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及人工栽培方法

文檔序號:270677閱讀:542來源:國知局
一種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及人工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包括培養土、營養液和消毒殺菌粉劑。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以多毛馬齒莧嫩莖作為繁殖材料,剪枝插入栽培基質中,每日噴灑一定量的水,以葉面有水滴掉落為宜,以免葉面蒸發萎蔫,直至生根。經過3-4周的培育和管理即可生根長成新的植株。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栽培基質充分滿足多毛馬齒莧生長發育的需要,本發明人工栽培方法成活率高達98%,且根系發達,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春夏秋三季可行,利于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多毛馬齒寬的栽培基質及人工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植物人工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及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多毛馬齒莧(Portulaca pilosa),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植物,屬于窄葉馬齒莧。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及中國東南沿海沙地及開闊地。
[0003]多毛馬齒莧,莖密叢生多分枝,葉片近圓柱形或狹披針形,莖上或葉腋處密被白色長疏柔毛,花玫紅色,直徑約2cm,花期為5-8月。具有耐高溫、耐旱、抗寒、耐瘠薄等特點,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要求土壤PH值在5.5-7.0,可與其他地被植物配制或作為屋頂綠化植物,管理簡便。它不但側根發達、莖葉繁茂、萌發力強,病蟲害少,但多毛馬齒莧為肉質莖,不耐水濕,對土壤的通氣和排水狀況要求很高。
[0004]多毛馬齒莧作為野生馬齒莧品種,尚目前無人工栽培。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綠化用地日益緊張,屋頂綠化具有節約土地、建筑節能、截留雨水、凈化空氣、緩解城市雨洪壓力及降低熱島效應等顯著的生態效益,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起才開始研究屋頂綠化技術,發展較晚,屋頂綠化技術和研究相比于歐美國家相對滯后。在近20年的屋頂綠化植物選擇過程中,雖然成功應用了約100種(含品種)植物,但現階段我國應用廣泛、適應性強、長勢表現優良的屋頂綠化植物大多是適合屋頂花園(重型屋頂綠化)應用的植物,針對輕型屋頂綠化而言,除禾草類植物之外,僅有景天科植物佛甲草一種應用較多,植物生態群落單調,植物種類單一、缺乏生機。在屋頂綠化開展較好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佛甲草大量運用到城市屋頂綠化中,占到總數的50%,這種群落結構往往顏色單調,多樣性不高,長時間、大面積的栽種一種植物,群落極其脆弱,容易造成退化和病蟲害增力口,進而導致植物大面積死亡。日前北京、上海的佛甲草屋頂綠化已出現出苗慢、不整齊、斑禿甚至全坪死亡的現象。因此,我國目前適于生態環保型的輕型屋頂綠化植物品種稀缺,存在屋頂綠化生態群落單調、景觀效果較差、忽視優良鄉土草本植物的應用等問題。多毛馬齒莧如若能得到繁殖推廣應用,將改善我國輕型屋頂綠化植物品種稀缺、植物種類單一的現狀,將極大地促進輕型屋頂綠化建設的產業化發展。
[0005]多毛馬齒莧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自然條件下再生能力較強。在目前國內屋頂綠化植物選擇方面,人們著重選擇多年生植物;對馬齒莧的開發利用,國內多數人的注意力聚焦在寬葉馬齒莧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上。而對馬齒莧的園林綠化作用了解較少,尤其是多毛馬齒莧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學性狀等則幾乎仍處于空白狀態。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國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多毛馬齒莧生產繁殖基地,人工種植多毛馬齒莧是解決多毛馬齒莧園林綠化苗源、實現多毛馬齒莧大幅推廣應用的必然之路。
[0006]目前多毛馬齒莧的繁殖方法有以下幾種:
(I)種子繁殖:多毛馬齒莧的種子細小,邊開花邊結籽、種子成熟后即自行開裂散落的特性,人工收集不易,且易收集到未達到生理成熟的種子,發芽率在45%-60%左右,種子的休眠期達6個月以上才能發芽。對于大田生產來說,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0007](2)扦插繁殖:常規的扦插繁殖成活率可達到70%_80%左右,比較浪費野生的植物種質資源。
[0008](3)組織培養繁殖法:條件要求高,技術性強,不利于推廣。
[0009]由此可見,以上方法都難實現既節約多毛馬齒莧野生種質資源,又可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多毛馬齒莧的目標。
[0010]野生馬齒莧常見有3個品種:寬葉馬齒莧、窄葉馬齒莧和觀賞馬齒莧,多毛馬齒莧屬窄葉馬齒莧,窄葉馬齒莧耐寒抗旱,寬葉馬齒莧葉大而肥厚,但不耐寒,較抗旱。由于國內多數人的注意力聚焦在寬葉馬齒莧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上,因此目前僅有針對寬葉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技術,其中公開了以下技術特征:選取肥沃、疏松、中性或弱酸性的土壤,并與腐熟有機肥、復合肥混合使用;從野生苗發枝多、長勢旺盛的強壯植株上選采插穗,每段要留有3-5個節,插穗入土 3厘米左右,株行距10厘米*23厘米,選在陰雨天扦插,如晴天扦插,應在下午4時以后,插后應采取遮蔭措施,若土壤缺水,傍晚澆水,直至活棵(劉榮斌.野菜馬齒莧人工栽培新技術.《安徽農業》2004年第4期第6頁)。
[0011]寬葉馬齒莧和窄葉馬齒莧雖同屬野生馬齒莧,但是習性各異,其栽培管理方法也因而不同,尤其是對土壤的要求更為嚴格,具體是土壤的酸堿度和物理性質,如排水、透氣和保水性等。中國專利CN103288538A公開了一種果木用培養土,包括山泥、園土、河沙、腐殖質、木屑、堆肥、骨粉、消毒劑和PH調節劑,其中消毒劑為過氧醋酸和氯化磷酸三鈉中的一種,PH調節劑為消石灰和小蘇打中的一種,該培養土持水透氣性好,比重合適,營養全面,但是僅適用于各種果木,對多毛馬齒莧并不適用。中國專利CN103274819A公開了一種花卉用培養土,包括山泥、園土、腐殖質、草木灰、堆肥、消毒劑和PH調節劑,其中消毒劑為高錳酸鉀和雙氧水中的一種,pH調節劑為生石灰和純堿中的一種,該培養土是堿性培養土,而多毛馬齒莧要求土壤PH值在5.5-7.0,因此該培養土對多毛馬齒莧也不適用。
[0012]綜上所述,目前尚未有適用于培養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及相應的人工栽培技術。


【發明內容】

[001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填補現有技術中的空白,提供一種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
[0014]—種多毛馬齒覓的栽培基質,包括培養土、營養液和消毒劑,所述的培養土包括田園土和谷殼灰、河沙、泥炭、椰殼塊和甘蔗渣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其中一種成分為田園土 ;
所述的營養液包括腐植酸和海藻肥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的消毒劑包括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和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5]進一步的,所述的培養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田園土 30-40份、谷殼灰10-15份、河沙8-12份、泥炭15-20份、椰殼塊6-10份和甘蔗渣8_12份。
[0016]進一步的,所述的培養土還包括4-8份如下基質原料中的一種:茶柏、園林廢棄物、堆肥、碳化稻殼。
[0017]進一步的,所述的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2-8份、海藻肥1-7份和清水1000份。
[0018]進一步的,所述的消毒劑由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和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以體積比為2-3:1混合制得。
[0019]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既能節約多毛馬齒莧野生種質資源的,又可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快速繁殖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
[0020]一種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配制栽培基質:按照配比進行培養土的配制,使用營養液澆淋培養土,向培養土中撒入消毒殺菌粉劑,制得栽培基質,將栽培基質鋪放到畦面上;
(2)剪枝:剪取二級分枝的多毛馬齒莧嫩莖,每個嫩莖上有1-6個三級分枝;
(3)扦插:將步驟(2)的剪枝下部剪成楔形,插入栽培基質中;
(4)促生根生長:對步驟(3)扦插后的剪枝進行清水噴淋,清水噴淋時將水噴灑在扦插剪枝的莖葉上,天晴時噴水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天陰時,白天任何時間均可進行,每次噴淋以葉面有水珠滴落為宜,直至生根成活;待扦插的剪枝生根成活后進行促生長的追肥處理;
(5)定植:待步驟(4)生根成活的剪枝生長至10-12cm后進行帶土定植。
[0021]所述步驟(4)追肥處理所用的肥料包括0.15%硫酸亞鐵溶液、0.15%磷酸二氫鉀溶液、0.15%尿素溶液和0.05%多菌靈溶液中的一種或多種;進一步地,所述的肥料為0.15%硫酸亞鐵溶液、0.15%磷酸二氫鉀溶液、0.15%尿素溶液和0.05%多菌靈溶液以體積比1-2:3-6:1:1混合得到的溶液,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淋施肥或散施后使用清水噴淋。
[0022]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還包括防病管理,所述的防病管理包括白銹病防治:發病初期噴施53%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3次,連續噴15-20天;白粉病的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稀釋液和25%粉銹寧1500-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3次,連續噴7-10天,并及時清除帶病源的莖葉;菌核病的防治:使用25%甲霜靈800倍稀釋液、40%菌核凈1000倍稀釋液和50%農利靈1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2-3次;病毒病的防治: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1-2次。
[0023]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還包括防蟲管理,所述的防蟲管理包括馬齒莧野螟的防除:使用10%殺滅菊酯EC 2000-3000倍稀釋液噴施;蝸牛的防除:撒生石灰防除,每畝用5-10kg生石灰,撒在植株附近,或夜間噴施70-100倍的氨水毒殺。
[0024]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還包括棚內遮蔭與噴霧保濕,保持棚內濕度60-85%。
[0025]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所需場地為室外苗圃基地,竹木結構遮蔭網棚,內建寬0.75-0.90m、長度根據大棚縱向長度而定的苗床。遮蔭使用透光率為75%的遮陽網,覆蓋于苗床小拱架之上,小拱架為橫跨于苗床的寬2cm的竹條片,其兩端插入苗床邊緣,間隔70cm,形成中間高50cm的拱形架。
[0026]本發明剪枝在營養土生長至長出三級分枝時摘頂或剪下莖尖,當萌發出更多的帶芽新側枝時,就達到多毛馬齒莧成苗再繁殖的要求,可重復本發明的步驟進行再繁殖。
[0027]田園土:因經常施肥耕作,肥力較高,團粒結構好,是配制培養土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缺點是干時表層易板結,濕時通氣透水性差,因此不能單獨使用。
[0028]谷殼灰:谷殼灰是由稻谷殼燃燒完全后而成的灰,略偏堿性,含豐富的鉀兀素,排水透氣性好。
[0029]河沙:河沙排水透氣好,摻入粘重土中,可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增加土壤排水通氣性,其缺點是毫無肥力。
[0030]泥炭:泥炭是一種經過幾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澤地產物(又稱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同時也是煤最原始的狀態,無菌、無毒、無污染,通氣性能好,質輕、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動,增強生物性能,營養豐富,有一定的酸性。
[0031]椰殼塊:含纖維多,疏松透氣,吸水性好,使用周期長,不易腐敗,能降低土壤水的蒸發率,使得在植物根部周圍產生潮濕的環境,同時也可允許充足的空氣流通和多余水分的快速排除,堅硬的椰殼塊塊還能為根部提供支撐,但是椰殼塊本身只有少量養分,多用于蘭花的栽培。
[0032]甘蔗渣:甘蔗渣含有豐富的纖維分,灰分少,偏酸性,甘蔗渣多用于栽培食用菌,如鮑魚菇、雞腿菇、木耳等。
[0033]田園土、谷殼灰、河沙和泥炭均有其優缺點,將四者按一定比例混合恰好能取長補短,調制出一種PH值和物理性質適宜的培養土,再配合椰殼塊和甘蔗渣使用,進一步調節培養土的pH值和物理性質,同時為根系的生長提供附著點和支撐。本發明以田園土 30-40份、谷殼灰I O-15份、河沙8-12份、泥炭15-20份、椰殼塊6-10份和甘蔗渣8-12份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培養土,本發明培養土以田園土為主,結合10-15份谷殼灰和15-20份泥炭為多毛馬齒莧的生長提供豐富的養分,谷殼灰的堿性和泥炭的酸性調和使培養土 PH值6.0-6.5,再結合8-12份河沙、6-10份椰殼塊和8-12份甘蔗渣,改善培養土的組織結構,使其具有良好的保肥性、持水性和透氣性,對多毛馬齒莧的生長極為有利。茶柏、園林廢棄物、堆肥和碳化稻殼都是有機肥,所含營養物質豐富,且肥效長而穩定,在本發明培養土加入4-8份茶柏、園林廢棄物、堆肥或碳化稻殼中的一種,可提高本發明培養土的肥力,更有利于多毛馬齒覓的生長。
[0034]本發明的培養土再結合本發明的營養液和消毒劑得到的栽培基質,能夠有效的將細菌害蟲殺滅,有利于多毛馬齒莧的成活,減少多毛馬齒莧生長過程病蟲害的發生,同時為多毛馬齒莧提供了營養全面、肥效溫和持久的生長環境。
[0035]本發明的栽培基質結合本發明的人工栽培方法和栽培管理,多毛馬齒莧成活率高達98%
,且根系發達,病蟲害極少。
[003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滿足多毛馬齒莧生長發育的需要,含有豐富的養料、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通透性能、保濕保肥,防治病蟲與病害。
[0037]2、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運用無性生殖原理,結合本發明獨特的栽培基質養殖多毛馬齒莧剪枝,同時嚴格控制棚內的光照與濕度,經過3-4周的培育和管理即可生根長成新的植株,成活率聞達98%,且根系發達,病蟲害極少。
[0038]3、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繁殖快速,生產的多毛馬齒莧生根后的苗木又可作為母株剪取枝條進行多次繁殖,這樣使繁殖系數按幾何級數增加,一年可繁殖5-7代,繁殖系數為5-10 倍。
[0039]4、本發明操作簡單易行,春夏秋三季可行,易于推廣,可工廠化生產,有利于豐富園林綠化地被類植物品種,實現對鄉土植物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將改善我國輕型屋頂綠化植物品種稀缺、植物種類單一的現狀,極大地促進輕型屋頂綠化建設的產業化發展。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采用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內容。
[0041]以下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42]實施例1、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
本發明采用遮蔭使用透光率為75%的遮陽網,覆蓋于苗床小拱架之上,小拱架為橫跨于苗床的寬2cm的竹條片,其兩端插入苗床邊緣,間隔70cm,形成中間高50cm的拱形架。
[0043](I)配制栽培基質:田園土 30份、谷殼灰15份、河沙12份、泥炭20份、椰殼塊6份、甘蔗渣12份和園林廢棄物2份混合均勻得培養土,使用營養液澆淋培養土,營養液由腐植酸2份、海藻肥7份和清水1000份配制而成,向培養土中撒入由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和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以體積比為2:1混合制得的消毒殺菌粉劑,得栽培基質,將栽培基質鋪放到畦面上。
[0044](2)剪枝:剪取二級分枝的多毛馬齒莧嫩莖,每個嫩莖上有1-2個三級分枝。
[0045](3)扦插:將步驟(2)的剪枝下部剪成楔形,以株行距1cmX 1cm插入栽培基質中。
[0046](4)促生根生長:對步驟(3)扦插后的剪枝進行清水噴淋,清水噴淋時將水噴灑在扦插剪枝的莖葉上,天晴時噴水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天陰時,白天任何時間均可進行,每次噴淋以葉面有水珠滴落為宜,直至生根成活。待剪枝生根成活后進行促生長的追肥處理。追肥處理使用的肥料為0.15%硫酸亞鐵溶液、0.15%磷酸二氫鉀溶液、0.15%尿素溶液和0.05%多菌靈溶液以體積比1:6:1:1混合得到的溶液,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淋施肥或散施后使用清水噴淋。
[0047](5)定植:待步驟(4)生根成活的剪枝生長至10-12cm后進行帶土定植。
[0048]同期進行防病、防蟲管理以及棚內遮蔭與噴霧保濕,保持棚內濕度60%。
[0049]防病管理包括白銹病防治:發病初期噴施53%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3次,連續噴15-20天;白粉病的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稀釋液和25%粉銹寧1500-2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_3次,連續噴7_10天,并及時清除帶病源的莖葉;菌核病的防治:使用25%甲霜靈800倍稀釋液、40%菌核凈1000倍稀釋液和50%農利靈1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2-3次;病毒病的防治: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1-2次。
[0050]防蟲管理包括馬齒莧野螟的防除:使用10%殺滅菊酯EC 2000-3000倍稀釋液噴施;蝸牛的防除:撒生石灰防除,每畝用5-10kg生石灰,撒在植株附近,或夜間噴施70-100倍的氨水毒殺。
[0051]經過4周的培育和管理,多毛馬齒莧剪枝生根長成新的植株,根系發達,成活率達93%。
[0052]實施例2、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
本發明采用遮蔭使用透光率為75%的遮陽網,覆蓋于苗床小拱架之上,小拱架為橫跨于苗床的寬2cm的竹條片,其兩端插入苗床邊緣,間隔70cm,形成中間高50cm的拱形架。
[0053](I)配制栽培基質:田園土 40份、谷殼灰10份、河沙8份、泥炭15份、椰殼塊10份、甘蔗渣12份和茶柏5份混合均勻得培養土,使用營養液澆淋培養土,營養液由腐植酸8份、海藻肥I份和清水1000份配制而成,向培養土中撒入由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和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以體積比為3:1混合制得的消毒殺菌粉劑,得栽培基質,將栽培基質鋪放到畦面上。
[0054](2)剪枝:剪取二級分枝的多毛馬齒莧嫩莖,每個嫩莖上有3-5個三級分枝。
[0055](3)扦插:將步驟(2)的剪枝下部剪成楔形,以株行距1cmX 1cm插入栽培基質中。
[0056](4)促生根生長:對步驟(3)扦插后的剪枝進行清水噴淋,清水噴淋時將水噴灑在扦插剪枝的莖葉上,天晴時噴水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天陰時,白天任何時間均可進行,每次噴淋以葉面有水珠滴落為宜,直至生根成活。待剪枝生根成活后進行促生長的追肥處理,追肥處理使用的肥料為0.15%硫酸亞鐵溶液、0.15%磷酸二氫鉀溶液、0.15%尿素溶液和0.05%多菌靈溶液以體積比2:3:1:1混合得到的溶液,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淋施肥或散施后使用清水噴淋。
[0057](5)定植:待步驟(4)生根成活的剪枝生長至10-12cm后進行帶土定植。
[0058]同期進行防病、防蟲管理以及棚內遮蔭與噴霧保濕,保持棚內濕度85%。
[0059]防病管理包括白銹病防治:發病初期噴施53%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3次,連續噴15-20天;白粉病的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稀釋液和25%粉銹寧1500-2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_3次,連續噴7_10天,并及時清除帶病源的莖葉;菌核病的防治:使用25%甲霜靈800倍稀釋液、40%菌核凈1000倍稀釋液和50%農利靈1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2-3次;病毒病的防治: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1-2次。
[0060]防蟲管理包括馬齒莧野螟的防除:使用10%殺滅菊酯EC 2000-3000倍稀釋液噴施;蝸牛的防除:撒生石灰防除,每畝用5-10kg生石灰,撒在植株附近,或夜間噴施70-100倍的氨水毒殺。
[0061]經過4周的培育和管理,多毛馬齒莧剪枝生根長成新的植株,根系發達,成活率達94%。
[0062]實施例3、本發明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
本發明采用遮蔭使用透光率為75%的遮陽網,覆蓋于苗床小拱架之上,小拱架為橫跨于苗床的寬2cm的竹條片,其兩端插入苗床邊緣,間隔70cm,形成中間高50cm的拱形架。
[0063](I)配制栽培基質:田園土 35份、谷殼灰12份、河沙10份、泥炭19份、椰殼塊8份、甘蔗渣10份和堆肥8份混合均勻得培養土,使用營養液澆淋培養土,營養液由腐植酸4份、海藻肥3份和清水1000份配制而成。向培養土中撒入由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和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以體積比為2.5:1混合制得的消毒殺菌粉劑,得栽培基質,將栽培基質鋪放到畦面上。
[0064](2)剪枝:剪取二級分枝的多毛馬齒莧嫩莖,每個嫩莖上有4-6個三級分枝。
[0065](3)扦插:將步驟(2)的剪枝下部剪成楔形,以株行距1cmX 1cm插入栽培基質中。
[0066](4)促生根成活:對步驟(3)扦插后的剪枝進行清水噴淋,清水噴淋時將水噴灑在扦插剪枝的莖葉上,天晴時噴水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天陰時,白天任何時間均可進行,每次噴淋以葉面有水珠滴落為宜,直至生根成活。待剪枝生根成活后進行促生長的追肥處理,追肥處理使用的肥料為0.15%硫酸亞鐵溶液、0.15%磷酸二氫鉀溶液、0.15%尿素溶液和0.05%多菌靈溶液以體積比2:5:1:1混合得到的溶液,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淋施肥或散施后使用清水噴淋。
[0067](5)定植:待步驟(4)生根成活的剪枝生長至10-12cm后進行帶土定植。
[0068]同期進行防病、防蟲管理以及棚內遮蔭與噴霧保濕,保持棚內濕度70%。
[0069]防病管理包括白銹病防治:發病初期噴施53%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3次,連續噴15-20天;白粉病的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稀釋液和25%粉銹寧1500-2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_3次,連續噴7_10天,并及時清除帶病源的莖葉;菌核病的防治:使用25%甲霜靈800倍稀釋液、40%菌核凈1000倍稀釋液和50%農利靈1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2-3次;病毒病的防治: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1-2次。
[0070]防蟲管理包括馬齒莧野螟的防除:使用10%殺滅菊酯EC 2000-3000倍稀釋液噴施;蝸牛的防除:撒生石灰防除,每畝用5-10kg生石灰,撒在植株附近,或夜間噴施70-100倍的氨水毒殺。
[0071]經過4周的培育和管理,多毛馬齒莧剪枝生根長成新的植株,根系發達,成活率達98%。
[0072]對比例一、選取CN103288538A —種果木用培養土中的實施例2的培養土,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同實施例3。
[0073]經過4周的培育和管理,多毛馬齒莧剪枝生根長成新的植株,根系生長情況欠佳,成活率僅為75%。
[0074]實施例1-3與對比例一相比,實施例1-3的多毛馬齒莧的成活率明顯高于比例一,其中以實施例3的成活率最高,由此可見本發明的栽培基質對多毛馬齒莧的生長極其有利,同時結合本發明的人工栽培方法,多毛馬齒莧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且根系發達。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包括培養土、營養液和消毒劑,所述的培養土包括田園土和谷殼灰、河沙、泥炭、椰殼塊和甘蔗渣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其中一種成分為田園土; 所述的營養液包括腐植酸和海藻肥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的消毒劑包括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和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養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田園土 30-40份、谷殼灰10-15份、河沙8-12份、泥炭15-20份、椰殼塊6_10份和甘鹿禮:8-12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養土還包括4-8份如下基質原料中的一種:茶柏、園林廢棄物、堆肥、碳化稻殼。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2-8份、海藻肥1-7份和清水1000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劑由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和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以體積比為2-3:1混合制得。
6.一種包括權利要求1-4所述栽培基質的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栽培基質:按照配比進行培養土的配制,使用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營養液澆淋培養土,向培養土中撒入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消毒劑,制得栽培基質,將栽培基質鋪放到畦面上; (2)剪枝:剪取二級分枝的多毛馬齒莧嫩莖,每個嫩莖上有1-6個三級分枝; (3)扦插:將步驟(2)的剪枝下部剪成楔形,插入栽培基質中; (4)促生根生長:對步驟(3)扦插后的剪枝進行清水噴淋,待扦插的剪枝生根成活后進行促生長的追肥處理; (5)定植:待步驟(4)生根成活的剪枝生長至10-12cm后進行帶土定植。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追肥處理所用的肥料為0.15%硫酸亞鐵溶液、0.15%磷酸二氫鉀溶液、0.15%尿素溶液和0.05%多菌靈溶液以體積比1-2:3-6:1:1混合得到的溶液,施肥方式為葉面噴淋施肥或散施后使用清水噴淋。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病管理,所述的防病管理包括白銹病防治:發病初期噴施53%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3次,連續噴15-20天;白粉病的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稀釋液和25%粉銹寧1500?2000倍稀釋液,一天噴2_3次,連續噴7_10天,并及時清除帶病源的莖葉;菌核病的防治:使用25%甲霜靈800倍稀釋液、40%菌核凈1000倍稀釋液和50%農利靈1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2-3次;病毒病的防治: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一個月噴施1-2次。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蟲管理,所述的防蟲管理包括馬齒莧野螟的防除:使用10%殺滅菊酯EC 200(Γ3000倍稀釋液噴施;蝸牛的防除:撒生石灰防除,每畝用5-10kg生石灰,撒在植株附近,或夜間噴施7(Γ100倍的氨水毒殺。
10.如權利要求6-9任一項所述的多毛馬齒莧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棚內遮蔭與噴霧保濕,保持棚內濕度60-85%。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311339SQ201410562001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2日
【發明者】譚建萍, 徐志平, 李映萍, 馮麗丹, 鄭玉賢 申請人:廣州市東籬環境藝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