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浮球增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浮球增氧機,包括增氧機主體、至少兩個浮球,以及與所述浮球數量相等的支架,所述浮球通過支架與所述增氧機主體連接,其中,所述浮球設置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以所述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所述浮球的外表面設有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本申請提供的浮球增氧機,浮球以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通過在浮球的外表面設置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能夠增加表層水體的攪動并增大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促進表層水體與底層水體的大范圍流動交換,從而擴大增氧范圍,進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浮球增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增氧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浮球增氧機。
【背景技術】
[0002]增氧機是一種常被應用于漁業養殖業的機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以確保水中的魚類不會缺氧,同時也能抑制水中厭氧菌的生長,防止池水變質威脅魚類生存環境。目前,增氧機主要有水車式增氧機、充氣式增氧機和葉輪式增氧機三種類型,而葉輪式增氧機在攪水、爆氣等多方面均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因而得到了大面積的應用。但現有的增氧機僅是將池塘底層水體涌出水面使之與空氣接觸并溶解氧氣,缺乏表層水體與底層水體的流動交換,而空氣中的氧氣在常壓下的溶解率較低,導致增氧機的增氧效果不佳、增氧范圍有限,約束了養殖密度的進一步提高,嚴重阻礙了漁業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
[0003]因此,如何提高增氧機的增氧效果與擴大增氧范圍已經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涵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浮球增氧機,能夠增加表層水體的攪動并增大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促進表層水體與底層水體的大范圍流動交換,以便擴大增氧范圍,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0005]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浮球增氧機,包括增氧機主體、至少兩個浮球,以及與所述浮球數量相等的支架,所述浮球通過支架與所述增氧機主體連接,其中,所述浮球設置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以所述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所述浮球的外表面設有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
[0007]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浮球的數量為三個并以所述增氧機主體為圓心均勻周向分布。
[0008]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相鄰所述支架間設有加強桿。
[0009]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包括有設于支架上的軸承和設于浮球上的頂軸,所述浮球通過頂軸插入軸承與所述支架轉動連接。
[0010]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增氧機主體上設有依次連接的溶氧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供電執行模塊;
[0011]所述溶氧檢測模塊采集水中的溶氧量數據并向所述控制模塊反饋;
[0012]所述控制模塊接收、分析所述溶氧量數據并向供電執行模塊輸出執行指令;
[0013]所述供電執行模塊接收所述執行指令并執行供電系統的通斷。
[0014]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供電執行模塊連接有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
[0015]所述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0016]所述控制模塊采集、分析、判斷所述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的電壓值后向所述供電執行模塊輸出供電系統選擇指令。
[0017]所述供電執行模塊接收所述供電系統選擇指令后執行供電系統的選擇。
[0018]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供電系統為市政供電系統,所述第二供電系統為風光互補供電系統。
[0019]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架下方連結有至少一臺潛水式射流曝氣機。
[0020]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潛水式射流曝氣機的數量為三臺并繞所述增氧機主體的縱向軸線均勻徑向分布,所述潛水式射流曝氣機均朝向遠離或靠近所述增氧機主體縱向軸線的方向。
[0021]作為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潛水式射流曝氣機的數量為三臺并繞所述增氧機主體的縱向軸線呈逆時針或順時針均勻周向分布。
[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提供一種浮球增氧機,浮球以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通過在浮球的外表面設置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能夠增加表層水體的攪動并增大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促進表層水體與底層水體的大范圍流動交換,從而擴大增氧范圍,進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 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浮球增氧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種浮球增氧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監控選擇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
[0027]1:增氧機主體;2:浮球;
[0028]11:電機罩;12:電動機;13:減速箱;14:葉輪;15:溶氧檢測探頭;
[0029]21:螺旋葉片;
[0030]3:支架;4:連接處;
[0031]5: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1 --第一掛架;52:第二掛架;53:進氣管;54:空氣濾清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33]實施例1
[0034]如圖1所示,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浮球增氧機,適用于漁業養殖業,能夠增加表層水體的攪動并增大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促進表層水體與底層水體的大范圍流動交換,從而擴大增氧范圍,進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0035]上述一種浮球增氧機,包括增氧機主體1、至少兩個浮球2,以及與浮球2數量相等的支架3,浮球2通過支架3與增氧機主體I連接,其中,浮球2設置于支架3下方并以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4為軸心旋轉,浮球2的外表面設有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21。
[0036]實施例2
[0037]如圖2至圖3所示,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包括增氧機主體1、至少兩個浮球2,以及與浮球2數量相等的支架3,浮球2通過支架3與增氧機主體I連接,其中,浮球2設置于支架3下方并以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4為軸心旋轉,浮球2的外表面設有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21。
[0038]為了提高增氧機的穩定性,減少作業過程中的故障,浮球2的數量為三個并以增氧機主體I為圓心均勻周向分布,相鄰支架3間設有加強桿。即各個浮球2間的夾角為120度,且形成三個等腰三角形,由此,可以令每個浮球2受力均勻且具有三角形的穩定性。
[0039]本申請中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4包括有設于支架3上的軸承和設于浮球2上的頂軸,浮球2通過頂軸插入軸承與支架3轉動連接。由此,減少了連接處4的摩擦力,使浮球2能夠以連接處4為軸心自由旋轉。
[0040]增氧機主體I主要由電動機12、電機罩11、減速箱13和葉輪14組成,其中,電動機12嵌套在電機罩11內并通過減速箱13與葉輪14傳動連接,葉輪14在電動機12的帶動下旋轉,起到了攪動水體、曝除有害氣體和增加溶氧量的效果。
[0041]為了減少電力的浪費、有效地對水體溶氧量進行監控,本申請中增氧機主體I上設有依次連接的溶氧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供電執行模塊;本申請中,溶氧檢測模塊就是置于水體中的溶氧檢測探頭15,溶氧檢測探頭15采集水中的溶氧量數據并向控制模塊反饋;控制模塊接收、分析溶氧量數據并向供電執行模塊輸出執行指令;供電執行模塊接收執行指令并執行供電系統的通斷。
[0042]上述溶氧量監控的實現方式具體是:當水體中的溶氧量低于設定標準時,溶氧檢測探頭15將采集到的溶氧量數據反饋到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接收到溶氧量數據后使之與設定標準對比分析,確認水體溶氧量低于設定標準后即向供電執行模塊發出連通供電系統的指令,供電執行模塊接收到指令后立即執行,使浮球增氧機及時通電運作,保障了水體溶氧量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達到漁業養殖業對水體的要求;當浮球增氧機運作一段時間后,水體中的溶氧量已經高于設定標準時,此時溶氧檢測探頭15同樣將采集到的溶氧量數據反饋到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接收到溶氧量數據后使之與設定標準對比分析,確認水體溶氧量高于設定標準后即向供電執行模塊發出斷開供電系統的指令,供電執行模塊接收到指令后立即執行,使浮球增氧機及時斷電停止運作,避免了電力的浪費。
[0043]如圖3所示,為了保障浮球增氧機的供電穩定,防止因供電故障而引發大面積的水體缺氧,本申請中供電執行模塊連接有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具體地,第一供電系統為市政供電系統,第二供電系統為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市政供電系統和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分別與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控制模塊采集、分析、判斷市政供電系統和風光互補供電系統的電壓值后向供電執行模塊輸出供電系統選擇指令,供電執行模塊接收供電系統選擇指令后執行供電系統的選擇。
[0044]上述供電系統選擇的實現方式具體是:當市政供電系統出現故障,輸出的電壓低于浮球增氧機需要的工作電壓時,控制模塊采集到市政供電系統和風光互補供電系統輸出的電壓值后,使之與設定的工作電壓值進行對比判斷,確認市政供電系統輸出的電壓低于浮球增氧機需要的工作電壓而風光互補供電系統輸出的電壓滿足浮球增氧機的工作需求后,控制模塊即向供電執行模塊發出選擇風光互補供電系統的指令,供電執行模塊接收到指令后立即執行,使得浮球增氧機能夠及時獲得供電,保障了浮球增氧機能夠正常運轉,降低了因供電故障而引發大面積水體缺氧的風險。[0045]為了進一步提升水質、全方位擴大增氧范圍和提高增氧效果,本申請中支架3下方連結有至少一臺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可以有效曝除有害氣體和增加溶氧量;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上連接有進氣管53,進氣管53上設有空氣濾清器54,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通過第一掛架51和第二掛架52與支架3連接,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掛架51的兩端分別與支架3和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的頭部鉸接,第二掛架52的一端與支架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的尾部鉸接。由此,可以靈活調整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的位置與射流方向。
[0046]具體到本實施例,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的數量為三臺并繞增氧機主體I的縱向軸線均勻徑向分布,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均朝向靠近增氧機主體I縱向軸線的方向。即每臺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間的夾角都為120度,依據力學原理分析可知,三臺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造成的沖力將互相消減,從而在全方位擴大增氧范圍、提升增氧效果的同時也保障了浮球增氧機運作的穩定性。
[0047]在其他實施例中,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的數量為三臺并繞增氧機主體I的縱向軸線呈逆時針或順時針均勻周向分布。由于潛水式射流曝氣機5呈逆時針或順時針均勻周向分布,依據力學原理分析可知,造成的沖力將使浮球增氧機整體呈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從而在水體中形成大范圍漩渦,極大地促進了表層水體與底層水體的流動交換,能有效擴大增氧范圍和提升增氧效果。
[0048]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浮球增氧機,包括增氧機主體、至少兩個浮球,以及與所述浮球數量相等的支架,所述浮球通過支架與所述增氧機主體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設置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以所述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所述浮球的外表面設有用于攪動水面的螺旋葉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數量為三個并以所述增氧機主體為圓心均勻周向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支架間設有加強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與支架的連接處包括有設于支架上的軸承和設于浮球上的頂軸,所述浮球通過頂軸插入軸承與所述支架轉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機主體上設有依次連接的溶氧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供電執行模塊; 所述溶氧檢測模塊采集水中的溶氧量數據并向所述控制模塊反饋; 所述控制模塊接收、分析所述溶氧量數據并向供電執行模塊輸出執行指令; 所述供電執行模塊接收所述執行指令并執行供電系統的通斷。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執行模塊連接有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 所述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所述控制模塊采集、分析、判斷所述第一供電系統和第二供電系統的電壓值后向所述供電執行模塊輸出供電系統選擇指令, 所述供電執行模塊接收所述供電系統選擇指令后執行供電系統的選擇。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電系統為市政供電系統,所述第二供電系統為風光互補供電系統。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方連結有至少一臺潛水式射流曝氣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潛水式射流曝氣機的數量為三臺并繞所述增氧機主體的縱向軸線均勻徑向分布,所述潛水式射流曝氣機均朝向遠離或靠近所述增氧機主體縱向軸線的方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浮球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潛水式射流曝氣機的數量為三臺并繞所述增氧機主體的縱向軸線呈逆時針或順時針均勻周向分布。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801515SQ201420262125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1日
【發明者】陳展, 郭展茹, 廖紅勝, 駱廣鵬, 陳明歡, 肖杰, 葉俊賢 申請人: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