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269330閱讀:1194來源:國知局
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食用菌培養基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通過馬鈴薯、葡萄糖、瓊脂粉、水進行組合配制成母種培養基,并對馬鈴薯采用帶皮的馬鈴薯,使得制備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原料種類相比傳統的食用菌母種培養較少,但其營養成分能夠滿足食用菌母種的生長需求,帶皮的馬鈴薯為培養基帶入了部分纖維質材料,改善了母種培養基的結構;結合制備工藝步驟中的兩次調質、PH調整和原料處理步驟,使得各原料之間的成分發生復雜的微觀生化反應,并且定向生成所需的營養結構,使得母種培養基中的營養結構更加豐富,營養環境更加適合于母種的生長需求,加快了母種培養的生長速率,縮短了培養周期,降低了食用菌母種培養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用菌培養基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對于食用菌的的培養技術有多種,其中最為普遍,也最為受到歡迎的食用菌培養方案是采用多級菌種培養方式,即就是先制備母種培養基進行母種培養,獲得母種菌液后,再將菌液置入原種培養基上進行原種培養,獲得原種菌液;再將原種菌液置入栽培種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獲得栽培種,并將栽培種置入出菇袋或者培菌箱中,并對菌種進行恰當的工藝參數控制與調節,即可獲得食用菌;為此,正因為這種多級培養的模式受到人們的歡迎,也給食用菌的品質改善和保證帶來了較為樂觀的效果,于是,大量的研究人員開始著手對食用菌多級培養過程中的培養基以及培養基的制備方法研究,并對食用菌整個培養過程帶來了較優的技術效果。
[0003]母種培養基是食用菌培養過程中,能夠為后續培養步驟提供基礎性的菌種的環節,為此,在此階段培養出來的母種的品質與質量將會影響整個培養技術中所培養獲得的食用菌的品質與質量,為此,對于食用菌多級培養技術中,對于母種培養基進行研究與探索成為了食用菌多級培養的一個必備的環節,也是開始食用菌培養的一個重要性環節,于是有大量的研究者也從此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如專利號為⑶201410035566.8的《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去皮馬鈴薯、硬質木屑、葡萄糖、蔗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赤霉素、2,4-0、瓊脂和水,通過稱量配制、調節酸堿度后,加入瓊脂成分,裝入試管,調整試管中液體培養基的含量,塞棉塞后進行高壓滅菌鍋進行高壓滅菌后,獲得母種的培養基;又如專利號為⑶201210263132.4的《一種培養食用菌生產母種的培養基》通過馬鈴薯汁、葡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瓊脂粉以及魚粉廢水濃縮液以及余量水,通過魚粉廢水濃縮液替代蛋白胨添加于食用菌生產母種培養基中,提高了菌絲生長了質量和生長速度,結合配制、混合、加瓊脂、加熱溶解后分裝制備而成;但是,盡管如此,上述培養基對于母種的培養還難以達到理想化的程度,不能夠使母種菌絲的表觀形態優美、生長速率慢、培養周期長、培養成本大。
[0004]為此,本研究人員在長期的食用菌栽培技術中,對食用菌母種培養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將母種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進行工藝參數的探索與控制,工藝步驟的調整以及順序的調換,使得母種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更加的豐富,原料成本和原料種類更加較少,進而為降低食用菌母種培養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培養基選擇方案。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能夠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降低培養基原料的使用量和原料種類的使用量,并且能夠確保食用菌母種培養的營養需求,也能夠提高母種的生長速率,改善母種的生長環境,縮短培養周期,進而降低食用菌培養成本的特征。
[0006]該培養基的制備方法也在本發明中得以體現,該種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為本母種培養基中的營養結構改善,在原料種類減少的前提下,能夠確保母種生長需求的,并能夠縮短培養周期和提高母種生長速率,進而降低食用菌培養成本的特征。
[0007]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8]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原料成份為馬鈴薯190-2108、葡萄糖19-218、瓊脂粉19-218、水 950-11001111。
[0009]所述的原料成份為馬鈴薯2008、葡萄糖208、瓊脂粉208、水10001111。
[0010]所述的馬鈴薯為帶皮馬鈴薯。
[0011]該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2](1)原料處理:將馬鈴薯按量稱取后,用清水洗去表面的雜質后,將其置于粉碎機中,加入20001的水進行粉碎成100-300目,獲得馬鈴薯漿液,并將馬鈴薯漿液置于浸泡池中,并向其中加入20001水,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70-9017^111攪拌處理30-700111后,將其置于溫度為-51至151靜置儲存15-20111111,再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100-13017^111攪拌處理60-900111后,再向其中加入40001水,并將溶液升溫至溫度30-401,靜置處理20-300111后,再將其置于離心分離機中,采用5000-700017^111的離心分離機進行離心分離處理0.5-0.9匕并將其置于真空度為0.021^8-0.081?3下進行真空過濾處理,并在過濾時,加入10001水進行清洗處理,獲得濾液和渣液;并將渣液置于烘干機中,采用30-501的溫度烘烤1-21!,并再置于粉碎機中粉磨成400-500目的粉末,待用;
[0013](2) 一次調質:取步驟1)獲得粉末,并采用50-20001的水進行混合均勻,再置于萃取機中,進行30-601萃取30-40-11后,去除上清液,并將上清液盛裝,待用;取沉淀漿液,并將沉淀漿液與步驟1)獲得的濾液進行混合后,獲得一次調質漿液,待用;
[0014](3)調整值:將步驟2)獲得一次調質漿液的值調整為6.5-6.9,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50-701的環境中,密封靜置30-40111111,獲得微酸漿液,待用;
[0015](4)加瓊脂:向步驟3)獲得的微酸漿液加入瓊脂粉,并采用攪拌速度為40-5017111111攪拌處理1-511后,調整溫度為70-901靜置處理10-30111111,待用;
[0016](5) 二次調質:將步驟4)處理后的微酸漿液加入步驟2)盛裝待用的上清液中,攪拌速度為40-5017111111,攪拌處理40-50111111后,調整溫度為60-801,靜置處理10-200111后,待用;
[0017](6)滅菌分裝:將步驟5)處理完成的微酸漿液置于溫度為130-1701的滅菌鍋中,進行滅菌處理10-308后,將其分裝于規格為的試管中,即可制得食用菌母種培養基。
[0018]所述的試管的規格還可以為25111111X200111111。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效果體現在:
[0020]①通過馬鈴薯、葡萄糖、瓊脂粉、水進行組合配制成母種培養基,并對馬鈴薯采用帶皮的馬鈴薯,使得制備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原料種類相比傳統的食用菌母種培養較少,但其營養成分能夠滿足食用菌母種的生長需求,帶皮的馬鈴薯為培養基帶入了部分纖維質材料,改善了母種培養基的結構;結合制備工藝步驟中的兩次調質、調整和原料處理步驟,使得各原料之間的成分發生復雜的微觀生化反應,并且定向生成所需的營養結構,使得母種培養基中的營養結構更加豐富,營養環境更加適合于母種的生長需求,加快了母種培養的生長速率,縮短了培養周期,降低了食用菌母種培養成本。
[0021]②本發明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工藝簡單、原料種類較少,不必要加入氮磷鉀鎂硫等營養元素也能夠滿足食用菌母種的生長需求,能夠比傳統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對母種的培養的生長速率高10%左右,縮短了食用菌的培養周期,降低了食用菌的培養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護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0023]實施例1
[0024]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原料成份為馬鈴薯1908、葡萄糖218、瓊脂粉218、水11001111。
[0025]所述的馬鈴薯為帶皮馬鈴薯。
[0026]該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7](1)原料處理:將馬鈴薯按量稱取后,用清水洗去表面的雜質后,將其置于粉碎機中,加入20001的水進行粉碎成300目,獲得馬鈴薯漿液,并將馬鈴薯漿液置于浸泡池中,并向其中加入20001水,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9017^111攪拌處理70-=后,將其置于溫度為151靜置儲存20111111,再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13017^111攪拌處理90111111后,再向其中加入4001111水,并將溶液升溫至溫度401,靜置處理30111111后,再將其置于離心分離機中,采用700017^111的離心分離機進行離心分離處理0.5匕并將其置于真空度為0.081?^下進行真空過濾處理,并在過濾時,加入10(^1水進行清洗處理,獲得濾液和渣液;并將渣液置于烘干機中,采用501的溫度烘烤2匕并再置于粉碎機中粉磨成500目的粉末,待用;
[0028](2) 一次調質:取步驟1)獲得粉末,并采用20001的水進行混合均勻,再置于萃取機中,進行60-(:萃取40111111后,去除上清液,并將上清液盛裝,待用;取沉淀衆液,并將沉淀漿液與步驟1)獲得的濾液進行混合后,獲得一次調質漿液,待用;
[0029](3)調整值:將步驟2)獲得一次調質漿液的值調整為6.5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701的環境中,密封靜置40111111,獲得微酸漿液,待用;
[0030](4)加瓊脂:向步驟3)獲得的微酸漿液加入瓊脂粉,并采用攪拌速度為5017^111攪拌處理51!后,調整溫度為901靜置處理30111111,待用;
[0031](5) 二次調質:將步驟4)處理后的微酸漿液加入步驟2)盛裝待用的上清液中,攪拌速度為攪拌處理50111111后,調整溫度為801,靜置處理20-11后,待用;
[0032](6)滅菌分裝:將步驟5)處理完成的微酸漿液置于溫度為1701的滅菌鍋中,進行滅菌處理308后,將其分裝于規格為20皿X 200皿的試管中,即可制得食用菌母種培養基。
[0033]實施例2
[0034]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原料成份為馬鈴薯2108、葡萄糖晚、瓊脂粉198、7欠9501111。
[0035]所述的馬鈴薯為帶皮馬鈴薯。
[0036]該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7](1)原料處理:將馬鈴薯按量稱取后,用清水洗去表面的雜質后,將其置于粉碎機中,加入20001的水進行粉碎成100目,獲得馬鈴薯漿液,并將馬鈴薯漿液置于浸泡池中,并向其中加入20001水,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7017^111攪拌處理30-=后,將其置于溫度為靜置儲存15111111,再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10017^111攪拌處理60111111后,再向其中加入4001111水,并將溶液升溫至溫度301,靜置處理20111111后,再將其置于離心分離機中,采用500017^111的離心分離機進行離心分離處理0.9匕并將其置于真空度為0.021?^下進行真空過濾處理,并在過濾時,加入10(^1水進行清洗處理,獲得濾液和渣液;并將渣液置于烘干機中,采用301的溫度烘烤1卜,并再置于粉碎機中粉磨成400目的粉末,待用;
[0038](2) 一次調質:取步驟1)獲得粉末,并采用50“的水進行混合均勻,再置于萃取機中,進行301萃取30111111后,去除上清液,并將上清液盛裝,待用;取沉淀漿液,并將沉淀漿液與步驟1)獲得的濾液進行混合后,獲得一次調質漿液,待用;
[0039](3)調整值:將步驟2)獲得一次調質漿液的值調整為6.5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501的環境中,密封靜置30111111,獲得微酸漿液,待用;
[0040](4)加瓊脂:向步驟3)獲得的微酸漿液加入瓊脂粉,并采用攪拌速度為4017^111攪拌處理111后,調整溫度為701靜置處理10111111,待用;
[0041](5) 二次調質:將步驟4)處理后的微酸漿液加入步驟2)盛裝待用的上清液中,攪拌速度為4017111111,攪拌處理40-11后,調整溫度為601,靜置處理10111111后,待用;
[0042](6)滅菌分裝處理完成的微酸漿液置于溫度為1301的滅菌鍋中,進行滅菌處理108后,將其分裝于規格為20皿X 200皿的試管中,即可制得食用菌母種培養基。
[0043]實施例3
[0044]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原料成份為馬鈴薯2008、葡萄糖208、瓊脂粉208、水10001111。
[0045]所述的馬鈴薯為帶皮馬鈴薯。
[0046]該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7](1)原料處理:將馬鈴薯按量稱取后,用清水洗去表面的雜質后,將其置于粉碎機中,加入20001的水進行粉碎成200目,獲得馬鈴薯漿液,并將馬鈴薯漿液置于浸泡池中,并向其中加入20001水,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8017^111攪拌處理500111后,將其置于溫度為101靜置儲存18111111,再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12017^111攪拌處理75111111后,再向其中加入4001111水,并將溶液升溫至溫度351,靜置處理25111111后,再將其置于離心分離機中,采用600017^111的離心分離機進行離心分離處理0.7匕并將其置于真空度為0.051?^下進行真空過濾處理,并在過濾時,加入10(^1水進行清洗處理,獲得濾液和渣液;并將渣液置于烘干機中,采用401的溫度烘烤1.5匕并再置于粉碎機中粉磨成450目的粉末,待用;
[0048](2) 一次調質:取步驟1)獲得粉末,并采用10001的水進行混合均勻,再置于萃取機中,進行451萃取35111111后,去除上清液,并將上清液盛裝,待用;取沉淀漿液,并將沉淀漿液與步驟1)獲得的濾液進行混合后,獲得一次調質漿液,待用;
[0049](3)調整值:將步驟2)獲得一次調質漿液的值調整為6.7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601的環境中,密封靜置35111111,獲得微酸漿液,待用;
[0050](4)加瓊脂:向步驟3)獲得的微酸漿液加入瓊脂粉,并采用攪拌速度為4517^111攪拌處理31!后,調整溫度為801靜置處理20111111,待用;
[0051](5) 二次調質:將步驟4)處理后的微酸漿液加入步驟2)盛裝待用的上清液中,攪拌速度為4517111111,攪拌處理45-11后,調整溫度為701,靜置處理15111111后,待用;
[0052](6)滅菌分裝:將步驟5)處理完成的微酸漿液置于溫度為1501的滅菌鍋中,進行滅菌處理208后,將其分裝于規格為的試管中,即可制得食用菌母種培養基。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成份為馬鈴薯190-210g、葡萄糖19-21g、瓊脂粉 19-21g、水 950-1 10ml 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成份為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粉20g、水1000ml。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馬鈴薯為帶皮馬鈴薯。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處理:將馬鈴薯按量稱取后,用清水洗去表面的雜質后,將其置于粉碎機中,加入200ml的水進行粉碎成100-300目,獲得馬鈴薯漿液,并將馬鈴薯漿液置于浸泡池中,并向其中加入200ml水,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70-90r/min攪拌處理30_70min后,將其置于溫度為_5°C至15°C靜置儲存15-20min,再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并采用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100-130r/min攪拌處理60_90min后,再向其中加入400ml水,并將溶液升溫至溫度30-400C,靜置處理20-30min后,再將其置于離心分離機中,采用5000_7000r/min的離心分離機進行離心分離處理0.5-0.9h,并將其置于真空度為0.02MPa-0.08MPa下進行真空過濾處理,并在過濾時,加入10ml水進行清洗處理,獲得濾液和渣液;并將渣液置于烘干機中,采用30-50°C的溫度烘烤l_2h,并再置于粉碎機中粉磨成400-500目的粉末,待用; (2)一次調質:取步驟I)獲得粉末,并采用50-200ml的水進行混合均勻,再置于萃取機中,進行30-60°C萃取30-40min后,去除上清液,并將上清液盛裝,待用;取沉淀漿液,并將沉淀漿液與步驟I)獲得的濾液進行混合后,獲得一次調質漿液,待用; (3)調整PH值:將步驟2)獲得一次調質漿液的PH值調整為6.5-6.9,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50-70°C的環境中,密封靜置30-40min,獲得微酸漿液,待用; (4)加瓊脂:向步驟3)獲得的微酸漿液加入瓊脂粉,并采用攪拌速度為40-50r/min攪拌處理l_5h后,調整溫度為70-90°C靜置處理10-30min,待用; (5)二次調質:將步驟4)處理后的微酸漿液加入步驟2)盛裝待用的上清液中,攪拌速度為40-50r/min,攪拌處理40-50min后,調整溫度為60_80°C,靜置處理10_20min后,待用; (6)滅菌分裝:將步驟5)處理完成的微酸漿液置于溫度為130-170°C的滅菌鍋中,進行滅菌處理10-30S后,將其分裝于規格為20mmX 200mm的試管中,即可制得食用菌母種培養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試管的規格還可以為25謹Χ200_。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355782SQ201410532859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0日
【發明者】穆金成, 石代勇, 張月富, 潘發丹, 黃志忠, 高貴忠 申請人:湄潭金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