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水溶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調水溶氧機,包括殼體、浮體、驅動裝置、電機、水葉和調水板,殼體內形成有中空的腔體,殼體的外壁設置安裝位,浮體通過第一連接桿與安裝位固定連接,驅動裝置安裝在腔體內,驅動裝置的驅動端設置有第一驅動部和第二驅動部,電機安裝在殼體上,電機與驅動裝置的從動端連接,水葉與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調水板與第二驅動部連接,其中,調水板通過第二連接桿與第二驅動部連接,調水板的固定端設置在第二連接桿的自由端上,調水板位于水葉與浮體之間,浮體位于調水溶氧機的最外側。將調水板設置在位于水葉與浮體之間的位置上,有效地減少調水板在轉動時的水阻,有效地保護電機以及減少耗費電能,同時也能夠提高調水溶氧機的工作穩定性。
【專利說明】調水溶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業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水溶氧機。
【背景技術】
[0002]增氧機是用于水產養殖業的一種增氧設備,可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以確保水中的魚蝦不會缺氧,同時也能抑制水中厭氧菌的生長,防止池水變質,避免污染魚蝦的生存環境。
[0003]增氧機有多種類型,諸如葉輪式、水車式、射流式、噴水式、充氣式等,其中,由于葉輪式增氧機具有增氧、攪水、爆氣等綜合作用,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增氧機。現有的葉輪式增氧機通過動力裝置驅動位于水中的葉輪,使葉輪在水中高速旋轉,并將水抽出水面并灑向空中。當灑向空中的水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時,水可溶解空氣中的氧氣,從而提高水中的氧氣含量。
[0004]現有部分的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效果出現水底的含氧量遠遠小于水面的含氧量的情況,只能解決水體表層的氧氣補給,很難達到水面與水底溶氧一致的效果,使得水體溶氧濃度不穩定。而公布號為CN103202261A的專利文獻中公布了一種增氧機,其由葉輪、調水板、動力裝置、傳動裝置、連接板、支撐板及浮體構成,弧形浮體之間通過連接板相連形成環狀結構,傳動裝置通過支撐桿固定于環狀結構的中心正上方,動力裝置安裝于傳動裝置上,調水板呈輪輻狀地與連接板固定連接,動力裝置在驅動距離水面3至15厘米下的葉輪高速旋轉的同時,通過傳動裝置驅動支撐桿、浮體及調水板低速旋轉。葉輪經驅動高速旋轉產生水花噴向空中,水花與空氣接觸后并將氧氣溶于水中,同時,另一驅動軸旋轉驅動圓形浮體以及安裝在浮體上的調水板,調水板經浮體轉動而帶動其低速旋轉撥動水體,令水體底面翻轉而達到水體交換。
[0005]然而,上述的增氧機具有以下明顯的缺點:由于需要利用電機帶動浮體和調水板一同轉動,且浮體和調水板具有較大的體積以及重量,所以浮體和調水板一同轉動時在水中的阻力則相對較大。然而,需要提高水體流動效果時,則需要提高電機的輸出功率,必然會造成電機負擔大和大量耗費電能的情況,過量的廢熱甚至將電機損壞,而大量消耗電能則不利于控制成本。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能省電且穩定性高的調水溶氧機。
[0007]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調水溶氧機,包括殼體、浮體、驅動裝置、電機、水葉和調水板,殼體內形成有中空的腔體,殼體的外壁設置安裝位,浮體通過第一連接桿與安裝位固定連接,驅動裝置安裝在腔體內,驅動裝置的驅動端設置有第一驅動部和第二驅動部,電機安裝在殼體上,電機與驅動裝置的從動端連接,水葉與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調水板與第二驅動部連接,其中,調水板通過第二連接桿與第二驅動部連接,調水板的固定端設置在第二連接桿的自由端上,調水板位于水葉與浮體之間,浮體位于調水溶氧機的最外側。
[0008]由上述方案可見,通過將水阻較大的浮體與調水板分離,并將調水板設置在位于水葉與浮體之間的位置上,有效地減少調水板在轉動時的水阻,有效地保護電機以及減少耗費電能。由于調水板設置在水葉的外側,水葉將水打上空中后,水溶解氧氣后將會落在調水板轉動的范圍內,再通過調水板的轉動,可將富含氧氣的水體擴散,更進一步地平衡水體中的氧氣含量。同時,由于浮體用于將調水溶氧機及其各個部件浮于水面,浮體轉動時更加容易受到水面的不規則波浪或環境強風的影響而導致浮體不規則的傾斜,所以將浮體與調水板分離,可使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在相對較穩定的狀態下的進行轉動工作,繼而避免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由于工作時不平衡而導致的故障,有利于提高調水溶氧機的工作穩定性。本發明提供的調水溶氧機在節能省電的同時,并巧妙地克服了現有的增氧機由于浮體與傳動裝置連接后,浮體轉動時將受到水體浮動不規則而導致傾斜,浮體的傾斜亦導致齒輪轉動不平衡,繼而導致損壞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的缺陷。
[0009]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調水板貫穿地設置有多個通孔。
[0010]由上可見,多個通孔的設置有利于減少調水板在轉動時的水阻,有利于更進一步地減少電機的負載。
[0011]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調水板的自由端沿調水板的延伸方向設置有筋條,筋條與調水板設置成預定的夾角,筋條朝向調水板的轉動方向設置。
[0012]由上可見,通過將筋條與調水板設置成預定的夾角,使得位于自由端的筋條可增加調水板的剛度,使得調水板在水中轉動時不容易形變以便提高調水效果,同時筋條朝向調水板的轉動方向設置有利于撥動更多的水體,使池底的水體上下翻轉而起到水體交換流動的作用,池底的水體在水面有足夠長的時間,通過光合起到殺菌作用,從而改變池底的水質,避免因水底水質產生變異或毒氣超標而使水底無法溶氧。
[0013]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調水板的數量為至少三個,第二驅動部為法蘭盤,至少三個第二連接桿的固定端均勻的固定連接在法蘭盤上。
[0014]由上可見,至少三個調水板的設置,使得多個調水板在轉動時保證調水溶氧機的平衡,從而更進一步地可使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在相對較穩定的狀態下的進行轉動工作,繼而避免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由于工作時不平衡而導致的故障。
[0015]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水葉包括轉輪部和兩個葉片部,轉輪部的兩個自由端以轉輪部的旋轉中心為軸芯對稱設置,每一個葉片部的固定端與一個轉輪部的自由端固定連接,轉輪部呈水平地與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葉片部與轉輪部設置成預定的夾角。
[0016]由上可見,通過結構簡單的水葉將水打上空中,在相同溶氧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大幅減低水葉成本,相比于結構復雜葉輪的,本發明的水葉除了可有效地控制成本外,還可以減低水阻,為電機減速負載。
[0017]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葉片部的自由端與葉片部的固定端設置成鈍角的夾角,葉片部的自由端背向水葉旋轉方向傾斜設置。
[0018]由上可見,通過與固定端成一定夾角的葉片部,有利于進一步的增加水花效果并且可使富含氧氣的水體向外擴散,提高水體溶氧效率。
[0019]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轉輪部的兩個自由端均朝向水葉旋轉方向延伸設置。
[0020]由上可見,兩個自由端朝向水葉的轉動方向設置有利于撥動更多的水體,提高溶氧效果。
[0021]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在轉輪部的旋轉中心貫穿地設置有定位孔,轉輪部在定位孔的外周設置傳動孔,定位孔套在第一驅動部外,傳動孔與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
[0022]由上可見,通過定位孔和傳動孔與第一驅動部傳動連接,實現對水葉的簡易裝配,相比于復雜結構的葉輪,其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更便于安裝使用。
[0023]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調水溶氧機還包括減速齒輪組件,減速齒輪組件設置腔體內,電機通過減速齒輪組件與驅動裝置連接,驅動裝置包括驅動軸和套在驅動軸外的驅動軸套,第一驅動部設置在驅動軸上,第二驅動部設置在驅動軸套上。
[0024]由上可見,由于調水板和水葉的作用不同,以及調水板和水葉在水中轉動的速度和水阻都不同,所以通過減速齒輪組件可以有效地為調水板和水葉輸出兩組不同轉速,為調水板和水葉提供相對應且匹配的力矩,有利于提高調水效果以及溶氧效果,同時亦可減少電機的廢熱的產生和減少電能的損耗。同時,相比于現有采用雙電機分別為調水板和水葉提供動力的技術,采用單個電機輸出動力并經過減速齒輪組件和驅動裝置的傳動,繼而輸出兩組具有不同轉速的動力,從而減少因雙電機結構的復雜性以及故障率。
[0025]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減速齒輪組件包括第一級減速齒輪組、第二級減速齒輪組、第三級減速齒輪組、第四級減速齒輪組,第一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一減速驅動齒輪和第一減速從動齒輪,第一減速驅動齒輪與電機連接,第二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二減速驅動齒輪和第二減速從動齒輪,第一減速從動齒輪通過第一傳動軸與第二減速驅動齒輪連接,第三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三減速驅動齒輪和第三減速從動齒輪,第二減速從動齒輪通過驅動軸與第三減速驅動齒輪連接,第四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四減速驅動齒輪和第四減速從動齒輪第三減速從動齒輪通過第二傳動軸與第三減速驅動齒輪連接,第四減速從動齒輪與驅動軸套連接。
[0026]由上可見,通過具有四級減速齒輪組的減速齒輪組件,可將經過兩級減速后的速度輸出到驅動軸,通過驅動軸的帶動使水葉轉動,將講過四級減速后的速度輸出到驅動軸套,通過驅動軸套的帶動使調水板板轉動。通過合理地對齒輪轉動速比優化后,以及齒輪安裝位置合理布局后,使電機的傳動效率更高,不僅提高增氧效果,亦可節能省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本發明調水溶氧機實施例的結構圖。
[0028]圖2是本發明調水溶氧機實施例省略浮體后的結構分解圖。
[0029]圖3是本發明調水溶氧機實施例在側面視角的結構圖。
[0030]圖4是本發明調水溶氧機實施例省略殼體后的結構圖。
[0031]圖5是本發明調水溶氧機實施例省略殼體后的部分剖視圖。
[0032]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參照圖1和圖2,圖1是調水溶氧機I的結構圖,圖2是調水溶氧機I省略浮體后的結構分解圖。調水溶氧機I包括電機11、殼體12、四個浮體21、三個調水板31和水葉4。殼體12內形成有中空的腔體,腔體在上方和下方分別形成有兩個開口,位于上方的開口上安裝有電機11,殼體12在外壁設置有四個安裝位13,四個安裝位13沿周向均勻地分部在殼體12在外壁上。
[0034]在調水溶氧機I的殼體12外設置有四個浮體21,浮體21既可采用浮水材料制作而成球體,還可以將球體狀的浮體21內設置填充滿空氣的腔體。浮體21通過連接桿22與殼體12固定連接,具體地,連接桿22的固定管與安裝位13固定連接,連接桿22的自由端與浮體的上端部連接。
[0035]在調水溶氧機I的殼體12外還設置有三個調水板31,調水板31呈矩形設置,在調水板31上貫穿地設置有多個通孔,多個通孔并排地設置在調水板31上。調水板31通過連接桿32與法蘭盤51固定連接,具體地,連接桿32的固定端34與法蘭盤51上的通孔配合固定連接,調水板31的固定端與連接桿32的自由端固定連接。在調水板31的自由端上設置有筋條33,筋條33沿著調水板31的延展方向延伸設置,筋條33與調水板31設置成預定的夾角,優選地,該夾角為直角。由于調水板31將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為了既達到增強調水板31剛度而又能撥動更多的水體,所以將筋條33朝向調水板31的轉動方向地設置。
[0036]在調水溶氧機I的殼體12的下方還設置有水葉4。水葉4包括轉輪部41和葉片部42、43,轉輪部41在其旋轉中心貫穿地開設有定位孔411,在定位孔411的四周還貫穿地開設有傳動孔,葉片部42和葉片部43以定位孔411為中心對稱設置,轉輪部41具有兩個以定位孔411為中心對稱設置的自由端412、413,其中在一個轉輪部41的自由端412上固定連接有葉片部42的固定部,在另外一端上的輪部41的自由端413上固定連接有葉片部43的固定部。
[0037]轉輪部41通過定位孔411和傳動孔與法蘭盤52(見圖4)固定連接,轉輪部41安裝到法蘭盤52后呈水平設置,葉片部42、43與轉輪部41設置成預定的夾角,優選地,該夾角為直角。由于水葉4與調水板31沿相同方向旋轉,為了撥動更多的水體,轉輪部41的自由端412、413均朝向水葉4旋轉方向延伸設置。葉片部42位于其最外端上具有自由端421,自由端421與葉片部42的固定端設置成鈍角的夾角α 1,葉片部43位于其最外端上具有自由端431,自由端431與葉片部43的固定端設置成鈍角的夾角,并且將自由端421和自由端431背向水葉4的旋轉方向地傾斜設置。
[0038]參照圖3,圖3是調水溶氧機I在側面視角下的結構圖。下面結合圖3對浮體21、調水板31和水葉4的位置進行說明,水葉4安裝在殼體12的正下方并接收電機11的驅動力旋轉,浮體21設置在位于調水溶氧機I的最外側,調水板31位于浮體21和水葉4之間的位置上并接收電機11的驅動力旋轉。
[0039]參照圖4和圖5,圖4是調水溶氧機I省略殼體12后結構圖,即電機11、減速齒輪組件和驅動裝置的結構圖,圖5是調水溶氧機I省略殼體12后剖視圖,即電機11、減速齒輪組件和驅動裝置的剖視圖。調水溶氧機I還包括減速齒輪組件和驅動裝置,減速齒輪組件和驅動裝置安裝在殼體12的腔體內。減速齒輪組件包括第一級減速齒輪組、第二級減速齒輪組、第三級減速齒輪組、第四級減速齒輪組、傳動軸55、傳動軸56、軸承71至78。
[0040]驅動裝置包括法蘭盤51、法蘭盤52、驅動軸套53和驅動軸54,驅動軸套53套在驅動軸54外,并在驅動軸54和驅動軸套53之間設置有軸承77和軸承78,使得驅動軸54和驅動軸套53相互不影響地轉動,驅動軸套53由軸承75和軸承76固定,軸承75和軸承76固定在殼體12的腔體內壁上。驅動軸套53和驅動軸54從殼體12的腔體內伸出到殼體12的下方,在驅動軸套53的下方連接有法蘭盤51,法蘭盤51作為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的第二驅動部與調水板31連接,在驅動軸54的下方連接有法蘭盤52,法蘭盤52作為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的第一驅動部與水葉4連接。
[0041]第一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第一減速驅動齒輪611和第一減速從動齒輪612,第一減速驅動齒輪611的直徑小于第一減速從動齒輪612的直徑。第一減速驅動齒輪611和第一減速從動齒輪612相互嚙合配合,第一減速驅動齒輪611與電機11的輸出軸連接并接收電機的驅動力后傳遞至第一減速從動齒輪612。
[0042]第二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第二減速驅動齒輪621和第二減速從動齒輪622,第二減速驅動齒輪621的直徑小于第二減速從動齒輪622的直徑。第二減速驅動齒輪621與第二減速從動齒輪622相互嚙合配合,第一減速從動齒輪612通過傳動軸71與第二減速驅動齒輪621連接并將驅動力傳遞至第二減速驅動齒輪621,第二減速驅動齒輪621將驅動力傳遞至第二減速從動齒輪622。傳動軸55由軸承71和軸承72固定,軸承71和軸承72固定在殼體12的腔體內壁上。
[0043]第三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第三減速驅動齒輪631和第三減速從動齒輪632,第三減速驅動齒輪631的直徑小于第三減速從動齒輪632的直徑。第三減速驅動齒輪631和第三減速從動齒輪632相互嚙合配合,第二減速從動齒輪622通過驅動軸54與第三減速驅動齒輪631連接,并通過驅動軸54的轉動將驅動力傳遞至第三減速驅動齒輪631,第三減速驅動齒輪631將驅動力傳遞至第三減速從動齒輪632。
[0044]第四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第四減速驅動齒輪641和第四減速從動齒輪642,第四減速驅動齒輪641的直徑小于第四減速從動齒輪642的直徑。第四減速驅動齒輪641和第四減速從動齒輪642相互嚙合配合,第三減速從動齒輪632通過傳動軸56與第四減速驅動齒輪641連接并將驅動力傳遞至第四減速驅動齒輪641,第四減速驅動齒輪641將驅動力傳遞至第四減速從動齒輪642,第四減速從動齒輪642與驅動軸套53連接并驅使驅動軸套53旋轉。傳動軸56由軸承73和軸承74固定,軸承73和軸承74固定在殼體12的腔體內壁上。
[0045]由于傳動軸55和傳動軸56以驅動軸54為中心對稱地設置,使得齒輪的布局更為合理,多個齒輪相互配合轉動時更為穩定。
[0046]電機11轉動工作時,電機11輸出的具有較快轉速的驅動力通過第一減速齒輪組和第二減速齒輪組減速后,經過兩級減速的驅動力傳遞至驅動軸54,通過驅動軸54的轉動帶動水葉4的轉動。
[0047]而驅動軸54的旋轉驅動力再經過第三減速齒輪組和第四減速齒輪組減速后,即電機11的驅動力經過四級減速后傳遞至驅動軸套53,通過驅動軸套53的轉動帶動調水板31的轉動。
[0048]由上可見,通過將水阻較大的浮體與調水板分離,并將調水板設置在位于水葉與浮體之間的位置上,有效地減少調水板在轉動時的水阻,有效地保護電機以及減少耗費電能。同時該分離結構的設置可使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在相對較穩定的狀態下的進行轉動工作,繼而避免驅動裝置或減速齒輪由于工作時不平衡而導致的故障,有利于提高調水溶氧機的工作穩定性。
[0049]同時通過結構簡單的水葉將水打上空中,在相同溶氧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大幅減低水葉成本,相比于結構復雜葉輪的,本發明的水葉除了可有效地控制成本外,還可以減低水阻,為電機減輕負載。
[0050]本發明的調水溶氧機在調水板和水葉在水中轉動的速度和水阻都不同的情況下,通過單個電機和減速齒輪組件有效地為調水板和水葉輸出兩組不同轉速,為調水板和水葉提供相對應且匹配的力矩,有利于提高調水效果以及溶氧效果,同時亦可減少電機的廢熱的產生和減少電能的損耗。采用單個電機輸出動力并經過減速齒輪組件和驅動裝置的傳動能夠減少因雙電機結構的復雜性以及故障率,對齒輪轉動速比合理優化和齒輪的合理布局后,使電機的傳動效率更_,不僅提1?增氧效果,亦可節能省電。
【權利要求】
1.調水溶氧機,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內形成有中空的腔體,所述殼體的外壁設置安裝位; 浮體,所述浮體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所述安裝位固定連接; 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安裝在所述腔體內,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端設置有第一驅動部和第二驅動部; 電機,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殼體上,所述電機與所述驅動裝置的從動端連接; 水葉,所述水葉與所述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 調水板,所述調水板與所述第二驅動部連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調水板通過第二連接桿與所述第二驅動部連接,所述調水板的固定端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桿的自由端上; 所述調水板位于所述水葉與所述浮體之間,所述浮體位于所述調水溶氧機的最外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調水板貫穿地設置有多個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調水板的自由端沿所述調水板的延伸方向設置有筋條,所述筋條與所述調水板設置成預定的夾角,所述筋條朝向所述調水板的轉動方向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調水板的數量為至少三個,所述第二驅動部為法蘭盤,多個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固定端均勻的固定連接在所述法蘭盤上。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葉包括轉輪部和兩個葉片部,所述轉輪部的兩個自由端以所述轉輪部的旋轉中心為軸芯對稱設置,每一個所述葉片部的固定端與一個所述轉輪部的自由端固定連接,所述轉輪部呈水平地與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所述葉片部與所述轉輪部設置成預定的夾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葉片部的自由端與所述葉片部的固定端設置成鈍角的夾角,所述葉片部的自由端背向所述水葉旋轉方向傾斜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輪部的兩個自由端均朝向所述水葉旋轉方向延伸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轉輪部的旋轉中心貫穿地設置有定位孔,所述轉輪部在所述定位孔的外周設置傳動孔,所述定位孔套在第一驅動部外,所述傳動孔與所述第一驅動部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調水溶氧機還包括減速齒輪組件,所述減速齒輪組件設置所述腔體內,所述電機通過所述減速齒輪組件與驅動裝置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軸和套在所述驅動軸外的驅動軸套,所述第一驅動部設置在所述驅動軸上,所述第二驅動部設置在所述驅動軸套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水溶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減速齒輪組件包括第一級減速齒輪組、第二級減速齒輪組、第三級減速齒輪組、第四級減速齒輪組; 所述第一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一減速驅動齒輪和第一減速從動齒輪,所述第一減速驅動齒輪與所述電機連接; 所述第二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二減速驅動齒輪和第二減速從動齒輪,所述第一減速從動齒輪通過第一傳動軸與所述第二減速驅動齒輪連接; 所述第三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三減速驅動齒輪和第三減速從動齒輪,所述第二減速從動齒輪通過所述驅動軸與所述第三減速驅動齒輪連接; 所述第四級減速齒輪組包括相互嚙合的第四減速驅動齒輪和第四減速從動齒輪所述第三減速從動齒輪通過第二傳動軸與所述第三減速驅動齒輪連接,所述第四減速從動齒輪與所述驅動軸套連接。
【文檔編號】A01K63/04GK104322427SQ201410498320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吳建良, 周順如, 徐芳 申請人:珠海市大力調水環保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