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95954閱讀:357來源:國知局
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它包括隔離外框、連接在隔離外框上并向水底延伸的圍網和位于圍網內的人工水草種植區,所述圍網底端封口,所述圍網網眼的尺寸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區內種植的人工水草垂入水面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實現魚類和泥鰍的分區投喂,使魚類和泥鰍的混養成為可能,并且該裝置中種植的人工水草可以為泥鰍提供生物餌料和起到凈化水質,改善整個養殖池環境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泥鰍是我國重要的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因其適應環境能力強、繁殖速度快,蛋白含量高等特點,目前養殖泥鰍的人越來越多。但因泥鰍搶食能力差,目前多以泥鰍單養為主。這種泥鰍單養的方式不利于養殖成本的控制,造成了浪費。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它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能實現魚類和泥鰍的分區投喂,使魚類和泥鰍的混養成為可能,并且該裝置中種植的人工水草可以為泥鰍提供生物餌料和起到凈化水質,改善整個養殖池環境的作用。
[0004]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它包括隔離外框、連接在隔離外框上并向水底延伸的圍網和位于圍網內的人工水草種植區,所述圍網底端封口,所述圍網網眼的尺寸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區內種植的人工水草垂入水面下。
[0005]進一步的,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區內種植的人工水草垂入水面下100_150cm。
[0006]進一步的,所述隔離外框內設有與隔離外框位置相對固定的內框,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在內框上。
[0007]進一步的,所述隔離外框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所述內框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0008]進一步的,所述隔離外框和內框均為長邊形,且所述隔離外框與內框間設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為四根,且每根固定桿的一端連接在隔離外框的一角,另一端連接在內框上對應的一角。
[0009]進一步的,所述隔離外框的面積為5_6m2,且所述內框每一外側面距離相應隔離外框每一內側面的距離為25-35cm。
[0010]進一步的,所述隔離外框、內框和固定桿均由PVC管密封制成。
[0011]進一步的,所述圍網延伸入水底的側面下端連接有封口網,該封口網網眼的尺寸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
[0012]進一步的,所述圍網和封口網均為尼龍網,且圍網和封口網網眼的面積均為
3-5cm2。
[0013]進一步的,所述人工水草為彈性立體填料,其比表面積為280_320m2/m3。
[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I)將上述裝置置入養殖池中,由于圍網和封口網的網眼大小均既能防止魚類進入,又能保證泥鰍自由出入,而裝置中種植的人工水草可吸引泥鰍棲息其中生活,在投餌時,飼養魚類時按傳統投餌即可(投餌臺正常投餌),飼養泥鰍時只需在裝置的內框投餌,即可保證魚類被阻擋在圍網外不會干擾泥鰍攝食,從而保證泥鰍正常攝食,真正做到魚鰍混養分區投喂;
[0016](2)裝置中種植的人工水草由于表面積大,可以大量生長生物膜,這些生物膜富含有機質、原生、后生動物及各種菌,生物膜可以為泥鰍提供生物餌料又可以起到凈化水質,改善整個養殖池環境的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8]圖2為圖1中的隔離外框和圍網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圖1中的內框和人工水草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隔離外框;2、圍網;3、人工水草;4、內框;5、封口網;6、固定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至圖3中所示:
[0022]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它包括隔離外框1、連接在隔離外框I上并向水底延伸的圍網2和位于圍網2內的人工水草種植區,所述圍網2延伸入水底的側面下端連接有封口網5,所述圍網2和封口網5網眼的尺寸均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區內的人工水草3垂入水面下120cm,在隔離外框I內設有與隔離外框I位置相對固定的內框4,所述人工水草3種植在內框4上。
[00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隔離外框1、內框4和固定桿6均由PVC管密封制成,均浮于水面上,當然,所述隔離外框1、內框4和固定桿6也可以高于水平面上,圍網2和封口網5均為尼龍網,且圍網2和封口網5網眼的面積均為4cm2,此尺寸大小能滿足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所述隔離外框I和內框4均為長邊形,當然隔離外框I和內框4也可以為其他多邊形、圓形、橢圓形或其他任意形狀;在隔離外框I與內框4間設有四根固定桿6,且每根固定桿6的一端連接在隔離外框I的一角,另一端連接在內框4上對應的一角;所述隔離外框I的面積為6m2,且所述內框4每一外側面距離相應隔離外框I每一內側面的距離為30cm ;人工水草3為彈性立體填料,其比表面積為300m2/m3。
[0024]在使用時,將該裝置置于養殖池中,裝置中的人工水草3可吸引泥鰍棲息其中生活。在投餌時,飼養魚類時按傳統投餌即可,在投餌臺正常投餌,飼養泥鰍時只需在裝置的內框4投餌,即可保證魚類被阻擋在圍網2外不會干擾泥鰍攝食,從而保證泥鰍正常攝食,真正做到魚鰍混養分區投喂。
【權利要求】
1.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隔離外框、連接在隔離外框上并向水底延伸的圍網和位于圍網內的人工水草種植區,所述圍網底端封口,所述圍網網眼的尺寸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區內種植的人工水草垂入水面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區內種植的人工水草垂入水面下100-15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外框內設有與隔離外框位置相對固定的內框,所述人工水草種植在內框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外框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所述內框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外框和內框均為長邊形,且所述隔離外框與內框間設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為四根,且每根固定桿的一端連接在隔離外框的一角,另一端連接在內框上對應的一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外框的面積為5-6m2,且所述內框每一外側面距離相應隔離外框每一內側面的距離為25-35cm。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外框、內框和固定桿均由PVC管密封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圍網延伸入水底的側面下端連接有封口網,該封口網網眼的尺寸小于魚類的尺寸且大于泥鰍的尺寸。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圍網和封口網均為尼龍網,且圍網和封口網網眼的面積均為3-5cm2。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魚鰍混養分區投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水草為彈性立體填料,其比表面積為280-320m2/m3。
【文檔編號】A01K61/02GK203985569SQ201420434114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4日
【發明者】張哲勇, 韓永望, 唐林凡, 羅國強 申請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