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配置;2、打包;3、滅菌;4、冷卻;5、接種;6、養菌;7催菇;8、長菇;9、采收;10、二次采收。本發明方案的白玉菇的培育方法,采用的原料無污染、營養豐富,在培育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消毒劑等化學制劑,從而解決了化學制劑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在保證人群健康的前提下又解決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還保證了白玉菇的營養價值,并且出菇轉化率也得到了明顯提高,進而提高了出菇量。
【專利說明】 _種白玉薛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營養價值高,經濟便宜,已成為當今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目前市場中的食用菌的品種繁雜多樣,不斷有新的品種出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食用菌的食品安全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0003]白玉菇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天然食用菌,又名側耳、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干白玉菇蛋白質含量為21.17%,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十分豐富,特別是含有谷類和豆類中通常缺乏的賴氨酸、甲硫氨酸,其他礦物質如磷、鉀、鐵、鉬、鋅、銅、鈷和維生素B1、維生素C等都有一定含量。白玉菇具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可以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病癥,白玉菇中的蛋白多糖體對癌細胞也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0004]如今,一些培育商為了得到個體大、生長快,經濟效益好的白玉菇,往往在白玉菇的培育過程中使用化肥、農藥、消毒劑等化學制劑,這些化學制劑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的同時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并影響了白玉菇的營養價值。
【發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安全、衛生、產量高的白玉菇的培育方法。
[0006]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培養基配置:所述培養基固體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農作物秸桿
50%?75%,雜木肩15%?30 %,麥麩5%?15 %,玉米粉2%?5 %,動物糞1%?5 %,石膏I %,石灰I Vo,按料水比1: 1.3?1.5加水攪拌,當含水量達到62%?68%時,停止攪拌;
(2)打包:將步驟一拌好的培養基燜放5?6小時后,裝入菌袋進行打包,采用雙套法,即內層用15*28*0.05cm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裝袋高16?18cm,將袋口上端對角折下,然后用17*30*0.05cm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從上往下套上,翻轉過來用線綁好袋口 ;
(3)滅菌:將打包好的菌袋分層排列疊放,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達100°C保持10-12小時滅菌;
(4)冷卻:將滅菌后的菌袋溫度冷卻至20°C?30°C;
(5)接種:在滅菌過的接種箱內,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以防雜菌感染;
(6)養菌:將接種后的菌袋放置在溫度為14°C?16°C的環境下養菌,避光培養,保持通風透氣;
(7)催菇:待菌絲長滿后,移至大棚長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2°C?18°C,并向地面墻壁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5%?90%,pH值為5.5?6.5,白天給予光刺激,晚上開窗給予冷刺激;
(8)長菇:經過5?7天的催菇,袋口發現白色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卸掉外層袋口扎繩,到蠶豆大小時,剪開內袋口,促進菌蓋分化;
(9)采收:當白玉菇菌蓋展開但尚未上翹時及時采摘;
(10)二次采收:將采收過的一端重新扎緊,另一端重復上述方法催菇、長菇,直至二次采收結束。
[0007]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的培養基的酸堿度保持6.5?7.2。
[0008]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方案的白玉菇的培育方法,采用的原料無污染、營養豐富,在培育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消毒劑等化學制劑,從而解決了化學制劑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在保證人群健康的前提下又解決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還保證了白玉菇的營養價值,并且出菇轉化率也得到了明顯提高,進而提高了出菇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0]實施例1:
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培養基配置:所述培養基固體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農作物秸桿50%,雜木肩25%,麥麩15%,玉米粉3%,動物糞5%,石膏1%,石灰1%,按料水比1:1.3加水攪拌,當含水量達到62%時,停止攪拌;
(2)打包:將步驟一拌好的培養基燜放5小時后,裝入菌袋進行打包,采用雙套法,即內層用15*28*0.05cm規格的聚乙稀塑料袋,裝袋高16cm,將袋口上端對角折下,然后用17*30*0.05cm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從上往下套上,翻轉過來用線綁好袋口 ;
(3)滅菌:將打包好的菌袋分層排列疊放,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達100°C保持10小時滅菌;
(4)冷卻:將滅菌后的菌袋溫度冷卻至20°C;
(5)接種:在滅菌過的接種箱內,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以防雜菌感染;
(6)養菌:將接種后的菌袋放置在溫度為14°C的環境下養菌,避光培養,保持通風透氣;
(7)催菇:待菌絲長滿后,移至大棚長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2XTC,并向地面墻壁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5%,pH值為5.5,白天給予光刺激,晚上開窗給予冷刺激;
(8)長菇:經過5?7天的催菇,袋口發現白色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卸掉外層袋口扎繩,到蠶豆大小時,剪開內袋口,促進菌蓋分化;
(9)采收:當白玉菇菌蓋展開但尚未上翹時及時采摘;
(10)二次采收:將采收過的一端重新扎緊,另一端重復上述方法催菇、長菇,直至二次采收結束。
[0011]實施例2:
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培養基配置:所述培養基固體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農作物秸桿66%,雜木肩15%,麥麩10%,玉米粉5%,動物糞2%,石膏1%,石灰1%,按料水比1:1.4加水攪拌,當含水量達到65%時,停止攪拌;
(2)打包:將步驟一拌好的培養基燜放5.5小時后,裝入菌袋進行打包,采用雙套法,即內層用15*28*0.05cm規格的聚乙稀塑料袋,裝袋高17cm,將袋口上端對角折下,然后用17*30*0.05cm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從上往下套上,翻轉過來用線綁好袋口 ;
(3)滅菌:將打包好的菌袋分層排列疊放,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達100°C保持11小時滅菌;
(4)冷卻:將滅菌后的菌袋溫度冷卻至25°C;
(5)接種:在滅菌過的接種箱內,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以防雜菌感染;
(6)養菌:將接種后的菌袋放置在溫度為15°C的環境下養菌,避光培養,保持通風透氣;
(7)催菇:待菌絲長滿后,移至大棚長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5°C,并向地面墻壁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8%,pH值為6,白天給予光刺激,晚上開窗給予冷刺激;
(8)長菇:經過5?7天的催菇,袋口發現白色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卸掉外層袋口扎繩,到蠶豆大小時,剪開內袋口,促進菌蓋分化;
(9)采收:當白玉菇菌蓋展開但尚未上翹時及時采摘;
(10)二次采收:將采收過的一端重新扎緊,另一端重復上述方法催菇、長菇,直至二次采收結束。
[0012] 實施例3:
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培養基配置:所述培養基固體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農作物秸桿75%,雜木肩15 %,麥麩5%,玉米粉2 %,動物糞I %,石膏I %,石灰I %,按料水比1: 1.5加水攪拌,當含水量達到68%時,停止攪拌;
(2)打包:將步驟一拌好的培養基燜放6小時后,裝入菌袋進行打包,采用雙套法,即內層用15*28*0.05cm規格的聚乙稀塑料袋,裝袋高18cm,將袋口上端對角折下,然后用17*30*0.05cm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從上往下套上,翻轉過來用線綁好袋口 ;
(3)滅菌:將打包好的菌袋分層排列疊放,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達100°C保持12小時滅菌;
(4)冷卻:將滅菌后的菌袋溫度冷卻至30°C;
(5)接種:在滅菌過的接種箱內,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以防雜菌感染;
(6)養菌:將接種后的菌袋放置在溫度為16°C的環境下養菌,避光培養,保持通風透氣;
(7)催菇:待菌絲長滿后,移至大棚長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8°C,并向地面墻壁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90%,pH值為6.5,白天給予光刺激,晚上開窗給予冷刺激;
(8)長菇:經過5?7天的催菇,袋口發現白色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卸掉外層袋口扎繩,到蠶豆大小時,剪開內袋口,促進菌蓋分化;
(9)采收:當白玉菇菌蓋展開但尚未上翹時及時采摘;
(10)二次采收:將采收過的一端重新扎緊,另一端重復上述方法催菇、長菇,直至二次采收結束。
[0013]上述的白玉菇的培育方法,所述步驟一中的培養基的酸堿度保持6.5?7.2。
[0014]本發明方案的白玉菇的培育方法,采用的原料無污染、營養豐富,在培育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消毒劑等化學制劑,從而解決了化學制劑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在保證人群健康的前提下又解決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還保證了白玉菇的營養價值,并且出菇轉化率也得到了明顯提高,進而提高了出菇量。
[0015]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基配置:所述培養基固體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農作物秸桿50%?75%,雜木肩15%?30 %,麥麩5%?15 %,玉米粉2%?5 %,動物糞1%?5 %,石膏1 %,石灰1 %,先將干料按配比攪拌均勻,然后按料水比1:1.3^1.5加水攪拌,當含水量達到62%?68%時,停止攪拌; (2)打包:將步驟一拌好的培養基燜放5?6小時后,裝入菌袋進行打包,采用雙套法,即內層用15^28^0.05(^1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裝袋高16?18挪,將袋口上端對角折下,然后用17^3(^0.05(^規格的聚乙烯塑料袋從上往下套上,翻轉過來用線綁好袋口 ; (3)滅菌:將打包好的菌袋分層排列疊放,采用常壓滅菌法,溫度達1001:保持10-12小時滅菌; (4)冷卻:將滅菌后的菌袋溫度冷卻至201:?301; (5)接種:在滅菌過的接種箱內,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以防雜菌感染; (6)養菌:將接種后的菌袋放置在溫度為141:?161:的環境下養菌,避光培養,保持通風透氣; (7)催菇:待菌絲長滿后,移至大棚長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21:?181,并向地面墻壁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5%?90%,邱值為5.5?6.5,白天給予光刺激,晚上開窗給予冷刺激; (8)長菇:經過5?7天的催菇,袋口發現白色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卸掉外層袋口扎繩,到蠶豆大小時,剪開內袋口,促進菌蓋分化; (9)采收:當白玉菇菌蓋展開但尚未上翹時及時采摘; (10)二次采收:將采收過的一端重新扎緊,另一端重復上述方法催菇、長菇,直至二次采收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玉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的培養基的酸堿度保持6.5?7.2。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429615SQ201410789024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9日
【發明者】顧林男 申請人:蘇州市經緯農產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