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它是在溫室內四周地下設置隔熱溝,在隔熱溝內鋪設隔熱材料;在溫室內地下中間縱向設置中間蓄熱槽,在溫室內地下東西兩側分別縱向設置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中間蓄熱槽與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之間都連通若干熱交換管,中間蓄熱槽上部設置進風筒,在進風筒上安裝風機,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上分別設置多個出風管;它還包括一個根據室溫控制啟動風機的電控箱。它把白天溫室內的余熱貯存在土壤里,夜間向室內釋放,縮小溫室內晝夜溫差,有利于植物生長,經濟效益顯著,適合在北方應用。
【專利說明】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光溫室【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適合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應用的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有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日光溫室已經由傳統農業型向現代農業型快速發展。在北方由于氣候寒冷,建造日光溫室的關鍵在于節能保溫,充分利用好太陽能源。
[0003]在我國北方的冬季,特別是在晚秋或早春季節日光溫室內氣溫超過栽培合適的溫度,為了不使溫室內氣溫過高,一般采用放風的方法來排出室內多余熱量以降低溫室內溫度,而夜間或者陰天由于沒有日光照射溫室內的溫度又很低,不利于植物生長。日光溫室遇到超低溫天氣或者連續多日的降雪天氣,一旦鍋爐供暖不及時,經常容易造成凍害,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保溫效果好,能把白天溫室內的余熱貯存在土壤里,夜間再作為熱源向室內釋放,縮小溫室內晝夜溫差,有利于植物生長,經濟效益顯著,適合在北方應用的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它包括墻體和棚頂,棚頂由若干雙膜拱架作為支撐骨架,在支撐骨架的內側和外側都固定塑料膜構成雙層膜日光溫室棚頂;其特征在于:在溫室內四周地下設置隔熱溝,在隔熱溝內鋪設隔熱材料;在溫室內地下中間縱向設置中間蓄熱槽,在溫室內地下東西兩側分別縱向設置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中間蓄熱槽與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之間都連通若干熱交換管,中間蓄熱槽上部設置進風筒,在進風筒上安裝風機,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上分別設置多個出風管;它還包括一個根據室溫控制啟動風機的電控箱。
[0006]熱交換管的內徑為0.12?0.18米,熱交換管之間的水平距離為0.4?0.6米,熱交換管鋪設深度距離溫室內底面高度為0.4?0.6米。
[0007]為了提高保溫效果,它采用半地下式設計形式,溫室內地面比溫室外地面低
0.5 ?1.2 米。
[0008]所述的墻體包括側墻體和后墻體,后墻體由土壤堆建而成,后墻體的側剖面呈梯形,梯形的下底寬度為4?5米,梯形的高度是2.3?2.8米,內側底角是70°?85°,外側底角是50°?70。。
[0009]為了進一步提高保溫措施,在屋前地基的南側設置防寒溝,在防寒溝鋪設隔熱物料。
[0010]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在于:
[0011]I)它可以在白天室溫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通過電控箱自動啟動風機,使室內高溫空氣進入中間蓄熱槽,再由中間蓄熱槽通過熱交換管進入兩側的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然后由出風管進入溫室內,熱空氣在通過熱交換管過程中給土壤加熱,提高土壤溫度,儲存熱能,一方面提高土壤溫度有利于植物生長,提高植物產量和品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溫室空氣溫度,使得溫室內溫度更適合植物生長。
[0012]2)在夜間沒有太陽照射的時候,溫室內的溫度開始下降,這時土壤內部儲存的熱量開始釋放,減緩了溫室內空氣溫度降低速度,有利于植物生長。
[0013]3)在遇到超低溫或降雪的天氣,溫室內溫度降低到要造成凍害的時候,電控箱自動啟動風機,強制使土壤中存儲的熱量與溫室內空氣進行熱量交換,緩解溫室內空氣的降溫速度,避免鍋爐供暖不及時造成凍害。
[0014]4)在溫室內四周地下設置隔熱溝,在隔熱溝內鋪設隔熱材料;可以減少溫室經過蓄熱增溫的土壤熱量損失,有利于提高熱效率。
[0015]5)它采用半地下式設計形式和適宜厚度的墻體,保證了墻體的保溫性能的同時,降低了建造成本,這種結構尤其適合在向陽的山坡建造,在挖掘半地下式溫室的同時,將土壤直接堆積墻體,可以采用挖掘機挖土,鎮壓機或鏈軌拖拉機鎮壓,最后切削成形的方法建造厚墻體,建造成本低廉,建設速度快,保溫效果好。
[0016]6)它還具有結構簡單、建造容易的特點,適合在我國北方緯度40°?45°的寒冷地區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間蓄熱槽、東側蓄熱槽、西側蓄熱槽和熱交換管等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雙膜拱架,2-隔熱溝,3-中間蓄熱槽,4-東側蓄熱槽,5-西側蓄熱槽,6-熱交換管,7-進風筒,8-風機,9-出風管,10-電控箱,11-后墻體,12-防寒溝。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0022]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它包括墻體和棚頂,棚頂由若干雙膜拱架I作為支撐骨架,在支撐骨架I的內側和外側都固定塑料膜構成雙層膜日光溫室棚頂;在溫室內四周地下設置隔熱溝2,在隔熱溝2內鋪設隔熱材料;在溫室內地下中間縱向設置中間蓄熱槽3,在溫室內地下東西兩側分別縱向設置東側蓄熱槽4和西側蓄熱槽5,中間蓄熱槽3與東側蓄熱槽4和西側蓄熱槽5之間都連通16個熱交換管6,熱交換管的內徑為0.16米,熱交換管之間的水平距離為0.5米,熱交換管鋪設深度距離溫室內底面高度為0.5米。中間蓄熱槽3上部設置進風筒7,在進風筒7上安裝軸流式風機8,東側蓄熱槽4和西側蓄熱槽5上分別設置3個出風管9 ;它還包括一個根據室溫控制啟動風機的電控箱10。它采用半地下式設計形式,溫室內地面比溫室外地面低0.8米。所述的墻體包括側墻體和后墻體11,后墻體11由土壤堆建而成,后墻體11的側剖面呈梯形,梯形的下底寬度為4.5米,梯形的高度是2.5米,內側底角是80°,外側底角是60°。在屋前地基的南側設置防寒溝12,在防寒溝12鋪設隔熱物料。
[0023]以上【具體實施方式】的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它包括墻體和棚頂,棚頂由若干雙膜拱架作為支撐骨架,在支撐骨架的內側和外側都固定塑料膜構成雙層膜日光溫室棚頂;其特征在于:在溫室內四周地下設置隔熱溝,在隔熱溝內鋪設隔熱材料;在溫室內地下中間縱向設置中間蓄熱槽,在溫室內地下東西兩側分別縱向設置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中間蓄熱槽與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之間都連通若干熱交換管,中間蓄熱槽上部設置進風筒,在進風筒上安裝風機,東側蓄熱槽和西側蓄熱槽上分別設置多個出風管;它還包括一個根據室溫控制啟動風機的電控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其特征在于:熱交換管的內徑為0.12?0.18米,熱交換管之間的水平距離為0.4?0.6米,熱交換管鋪設深度距離溫室內底面高度為0.4?0.6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半地下式設計形式,溫室內地面比溫室外地面低0.5?1.2米。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墻體包括側墻體和后墻體,后墻體由土壤堆建而成,后墻體的側剖面呈梯形,梯形的下底寬度為4?5米,梯形的高度是2.3?2.8米,內側底角是70°?85°,外側底角是50°?7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土壤蓄熱防凍節能日光溫室,其特征在于:在屋前地基的南側設置防寒溝,在防寒溝鋪設隔熱物料。
【文檔編號】A01G9/14GK203912737SQ201420347786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0日
【發明者】熊國強, 孫立峰 申請人:赤峰楚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赤峰市松山區高新技術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