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工藝及其培養基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1871閱讀:386來源:國知局
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工藝及其培養基配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其包括搖瓶種培養基配方及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該搖瓶種培養基配方主要加入馬鈴薯淀粉,用以取代傳統搖瓶種培養基配方中的馬鈴薯切片。該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主要加入馬鈴薯淀粉,用以取代傳統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中的玉米面、豆粕、麩皮等物質。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配方的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工藝。上述技術方案主要是引入馬鈴薯淀粉,搖瓶種和發酵罐種的培養基配方相似,且在制種過程中便于觀察、菌種質量均衡、原料易于處理、利用率較高。
【專利說明】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工藝及其培養基配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制種工藝及其培養基配方,尤其涉及一種食用菌液體種成套制種工藝及其培養基配方。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如:高分子多糖、β 一葡萄糖和RNA復合體、天然有機鍺、核酸降解物、環狀核苷酸cAMP和三萜類化合物等對維護人體健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以食用菌為原料生產加工的保健食品、保健飲料、酒及藥品大量用于醫療臨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場。因此,食用菌作為一種綠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重視。所以,食用菌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食用菌的制種栽培技術也受到極大的重視。
[0003]食用菌菌種的制作是食用菌生產工業化的重要技術之一。現有的食用菌液體菌種制作技術主要包括試管種、搖瓶種、發酵罐種三個階段;其中搖瓶種和發酵罐種的制作方面存在配方差異大、不便觀察、菌種質量不均衡、原料處理難度大、利用率低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4]由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克服上述問題的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及制種工藝。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主要是將馬鈴薯淀粉引入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中,使搖瓶種和發酵罐種 的培養基配方相似,以解決食用菌搖瓶種和發酵罐種制作方面存在的配方差異大、不便觀察、菌種質量不均衡、原料處理難度大、利用率低等問題。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包括:食用菌試管種培養基配方、食用菌搖瓶種培養基配方及食用菌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其中,
所述搖瓶種培養基配方包括:每1200毫升蒸餾水中含赤砂糖15克(g廣20g,葡萄糖15g~20g,馬鈴薯淀粉5g~7g,蛋白胨5g~7g,磷酸二氫鉀0.75g~1.25g,硫酸鎂0.45g~0.55g,酵母膏0.45g~0.55g,氯化鈣0.25g~0.35g ;
所述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為:每800升水中含蔗糖粉3千克(kg廣5kg,赤砂糖2kg~4kg,葡萄糖0.5kg~Ikg,馬鈴薯淀粉2kg~3kg,玉米面0.5kg~1.5kg,蛋白胨
0.5kg~1.5kg,磷酸二氫鉀200g~300g,硫酸鎂100g~150g,消泡劑80g~120g,菜籽油500ml,2包麩皮料包Ikg/包。
[0007]基于上述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所述試管種培養基配方為:馬鈴薯280g~320g于1500毫升蒸餾水中煮汁,葡萄糖27.5g^32.5g,蛋白胨
4.5g~5.5g,磷酸二氫鉀1.5g~2.5g,硫酸鎂0.75g~1.25g,氯化鈣0.45g~0.55g,維生素B1粉末 90mg~llOmg,瓊脂粉 17.5g~22.5g。
[0008]基于上述,所述食用菌包括杏鮑菇、金針菇、香菇、姬菇、平菇、秀珍菇等。食用菌的菌種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控制PH值。食用菌的種類不同,需要控制的pH值的范圍也不同。如,當食用菌為香菇時,則需在搖瓶種的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使溶液初始PH值達到在8.5-9.5,如,加入約0.5g氫氧化鈉使溶液初始pH值為9.0 ;當食用菌為杏鮑菇時,則不需要另外調節PH值,使用上述的各配方的培養基的pH值足以用于培養杏鮑菇菌種。
[0009]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的制種工藝,包括:
試管種制作工藝;
搖瓶種制作工藝,包括:
(21)將上述搖瓶種培養基配方中的組分溶于1200毫升水中形成一培養基溶液,并將該培養基溶液裝入搖瓶中并封口;
(22)對所述裝有培養基的搖瓶進行滅菌、冷卻處理;以及
(23)將食用菌試管種接入冷卻后的搖瓶種培養基中培養,并培養成食用菌搖瓶種; 發酵罐種制作工藝,使用容積為1000升的發酵罐,包括:
(31)將上述發酵罐種培養基的配方中的各組分溶解于發酵罐中以制備發酵罐種培養
基; (32)對含有發酵罐種培養基的發酵罐進行滅菌、冷卻處理;以及
(33)將食用菌搖瓶種接入上述發酵罐中培養成發酵罐種,并接種入袋。
[0010]基于上述,所述步驟(22)包括以下分步驟:
(221)將所述裝有培養基的搖瓶置于121°C~123°C下高壓滅菌35~40分鐘,其中,可以在高壓滅菌鍋中進行滅菌處理;以及(222)對滅菌后的搖瓶種培養基進行高風吹淋處理;具體地,取出滅菌后的搖瓶種培養基并置入超凈工作臺內,以高風吹淋促進盡快冷卻,縮短冷卻時間,可以在減少營養成分破壞的同時降低污染風險。
[0011]基于上述,所述步驟(23)包括以下分步驟:
(231)當搖瓶溫度降至20°C時,采用紫外照射接種室及超凈工作臺45~55分鐘以減少空間雜菌基數、降低污染風險;
(232)將試管種切割成綠豆大小的菌種塊,每瓶搖瓶培養基中接入5~7塊試管種菌種
中;
(233)將接種后的搖瓶在超凈臺內靜置48~72小時至培養基仍然保持澄清狀態,且無異常情況出現,如氣泡、變渾濁;以及
(234)于恒溫20-22°C攪拌培養所述試管種,獲得上述搖瓶種。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在培養搖瓶種期內,搖瓶內培養基仍然保持澄清狀態,沒有出現氣泡、變渾濁等異常情況,且菌絲生長速度正常、菌絲量逐漸增加、菌液粘度逐漸增大,即可作為搖瓶菌種使用。另外,依據食用菌種類的不同,該步驟的培養時間也不同,如杏鮑菇和香菇等可以培養51天;平菇、姬菇等可以培養4~5天。
[0012]基于上述,所述步驟(31)包括以下分步驟:
(311)將蔗糖粉、赤砂糖及葡萄糖溶解溶入85°C~95°C的水中形成第一原料液。
[0013]具體地,將3kg~5kg鹿糖粉、2kg~4kg赤砂糖和0.5kg~Ikg葡萄糖溶解于大約10升的溫度為85°C~95°C的水中。
[0014](312)將馬鈴薯淀粉、玉米面、蛋白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消泡劑溶解于350C~55°C的溫水中形成第二原料液。[0015]具體地,將2kg~3kg馬鈴薯淀粉、0.5kg~1.5kg玉米面、0.5kg~1.5kg蛋白胨、200g~300g磷酸二氫鉀、100g~150g硫酸鎂以及80g~120g消泡劑溶解于大約35~45升溫度為35 V~55°C的溫水中,并多次攪拌以加速原料充分溶解,直到第二原料液中不再有團狀顆粒出現。
[0016](313)將上述2包麩皮料包Ikg/包置于有半罐水的發酵罐內煮汁后取出該2包麩皮料包Ikg/包,并加入第一及第二原料液制備發酵罐種培養基。
[0017]具體地,將上述2包麩皮料包從發酵罐進料口加入發酵罐內,且發酵罐內有半罐溫度大約為100°c的水;向發酵罐內通入溫度為123°C ~126°c蒸汽加熱該發酵罐,當發酵罐內液體處于沸騰狀態時,即接種口閥門處有持續直沖向上的大汽時,停止向發酵罐通入蒸汽,向發酵罐體通入潔凈冷空氣;然后從發酵罐中取出麩皮料包,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原料液送到發酵罐內,得到所述發酵罐種培養基;當該第一及第二原料液向發酵罐內輸送完畢后,封閉該發酵罐;其中,該發酵罐內必須扣緊,否則后續冷卻過程中會引起倒吸污染。
[0018]基于上述,所述步驟(32)包括以下分步驟:
(321)向發酵罐通入蒸汽以增加發酵罐的壓力,當發酵罐的壓力升至0.1lMpa時排出發酵罐內殘留的冷氣;其中,發酵罐內的冷氣必須徹底排出,否則容易造成發酵罐滅菌不徹底,從而引起污染;
(322)當發酵罐的壓力升至0.13Mpa時,排出過濾器內的冷凝水為過濾器滅菌,當發酵罐的壓力降到0.04、.05Mpa時,停止向發酵罐通入蒸汽;
(323)過濾器滅菌約20-25分鐘后,向發酵罐通入潔凈冷空氣以吹干過濾器;同時排出發酵罐的蒸汽以降壓;以及
(325)當發酵罐壓力降至0.06-0.1Mpa時,微微開啟發酵罐的下閥門排料30-60秒;排料完成,即通入冷卻水冷卻。
[0019]基于上述,所述步驟(33)包括以下分步驟:
(331)當發酵罐內培養基冷卻至20°C~25°C時,停止通入冷卻水;將甲醛棉球塞在發酵罐接種口內,在其外側用銅絲固定一團99%的酒精棉條;點燃酒精棉條,在火焰保護下,將搖瓶種接入發酵罐內的培養基中;
(332)在發酵罐的溫度維持在20°C~22°C時,培養搖瓶種5~7天長成發酵罐種;其中,在發酵罐種生長期間,未出現異味、變色、菌絲消融等情況,經過無菌取樣、顯微鏡鏡檢確認合格,則可作為生產用種、接種入袋;以及
(333)采用溫度為110°C~115°C的蒸汽為接種管道和接種槍滅菌8_12分鐘,然后接種入袋。
[0020]另外,當接種入袋完之后,還進一步包括向發酵罐繼續增壓以去除剩余的菌種,用水管沖洗罐內、尤其是視鏡口、盤管上及進料口上部等位。
[0021]基于上述,所述試管種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1)制作試管種培養基:將280g~320g馬鈴薯切片,并于1500ml蒸餾水中煮汁,過濾并保留馬鈴薯濾液;向上述馬鈴薯濾液中加入葡萄糖27.50g^32.5g,蛋白胨4.5g^5.5g,磷酸二氫鉀1.5g~2.5g,硫酸鎂0.75g~1.25g,氯化鈣0.45g~0.558,維生素81粉末9011^~11011^并攪拌至充分溶解得到試管種培養基預混液;在300°C恒溫下,將瓊脂粉17.5g^22.5g加入所述試管種培養基預混液中并攪拌至瓊脂粉充分溶解制備試管種培養基;(12)將所述試管種培養基分別注入試管內,塞緊試管口;并于121°C ~123°C下對該試管進行高壓滅菌處理25~30分鐘;其中,可以采用注射器將試管種培養基注入試管內;
(13)擺斜面、冷卻;
(14)向每支試管種培養基分別接入食用菌組織分離種塊I塊,并在22V~24°C下培養該組織分離種塊至即將長滿試管,作為第一試管種;其中,依據食用菌種類的不同,培養組織分離種的時間也不同,如杏鮑菇與金針菇需培養12~15天,香菇需培養15~20天,平菇種屬需培養10-13天;
(15)對上述第一試管種進行試管種轉管擴繁處理,并在22°C~24°C下再培養該第一試管種,作為第二試管種,用作搖瓶種的出發種;同樣,依據食用菌種類的不同,試管種轉管擴繁的再培養時間也不同,即,培養第一試管種的時間也不同,如杏鮑菇與金針菇需培養再12~15天,香菇需培養15~20天,平菇種屬需培養10-13天。優選地,在菌絲即將滿試管時,從中挑出無雜染、潔白濃密、尖端整齊、長速適中的試管種,即可作為搖瓶種的出發種使用。
[0022]可以理解,依據食用菌的具體種類的不同,具體的制種工藝也有差異,如在制作香菇搖瓶種過程中,需要在步驟(21)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調節ph為8.5-9.5;如,加入約
0.5g氫氧化鈉使溶液初始pH值為9.0。
[0023]本發明提供的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及制種工藝相對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食用菌搖瓶種及發酵罐種培養基的配方中都引入馬鈴薯淀粉,馬鈴薯淀粉易溶于水,馬鈴薯淀粉的引 入去除了傳統的馬鈴薯削皮、切片、煮汁等環節,簡化傳統食用菌液體菌種培養基制作過程。
[0024]其次,食用菌搖瓶種及發酵罐種培養基的配方中都引入馬鈴薯淀粉,并以馬鈴薯淀粉作為制種食用菌菌種的淀粉類原料,與傳統的玉米粉、豆柏粉等大顆粒淀粉類原料相t匕,馬鈴薯淀粉的引入提高了培養基原料的透明度和可觀察性,有利于在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工藝中第一時間發現污染情況。
[0025]再次,相較于玉米粉、豆柏粉等以直鏈淀粉為主要成分的原料,馬鈴薯淀粉主要是分子結構上更加稀松的支鏈淀粉,這使得在淀粉水解過程中,氫質子更加容易進入淀粉分子內部進行反應,從而大大縮短了淀粉水解為葡萄糖從而被菌絲細胞吸收利用的時間;而且在相同制種條件下,使搖瓶種及發酵罐種達到100%密度的時間縮短了 f 3天,提高搖瓶種和發酵罐菌種菌齡的一致性,接種入菌棒后,使發菌滿袋時間縮短了 7~13天。
[0026]進一步,食用菌試管種及搖瓶種的培養基的配方中都引入氯化鈣,尤其是試管種培養基配方中引入氯化鈣可以補充食用菌的鈣,使食用菌外觀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8]實施例1一杏鮑菇液體種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的制種工藝 A、杏鮑菇試管種培養基配方及其制種工藝
配方
馬鈴薯300g于1500毫升蒸餾水中煮汁、葡萄糖30g、蛋白胨5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lg、氯化鈣0.5g、維生素BI粉末lOOmg、瓊脂粉20g試管種制種工藝
Al、馬鈴薯300g切片,倒入蒸餾水1500ml中煮汁,取馬鈴薯濾液待用;向馬鈴薯濾液中溶入葡萄糖30g,蛋白胨5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Ig,氯化|丐0.5g,維生素BI粉末IOOmg,攪拌至充分溶解,得到試管種培養基預混液;
A2、將試管種培養基預混液倒回不銹鋼鍋中,在300°C恒溫下溶入瓊脂粉20g,并不斷勻速攪動促進瓊脂粉充分溶解,獲得試管種培養基;趁熱用注射器向每只試管內注入IOml試管種培養基,用硅膠塞塞緊管口 ;
A3、在121°C~123°C下,將含有試管種培養基的試管滅菌28分鐘;然后取出試管擺好斜面;冷卻至20°C待用;
A4、選取種性優良的新鮮杏鮑菇種,為每支試管內的培養基分別接入綠豆大小的杏鮑菇組織分離種塊I塊;
A5、將接種后的試管平放在恒溫培養箱中,在23°C下培養12天;
A6、選擇長勢最好的試管種,轉接綠豆大小的菌種塊到新的試管培養基中,并在23°C下培養12天的試管種;從中挑出無雜染、潔白濃密、尖端整齊、長速適中的作為搖瓶種的出發種。
[0029]B、杏鮑菇搖瓶種培養基配方及其制種工藝 配方
實施例試驗組:赤砂糖15g、葡萄糖15g、馬鈴薯淀粉5g、蛋白胨5g、磷酸二氫鉀lg、硫酸鎂0.5g、酵母膏0.5g、氯化鈣0.3g。
[0030]對照組一:葡萄糖30g、玉米面5g、蛋白胨5g、磷酸二氫鉀lg、硫酸鎂0.5g、酵母膏0.5g。
[0031]對照組二:葡萄糖30g、豆柏5g、蛋白胨5g、磷酸二氫鉀lg、硫酸鎂0.5g、酵母膏0.5g。
[0032]對照組三:葡萄糖30g、麩皮5g、蛋白胨5g、磷酸二氫鉀lg、硫酸鎂0.5g、酵母膏0.5g。
[0033]搖瓶種制種工藝
B1、將上面各組配方原料分別溶入1200ml溫水中,均勻攪拌促進充分溶解獲得搖瓶種培養基;將該搖瓶種培養基分裝入2個1000ml三角瓶中,向每個三角瓶加入600ml搖瓶種培養基,分別放入2.5cm攪拌子I顆;蓋上棉塞、用八層紗布蓋好,用棉線扎緊瓶口 ;于123 °C下滅菌35分鐘;
B2、將滅菌完成后的搖瓶種培養基置入超凈工作臺內,以高風吹淋促進盡快冷卻;當搖瓶種培養基的溫度降至20°C時,取擴繁轉管后的第二試管種,為每瓶搖瓶培養基分別接入5-7塊綠豆大小的杏鮑菇菌種塊;
B3、接種后的搖瓶種在超凈臺內靜置72h后,將接種后的搖瓶種放在磁力攪拌器上,調低速,恒溫20 V培養得到擴繁后的搖瓶種,作為發酵罐種的出發種。
[0034]C、杏鮑菇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及其制種工藝 配方
實施例試驗組:鹿糖粉5kg、赤砂糖4kg、葡萄糖1kg、馬鈴薯淀粉2kg、玉米面1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氫鉀200g、硫酸鎂100g、消泡劑100g、菜籽油500ml、裝好Ikg麩皮/包*2紗布包,扎緊袋口并用尼龍繩系好待用;
對照組一:蔗糖粉5kg、赤砂糖4kg、葡萄糖1kg、玉米面3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氫鉀200g、硫酸鎂100g、消泡劑100g、菜籽油500ml、麩皮2kg ;
對照組二:蔗糖粉5kg、赤砂糖4kg、葡萄糖1kg、豆柏3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氫鉀200g、硫酸鎂100g、消泡劑100g、菜籽油500ml、麩皮2kg ;
制種工藝
Cl、向容積為1000L的液體菌種專用發酵罐加半罐水,并加熱至100°C ;
C2、將上面各組配方原料充分溶解并加入發酵罐內,通入126°C蒸汽升溫;
C3、當發酵罐壓力升至0.1lMpa時,半開排氣閥門以排出發酵罐內殘留的冷氣;
C4、當發酵罐壓力升至0.13Mpa時,排出過濾器內生成的冷凝水并為過濾器滅菌;
C5、過濾器滅菌約20分鐘后,向發酵罐內通入潔凈冷空氣以吹干過濾器;
C6、當發酵罐的壓力降至0.1Mpa時,微微開啟罐體下閥門排料約60s ; C7、排料完成,即通入冷卻水冷卻;
C7、當發酵罐內培養基冷卻至20°C時,停止通入冷卻水;將甲醛棉球塞在發酵罐接種口內,在其外側用銅絲固定一團99%的酒精棉條;點燃酒精棉條,在火焰保護下接入6天菌齡長勢好的杏鮑菇搖瓶菌種各I瓶;室內溫度22°C下培養,經過無菌取樣、顯微鏡鏡檢確認合格,三組配方各接種入袋600袋,在室溫22°C下恒溫培養發菌。
[0035] 試驗結果
杏鮑菇搖瓶種配方對比試驗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包括:食用菌試管種培養基配方、食用菌搖瓶種培養基配方及食用菌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用菌搖瓶種培養基配方包括:每1200毫升蒸餾水中含赤砂糖15~20克,葡萄糖15~20克,馬鈴薯淀粉5~7克,蛋白胨5~7克,磷酸二氫鉀0.75~1.25克,硫酸鎂0.45~0.55克,酵母膏0.45~0.55克,氯化鈣0.25~0.35克; 所述食用菌發酵罐種培養基配方為--每800升水中含蔗糖粉3飛千克,赤砂糖2~4千克,葡萄糖0.5^1千克,馬鈴薯淀粉2~3千克,玉米面0.5^1.5千克,蛋白胨0.5^1.5千克,磷酸二氫鉀200-300克,硫酸鎂100-150克,消泡劑80-120克,菜籽油500毫升,2包麩皮料包I千克/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試管種培養基配方為:馬鈴薯280-320克于1500毫升蒸餾水中煮汁,葡萄糖27.5^32.5克,蛋白胨4.5^5.5克,磷酸二氫鉀1.5^2.5克,硫酸鎂0.75~1.25克,氯化鈣0.45~0.55克,維生素B1粉末90~110毫克,瓊脂粉17.5~22.5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為杏鮑菇、金針菇、香菇、姬菇、平菇或秀珍菇。
4.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食用菌液體種深層發酵成套制種的培養基配方的制種工藝,包括: 試管種制作工藝; 搖瓶種制作工藝,包括: (21)將所述搖瓶種培養基配方中的各組分溶于1200毫升水中形成一搖瓶種培養基,并將該搖瓶種培養基裝入搖瓶中并封口; (22)對所述裝有培養基的搖瓶進行滅菌、冷卻處理;以及 (23)將食用菌試管種接入冷卻后的搖瓶種培養基中培養,并培養成食用菌搖瓶種; 發酵罐種制作工藝,使用容積為1000升的發酵罐,包括: (31)將所述發酵罐種培養基的配方中的各組分溶解于發酵罐中以制備發酵罐種培養基; (32)對含有發酵罐種培養基的發酵罐進行滅菌、冷卻處理;以及 (33)將食用菌搖瓶種接入上述發酵罐中培養成發酵罐種,并接種入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種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2)包括: 對所述裝有培養基的搖瓶于121°C~123°C下高壓滅菌35~40分鐘;以及 對滅菌后的搖瓶種培養基進行高風吹淋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種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3)包括: 當搖瓶溫度降至20°C時,采用紫外照射接種室及超凈工作臺45~55分鐘; 將試管種切割成綠豆大小的菌種塊,每瓶搖瓶培養基中接入5-7塊試管種菌種中,并靜置48-72小時至培養基仍保持澄清狀態;以及 于恒溫20°C~22°C攪拌培養所述試管種,獲得所述搖瓶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種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1)包括: 將蔗糖粉、赤砂糖及葡萄糖溶解溶入85°C~95°C的水中形成第一原料液; 將馬鈴薯淀粉、玉米面、蛋白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消泡劑溶解于35°C~55°C的溫水中形成第二原料液;以及 將所述2包麩皮料包置于有半罐水的發酵罐內煮汁后取出該2包麩皮料包,并加入第一及第二原料液制備發酵罐種培養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種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2)包括: 向發酵罐通入蒸汽以增加發酵罐的壓力,當發酵罐的壓力升至0.1lMpa時排出發酵罐內殘留的冷氣; 當發酵罐的壓力升至0.13Mpa時,排出過濾器內的冷凝水為過濾器滅菌,當發酵罐的壓力降到0.04、.05Mpa時,停止向發酵罐通入蒸汽; 過濾器滅菌20-25分鐘后,向發酵罐通入潔凈冷空氣以吹干過濾器,同時排出發酵罐的蒸汽以降壓;以及 當發酵罐壓力降至0.06、.1Mpa時,開啟發酵罐下閥門排料30-60秒,排料完成,即通入冷卻水冷卻。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種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3)包括: 當發酵罐內培養基冷卻至20°C~25°C時,停止通入冷卻水;將甲醛棉球塞在發酵罐接種口內,在其外側 用銅絲固定一團99%的酒精棉條;點燃酒精棉條,在火焰保護下,將搖瓶種接入發酵罐內的培養基中; 在發酵罐的溫度維持在20°C~22°C時,培養搖瓶種5~7天長成發酵罐種;以及 采用溫度為110°C ~115°C的蒸汽為接種管道和接種槍滅菌8-12分鐘,然后接種入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種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試管種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將280-320克馬鈴薯切片,并于1500ml蒸餾水中煮汁,過濾并保留馬鈴薯濾液;向該馬鈴薯濾液中加入葡萄糖27.5^32.5克,蛋白胨4.5^5.5克,磷酸二氫鉀1.5^2.5克,硫酸鎂.0.75~1.25克,氯化鈣0.45、.55克,維生素B1粉末90~110毫克并攪拌至充分溶解得到試管種培養基預混液;在300°C恒溫下,將瓊脂粉17.5^22.5克加入所述試管種培養基預混液中并攪拌至瓊脂粉充分溶解制備試管種培養基; 將所述試管種培養基分別注入試管內,塞緊試管口 ;并于121°C ~123°C下對該試管進行高壓滅菌處理25~30分鐘; 擺斜面、冷卻; 向每支試管種培養基中接入食用菌組織分離種塊I塊,并在22°C~24°C下培養該組織分離種塊至即將長滿該試管,作為第一試管種;以及 對所述第一試管種進行試管種轉管擴繁處理,并在22°C~24°C下再培養該第一試管種,作為搖瓶種的出發種。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012298SQ201410176397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李龍, 耿立, 李直鴻, 吳勇, 任思凝, 黃培玲 申請人:潢川九龍春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