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樓頂綠化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樓頂綠化毯,包括用于隔根防漏的柔性底層、用于保持形狀的塑料網框、防曬網、滴灌管和自動給水器連接;所述塑料網框的下端與柔性底層密封連接,所述防曬網鋪設于塑料網框的上方,所述塑料網框內設置有40mm~60mm厚的營養土,所述滴灌管設置于塑料網框和防曬網之間,且所述滴灌管中的各個出水口與塑料網框中的各個格子相對設置,所述滴灌管的一端與自動給水器連接。本實用新型重量輕,降低對樓頂的負荷,且植物的根系不會對樓頂造成破壞;同時,本實用新型收卷簡單,容易搬運且維護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樓頂綠化毯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樓頂綠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樓頂綠化毯。
【背景技術】
[0002] 樓頂綠化可在一定程度內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且還能降低頂層樓房內的室內溫 度。故很多人喜歡在自家的樓頂種植一些植物,如一些花草或蔬菜等。目前,很多人在樓頂 的綠化措施基本為:(1)利用磚石在樓頂上砌成一個用于種植植物的種植池,然后將植物 種植于種植池內;(2)直接在市場買一些花盆,把花盆置于樓頂,然后在花盆內進行種植。 上述的兩種方式均可起到樓頂綠化的目的,但還是存在較多的缺陷:1、利用磚石做成的種 植池或花盆進行種植時,需要較多泥土,故重量較大,容易對樓頂造成較大的負荷,而且種 植在種植池中的植物的根系容易結樓頂造成破壞,影響居住環境;2、占用樓頂的地方較大, 且不易搬運,則當天氣較差,如暴雨天氣時,難以將這些種植的植物搬到室內,則植物容易 被毀壞;3、后期維護麻煩,需要人工進行澆水施肥。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 合理,減少樓頂負荷、便于搬運的樓頂綠化毯。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本樓頂綠化毯,包括用于隔根防漏 的柔性底層、用于保持形狀的塑料網框、用于防曬網、滴灌管和自動給水器;所述塑料網框 的下端與柔性底層密封連接,所述防曬網鋪設于塑料網框的上方,所述塑料網框中的每個 格子內設置有40mm?60mm厚的營養土,所述滴灌管設置于塑料網框和防曬網之間,且所述 滴灌管中的各個出水口與塑料網框中的各個格子相對設置,所述滴灌管的一端與自動給水 器連接。本實用新型中的樓頂綠化毯即可在樓頂直接組裝,也可在工廠制作好再搬運到樓 頂;也可在植被生成后再搬運到樓頂。
[0005] 優選的,所述柔性底層的材料為無紡布或塑料膜。
[0006] 優選的,所述的樓頂綠化毯還包括連接管和T形的連接件,滴水管通過連接件與 連接管連接,所述連接管的一端與自動給水器連接。
[0007] 優選的,所述塑料網框包含4張邊框板、多張隔板,4張所述邊框板首尾依次連接 形成框架;多張所述隔板縱橫交錯設置于框架內,且多張所述隔板與邊框板形成大小相等 的格子;所述邊框板的高度大于隔板的高度。
[0008] 優選的,所述邊框板設有多個與柔性底層邊緣固定連接的連接孔;多個所述連接 孔均勻分布于邊框板。
[0009] 優選的,所述邊框邊的上端設有用于約束滴灌管的卡槽。
[0010] 優選的,所述邊框板的高度為60mm?80mm,所述隔板的高度為35?60mm。 toon] 優選的,所述底層的尺寸大于塑料網框下端的尺寸。
[0012] 優選的,所述底層的長為1000mm?2000mm,寬為500mm?1500mm。
[0013]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本樓頂綠化毯主要由柔性底層、塑 料網框、防曬網和滴灌管構成,具有重量輕,對樓頂造成的負荷小,且植物的根系不會對樓 頂造成影響,故不會對樓房造成破壞;本樓頂綠化毯采用的柔性底層、塑料網框、防曬網和 滴灌管均采用了柔性材料,輕便柔軟,故容易卷起存放,非常容易搬運,從而避免植物被惡 劣天氣破壞,同時收卷起的樓頂綠化毯占用地方少;本樓頂綠化毯設有滴灌管和自動給水 器,非常方便澆水施肥,降低了勞動強度,且通過設置自動給水器給水的時間,可按時給植 物澆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樓頂綠化毯的爆炸示意圖。
[0015]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樓頂綠化毯的結構示意圖。
[0016]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樓頂綠化毯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樓頂綠化毯,包括用于隔根防漏的柔性底層1、用于保持 形狀的塑料網框2、防曬網3、滴灌管4和自動給水器5 ;所述塑料網框2的下端與柔性底層 1密封連接,所述防曬網3鋪設于塑料網框2的上方,所述塑料網框2中的每個格子內設置 有45mm厚的營養土,所述滴灌管4設置于塑料網框2和防曬網3之間,且所述滴灌管4中的 各個出水口與塑料網框2中的各個格子相對設置,所述滴灌管4的一端與自動給水器5連 接。自動給水器5可直接自市場中購買,自動給水器5可用于澆水施肥。當對植物施肥時, 只需要將肥料放進水中溶化后,將溶化有肥料的水放進自動給水器5,自動給水器5通過滴 灌管4給植物提供肥料。如圖1所示,滴灌管4的數量與格子排列的列數相等。
[0019] 柔性底層1為1500mm、寬為1000mm的無紡布。而所述塑料網框2包含4張邊框板 21、多張隔板22,4張所述邊框板首尾依次連接形成框架;多張所述隔板22縱橫交錯設置于 框架內,且多張所述隔板22與邊框板21形成大小相等的格子;所述邊框板21的高度大于 隔板22的高度。且框架下端的長為1300_、寬為800_,即無紡布的尺寸大于塑料網框2 的尺寸。則當塑料網框2的下端固定于無紡布的中部時,無紡布的四邊都可預留100_,這 讓無紡布更容易與塑料網框2的下端密封連接。而所述邊框板21的高度為60_,所述隔板 22的高度為35_。令邊框板21的高度大于隔板22的高度,這可防止營養土掉出塑料網框 2〇
[0020] 所述邊框板21設有多個與柔性底層1邊緣固定連接的連接孔7 ;多個所述連接孔 7均勻分布于邊框板21。無紡布的尺寸大于塑料網框,即當塑料網框2與無紡布密封連接 后,無紡布的邊緣向上折起并與連接孔7連接。采用此設計進一步防止水土流失,且令塑料 網框2與無紡布的連接更緊密。
[0021] 所述邊框邊22的上端設有用于約束滴灌管4的卡槽8。采用此設計,可防止滴灌 管在塑料網框2上滑動,保證澆灌的效果。
[0022] 本實施例中的營養土為輕質營養土,而45mm厚的營養土包含35mm厚的基層和1mm 厚的覆蓋層基層和覆蓋層自下而上設置。基層的輕質營養土主要由椰糠、珍珠巖、泥炭、緩 控釋肥料顆粒等組成;而覆蓋層的輕質營養土主要由椰糠、珍珠巖、泥炭、緩控釋肥料顆粒 等。在實施操作中,先在樓頂鋪好綠化毯后,先向各個格子里放置35_厚的營養土,從而令 每個格子內充滿營養土,然后在基層上播撒種子,再在基層上放置覆蓋層蓋住種子,則覆蓋 層的營養土連成一遍,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0023] 所述的樓頂綠化毯還包括連接管6和T形的連接件,滴水管4通過連接件與連接 管6連接,所述連接管6的一端與自動給水器5連接。采用此設計,拆裝簡單,方便快捷。
[0024]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定, 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隔根防漏的柔性底層、用于保持形狀的塑 料網框、防曬網、滴灌管和自動給水器;所述塑料網框的下端與柔性底層密封連接,所述防 曬網鋪設于塑料網框的上方,所述塑料網框的內設置有40mm?60mm厚的營養土,所述滴灌 管設置于塑料網框和防曬網之間,且所述滴灌管中的各個出水口與塑料網框中的各個格子 相對設置,所述滴灌管的一端與自動給水器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底層的材料為無紡布或 塑料膜。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管、T形的連接件和自 動給水器,滴水管通過連接件與連接管連接,所述連接管的一端與自動給水器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網框包含4張邊框板、多 張隔板,4張所述邊框板首尾依次連接形成框架;多張所述隔板縱橫交錯設置于框架內,且 多張所述隔板與邊框板形成大小相等的格子;所述邊框板的高度大于隔板的高度。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板設有多個與柔性底層 邊緣固定連接的連接孔;多個所述連接孔均勻分布于邊框板。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邊的上端設有用于約束 滴灌管的卡槽。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板的高度為60mm? 80mm,所述隔板的高度為35?60mm。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層的尺寸大于塑料網框下 端的尺寸。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綠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層的長為1000mm? 2000mm,寬為 500mm ?1500mm。
【文檔編號】A01G13/02GK203896865SQ201420342996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石考平 申請人: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