031]3)生根處理:將Ig純度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200mg/L的溶液,將插穗基部I~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2h,浸泡過程中避免讓葉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32]4)扦插方法:將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時插入營養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壓實羥基質,使羥基質與插穗緊密接觸,深度為3cm或插穗長度的1/3為宜,插好后用水燒透。
[0033]5)后期管理:
[0034]①保溫保濕:將4)處理后的營養袋擺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用泥土將四周壓緊,將苗床全部密封好,羥基質較干時,用噴霧增加濕度,次數依情況而定,噴霧以插穗葉面有細水珠但不滴水、手觸摸羥基質有濕澗感、手抓輕基質不成團為宜。產生愈傷組織前,保持拱棚內20~30°C,相對濕度90%以上,羥基質含水率50%~60%,以后相對濕度可保持80%。
[0035]②遮蔭處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蓋遮蔭網,遮光率為70%~80% ;
[0036]③病蟲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開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靈、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鋅溶液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0037]④施肥:從產生愈傷組織至開始生根,每隔7~10天噴施葉面肥,交替噴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水液肥,噴至葉面布滿水珠為止;當80%的插穗已經生根或插穗明顯發出新芽時,每隔10~15天施復合肥(氮:磷:鉀=15:15:15),濃度從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羥基質為止。
[0038]實施例1
[0039]I)羥基質的配制:以原料總體積的百分比計,取食用菌廢料30%、椰糠15%、泥炭5%、谷殼5%、樹皮30%、珍珠巖15%,食用菌廢料與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蓋,堆慪發酵40~50d ;谷殼通過炭化爐進行碳化處理;樹皮通過粉碎機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與椰糠堆慪發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勻混合在一起,用羥基質網袋育苗容器成型機生產成直徑40mm、高80mm的營養袋。扦插前先將羥基質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0.3%高猛酸鉀噴霧消毒滅菌處理。
[0040]2)插穗的處理:2013年3月進行扦插,從健康無病害的9年生曼地亞紅豆杉母樹上剪取一年生徑粗0.3~0.5cm,長10~15cm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條下部2/3的葉片,作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靈溶液浸泡5~101^11,浸泡后用清水洗凈。
[0041]3)生根處理:將Ig純度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200mg/L的溶液,將插穗基部2~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lh,浸泡過程中避免讓葉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42]4)扦插方法:將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時插入營養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壓實羥基質,使羥基質與插穗緊密接觸,深度為3cm或插穗長度的1/3為宜,插好后用水燒透。
[0043]5)后期管理:
[0044]①保溫保濕:將4)處理后的營養袋擺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用泥土將四周壓緊,將苗床全部密封好,溫度大時于清晨揭開塑料薄膜進行通風換氣,羥基質較干時,用噴霧增加濕度,次數依情況而定,噴霧以插穗葉面有細水珠但不滴水、手觸摸羥基質有濕澗感、手抓羥基質不成團為宜。產生愈傷組織前,保持拱棚內20~30°C,相對濕度90%以上,羥基質含水率50%~60%,以后相對濕度可保持80%。
[0045]②遮蔭處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蓋遮蔭網,遮光率為70%~80% ;
[0046]③病蟲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開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靈、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鋅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0047]④施肥:從產生愈傷組織至開始生根,每隔7~10天噴施葉面肥,交替噴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水液肥,噴至葉面布滿水珠為止;5月生根后,每隔10~15天施復合肥(氮:磷:鉀=15:15:15),濃度從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羥基質為止。
[0048]扦插后20天抽樣觀察有明顯愈傷組織出現,扦插65天抽樣調查結果為扦插苗生根率為78.2%,新梢率為66.7%。12月測定插穗成活率82.4%,抽梢率為87.3%。
[0049]實施例2
[0050]I)羥基質的配制:以原料總體積的百分比計,取35%的食用菌廢料、10%的椰糠、10%的泥炭、25%的樹皮、10%的珍珠巖、10%的谷殼。食用菌廢料與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蓋,堆慪發酵40~50d ;谷殼通過炭化爐進行碳化處理;樹皮通過粉碎機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與椰糠堆慪發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勻混合在一起,用羥基質網袋育苗容器成型機生產成直徑40mm、高80mm的營養袋。扦插前先將羥基質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0.3%高錳酸鉀噴霧消毒滅菌處理。
[0051]2)插穗的處理:2013年6月進行扦插,從健康無病害的9年生曼地亞紅豆杉母樹上剪取當年生徑粗0.3~0.5cm,長10~15cm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條下部2/3的葉片,作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靈溶液浸泡5~101^11,浸泡后用清水洗凈。
[0052]3)生根處理:將Ig純度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200mg/L的溶液,將插穗基部2~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5h,浸泡過程中避免讓葉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53]4)扦插方法:將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時插入營養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壓實羥基質,使羥基質與插穗緊密接觸,深度為3cm或插穗長度的1/3為宜,插好后用水燒透。
[0054] 5)后期管理:[0055]①保溫保濕:將4)處理后的營養袋擺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用泥土將四周壓緊,將苗床全部密封好,羥基質較干時,用噴霧增加濕度,次數依情況而定,噴霧以插穗葉面有細水珠但不滴水、手觸摸羥基質有濕澗感、手抓輕基質不成團為宜。產生愈傷組織前,保持拱棚內20~30°C,相對濕度90%以上,羥基質含水率50%~60%,以后相對濕度可保持80%。
[0056]②遮蔭處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蓋遮蔭網,遮光率為70%~80% ;
[0057]③病蟲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開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靈、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鋅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0058]④施肥:從產生愈傷組織至開始生根,每隔7~10天噴施葉面肥,交替噴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水液肥,噴至葉面布滿水珠為止;當7月中旬生根后,每隔10~15天施復合肥(氮:磷:鉀=15:15:15),濃度從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羥基質為止。[0059]扦插后15天抽樣觀察有明顯愈傷組織出現,扦插45天抽樣調查結果為扦插苗生根率為83.5%,新梢率為77.3%。12月測定插穗成活率92.6%,抽梢率為91.6%。
[0060]實施例3
[0061]I)羥基質的配制:以原料總體積的百分比計,取40%的食用菌廢料、5%的椰糠、15%的泥炭、20%的樹皮、5%的珍珠巖、15%的谷殼。食用菌廢料與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蓋,堆慪發酵40~50d ;谷殼通過炭化爐進行碳化處理;樹皮通過粉碎機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與椰糠堆慪發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勻混合在一起,用羥基質網袋育苗容器成型機生產成直徑40mm、高80mm的營養袋。扦插前先將羥基質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
0.3%高錳酸鉀噴霧消毒滅菌處理。
[0062]2)插穗的處理:2013年9月進行扦插,從健康無病害的9年生曼地亞紅豆杉母樹上剪取當年生徑粗0.3~0.5cm,長10~15cm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條下部2/3的葉片,作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靈溶液浸泡5~101^11,浸泡后用清水洗凈。
[0063]3)生根處理:將Ig純度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200mg/L的溶液,將插穗基部2~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2h,浸泡過程中避免讓葉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64]4)扦插方法:將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時插入營養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壓實羥基質,使羥基質與插穗緊密接觸,深度為3cm或插穗長度的1/3為宜,插好后用水燒透。
[0065]5)后期管理:
[0066]①保溫保濕:將4)處理后的營養袋擺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用泥土將四周壓緊,將苗床全部密封好,羥基質較干時,用噴霧增加濕度,次數依情況而定,噴霧以插穗葉面有細水珠但不滴水、手觸摸羥基質有濕澗感、手抓輕基質不成團為宜。產生愈傷組織前,保持拱棚內20~30°C,相對濕度90%以上,羥基質含水率50%~60%,以后相對濕度可保持80%。
[0067]②遮蔭處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蓋遮蔭網,遮光率為70%~80% ;
[0068]③病蟲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開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靈、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鋅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0069]④施肥:從產生愈傷組織至開始生根,每隔7~10天噴施葉面肥,交替噴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水液肥,噴至葉面布滿水珠為止;當11月生根后,每隔10~15天施復合肥(氮:磷:鉀=15:15:15),濃度從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羥基質為止。 [0070]扦插后20天抽樣觀察有明顯愈傷組織出現,扦插50天抽樣調查結果為扦插苗生根率為75.4%,新梢率為68.5%。12月測定插穗成活率79.8%,抽梢率為87.2%
[0071]以上3種不同比例羥基質中,食用菌廢料35%、椰糠10%、泥炭10%、谷殼10%、樹皮25%、珍珠巖10%基質配比插穗成活率、抽梢率為最好。
[007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培育曼地亞紅豆杉袋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羥基質的配制:以原料總體積的百分比計,取30%~40%的食用菌廢料、5%~15%的椰糠、5%~15%的泥炭、20%~35%的樹皮、5%~15%的珍珠巖、5%~15%的谷殼,混合均勻,用羥基質網袋育苗容器成型機生產成直徑40mm、高80mm的營養袋; 2)插穗的處理:從曼地亞紅豆杉母樹上采集枝條,作為插穗,用多菌靈消毒滅菌; 3)生根處理:將插穗基部I~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I~2h; 4)扦插方法:將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插入I)制備的營養袋中,深度為3cm或插穗長度的1/3為宜,插好后用水澆透; 5)后期管理: ①保溫保濕:將4)處理后的營養袋擺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用泥土將四周壓緊,將苗床全部密封好,保持拱棚內20~30°C,相對濕度90%以上,羥基質含水率50%~60% ; ②遮蔭處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蓋遮蔭網,遮光率為70%~80%; ③病蟲害防治:每隔7~10天打開塑料薄膜一次,噴灑殺蟲藥; ④施肥:從產生愈傷組織至開始生根,每隔7~10天噴施葉面肥,噴至葉面布滿水珠為止;當80%的插穗已經生根或插穗明顯發出新芽時,每隔10~15天施復合肥,濃度從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羥基質為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中,所述食用菌廢料是食用菌栽培過程中收獲產品后剩下的培養基廢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中,選取長勢旺盛、無病蟲的曼地亞紅豆杉母樹的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將枝條剪成長10~15cm、徑粗0.3~0.5cm,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條下部2/3的葉片,作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靈溶液浸泡5~IOmin,浸泡后用清水洗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配制:將Ig純度為98%的吲哚丁酸晶體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再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200mg/L的溶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中,扦插前先將羥基質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濃度為0.3%高錳酸鉀噴霧消毒滅菌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中,所述葉面肥為濃度為0.2%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氫鉀水液肥,兩者交替噴施。
【文檔編號】A01G23/00GK103931393SQ201410145145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1日
【發明者】張敏, 黃東, 趙祖輝, 陳江平, 杜忠, 宋西娟, 黃佺, 唐善生, 黃修林, 蔣柏生, 王永, 秦建春 申請人:桂林市林業科學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