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一種堿性肥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偏堿性更健康,而且大多樹的植物和作物都適宜堿性土壤中生長,這里將廢棄的核桃殼等廢棄材料浸泡后研磨成勻漿,再混合微生物菌劑及一些如石膏粉、骨粉等偏堿性的改良劑制成肥料外包成分,內部是由包膜劑包被的NPK營養成分,外包成分先進入土層,疏松土質,增加土壤透氣性,便于內部包膜成分進入內部,直接作用根系,便于吸收,防止雨水沖刷造成浪費,特制的包膜材料具有緩釋和無污染的特點,使農產品更健康。
【專利說明】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肥料中堿性功能分的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化學肥料是農業生產中最大的物質投入,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在提高單產中,化肥對增產所起的作用占40~60%,但是生產時間表明,由于花肥料本身性質和土壤環境條件及農業措施等的影響,化學肥料利用率很低。中國因肥料養分利用率低所造成的養分資源浪費十分驚人,據統計中國每年生產、施用的氮肥量約為2千萬噸,其肥料的當季利用率只用30~50%,累計利用率為45~60%,因氮肥利用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達239.4億元。如何提高化學肥料的利用率、減小因施肥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可持續發展高效農業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緩/控釋肥的研宄和利用已成為世界肥料研宄的熱點,緩/控釋技術從探索階段的無機物包膜大粒碳銨技術和肥包肥技術,發展到現階段的樹脂包衣技術,現階段樹脂包膜技術。
[0003]有機肥料富含有機物質和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僅能提供作物生長所需養分,改良土壤,還可以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促進作物高產穩產,保持土壤肥力,同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有機肥料能增加作物產量、培肥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因此,在我國推廣應用有機肥料,符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對促進農業與資源、農業與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發展,從源頭上促進農產品安全、清潔生產,保護生態環境都有重要意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安全衛生無污染的有機、綠色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廣大農民迫切需要施用有機肥來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發明內容】
[0004]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骨粉20~28、河沙10~15、蓖麻餅40~55、豆柏55~70、核桃殼20~30、石膏粉15~20、高嶺土 20~24、面粉10~20、有益微生物菌群3~4、瓊脂2~3、尿素12~16、鉀肥10~14、鈣鎂磷肥12~15、碳酸氫鈉8~12、堿石灰15~20、包膜劑3~4和適量的水;
所述包膜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乙烯基苯1~2、氧化鈣4~6、三聚氰胺甲醛樹脂3~5、異丙醇6~9、竹炭粉3~5、醋酸2~4、甘油1~2、石灰石粉8~10、過硫酸鐘0.5—1和適量的水;制備方法是:將異丙醇加3~4倍的水稀釋,再加入二乙烯基苯、甘油、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和過硫酸鉀,加熱攪拌溶解,混合氧化鈣、淀粉、醋酸和石灰石粉,加入至前述溶液中并攪拌成乳劑,最后干燥濃縮制得。
[0005]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I)混合蓖麻餅、豆柏和核桃殼,加水剛好沒過物料,浸泡2~3天,加入河沙研磨成勻漿,然后拌入石膏粉、骨粉及高嶺土調成糊狀; (2)將面粉、有益微生物菌群和瓊脂混合,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烘干后粉碎成60目大小的顆粒,最后加入至(I)所述的材料中,混勻后備用;
(3)混合尿素、鉀肥、鈣鎂磷肥、碳酸氫鈉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4~6倍的水加熱攪拌30~40min,加入堿石灰攪拌成勻漿,經干燥后初步造粒;
(4)將(3)的顆粒放于包膜機中,在60~70°C下將包膜劑噴灑于運動中的肥料顆粒表面,再通熱風干燥10~15min,最后將(2)所述的糊狀材料包被在顆粒表面,烘干即可。
[0006]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是一種堿性肥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科學研宄證明人體偏堿性更健康,而且大多樹的植物和作物都適宜堿性土壤中生長,這里將廢棄的核桃殼等廢棄材料浸泡后研磨成勻漿,再混合微生物菌劑及一些如石膏粉、骨粉等偏堿性的改良劑制成肥料外包成分,內部是由包膜劑包被的NPK營養成分,外包成分先進入土層,疏松土質,增加土壤透氣性,便于內部包膜成分進入內部,直接作用根系,便于吸收,防止雨水沖刷造成浪費,特制的包膜材料具有緩釋和無污染的特點,使農產品更健康。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1:
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骨粉25、河沙
12、蓖麻餅45、豆柏65、核桃殼20、石膏粉15、高嶺土 24、面粉15、有益微生物菌群3、瓊脂
2、尿素12、鉀肥14、鈣鎂磷肥15、碳酸氫鈉10、堿石灰20、包膜劑3和適量的水;
所述包膜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乙烯基苯2、氧化鈣4、三聚氰胺甲醛樹脂4、異丙醇8、竹炭粉3、醋酸3、甘油2、石灰石粉10、過硫酸鉀I和適量的水;制備方法是:將異丙醇加3~4倍的水稀釋,再加入二乙烯基苯、甘油、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和過硫酸鉀,加熱攪拌溶解,混合氧化鈣、淀粉、醋酸和石灰石粉,加入至前述溶液中并攪拌成乳劑,最后干燥濃縮制得。
[0008]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混合蓖麻餅、豆柏和核桃殼,加水剛好沒過物料,浸泡2~3天,加入河沙研磨成勻漿,然后拌入石膏粉、骨粉及高嶺土調成糊狀;
(2)將面粉、有益微生物菌群和瓊脂混合,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烘干后粉碎成60目大小的顆粒,最后加入至(I)所述的材料中,混勻后備用;
(3)混合尿素、鉀肥、鈣鎂磷肥、碳酸氫鈉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4~6倍的水加熱攪拌30~40min,加入堿石灰攪拌成勻漿,經干燥后初步造粒;
(4)將(3)的顆粒放于包膜機中,在60~70°C下將包膜劑噴灑于運動中的肥料顆粒表面,再通熱風干燥10~15min,最后將(2)所述的糊狀材料包被在顆粒表面,烘干即可。
[0009]將本發明的堿性生態功能肥料用于種植茶葉實驗,選擇5畝種植基地,施用本發明的功能肥,作為實驗組,對照組的5畝茶葉按常規種植要求施常規肥料,其它條件相同,實驗證明,實驗組種植的茶葉無論色澤及產量都優于對照組的茶葉,同時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的使用,避免肥料浪費現象,由于使用有機發酵成分,更加受市場歡迎,畝平均增產
15.7%,同比經濟提高20.2%。
【權利要求】
1.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骨粉20~28、河沙10~15、蓖麻餅40~55、豆柏55~70、核桃殼20~30、石膏粉15~20、高嶺土 20~24、面粉10~20、有益微生物菌群3~4、瓊脂2~3、尿素12~16、鉀肥10~14、鈣鎂磷肥12~15、碳酸氫鈉8~12、堿石灰15~20、包膜劑3~4和適量的水; 所述包膜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乙烯基苯1~2、氧化鈣4~6、三聚氰胺甲醛樹脂3~5、異丙醇6~9、竹炭粉3~5、醋酸2~4、甘油1~2、石灰石粉8~10、過硫酸鐘0.5—1和適量的水;制備方法是:將異丙醇加3~4倍的水稀釋,再加入二乙烯基苯、甘油、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和過硫酸鉀,加熱攪拌溶解,混合氧化鈣、淀粉、醋酸和石灰石粉,加入至前述溶液中并攪拌成乳劑,最后干燥濃縮制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堿性生態功能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混合蓖麻餅、豆柏和核桃殼,加水剛好沒過物料,浸泡2~3天,加入河沙研磨成勻漿,然后拌入石膏粉、骨粉及高嶺土調成糊狀; (2)將面粉、有益微生物菌群和瓊脂混合,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烘干后粉碎成60目大小的顆粒,最后加入至(I)所述的材料中,混勻后備用; (3)混合尿素、鉀肥、鈣鎂磷肥、碳酸氫鈉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4~6倍的水加熱攪拌30~40min,加入堿石灰攪拌成勻漿,經干燥后初步造粒; (4)將(3)的顆粒放于包膜機中,在60~70°C下將包膜劑噴灑于運動中的肥料顆粒表面,再通熱風干燥10~15min,最后將(2)所述的糊狀材料包被在顆粒表面,烘干即可。
【文檔編號】C05G3/04GK104478626SQ201410569950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3日
【發明者】莊蕙瑛 申請人:合肥智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