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3550閱讀:297來源:國知局
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包括攪拌盤本體,開設在攪拌盤本體上的主軸孔、圓形孔、凹形槽和主軸插孔;凹形槽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底面,第一斜面與攪拌盤本體下盤面的夾角大于第二斜面與攪拌盤本體下盤面的夾角;底面與攪拌盤本體的下盤面呈預定夾角,且向攪拌盤的上盤面沿伸;圓形孔與攪拌盤的上盤面垂直設置在凹形槽內的底面上。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磨礦效率,避免研磨介質球形成離心,增大研磨介質和粉漿的帶動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礦物加工磨礦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
【背景技術】
[0002]超細攪拌磨已廣泛應用在油漆、油墨、顏料、造紙涂料、陶瓷釉料、磁性材料、塑料填料、功能材料等行業應用中。隨著新材料的迅速發展,越來越需要超細非金屬礦物粉體,這極大刺激了超細粉體設備的發展,特別是超細攪拌磨的研制。最近研發攪拌磨大主要針對是筒體和攪拌器結構。比如圓形筒體攪拌磨和六方筒體攪拌磨,而攪拌器主要是盤式攪拌磨和棒式攪拌磨,現有盤式攪拌盤主要為圓盤,上下盤面均為光平面,盤邊緣為圓柱面或有缺口的圓柱面,此類型的攪拌磨,攪拌與磨礦作用主要集中在攪拌盤附近區域,研磨介質球容易形成離心,減少磨礦效率,對研磨介質和料衆的帶動作用小,磨礦效率不高。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特提出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包括攪拌盤本體,開設在攪拌盤本體上的主軸孔、圓形孔、凹形槽和主軸插孔;所述凹形槽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底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攪拌盤本體下盤面的夾角大于第二斜面與攪拌盤本體下盤面的夾角;所述底面與攪拌盤本體的下盤面呈預定夾角,且向攪拌盤本體的上盤面沿伸;所述圓形孔與攪拌盤本體的上盤面垂直設置在凹形槽內的底面上。
[0004]所述凹形槽的底面與攪拌盤本體的下盤面夾角呈5-7°。
[0005]所述攪拌盤本體上設置相互連接的12個凹形槽。
[0006]所述凹形槽內設置相同的3個圓形孔,且圓形孔沿凹形槽的底面沿伸方向設置。
[0007]所述圓形孔均勻間隔設置在凹形槽內。
[0008]有益效果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提高磨礦效率,避免研磨介質球形成離心,增大研磨介質和粉漿的帶動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總裝配立體示意圖;
[0011]1.攪拌盤本體,2.主軸孔,3.圓形孔,4.凹形槽,5.主軸插孔,41.第一斜面,42.第二斜面,43.底面。
[0012]圖2為圖1中總裝配主視示意圖。
[0013]圖3為圖1中總裝配俯視示意圖。
[0014]圖4為圖3的沿A-A線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5]現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攪拌盤本體I中間開設有主軸孔2,把攪拌盤本體I依次安裝到主軸上,并用插銷固定插入主軸插孔5,攪拌盤本體I上開設有相互連接的12個凹形槽4,12個凹形槽的外觀尺寸相同,凹形槽包括第一斜面41、第二斜面42和底面43,第一斜面41與攪拌盤本體I的下盤面呈25°夾角,第二斜面42與攪拌盤本體I的下盤面呈13.5°夾角;底面43與攪拌盤本體I的下盤面呈預定夾角,且向攪拌盤本體I的上盤面沿伸;優選的,凹形槽4的底面43與攪拌盤本體I的下盤面夾角是5-7°。第一斜面41與攪拌盤本體I下盤面的夾角大于第二斜面42與攪拌盤本體I下盤面的夾角,能夠使研磨介質球做更復雜的運動,底面43與攪拌盤本體I的下盤面呈預定夾角,且向攪拌盤本體I的上盤面沿伸,使研磨介質球與筒壁發生碰撞,同時料漿從凹形槽4的第一斜面41到第二斜面42會形成大量的“浪花”,并逆向運動,改變運動軌跡,使其循環往復;在凹形槽4內底面43開設三個尺寸相同的圓形孔3,優選的,圓形孔3的直徑是20mm,圓形孔3之間的間距是60mm,靠近攪拌盤本體I邊緣的圓形孔距攪拌盤本體邊緣的距離是10mm。12個凹形槽4相互連接設置,開設的圓形孔3又促使研磨介質球上下流動,形成對料漿的剪切力,增強攪拌器對研磨介質和料漿的帶動和相互摩擦的作用,增加磨腔內研磨介質速度梯度差,減少研磨介質和料漿的離心作用,增大研磨區域同時大大增加磨腔內介質與料漿與攪拌器的相互作用的剪切、摩擦、擠壓、沖擊作用。這就完成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
[001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非金屬礦用超細攪拌磨的攪拌盤,包括攪拌盤本體,開設在攪拌盤本體上的主軸孔、圓形孔、凹形槽和主軸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槽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底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攪拌盤本體下盤面的夾角大于第二斜面與攪拌盤本體下盤面的夾角;所述底面與攪拌盤本體的下盤面呈預定夾角,且向攪拌盤本體的上盤面沿伸;所述圓形孔與攪拌盤本體的上盤面垂直設置在凹形槽內的底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槽的底面與攪拌盤本體的下盤面夾角呈5-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攪拌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盤本體上設置相互連接的12個凹形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槽內設置相同的3個圓形孔,且圓形孔沿凹形槽的底面沿伸方向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攪拌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孔均勻間隔設置在凹形槽內。
【文檔編號】B02C17/18GK203816714SQ201420102203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郝小非, 張成強, 胡宏杰, 馮安生 申請人: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