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養殖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鱔魚養殖池,包括蓄水池、通過進水管與蓄水池連通的數個平行設置的養殖池和通過排污管與養殖池連通的污水池,所述進水管位于蓄水池的一端設有過濾網,所述蓄水池外池壁上設有第一控制器,所述蓄水池內分別設有向第一控制器傳輸溫度信號的溫度計和由第一控制器控制的加熱管、水冷管和殺菌裝置,所述養殖池外池壁設有曝氣充氧設備,所述養殖池內均勻設置有網箱組,所述每個網箱組的兩側均設有固定網箱組的插桿,所述每個網箱組包括數個通過連接環連接的網箱。本實用新型不浪費餌料、能控制水溫且能對廢水加以回收利用。
【專利說明】鱔魚養殖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養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鱔魚養殖池。
【背景技術】
[0002]鱔魚野生資源有限,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鱔魚的需求大幅上升,野生捕撈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這需對鱔魚進行大規模人工養殖。養殖過程中需要馴化鱔魚吃配合飼料,而通常的方式是直接將配合飼料放入網箱中。這種方式投放的飼料鱔魚都不怎么愛吃,而且配合飼料容易在水中化解,浪費飼料。
[0003]網箱養殖是一種常見的養殖鱔魚的方式。但網箱養殖存在水面大、網孔易堵塞、影響水體交換、清洗麻煩、耗時和飼料浪費普遍等問題。而且網箱養殖往往要結合水泥池,但水泥池建造成本高、對環境溫度緩沖能力小,并且還需經常換水。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不浪費餌料、能控制水溫且能對廢水加以回收利用的鱔魚養殖池。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鱔魚養殖池,包括蓄水池、通過進水管與蓄水池連通的數個平行設置的養殖池和通過排污管與養殖池連通的污水池,所述進水管位于蓄水池的一端設有過濾網,所述蓄水池外池壁上設有第一控制器,所述蓄水池內分別設有向第一控制器傳輸溫度信號的溫度計和由第一控制器控制的加熱管、水冷管和殺菌裝置,所述養殖池外池壁設有曝氣充氧設備,所述養殖池內均勻設置有網箱組,所述每個網箱組的兩側均設有固定網箱組的插桿,所述每個網箱組包括數個通過連接環連接的網箱,所述每個網箱內底面均設有豎直向上的表面開有種植孔的水草種植桿,所述網箱內底面還設有數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表面設有餌料盤,所述污水池通過抽水管與蓄水池連通。
[0006]加熱管和水冷管的設置,能控制蓄水池內的水溫;通過餌料盤投喂食物,防止餌料的浪費;抽水管將污水池內的水抽回蓄水池,可循環使用。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蓄水池、養殖池和污泥池從上到下階梯狀設置。階梯狀的設置,形成落差,保證水源的充足。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網為三層,兩相鄰過濾網之間間隔為20cm。過濾網為三層,能更好的過濾。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相鄰網箱組之間通過鐵鏈連接。鐵鏈連接相對來說,更加的柔性化,能防止水流的沖擊。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插桿頂部均設有照明裝置。照明裝置的設置能進行簡單的照明。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兩相鄰插桿之間設有加強桿。加強桿的設置保證了插桿的強度。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可伸縮且與網箱可拆卸連接。支撐桿可伸縮,可調節高度;可拆卸連接的方式,便于拆裝。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抽水管上設有電磁閥,所述污水池內池壁設有液位計,污水池外池壁設有接收液位計信號并控制電磁閥開閉的第二控制器。液位計、電磁閥和第二控制器的設置,便于及時抽取污水池內的水進入蓄水池,形成循環。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I)蓄水池內設置溫度計,感知溫度,同時通過第一控制器控制加熱管和水冷管對水溫進行控制,以確保水溫保持在適合鱔魚生長的溫度;
[0016](2)曝氣充氧設備可定期為養殖池內充入氧氣,保證鱔魚生長過程中有充分的氧氣;
[0017](3)水草種植桿的設置,便于種植水草,遮擋陽光的同時,也可形成養殖池內的生態系統;
[0018](4)支撐桿和餌料盤的設置,便于放置餌料,防止浪費;
[0019](5)抽水管、液位計、電磁閥和第二控制器的設置,形成循環一個回流系統,保證污水的充分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俯視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網箱俯視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0、蓄水池;20、進水管;30、養殖池;40、排污管;50、污水池;60、第一控制器;70、溫度計;80、加熱管;90、水冷管;100、殺菌裝置;110、曝氣充氧設備;120、網箱組;130、插桿;140、網箱;150、水草種植桿;160、餌料盤;170、抽水管;180、鐵鏈;190、照明裝置;200、加強桿;210、電磁閥;220、第二控制器;230、液位計。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5]實施例: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鱔魚養殖池,包括蓄水池10、通過進水管20與蓄水池10連通的數個平行設置的養殖池30和通過排污管40與養殖池30連通的污水池50,所述進水管20位于蓄水池的一端設有過濾網,所述蓄水池10外池壁上設有第一控制器60,所述蓄水池10內分別設有向第一控制器60傳輸溫度信號的溫度計70和由第一控制器60控制的加熱管80、水冷管90和殺菌裝置100,所述養殖池30外池壁設有曝氣充氧設備110,所述養殖池30內均勻設置有網箱組120,所述每個網箱組120的兩側均設有固定網箱組120的插桿130,所述每個網箱組120包括數個通過連接環連接的網箱140,所述每個網箱140內底面均設有豎直向上的表面開有種植孔的水草種植桿150,所述網箱140內底面還設有數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表面設有餌料盤160,所述污水池50通過抽水管170與蓄水池10連通。
[0027]本實施例中,所述蓄水池10、養殖池30和污泥池50從上到下階梯狀設置。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網為三層,兩相鄰過濾網之間間隔為20cm。
[0029]本實施例中,所述相鄰網箱組120之間通過鐵鏈180連接。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插桿130頂部均設有照明裝置190。
[0031]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相鄰插桿130之間設有加強桿200。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可伸縮且與網箱可拆卸連接。
[0033]本實施例中,所述抽水管170上設有電磁閥210,所述污水池50內池壁設有液位計230,污水池50外池壁設有接收液位計230信號并控制電磁閥210開閉的第二控制器220。
[0034]本實用新型蓄水池10內設置溫度計70,感知溫度,同時通過第一控制器60控制加熱管80和水冷管90對水溫進行控制,以確保水溫保持在適合鱔魚生長的溫度;蓄水池10、養殖池30和污泥池50從上到下階梯狀設置,階梯狀的設置,形成落差,保證水源的充足。曝氣充氧設備110可定期為養殖池30內充入氧氣,保證鱔魚生長過程中有充分的氧氣;水草種植桿150的設置,便于種植水草,遮擋陽光的同時,也可形成養殖池30內的生態系統;支撐桿和餌料盤160的設置,便于放置餌料,防止浪費;抽水管170、液位計230、電磁閥210和第二控制器220的設置,形成循環一個回流系統,保證污水的充分利用。
[0035]過濾網為三層,能更好的過濾。鐵鏈180連接相對來說,更加的柔性化,能防止水流的沖擊。照明裝置190的設置能進行簡單的照明。加強桿200的設置保證了插桿130的強度。支撐桿可伸縮,可調節高度;可拆卸連接的方式,便于拆裝。
[0036]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通過進水管與蓄水池連通的數個平行設置的養殖池和通過排污管與養殖池連通的污水池,所述進水管位于蓄水池的一端設有過濾網,所述蓄水池外池壁上設有第一控制器,所述蓄水池內分別設有向第一控制器傳輸溫度信號的溫度計和由第一控制器控制的加熱管、水冷管和殺菌裝置,所述養殖池外池壁設有曝氣充氧設備,所述養殖池內均勻設置有網箱組,所述每個網箱組的兩側均設有固定網箱組的插桿,所述每個網箱組包括數個通過連接環連接的網箱,所述每個網箱內底面均設有豎直向上的表面開有種植孔的水草種植桿,所述網箱內底面還設有數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表面設有餌料盤,所述污水池通過抽水管與蓄水池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養殖池和污泥池從上到下階梯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網為三層,兩相鄰過濾網之間間隔為2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網箱組之間通過鐵鏈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桿頂部均設有照明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相鄰插桿之間設有加強桿。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可伸縮且與網箱可拆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鱔魚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上設有電磁閥,所述污水池內池壁設有液位計,污水池外池壁設有接收液位計信號并控制電磁閥開閉的第二控制器。
【文檔編號】A01K63/06GK204070174SQ201420377508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明者】孫大春 申請人:瀘州市龍馬潭區大春生態漁業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