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牛糞60-80、落葉雜草24-45、馬鈴薯淀粉渣15-20、蓖麻餅10-15、棕櫚仁粕5-10、腐竹渣14-18、花生麩12-16、葵花籽餅10-15、醬油渣7-13、燒黃土10-15、爐灰渣5-10、赤泥6-12、頁巖陶粒5-10、白堊粉4-8、茶花粉3-6、苦菱土2-4、聚丙烯酸15-20、羥乙基纖維素5-10、十一碳醇酯1-2、木質素磺酸鈉3-6、聚乙烯醇4-8、固體石蠟15-20、瀝青10-15、松香5-10、桐油20-30。本發明肥料緩釋性能好,肥效高,既能滿足綠化植物前期生長過所需的養分,使綠化植物長得好,后期又不脫肥,完全滿足綠化苗木2-4年的養分需求,無需多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肥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綠化在城市建設中功能的認識逐漸提高,城市綠化面積顯著增加,綠化養護成為園林綠化事業的核心工作。在城市綠化工作中,施肥管理是綠化養護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施肥最重要的是肥料,肥料是改善綠化植物質量和保證綠化植物健康生長的決定因素。目前市場用于綠化植物的肥料緩釋性能差,養分釋放快,肥效短,需多次施用,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施肥成本較高。因此,開發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緩釋性能好、肥效長、成本低的綠化植物釋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牛糞60-80、落葉雜草24-45、馬鈴薯淀粉渣15-20、蓖麻餅10-15、棕櫚仁柏5-10、腐竹渣14-18、花生麩12-16、葵花籽餅10-15、醬油渣7-13 、燒黃土 10-15、爐灰渣5-10、赤泥6-12、頁巖陶粒5-10、白堊粉4-8、茶花粉3-6、苦菱土 2-4、聚丙烯酸15-20、羥乙基纖維素5_10、十一碳醇酯1_2、木質素磺酸鈉3-6、聚乙烯醇4-8、固體石蠟15-20、浙青10-15、松香5-10、桐油20-30 ;
[0006]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備方法如下:(I)取凹凸棒土粉碎,過篩,再加入相當于凹凸棒土 2-4倍量的硫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銅的濃度為l-2mol/L,硝酸銀的濃度為0.5-lmol/L,然后加熱至40-80°C,保溫12_24h,過濾,烘干,待用;(2)取相當于凹凸棒土重量2-4%的杜鵑花、1-2%的飛燕草、0.5-1.5%的楓楊葉、2-3%的牽牛子、1-2%的土槿皮和1.5-2.5%的花椒葉,混合均勻,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第二次加4-8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濃縮,冷凍干燥成粉末,待用;(3)取相當于凹凸棒土重量30-40%的殼聚糖溶于相當于殼聚糖3-5倍量的5%醋酸溶液中,再用10% NaOH溶液調節P H至中性,然后加入步驟(2)制得的粉末,攪拌均勻后均勻噴灑在步驟(1)處理后的凹凸棒土上,烘干,冷卻至室溫即可。
[0007]本發明綠化植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I)將牛糞、馬鈴薯淀粉渣、蓖麻餅、花生麩混合均勻,按混合料量的2-4%加入150倍EM益生菌稀釋液,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水使得水分控制在55-65%,堆肥發酵3-4天,發酵溫度54-58 °C ;
[0009](2)第一次發酵好的發酵料中加入落葉雜草、棕櫚仁柏、腐竹渣、葵花籽餅,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混合料重量0.5-1%的中性纖維素酶和1-2%的中性蛋白酶,攪拌均勻后堆肥發酵4-6天,發酵溫度45-50°C ;
[0010](3)第二次發酵好的發酵料中加入燒黃土、醬油渣、爐灰渣、赤泥,充分攪拌均勻,堆肥發酵2-5天,發酵溫度50-55°C ;
[0011](4)將第三次發酵好的發酵料烘干至含水率至2-3%,粉碎,過篩后與頁巖陶粒、白堊粉、茶花粉、苦菱土混合均勻,造粒,烘干,待用;
[0012](5)取聚丙烯酸、羥乙基纖維素、十一碳醇酯、木質素磺酸鈉、聚乙烯醇混合均勻,加入4-6倍量的水,水浴加熱至70-80°C,攪拌30-40min,然后均勻噴灑在步驟(4)制得的顆粒上,烘干,然后將固體石蠟、浙青、松香混合均勻,加熱使其全部熔化,再均勻噴灑在上述包膜后的顆粒上,冷卻后再繼續均勻噴灑桐油,烘干,包裝即為成品。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4]本發明肥料緩釋性能好,肥效高,既能滿足綠化植物前期生長過所需的養分,使綠化植物長得好,后期又不脫肥,完全滿足綠化苗木2-4年的養分需求,無需多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由以下重量(kg)的原料制成:牛糞70、落葉雜草35、馬鈴薯淀粉渣18、蓖麻餅12、棕櫚仁柏7、腐竹渣16、花生麩14、葵花籽餅12、醬油渣11、燒黃土14、爐灰渣8、赤泥8、頁巖陶粒7、白堊粉6、茶花粉4、苦菱土 3、聚丙烯酸18、羥乙基纖維素7、十一碳醇酯1、木質素磺酸鈉4、聚乙烯醇6、固體石蠟18、浙青12、松香6、桐油25 ;
[0016]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備方法如下:(I)取凹凸棒土粉碎,過篩,再加入相當于凹凸棒土 3倍量的硫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銅的濃度為1.5mol/L,硝酸銀的濃度為0.8mol/L,然后加熱至50°C,保溫24h,過濾,烘干,待用;(2)取相當于凹凸棒土重量
2.5%的杜鵑花、1.5%的飛燕草、I %的楓楊葉、3 %的牽牛子、1.5 %的土槿皮和2 %的花椒葉,混合均勻,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濃縮,冷凍干燥成粉末,待用;(3)取相當于凹凸棒土重量35%的殼聚糖溶于相當于殼聚糖4倍量的5%醋酸溶液中,再用10% NaOH溶液調節P H至中性,然后加入步驟(2)制得的粉末,攪拌均勻后均勻噴灑在步驟(1)處理后的凹凸棒土上,烘干,冷卻至室溫即可。
[0017]綠化植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8](1)將牛糞、馬鈴薯淀粉渣、蓖麻餅、花生麩混合均勻,按混合料量的3%加入150倍EM益生菌稀釋液,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水使得水分控制在62%,堆肥發酵3天,發酵溫度56 °C ;
[0019](2)第一次發酵好的發酵料中加入落葉雜草、棕櫚仁柏、腐竹渣、葵花籽餅,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混合料重量0.5%的中性纖維素酶和1.5%的中性蛋白酶,攪拌均勻后堆肥發酵5天,發酵溫度48°C ;
[0020](3)第二次發酵好的發酵料中加入燒黃土、醬油渣、爐灰渣、赤泥,充分攪拌均勻,堆肥發酵3天,發酵溫度54°C ;
[0021](4)將第三次發酵好的發酵料烘干至含水率至3%,粉碎,過篩后與頁巖陶粒、白堊粉、茶花粉、苦菱土混合均勻,造粒,烘干,待用;
[0022] (5)取聚丙烯酸、羥乙基纖維素、十一碳醇酯、木質素磺酸鈉、聚乙烯醇混合均勻,加入5倍量的水,水浴加熱至75°C,攪拌35min,然后均勻噴灑在步驟(4)制得的顆粒上,烘干,然后將固體石蠟、浙青、松香混合均勻,加熱使其全部熔化,再均勻噴灑在上述包膜后的顆粒上,冷卻后再繼續均勻噴灑桐油,烘干,包裝即為成品。
[0023]上述實施例制得的有機肥用于梧桐樹生長的情況如表1所示:
[0024]表1梧桐樹生長量的測量結果
[0025]
【權利要求】
1.一種綠化植物釋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牛糞60-80、落葉雜草24-45、馬鈴薯淀粉渣15-20、蓖麻餅10-15、棕櫚仁柏5-10、腐竹渣14-18、花生麩12-16、葵花籽餅10-15、醬油渣7-13、燒黃土 10-15、爐灰渣5-10、赤泥6-12、頁巖陶粒5-10、白堊粉4-8、茶花粉3-6、苦菱土 2-4、聚丙烯酸15-20、羥乙基纖維素5_10、十一碳醇酯1-2、木質素磺酸鈉3-6、聚乙烯醇4-8、固體石蠟15-20、浙青10-15、松香5_10、桐油20-30 ; 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備方法如下:(I)取凹凸棒土粉碎,過篩,再加入相當于凹凸棒土 2-4倍量的硫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銅的濃度為l-2mol/L,硝酸銀的濃度為0.5-lmol/L,然后加熱至40-80°C,保溫12-24h,過濾,烘干,待用;(2)取相當于凹凸棒土重量2-4%的杜鵑花、1-2%的飛燕草、0.5-1.5%的楓楊葉、2-3%的牽牛子、1_2%的土槿皮和1.5-2.5%的花椒葉,混合均勻,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第二次加4-8倍量水,合并煎煮液,過濾,濃縮,冷凍干燥成粉末,待用;(3)取相當于凹凸棒土重量30-40%的殼聚糖溶于相當于殼聚糖3-5倍量的5%醋酸溶液中,再用10%Na0H溶液調節P H至中性,然后加入步驟(2)制得的粉末,攪拌均勻后均勻噴灑在步驟(1)處理后的凹凸棒土上,烘干,冷卻至室溫即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化植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牛糞、馬鈴薯淀粉渣、蓖麻餅、花生麩混合均勻,按混合料量的2-4%加入150倍EM益生菌稀釋液,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水使得水分控制在55-65%,堆肥發酵3-4天,發酵溫度54-58 °C ; (2)第一次發酵好的發酵料中加入落葉雜草、棕櫚仁柏、腐竹渣、葵花籽餅,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混合料重量0.5-1%的中性纖維素酶和1-2%的中性蛋白酶,攪拌均勻后堆肥發酵4-6天,發酵溫度45-50°C ; (3)第二次發酵好的發酵料中加入燒黃土、醬油渣、爐灰渣、赤泥,充分攪拌均勻,堆肥發酵2-5天,發酵溫度50-55°C ; (4)將第三次發酵好的發酵料烘干至含水率至2-3%,粉碎,過篩后與頁巖陶粒、白堊粉、茶花粉、苦菱土混合均勻,造粒,烘干,待用; (5)取聚丙烯酸、羥乙基纖維素、十一碳醇酯、木質素磺酸鈉、聚乙烯醇混合均勻,加入4-6倍量的水,水浴加熱至70-80°C,攪拌30-40min,然后均勻噴灑在步驟(4)制得的顆粒上,烘干,然后將固體石蠟、浙青、松香混合均勻,加熱使其全部熔化,再均勻噴灑在上述包膜后的顆粒上,冷卻后再繼續均勻噴灑桐油,烘干,包裝即為成品。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072269SQ201410239035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明者】錢文武, 陳力 申請人:明光和中工業工程安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