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包括地面、設置在所述地面上的左墻壁和右墻壁、設置在所述左墻壁和右墻壁兩端的前門和后門、蓋設在所述左墻壁和右墻壁頂部的天花板以及鋪設在所述地面表面的四條導軌,還包括隔斷門、第一溫控系統、第二溫控系統、第一攪拌風機以及第二攪拌風機;所述隔斷門將孵化空間隔擋為第一孵化空間和第二孵化空間;所述第一攪拌風機、第一溫控系統安裝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內;所述第二攪拌風機、第二溫控系統安裝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內。本實用新型既避免了新入孵禽蛋時給其它批次的胚胎造成巨大的溫度沖擊,改善了整個巷道式孵化設備的溫度梯度,繼而避免了中期高溫對胚胎發育造成的傷害,顯著提高了孵化率和健雛率。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孵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 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
【背景技術】
[0002] 巷道式孵化設備由于其卓越的節能優勢而獲得了孵化場的青睞。其節能特性表現 在兩個方面:整個攪拌風機的輸入功率約1. 5KW,同時其容蛋量卻為90720,而相比之下容 蛋量為19200的孵化設備攪拌風機的輸入功率為2Kw左右,僅風機這塊節能優勢極為明顯。 另外一方面是其獨特的氣流組織方式,將禽類胚胎后期新陳代謝的熱量通過加熱經過的氣 流直接用于加熱早期的禽類胚胎(此時的胚胎吸收熱量)。
[0003] 如圖1和圖2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巷道式孵化設備600,包括地面601、相對設置 在所述地面601表面上的左墻壁602和右墻壁603、設置在所述左墻壁602和右墻壁603兩 端的前門604和后門605、蓋設在所述左墻壁602和右墻壁603頂部的天花板606、以及鋪 設在地面601表面的四條導軌607,在天花板606的兩端開設有進風口 608和出風口 609。 前門604或后門605均為兩扇門體,兩扇門體對稱安裝在所述左墻壁602和右墻壁603上。
[0004] 現有技術中的地面601、天花板606、左墻壁602、右墻壁603、前門604和后門605 圍成孵化空間610,在所述孵化空間的地面601上設有孵化蛋車611停靠的車位,在所述孵 化空間610內安裝有第二攪拌風機612。
[0005] 從雞胚產熱圖中就可看到隨著雞胚胚齡的增加,代謝熱越來越大。由于雞蛋水分 蒸發吸熱,胚齡從0-8天總體上是略微吸熱的,9天時處于熱平衡狀態,不吸熱也不放熱10 天后總體表現為放熱,并且放熱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急劇加大。
[0006] 巷道機是連續分批上蛋入孵,即每星期中3天上蛋一次,之后隔4天上蛋一次,直 至雞胚到18天半后移出孵化設備,落盤至出雛機。在此過程中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 車位均被占滿(12輛蛋車),如圖2所示;另一種是5個車位均被占滿(十輛蛋車),如圖3 所示。若6個車位均被占據,氣流在經過第6、5、4車位時被加熱,經過第3、2、1時被冷卻。 若5個車位被占據,可以認為氣流在經過第5、4車位時被加熱,經過第3、2、1時被冷卻。
[0007] 從圖2a、圖3a中的溫度梯度的示意圖中不難看出,圖3a的溫度梯度和理想的溫 度曲線很接近:尤其是3車位和4車位之間的的最高點和圖3a中的溫度的高點相比溫度更 為接近理想曲線。在孵化中期溫度過高對雞胚的發育極為不利,但由于要兼顧其它胚齡的 孵化溫度,中期的溫度無法進一步優化,尤其是6個車位均被占滿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更為 突出,加之現在商品代肉雞雞蛋越來越大,溫度梯度進一步被惡化,影響了出雛率和出雛質 量,這是巷道孵化設備的一大缺點之一。
[0008] 之所以在6車位均被占滿時溫度梯度惡化,主要原因是風阻過大,流過蛋區的的 氣流風速小,被加熱后的氣流溫度過高。而在只有5個車位(10輛車)的情況下,風阻相應 減小,氣流速度加大,溫度梯度得到明顯改善,有利于胚胎的發育。
[0009] 由于剛剛入孵的雞蛋是溫度在18度以下的蛋庫儲存的,因此入孵后至少4至5個 小時整個孵化設備內的溫度均很低,對先前入孵的雞胚造成低溫沖擊,如何改進也是提升 巷道式孵化設備品質的任務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10]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包括地面、相對設置在所述地面 上的左墻壁和右墻壁、設置在所述左墻壁和右墻壁兩端的前門和后門、蓋設在所述左墻壁 和右墻壁頂部的天花板、以及鋪設在所述地面表面的四條導軌,所述地面、天花板、左墻壁、 右墻壁、前門和后門圍成孵化空間,在所述孵化空間的地面上設有孵化蛋車車位,在所述孵 化空間內安裝有第一攪拌風機,在所述孵化空間頂部的天花板上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 還包括隔斷門、第一溫控系統、第二溫控系統、以及第二攪拌風機;所述隔斷門將孵化空間 隔擋為第一孵化空間和第二孵化空間,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內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孵化空 間相通的內循環風口;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開設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內;所述第一攪拌風 機、第一溫控系統安裝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內;所述第二攪拌風機、第二溫控系統安裝在所 述第二孵化空間內。
[0012] 優選地,所述隔斷門的左端連接所述左墻壁的內壁,右端連接所述右墻壁的內壁。
[0013] 優選地,所述隔斷門為推拉門。
[0014] 優選地,所述第一攪拌風機安裝在第一孵化空間的前門內側,所述第一溫控系統 安裝第一孵化空間的隔斷門處。
[0015] 優選地,所述第二攪拌風機安裝在第二孵化空間的隔斷門處,所述第二溫控系統 安裝在第二孵化空間的后門處。
[0016] 優選地,所述第一溫控系統包括第一溫度探頭和與其相接的第一加熱裝置,所述 第一溫度探頭安裝在所述隔斷門的外側,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一攪拌風機處; 所述第二溫控系統包括第二溫度探頭和與其相接的第二加熱裝置,所述第二溫度探頭安裝 在所述后門內側,所述第二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攪拌風機處。
[0017] 優選地,所述第一攪拌風機同排安裝有至少一個風扇,一般設置為三個為一組;所 述第二攪拌風機同排安裝有至少一個風扇,一般設置六個為一組。
[0018] 優選地,所述孵化蛋車車位為六組,由左至右分別為0車位、1車位、2車位、3車位、 4車位和5車位,其中所述0車位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內,所述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 位和5車位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內。
[0019] 優選地,所述每組孵化蛋車車位可放置兩輛蛋車。
[0020] 優選地,所述前門或后門均為兩扇門體,所述兩扇門體對稱安裝在所述左墻壁和 右墻壁上。
[0021]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孵化空間內的0車位處由于只有2輛蛋車,風阻很小,風機只 配置兩個或三個足夠滿足使用要求,經計算每星期〇車位系統運行只有兩次:一次持續1. 5 天,一次持續0. 5天,也就是一星期運轉2天時間,因此由于增加的攪拌風機耗電只是原來 風機耗電1/7不到,加上第一孵化空間、第二孵化空間之間有一定的氣體交換,經測算由加 熱所致的耗電基本與原來巷道持平。
[0022] 本實用新型既避免了新入孵時給其它批次的胚胎造成巨大的溫度沖擊,更重要的 大大改善了整個巷道式孵化設備的溫度梯度,繼而避免了中期高溫對胚胎發育所造成的傷 害,顯著提高了孵化率和健雛率,尤其是在商品肉雞的雞蛋個頭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更具有 很大的現實意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 圖1為現有技術巷道式孵化設備的立體圖;
[0024] 圖2為現有技術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設有六組蛋車的示意圖;
[0025] 圖2a為現有技術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設有六組蛋車內部氣流溫度梯度示意圖;
[0026] 圖3為現有技術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設有五組蛋車的示意圖;
[0027] 圖3a為現有技術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設有五組蛋車內部氣流溫度梯度示意圖;
[0028] 圖4為本實用新型巷道式孵化設備的立體圖;
[0029] 圖4a為本實用新型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設有六組蛋車的立體圖;
[0030] 圖5為本實用新型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設有六組蛋車的示意圖;
[0031] 圖5a為本實用新型巷道式孵化設備內部氣流溫度梯度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技術特征、實用新型目的與技術效果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33] 如圖4和圖4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巷道式孵化設備100,包括地面101、相對設 置在所述地面101表面上的左墻壁102和右墻壁103、設置在所述左墻壁102和右墻壁103 兩端的前門104和后門105、蓋設在所述左墻壁102和右墻壁103頂部的天花板106、以及 鋪設在地面101表面的四條導軌107。前門104或后門105均為兩扇門體,兩扇門體對稱安 裝在所述左墻壁102和右墻壁103上。
[0034] 本實用新型中的地面101、天花板106、左墻壁102、右墻壁103、前門104和后門 105圍成孵化空間,在所述孵化空間的地面101上設有孵化蛋車車位,在所述孵化空間內安 裝有第一攪拌風機201。
[0035]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隔斷門300、第二攪拌風機401、第一溫控系統以及第二溫控系 統。隔斷門300的左端連接所述左墻壁102的內壁,右端連接所述右墻壁103的內壁。本 實用新型中的隔斷門300采用推拉門,一方面節省空間,另一方面便于0車位的蛋車向1車 位推移。
[0036] 本實用新型中的隔斷門300將孵化空間隔擋為第一孵化空間200和第二孵化空間 400 ;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200內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孵化空間400相通的內循環風口 240, 該內循環風口 240可以開設在隔斷門300上。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400內開設有進風口 403和出風口 404,進風口 403和出風口 404分布在第二孵化空間400的兩端,開設在位于 第二孵化空間400的天花板106上。
[0037]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攪拌風機201、第一溫控系統安裝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200 內。所述第一攪拌風機201安裝在第一孵化空間200的前門104內側,并且第一攪拌風機 201通過拉桿2011上的固定件2012與天花板106的底部相接。為了能使第一孵化空間 200內的溫度和風流達到預期要求,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攪拌風機201設置為三個軸流風 機2013,三個軸流風機2013并排設置,并與天花板106成一定的角度。
[0038] 如圖5所示,第一溫控系統包括第一溫度探頭2021和與其相接的第一加熱裝置 2022,所述第一溫度探頭2021安裝在所述隔斷門300與所述前門104相對的一側,位于隔 斷門300內側的上部,所述第一加熱裝置2022安裝在所述第一攪拌風機201的前端。所述 第二溫控系統包括第二溫度探頭4021和與其相接的第二加熱裝置4022,所述第二溫度探 頭4021安裝在所述后門105的內側,所述第二加熱裝置4022安裝在所述第二攪拌風機401 的附近。
[0039]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溫度探頭2021和第二溫度探頭4021,分別用于檢測第一孵 化空間200和第二孵化空間400內的溫度,當溫度降低或達不到預期的孵化溫度時,第一溫 度探頭2021和第二溫度探頭4021將感應溫度信號發送至第一加熱裝置2022、第二加熱裝 置4022,使其能夠保證第一孵化空間200和第二孵化空間400內的溫度,為正常的孵化溫 度。
[0040]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溫控系統也可以安裝在第一孵化空間200的其他位置,比如 第一溫度探頭2021安裝在前門104、左墻壁102或右墻壁103上;第二溫控系統安裝在所 述第二孵化空間400內的其他位置,比如第二溫度探頭4021安裝在隔斷門300、左墻壁102 或右墻壁103上。
[0041]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攪拌風機401安裝在隔斷門300的內側,具體設在隔斷門300 的頂部和天花板106靠近隔斷門300的底部之間的夾角內,并且第二攪拌風機401通過上 述拉桿2011上的固定件2012與天花板106的底部相接。為了能使第二孵化空間200內的 溫度和風流達到預期要求,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攪拌風機201設置為六個軸流風機2013, 也可以根據孵化空間的大小,設定不同數量的軸流風機,六個軸流風機2013并排設置,并 與天花板106成一定的角度,該角度大體與上述第一攪拌風機201的所成角度一致。
[0042] 本實用新型中的孵化蛋車車位為六組,每組孵化蛋車車位可并列放置兩輛蛋車 500,蛋車500放置在導軌107內便于移動。本實用新型中以以下順序設置蛋車500的車位 次序,由左至右分別為0車位、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位和5車位,其中所述0車位在所 述第一孵化空間200內,所述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位和5車位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 400 內。
[0043] 本實用新型中的巷道式孵化設備100設置六個車位,在1車位左方增設0車位,并 且在0車位與1車位之間加裝可移動的隔斷門300,第一攪拌風機201、第二攪拌風機401、 獨立的第一溫控系統、第二溫控系統,形成一個區別于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位和5車 位的第一孵化空間200的小環境。
[0044] 并且本實用新型0車位所在的第一孵化空間200中的內循環風口 240,能使上述第 一孵化空間200和其右邊的第二孵化空間400有一定量的氣體交換。
[0045] 參考圖5和圖5a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6] 1)新入孵的禽蛋放置在0車位處,由于第一攪拌風機201、第一溫控系統、和第二 攪拌風機401、第二溫控系統相互獨立,兩個孵化空間可單獨控溫和單獨進行空氣攪拌。期 間由于第一孵化空間200與右邊的第二孵化空間400有一定量的氣體交換,能夠利用第二 孵化空間400中產生的代謝熱;
[0047] 2)直到在5車位的胚齡達到18. 5天,并落盤移出巷道孵化設備100后,原來在0 車位的蛋車可移到1車位,其余車體向右順移。0車位所在第一孵化空間內的第一攪拌風機 201和第一溫控系統停轉,直至下一批新蛋入孵再啟動。
[0048]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孵化空間內的0車位處由于只有2輛蛋車,風阻很小,風機只 配置兩個或三個足夠滿足使用要求,經計算每星期〇車位系統運行只有兩次:一次持續1. 5 天,一次持續〇. 5天,也就是一星期運轉2天時間,因此由于增加的攪拌風機耗電只是原來 風機耗電1/7不到,加上第一孵化空間、第二孵化空間之間有一定的氣體交換,經測算由加 熱所致的耗電基本與原來巷道持平。
[0049] 本實用新型既避免了新入孵時給其它批次的胚胎造成巨大的溫度沖擊,更重要的 大大改善了整個巷道式孵化設備的溫度梯度,繼而避免了中期高溫對胚胎發育所造成的傷 害,顯著提高了孵化率和健雛率,尤其是在商品肉雞的雞蛋個頭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更具有 很大的現實意義。
[0050]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 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范疇。
【權利要求】
1. 一種巷道式孵化設備,包括地面、相對設置在所述地面上的左墻壁和右墻壁、設置在 所述左墻壁和右墻壁兩端的前門和后門、蓋設在所述左墻壁和右墻壁頂部的天花板、以及 鋪設在所述地面表面的四條導軌,所述地面、天花板、左墻壁、右墻壁、前門和后門圍成孵化 空間,在所述孵化空間的地面上設有孵化蛋車車位,在所述孵化空間內安裝有第一攪拌風 機,在所述孵化空間頂部的天花板上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隔斷門、 第一溫控系統、第二溫控系統、以及第二攪拌風機;所述隔斷門將孵化空間隔擋為第一孵化 空間和第二孵化空間,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內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孵化空間相通的內循環風 口;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開設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內;所述第一攪拌風機、第一溫控系統 安裝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間內;所述第二攪拌風機、第二溫控系統安裝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 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門的左端連接所述 左墻壁的內壁,右端連接所述右墻壁的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門為推拉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風機安裝在第 一孵化空間的前門內側,所述第一溫控系統安裝第一孵化空間隔斷門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攪拌風機安裝在第 二孵化空間的隔斷門處,所述第二溫控系統安裝在第二孵化空間的后門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溫控系 統包括第一溫度探頭和與其相接的第一加熱裝置,所述第一溫度探頭安裝在所述隔斷門的 外側,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一攪拌風機處;所述第二溫控系統包括第二溫度探 頭和與其相接的第二加熱裝置,所述第二溫度探頭安裝在所述后門內側,所述第二加熱裝 置安裝在所述第二攪拌風機處。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風 機同排安裝有至少一個風扇,所述第二攪拌風機同排安裝有至少一個風扇。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蛋車車位為六組,由 左至右分別為0車位、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位和5車位,其中所述0車位在所述第一 孵化空間內,所述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位和5車位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間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孵化蛋車車位可放 置兩輛蛋車。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巷道式孵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門或后門均為兩扇門 體,所述兩扇門體對稱安裝在所述左墻壁和右墻壁上。
【文檔編號】A01K41/00GK203860224SQ201420283663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李根平, 劉凱 申請人:安徽瑞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