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及育苗的苗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包括冬季育苗——春季移栽;1)冬季育苗,將紅薯塊根種植在地溫大于15度紅薯育苗苗床里,使紅薯塊根長出紅薯藤蔓;2)春季移栽,將紅薯長出的藤蔓進行分株成紅薯種苗,紅薯種苗種植在地溫大于16度大田里,紅薯種苗密度為每畝0.5~0.8萬株;經過以上步驟,每畝紅薯產量達到2萬斤以上。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高產,每畝紅薯產量達到2萬斤以上,而一般畝產在1萬斤以下。
【專利說明】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及育苗的苗床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及應用于紅薯高產的育苗苗床。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紅薯一般畝產鮮紅薯0.5萬斤,例如專利文獻CN101305692A中所公開的內容畝均增產0.15?0.2萬斤(產量約五六千斤),專利文獻CN1409952A中所公開的內容畝均增長20?30% (大約七八千斤),“遺字138”畝產5000斤,“龍薯九”,畝產4000?5000斤。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大幅度提高紅薯產量的方法及紅薯育苗的苗床,采用本方法每畝紅薯產量可以達到2萬斤以上。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包括冬季育苗一一春季移栽;
1)冬季育苗,將紅薯塊根種植在地溫大于15度紅薯育苗苗床里,使紅薯塊根長出紅薯藤蔓;
2)春季移栽,將紅薯長出的藤蔓進行分株成紅薯種苗,紅薯種苗種植在地溫大于15度大田里,紅薯種苗密度為每畝0.5?0.8萬株;
經過以上步驟,每畝紅薯產量達到2萬斤以上。
[0005]進一步講,冬季育苗的苗床基底設有生物質材料增熱層,生物質材料增熱層與紅薯塊根相距大于10厘米。
[0006]進一步講,冬季育苗中采用的紅薯塊根單個重量小于500克。
[0007]進一步講,冬季育苗中每平方米播種紅薯塊根重量大于30斤。
[0008]進一步講,冬季育苗中紅薯塊根種植時頭部、頂部對齊,下部、尾部不對齊。
[0009]進一步講,春季移栽前2 - 6天使大田地溫上升到大于15度。
[0010]一種紅薯育苗的苗床包括不透水層、含水層、碎石層、種植土壤耕作層,含水層設在不透水層上面,碎石層設在含水層上面,種植土壤耕作層鋪設在碎石層上面。
[0011]進一步講,含水層為中粗砂石料,中粗砂石料粒徑為2 - 4cm。
[0012]進一步講,碎石層厚度小于2?5厘米。
[0013]進一步講,種植土壤耕作層厚度大于30厘米。
[0014]本發明優點在于,在冬季氣溫較低時(長江流域I?2月份氣溫一般小于5度),在塑料溫棚(地溫大于15度)中使紅薯塊根發芽長出藤蔓(大約需要30?60天),將紅薯長出的藤蔓進行分株成紅薯種苗(時間在3月份左右,大田地溫大于15度),紅薯種苗在大田里進行常規種植,通過利用冬天進行紅薯育苗,春季移栽,早成活,早生根,提前進入塊根膨大期,增加產量。春季移栽后紅薯約經3?4天開始扎根,栽后8?10天葉片發綠且心葉開始生長,為返青期,栽后30天左右開始生長分枝,根系生長基本完成,發根量占全生育期根數的70?80%,這時已形成塊根,栽后35?45天塊根開始膨大。
[0015]紅薯苗栽插后需有18°C以上的氣溫始能發根,莖葉生長期一般氣溫低于15°C時莖葉生長停滯,低于6?8°C則呈現萎蔫狀,經霜即枯死。塊根形成的適溫一般在25°C左右,而塊根膨大適溫則在22?24°C之間。生長的中后期氣溫由高轉低,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塊根累積養分和加速膨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育苗苗床的結構示意圖。
[0017]如圖中,不透水層1、含水層2、碎石層3、種植土壤層4。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鄂菜薯I號、浙薯132為例:
(I)I月?2月份冬季早育苗。
[0019]生產葉菜選擇食用莖葉型品種鄂菜薯I號,如生產鮮食薯塊則選擇早熟品種浙薯132。
[0020]選擇排灌條件好,運輸方便的旱地作冬季早育苗苗床,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70?100。
[0021]建設標準型鋼架大棚,棚膜選用新的長壽無滴膜,棚內廂面安裝滴灌設施。播種前15天整地整廂施基肥,施足底肥,翻耕細耙,肥土均勻。采用如圖1中的育苗苗床,苗床包括不透水層1、含水層2、碎石層3、種植土壤層4,含水層2為中粗砂石料,碎石層3厚度小于2厘米,種植土層4厚度30厘米,含水層2設在不透水層I上面,碎石層3設在含水層2上面,種植土壤層4鋪設在碎石層3上面,不透水層I使種植土壤層4與原地面土層相隔絕,減少原地面土層吸收種植土壤層4熱量,在對種植土壤層4加溫過程中,熱量不會過多的散失,在種植過程中種植土壤層4的溫度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0022]廂寬與農膜、拱棚架匹配。廂溝寬30?50厘米、深25?35厘米。在廂溝中深埋釀熱物。釀熱物是牲畜鮮糞、秸桿,但以新鮮雞糞為最佳。利用微生物分解發酵生熱給苗床增溫。釀熱物的濕度以持水量70%為宜,填入廂溝中的厚度約20厘米。生物材料增熱層與紅薯塊根相距大于10厘米。
[0023]鄂菜薯I號或浙薯132的萌芽溫度是16°C,溫度在16?35°C的范圍內,溫度愈高,萌芽愈快。廂面拱棚薄膜里的小氣候比露地氣溫高15°C以上。在陽光照射下,能把苗床溫度提高到50°C以上。5?10厘米床土溫度比露地平均高5?7°C。一般I月下旬?2月上旬開始播種種薯。
[0024]選擇薯形端正,薯皮鮮亮光滑,紅薯塊根大小適中,紅薯塊根單個重100?300克,生命力強,無受傷、無受凍、無病蟲害的具有原品種特征的薯塊做種。薯塊先進行藥劑浸種和高溫催芽后排種。在排種薯前廂面加蓋薄膜,使苗床土溫上升到32°C左右時揭膜排種。
[0025]種薯采用斜排法。排種密度一般為30?50斤/平方米;分清頭尾,保證頭背向上;大、小薯分排,大薯宜密排,小薯宜稀排;掌握“上齊下不齊”的原則;排種后,用40°C左右的溫水澆透床土 ;蓋細沙細土 4?5厘米厚;床面上再搭小拱棚,并蓋上棚膜,棚膜四周要用泥土壓實,不能透風。密封大棚門并加蓋I層棚膜,人員進出大棚最好選擇在晴天中午,防止大棚內氣溫下降。
[0026]冬季育苗管理。保持32°C的床溫,約經4天后,種薯開始萌芽,再使床土溫度上升到35?36°C,最高不宜超過38°C,保持3?4天,目的是使種薯產生抗病物質(甘薯酮),抑制黑斑病病菌的侵染。然后,把床溫降到31°C左右,直至出苗。一般在幼芽拱土前不要澆水,如床土干旱,可澆小水。在種薯出苗前一般氣溫較低,要封嚴薄膜。剛拱土的幼芽易受烈日灼傷,可利用早晨和傍晚的弱光曬床,當葉片發綠時,才可全日曬苗。種薯出苗后,把床溫降到28°C左右。
[0027]當苗(藤蔓)約10厘米時,根系比較發達,葉片開始增大,薯苗生長加快,把床溫降到25°C左右,并揭膜曬苗,促使薯苗生長粗壯。出苗以后,在上午9點時,膜內氣溫可能超過35°C,要注意通風降溫,防止烈日烤苗;此時夜間氣溫仍較低,應注意保溫。隨著薯苗生長,葉片增多,蒸發量提高,一般每天要澆一次水,以保持床土濕潤。
[0028]冬季育苗后管理。采苗前2?3天為了鍛煉薯苗(藤蔓),把床溫降到20°C左右,停止澆水,進行蹲苗,并注意逐漸揭膜煉苗(藤蔓),防止引起嫩葉枯干。當苗高達20厘米以上時,即可剪苗,以免影響下一茬的采苗數量。采苗以剪苗為好,不要扯苗(藤蔓)。剪口要離床土 2?3厘米。在采苗后一天結合澆水時施尿素50克/平方米催苗。再蓋上薄膜,把床溫升到32?35°C,促使薯苗(藤蔓)生長,經過3?4天后,又轉入低溫煉苗(藤蔓)階段。
[0029](2)3月?4月春季移栽ο
[0030]將長出藤蔓的紅薯進行分株成紅薯種苗。紅薯種苗田應在紅薯種植中心區域內選擇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水源,交通便捷的田塊。葉菜和鮮食薯塊生產田也應注意光照、交通因素。鮮食薯塊生產田勿重茬、勿在蔬菜地種植,否則地下害蟲危害后外觀差、降低商品性。
[0031]適時種植。3月?4月從冬季育苗田取出紅薯種苗,并進行浸根處理(浸根混合液包括殺菌劑、生根劑)。
[0032]紅薯起壟種植,壟高20?25厘米,壟距75?90厘米。沙壤地使用動力25馬力、粘壤地使用動力35馬力的四輪拖拉機。起壟機宜用“1KQ-30型”紅薯起壟機。
[0033]種植密度每畝0.5?0.8萬株,其中鮮食薯塊生產田每畝0.8萬株左右,葉菜生產田每畝0.5萬株左右為宜。
[0034]種植后要加強田間管理。紅薯活棵后到封壟前應進行中耕除草,并結合除草,向壟上進行培土。做到淺鋤壟深鋤溝,防旱滅草保墑情。視苗情追肥,苗期(移植后20天內)以氮肥為主,后期注意補充鉀肥。一般分3次追肥,第I次攻苗肥,移栽后10天左右,每畝施尿素3?5斤兌水穴施。第2次在移栽后60天,每畝施尿素20斤、過磷酸媽20?30斤、硫酸鉀15斤;第3次在薯塊膨大階段,用1%的磷酸鉀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在下午3時以后噴施,每畝噴液150?200斤,每隔15天噴I次,共噴2次。
[0035](3) 7月、8月早上市銷售。
[0036]薯苗早春種植后45天即可采收種苗或者葉菜。種苗繁殖田第一次采收可延遲,以促進壯苗健苗生長;葉菜田第一次采收可提前,以促進早發芽早分枝提高下一茬嫩莖嫩葉產量。鮮食薯塊生產田可根據市場行情和生產實際需要安排,6月份開始收獲、上市銷售,一般畝產3000?4000斤。夏季是鮮食紅薯供應淡季,市場價格高達每斤4?5元,其價格是秋冬季收獲時的七、八倍。
[0037]測試結果,2013年,在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普溪河村3組蔬菜基地應用紅薯新品種鄂菜薯I號,大棚內自然越冬育苗,2014年4月11日第一次采收種苗,每穴最高苗數達到27.5根,平均22.2根/穴,每畝最高苗數達到10.38萬根,平均8.38萬根/畝。
[0038]我們在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普溪河村3組蔬菜基地應用紅薯新品種浙薯132,2014年2月21日播種育苗,4月11日移栽,密度每畝7700株。6月27日調查育苗情況:單株平均重206克,單株平均成苗數10根,主莖蔓長58?118厘米、平均74厘米,主莖粗平均5.9毫米,每畝育苗9.31萬株。7月31日調查,實測鮮薯塊重量2828.94斤/畝。9月5日調查,實測鮮薯塊重量每畝4425.2斤。11月7日調查,實測鮮薯塊重量平均每畝8244斤,每畝最高產量達到11948斤。
[0039]又如:我們在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普溪河村3組蔬菜基地應用宜昌本地品種三峽紅心薯,2014年2月21日用三峽紅心薯越冬老秋莖扦插,6月27日調查時已發現,扦插的老秋莖粗達到1.6厘米,單株結薯3個,最大單薯重300克。8月15日收獲,薯塊橢圓形,鮮薯皮紅色,薯肉桔紅色,其扦插的老秋莖(頂端)粗達到3.4厘米,鮮薯塊高17厘米、寬20厘米、重2500克。按照密度為每畝0.5?0.8萬株扦插時,鮮薯每畝25000斤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冬季育苗一一春季移栽; 1)冬季育苗,將紅薯塊根種植在地溫大于15度紅薯育苗苗床里,使紅薯塊根長出紅薯藤蔓; 2)春季移栽,將紅薯長出的藤蔓進行分株成紅薯種苗,紅薯種苗種植在地溫大于15度大田里,紅薯種苗密度為每畝0.5?0.8萬株; 經過以上步驟,紅薯每畝產量達到2萬斤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季育苗的苗床基底設有生物質材料增熱層,生物質材料增熱層與紅薯塊根相距大于10厘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季育苗中采用的紅薯塊根單個重量小于500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季育苗中每平方米播種紅薯塊根重量大于30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季育苗中紅薯塊根種植時頭部、頂部對齊,下部、尾部不對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薯高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春季移栽前2— 6天使大田地溫上升到大于15度。
7.—種紅薯育苗的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包括不透水層、含水層、碎石層、種植土壤耕作層,含水層設在不透水層上面,碎石層設在含水層上面,種植土壤耕作層鋪設在碎石層上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紅薯育苗的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層為中粗砂石料,中粗砂石料粒徑2 — 4cm。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紅薯育苗的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層厚度小于2?5厘米。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紅薯育苗的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土壤耕作層厚度大于30厘米。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472178SQ201410733380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5日
【發明者】鄭守貴, 劉克榮, 鄭世千, 高永萍, 劉曉娜, 劉云發, 李春紅, 王良軍, 席承龍, 艾詩林, 張明星, 淡育紅, 陳進, 楊幫貴, 楊善華, 李偉, 陳勇, 袁鋒, 汪倩芳 申請人:宜昌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