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Vc的魚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有Vc的魚藥。其特征在于:由淀粉、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和EM原菌組成,其重量組份為:淀粉100、維生素C20、維生素B10、維生素E10、EM原菌60;各組份可上下浮動5%;其制備方法是:將各組份原料在攪拌機中攪拌混合而成。本發明能有效增強魚體質及機能免疫力,減少應激性,提高水產養殖存活率,增強抗病能力,增強腸道吸收功能,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魚類生長,而且不會造成水質污染。它在生物體的熱量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水產養殖中是不可缺少的。
【專利說明】—種含有Vc的魚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魚藥,特別是一種含有Vc的魚藥;是一種補充魚飼料的營養添加劑。
【背景技術】
[0002]維生素c又稱丙種維生素,Vitaminum C,抗壞血酸,簡稱維c或Vc.維生素c是一種酸性已糖衍生物,分子式:C6H806,分子量:176.13 。
維生素C(以下稱Vc)是動物的重要營養成分之一,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生理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維生素c參與動物體內氧化還原過程,影響核酸的形成,又是某些酶和輔酶的組成部分。它是增進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的輔助藥物,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與功能。它在生物體的熱量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水產養殖中是不可缺少的。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人工配合飼料的研制獲得成功,而Vc作為添加劑在飼料中占有相當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0003]魚類飼料中維生素C不足時,魚類得不到充足的維生素C供給,引起維生素C缺乏癥,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體態異形、游泳緩慢等,嚴重時甚至出現類似哺乳動物的壞血病癥狀。例如大馬哈魚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時,出現脊椎前凸、側凸、眼損傷,肌肉出血以及眼、鰓和鰭的軟骨支持組織異常等癥狀;草魚在缺乏維生素C時,易引起眼窩充血、鰭基部出血、鰓蓋出血及腹腔出血等癥狀。各種魚所患維生素C缺乏癥表現各有不同,但大都導致生長不良,免疫力低下,飼料轉化率低等,給養殖場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維生素C對維持對蝦的生長發育亦很重要,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時,幼蝦停止生長,成蝦則表現為生長緩慢,抗病能力下降,最終使飼料轉化率降低。蝦類的典型維生素C缺乏癥為〃黑死病〃,即傷口愈合緩慢,殼下出現黑色潰爛,大批死亡。此外,維生素C缺乏時還易出現蝦殼松軟,蛻殼周期延長,肌肉白濁,鰓混沌等癥狀。維生素c(以下稱Vc)是生物的生命活動及生理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與許多催化、氫化、還原反應的酶有關,是輔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生物體的熱量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水產養殖中是不可缺少的。研究發現,魚蝦攝入維生素C不足時,易引起維生素C缺乏癥,阻礙魚類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引起死亡。可見,維生素C是魚類正常生長繁殖和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0004]目前,維生素C作為魚類飼料的一種添加劑的作用己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Vc的魚藥。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由淀粉、維生素C混合,同時加入維生素B、維生素E和EM原菌而制成的一種粉劑。
[0007]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有Vc的魚藥,其特征在于:由淀粉、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和EM原菌組成,其重量組份為:淀粉100、維生素C20、維生素B10、維生素E10、EM原菌60 ;各組份可上下浮動5% ;其制備方法是:將各組份原料在攪拌機中攪拌混合而成。[0008]本發明所述的魚藥與配合飼料的配比為0.5— I: 10。
[0009]本發明所述的魚藥可按每畝水體水深I米用200g /每次全池潑灑。
[0010]本發明的魚藥是基于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和EM原菌的藥理作用而組方的。
[0011]維生素C、維生素B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用于預防和治療壞血病及各種因維生素缺乏而引起的急慢性傳染疾病。
[0012]魚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B,可有以下的作用和功能:
1、有利于紅細胞的生成并參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神經遞質等合成過程;
2、可增加毛細血管致密性,并且可減低其滲透性與脆性。防止肝臟,腸等內臟出血;
3、促進機體抗體(丙種球蛋白)的形成,因此,可增強對致病病原體的抵抗力;
4、參與解毒功能,可促進重金屬離子(鉛,鎘,汞等)排出體外,且有阻止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生成的作用;
5、可以改善心肌的代謝,增強其收縮力;
6、缺乏時,則患壞血酸癥,有皮下彌漫性出血,貧血,瘦弱,體重下降,缺乏食欲等癥狀,因此常用于壞血酸癥的防治;
7、可提聞受精率和鮮化率,促進生長。
[0013]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抗氧化作用。在魚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可促進魚類增重,提高飼料轉化率。魚類缺乏維生素E時會出現厭食及皮膚和鰭出血等癥狀。
[0014]本發明所述的魚藥含有多種維生素、EM原菌等,它能補充魚類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及其它營養,可明顯改善肉質,提高蛋白質含量。同時能有效增強魚體質及機能免疫力,減少應激性,提高水產養殖存活率,增強抗病能力,增強腸道吸收功能,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魚類生長,而且不會造成水質污染。它在生物體的熱量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水產養殖中是不可缺少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生產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發明的用法和用量:拌入魚飼料投喂,按IOOkg飼料加本魚藥10kg,連用3 - 5天,也可以全池潑灑,每畝水體水深I米用本魚藥200g,連用3天。
[0017]實施例1
本實施例是對魚類缺乏Vc的病理狀況研究。
[0018]1、魚類缺乏Vc時表現
各種魚缺乏Vc時,主要癥狀基本相同,但不同種類的魚之間有一定的差異。通常飼養I個月后,魚生長緩慢,3個月后,眼球突出,虹膜周圍充血、脊柱畸形、皮膚及內臟出血、抵抗力下降、最后死亡。
[0019]2、臨床癥狀
⑴斑點叉尾鮰缺乏Vc時,體色發黑,體側中部豎條紋褪色,生長緩慢,飼料系數增高,體內可見出血,鰭腐爛大菱鲆表現為:角膜渾濁、腎肉芽腫病和高隆氨酸血癥;胡子鲇厭食、貧血。飼喂20周后的大眼梭鱸,骨骼變形,偶見皮膚、鰭、眼出血;⑶羅非魚則出現驚厥、突眼、皮膚出血、尾鰭腐蝕、傷口愈合慢;⑷網箱養殖的鯉魚,小部分鯉魚鰓蓋凹凸不平,呈拱狀形,嚴重者脊椎彎曲變軟;大部分鯉魚生長緩慢,有的爛鰓,有的皮膚腐爛,體表出血,不易愈合,易感染水霉、爛鰓等疾病而死亡,成活率低;(5)日本鰻鱺攝食缺乏Vc的飼料10周后,生長緩慢,14周后頭部和鰭部出血;(6)鮭鱒魚類Vc缺乏后,頭和鰭的支持軟骨異常,脊椎畸形,并在前期出現非特異癥狀,厭食、嗜睡、腹水以及出血性突眼癥;(7)對蝦在攝食缺乏Vc的飼料后,出現生長減慢、軟殼、蛻皮周期延長等癥狀,也可發生黑斑病,并在24-72小時內死亡。癥狀:外殼下層、腹部、鰓甚至腸的結締組織發生黑色素化病變。對蝦蛻殼頻率降低,周期延長,鰓渾濁,死亡率高。
[0020]實施例2 田間對比試驗:
(I)試驗條件
Α、I類池塘一 口,凈水面積2.1畝,池水深1.2米。II類池塘一 口,凈水面積1.8畝,池水深1.2米。
[0021]B、養殖用水水源:長江水ρΗ7.1,透明度30cm,水溫18 — 28°C。
[0022]C、試驗魚品種:I類池塘為二齡草魚210尾,平均規格為340g,另搭配一定數量的鰱魚、鯉魚、鯽魚等。II類池塘為二齡草魚230尾,平均規格為340g,另搭配一定數量的鰱魚、鯉魚、鯽魚等。
[0023]D、試驗方法:每3 — 7天在飼料中加入本發明魚藥按5kg添加IOOkg飼料中,對I類池塘進行投喂,II類池塘用不加本發明魚藥的飼料進行投喂。歷時6個月。
[0024](2)結果
I類池塘魚平均成活率為100%,平均增重5倍,個體重1.6 — 2.1kg,無疾病及死亡發生。II類池塘魚平均成活率為85%,平均增重3倍,個體重1.0 — 1.4kg,發病率及死亡率為16%。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Vc的魚藥,其特征在于:由淀粉、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和EM原菌組成,其重量組份為:淀粉100、維生素C20、維生素B10、維生素E10、EM原菌60 ;各組份可上下浮動5% ;其制備方法是:將各組份原料在攪拌機中攪拌混合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藥與配合飼料的配比為0.5 -1: 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藥可按每畝水體水深I米用200g /每次全池潑灑。
【文檔編號】A23K1/18GK103931947SQ201410176598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余素玉 申請人:臨湘市東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