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解決了現有烘干機結構復雜、設備投資高、烘干溫度高、易造成茶葉籽或油茶籽天然成分損失以及苯丙芘污染的問題。技術方案包括機架及固定安裝在機架內的多層烘干板,所述機架頂部設有進料口和水汽排出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烘干板上方設有用于刮取物料的勻料刮板,以及帶動勻料刮板沿烘干板上表面水平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多層烘干板錯列布置;所述多層烘干板的底面設有蒸汽夾套,所述機架上的帶有閥門的蒸汽進口經蒸汽夾套與蒸汽出口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設備投資低、可有效控制烘干的溫度和速度,使茶葉籽(油茶籽)水分有效烘干且減少有用天然成分損失、不產生苯丙芘污染。
【專利說明】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烘干機,具體的說是一種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植物油料的烘干設備有很多種,諸于我們常見的菜籽烘干塔、振動流化床等,如專利號201020513853.2公開的油籽菜烘干機,采用塔式結構,包括排糧錐斗、排糧段、下冷卻段、烘干段、分糧段,利用熱風和冷風分別多種與物料直接接觸進行干燥及冷卻,這種塔式烘干機結構復雜、造價高。并且熱風干燥往往采用很高的溫度對植物油料進行快速加熱,以達到迅速除去植物油料中水分的目的;高溫快速烘雖然能夠起到節省烘干時間的效果,但是也使得植物油料中的有用天然成分大量損失,特別是對于象茶葉籽(油茶籽)這種號稱東方橄欖的木本植物油料來說,在高溫烘干的時候,則不僅僅天然成分的損失問題,過高的加熱溫度或者烘干時受熱不均并反復烘烤時有可能在后續的制油過程中產生一種致癌物質苯丙芘,在后續只有過程中轉入油中,對油脂精煉帶來不利,嚴重影響茶葉籽(油茶籽)這有著東方橄欖美譽的植物油料的綜合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設備投資低、可有效控制烘干的溫度和速度,使茶葉籽(油茶籽)水分有效烘干且減少有用天然成分損失、不產生苯丙芘污染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
[0004]技術方案包括機架及固定安裝在機架內的多層烘干板,所述機架頂部設有進料口和水汽排出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烘干板上方設有用于刮取物料的勻料刮板,以及帶動勻料刮板沿烘干板上表面水平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多層烘干板錯列布置;所述多層烘干板的底面設有蒸汽夾套,所述機架上的帶有閥門的蒸汽進口經蒸汽夾套與蒸汽出口連通。
[0005]所述勻料刮板下端面距離烘干板上表面的垂直間距為3_8mm。
[0006]所述勻料刮板由刮板、刮蓋和底板構成,所述刮蓋與刮板的上端連接,底板與刮板的下端連接,所述底板與刮板的背面連接有加強筋。
[0007]所述蒸汽夾套的截面為V字形或半圓形。
[0008]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帶有調速器的調速電機,以及由所述調速電機驅動的齒輪傳動機構,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成對布置在烘干板兩側的齒輪組,每對對應設置的齒輪組間經同步鏈條連接,所述勻料刮板安裝在同步鏈條上。
[0009]所述進料口處設有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為雙向螺旋輸送器。
[0010]所述雙向螺旋輸送器也由調速電機驅動。
[0011]有益效果:
[0012]1.蒸汽可通入烘干板底面的蒸汽夾套內對烘干板上的物料進行間接烘干,不與物料直接接觸,避免茶葉籽或油茶籽局烘干時部溫度過高致使天然成份的損失及苯丙芘的污染,蒸汽進口的閥門可控制蒸汽流入的壓力及流量,以控制烘干的溫度。
[0013]2.利用均料刮板推動烘干板上的物料移動,并使物料在前移過程中沿烘干板面均鋪,保證物料受熱均勻。
[0014]3.設置烘干板交錯布置,當物料被勻料刮板送至烘干板出料側隨重力下落時能正好落入下一塊烘干板的進料側,這樣能使物料由上至下回形運動;物料在換層時還可以完全翻動,達到受熱均勻的目的。
[0015]4.所述調速電機帶有調速器,可根據需要控制電機的轉速,以控制物料的烘干速度;采用進料機構采用雙向螺旋輸送器,配合勻料刮板,使物料更為均勻地分散,利于烘干。
[0016]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控制簡便、設備投資低、可有效控制烘干的溫度和速度,茶葉籽(油茶籽)水分有效烘干且減少有用天然成分損失、不產生苯丙芘污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右視圖。
[0019]圖3為均料刮板的截面圖。
[0020]其中,1-機架、2-進料口、3-水汽排出口、4-出料口、5-均料刮板、5.1_刮板、
5.2-刮蓋、5.3-底板、5.4-加強筋、6-齒輪組、7-同步鏈條、8-同步鏈條、9-調速電機、10-蒸汽進口、11-蒸汽出口、12-蒸汽夾套、13-閥門、14-烘干板14、15-進料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0022]參照圖1,機架I頂部設有進料口 2和水汽排出口 3,底部設有出料口 4,所述機架I內固定有多層交錯布置的烘干板14,所述烘干板14上方設有用于刮取物料的勻料刮板5,以及帶動勻料刮板5沿烘干板14上表面水平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勻料刮板5下端面距離烘干板上表面的垂直間距h優選為3-8mm。因此茶葉籽(油茶籽)的粒徑通常在十幾毫米,該垂直間距既不會阻礙勻料刮板的移動,又保證刮料效果,避免漏刮。所述多層烘干板14的底面均設有截面為V形或半圓形的蒸汽夾套12,所述機架I上的帶有閥門13的蒸汽進口 10經蒸汽夾套12與蒸汽出口 13連通。所述勻料刮板5優選由刮板5.1、刮蓋5.2和底板5.3構成,形成一個類似反向的Z形板,所述刮蓋5.2與刮板5.1的上端連接,底板5.3與刮板5.1的下端連接,所述底板5.3與刮板5.1的背面連接有加強筋5.4,這種結構一方面可以提高勻料刮板5的強度,便于勻料刮板5兩端與同步鏈條7的連接,也利對烘干板14上物料的刮取,避免物料由刮板5的頂部或底部漏出。
[0023]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帶有調速器的調速電機9,以及由所述調速電機9驅動的齒輪傳動機構,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成對布置在烘干板兩側的齒輪組6,每對對應設置的齒輪組6間經同步鏈條7連接,所述勻料刮板5的兩端安裝在同步鏈條7上,在同步鏈條7的帶動下移動刮取烘干板14上表面的物料。當勻料刮板5在兩組對應的齒輪組6間,在同步鏈條7的帶動下作一個回形運動,可對相鄰的上下兩塊烘干板14進行物料刮取。以此類推,多對齒輪組6及其同步鏈條7上的勻料刮板可對多塊烘干板14進行物料刮取。
[0024]所述進料口 2處設有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15為雙向螺旋輸送器,所述調速電機9可經同步鏈條8同步驅動成對齒輪組中的任一齒輪組6以及進料機構15。
[0025]工作原理:
[0026]茶葉籽或油茶籽(簡稱“物料”)由進料口 2經進料機構15喂料進入第一層烘干板14,作為進料機構15的雙向螺旋輸送器可以很好的使物料平鋪在烘干板14上;帶調速器的調速電機9可根據需要設置合理的轉速,經同步鏈條8同步驅動齒輪組6和進料機構15,位于烘干板14兩側的多對齒輪組6轉動,每對齒輪組6間連接的同步鏈條7帶動勻料刮板5繞每對齒輪組6作回形運動,沿每層烘干板14的進料端向出料端行進,每對齒輪組6對應相鄰的上、下兩塊烘干板14,可使勻料刮板5在回形運動時分別刮取上、下兩塊烘干板上的物料。物料在勻料刮板5的作用下在多層烘干板14間由上至下移動,由上一層烘干板14的出料側排出后正好落入下一層烘干板14的進料側。由于烘干板14底面的蒸汽夾套
12中通入了蒸汽(壓力為0.3-0.5Mpa),可對物料間接換熱(控制烘干溫度為70_80°C ),使物料中水分受熱蒸發,水汽由水汽排出口 3排出,物料至行最下層的烘干板14的出料側后由下方的出料口 4排出。蒸汽經閥門13由蒸汽進口 10經管道進入蒸汽夾套12中與烘干板14上的物料換熱后由蒸汽出口 11排出。所述調速器可控制調速電機9的轉速,并使相關齒輪組6及進料機構15的運行速度同步。
[0027]本實用新型烘干機可使茶葉籽或油茶籽的水份降至重量百分數13%以下,無苯丙芘污染,最大程度減少有用天然成分損失。
【權利要求】
1.一種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包括機架及固定安裝在機架內的多層烘干板,所述機架頂部設有進料口和水汽排出口,底部設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板上方設有用于刮取物料的勻料刮板,以及帶動勻料刮板沿烘干板上表面水平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多層烘干板錯列布置;所述多層烘干板的底面設有蒸汽夾套,所述機架上的帶有閥門的蒸汽進口經蒸汽夾套與蒸汽出口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勻料刮板下端面距離烘干板上表面的垂直間距為3-8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勻料刮板由刮板、刮蓋和底板構成,所述刮蓋與刮板的上端連接,底板與刮板的下端連接,所述底板與刮板的背面連接有加強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夾套的截面為V字形或半圓形。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帶有調速器的調速電機,以及由所述調速電機驅動的齒輪傳動機構,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成對布置在烘干板兩側的齒輪組,每對對應設置的齒輪組間經同步鏈條連接,所述勻料刮板安裝在同步鏈條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處設有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為雙向螺旋輸送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茶葉籽或油茶籽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螺旋輸送器也由調速電機驅動。
【文檔編號】A23N12/08GK203986002SQ20142034468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5日
【發明者】劉曉琴, 劉金波, 劉大川, 呂林, 桂智, 周萬紅, 張瑞生, 劉曄 申請人:安陸市天星糧油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武漢輕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