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9674閱讀:1367來源:國知局
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包括:魚池(1)、過濾系統和土壤池(10),魚池(1)底部設置排水口(2),排水口(2)連接過濾系統,魚池(1)頂部設置頂進水口(3),過濾系統的出水口連接該頂進水口(3);所述的過濾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順次連接的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8),排水口(2)接塑膠管通到沉淀池(9)底部,沉淀池(4)設置沉淀池出水口(9),沉淀池出水口(9)連接到土壤池(10)的灌溉管路,土壤池(10)內裝滿土壤;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居民住宅樓房,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冬暖夏涼,提高城市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
【專利說明】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中國現有城市樓頂利用情況多樣,部分地方政府鼓勵對樓頂進行綠化,一般種植綠草。也有報道居民在樓頂種植蔬菜,花卉,或者養鳥。中國樓頂利用率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日本和德國政府要求樓頂必須綠化,美國樓頂則普遍種滿蔬菜。在國內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政策和房產管理部門規章制度尚未完善,技術人員和相關技術培訓不夠先進和系統。雖然人們多數都支持,但還是明顯進展緩慢。從技術角度看,樓頂利用存在的技術問題主要包括利用方法既要經濟環保,又要低成本,準入門檻低,更要符合安全的標準。
[0003]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指根據動植物的生長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包括:魚池(1)、過濾系統和土壤池(10),魚池(1)底部設置排水口(2),排水口(2)連接過濾系統,魚池(1)頂部設置頂進水口(3),過濾系統的出水口連接該頂進水口(3);所述的過濾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順次連接的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8),排水口⑵接塑膠管通到沉淀池(9)底部,沉淀池⑷設置沉淀池出水口(9),沉淀池出水口(9)連接到土壤池(10)的灌溉管路,土壤池(10)內裝滿土壤;所述灌溉管路包括土壤池總水管(14)、水龍頭(11)和灑水管(12);魚池底部四面向池底排水口位置傾斜,保持15度的坡度,池底的排水口(2)位于中心,在坡度的最低點。
[0007]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魚池:過濾池:土壤池面積比例為
10: 3: 16。
[0008]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魚池上部搭建輕質支架。
[0009]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所述魚池深60cm,水深50cm。
[0010]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所述沉淀池中部安裝一 200W水泵(5),所述沉淀池(4)內的水泵(5)的高度位于沉淀池(4)中部,高于沉淀池底20cm,低于沉淀池水面20cm ;沉淀池(4)的高度大于80cm,陶瓷環池(8)的高度60cm ;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8)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沙池(7)和陶瓷環池(8)進水口安置擋板
(16)。
[0011]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土壤池(10)底部地膜鋪地,地膜上放置0.5cm厚度塑膠網板,網板上再鋪一層1cm厚度粗過濾棉,最上層鋪輕質營養土層,厚度15-60cm,四周采用防腐的木質圍欄,圍欄比土層高5cm。
[0012]本實用新型在樓頂建立規范的水循環養殖系統,建立魚、水、蔬菜生長互補的生長平臺。特別適合居民住宅樓房,既減少綠化所需的人力物力浪費,也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冬暖夏涼,提高城市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
[0013]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環保:重復利用水源,無論是降雨或家庭用水,經過處理可以用來養魚,養魚池的糞便用于蔬菜和植物的培育。樓頂水池對保持樓層溫度恒定起重要作用。
[0015]2、保護環境:干凈環保,不向環境排泄動物糞便,蔬菜無需施肥。
[0016]3、成本低,只需要一般的養殖設備,獲得的魚類和蔬菜還可以食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魚池和土地平面圖;
[0018]圖2為魚池過濾系統切面圖;
[0019]1.魚池;2.排水口 ;3.頂進水口 ;4.沉淀池;5.水泵6.濾棉池;7.沙池;8.陶瓷環池;9.沉淀池出水口 ;10.土壤池;11.水龍頭;12.灑水管;13.木圍欄;14.土壤池總水管;15.排水管;16.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21]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包括三大部分:魚池
1、過濾系統和土壤池10,魚池底部設置排水口2,排水口 2連接過濾系統,頂部設置頂進水口 3,過濾系統的出水口連接頂進水口 3。魚池主要用于養殖,過濾系統用于過濾凈化魚池1流出的養魚廢水,過濾后的干凈水從頂水進口 3重新流入魚池1,過濾系統包括順次連接的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8,沉淀池4設置沉淀池出水口 9,通過沉淀池出水口9將沉淀排入土壤池10。土壤池10內裝滿土壤,用于種植蔬菜或瓜果。魚池:過濾池:土地面積比例約10: 3: 16 (圖1)。魚池上部可搭建輕質支架,為栽種的藤類植物提供生長空間,也有利于在夏天避免水池接受陽光直曬。
[0022]魚池底部四面向池底排水口位置傾斜,保持15度的坡度,池底的排水口 2位于中心,在坡度的最低點,利于魚類糞便排出。魚池內面使用高標水泥,做好防水層。保持表明光滑。池深60cm。一般水深50cm左右。排水口 2接直徑為10cm塑膠管到沉淀池9底部,將魚池底部糞便排到沉淀池4。沉淀池4積累的魚類糞便再依次通過沉淀池出水口 9、土壤池總水管14、水龍頭11和灑水管12流入土壤池10,用于灌溉,灌溉量由土地水管上水龍頭11控制大小。
[0023]沉淀池中部安裝200W水泵5 —個,將沉淀池4的水抽入濾棉池6底部,水經過濾棉池6內設置的濾棉層的過濾溢到沙池7,經過沙池7過濾,再流入陶瓷環池8,在套磁環池8內進行進一步的凈化處理。處理后的干凈水經過頂水進口 3流入魚池1,達到水的過濾和循環利用。
[0024]水的流動過程中,重點注意合理安排各個水池的高低。沉淀池4內的水泵5的高度位于沉淀池4中部,高于沉淀池底20cm,低于沉淀池水面20cm。沉淀池4的高度大于80cm,陶瓷環池8的高度約60cm。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8這4個小池子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利于水的自然流動,沙池7和陶瓷環池8進水口安置擋板16,讓進水直接流入池底,保證水流出時充分的接觸過濾層(圖2,箭頭表示水流方向)。
[0025]土壤池10底部需要地膜鋪地防水,地膜上放置0.5cm厚度塑膠網板,網板既可以防止土壤層積水,又能起到保護地膜的作用。網板上再鋪一層1cm厚度粗過濾棉,為營養土層提供附著功能,也能吸收儲層部分水分。最上層使用輕質營養土層,厚度15-60cm,四周采用防腐的木質圍欄,圍欄要比土層高5cm。
[0026]本申請擬充分利用樓頂平臺,建立魚、水、草、蔬菜一體的生態養殖系統。樓頂建魚池面積在17.5平方米(2.5 X 7m),60cm深,做防滲漏處理。魚池底四周保持15度坡度,最低點設排水口 2,排水口 2外接水管,方便排水。魚池進水、出水各一方,且進高出低,要能排干水。魚池內壁用高標號混凝土做底層,四周均做好光面防治長青苔。菜園面積為對應魚池面積1.6倍左右。配輕質營養土,蔬菜一定要選擇一年生的如黃瓜、西紅柿、爺子、白菜、青菜等。
[0027]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魚池(I)、過濾系統和土壤池(10),魚池(I)底部設置排水口(2),排水口(2)連接過濾系統,魚池(I)頂部設置頂進水口(3),過濾系統的出水口連接該頂進水口(3);所述的過濾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順次連接的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8),排水口 (2)接塑膠管通到沉淀池(9)底部,沉淀池(4)設置沉淀池出水口(9),沉淀池出水口(9)連接到土壤池(10)的灌溉管路,土壤池(10)內裝滿土壤;所述灌溉管路包括土壤池總水管(14)、水龍頭(11)和灑水管(12);魚池底部四面向池底排水口位置傾斜,保持15度的坡度,池底的排水口(2)位于中心,在坡度的最低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魚池:過濾池:土壤池面積比例為10: 3: 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魚池上部搭建輕質支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魚池深60cm,水深 5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部安裝一 200W水泵(5);所述沉淀池(4)內的水泵(5)的高度位于沉淀池(4)中部,高于沉淀池底20cm,低于沉淀池水面20cm ;沉淀池(4)的高度大于80cm,陶瓷環池(8)的高度60cm;沉淀池(4)、濾棉池(6)、沙池(7)和陶瓷環池⑶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沙池(7)和陶瓷環池(8)進水口安置擋板(16)。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居民樓頂生態水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土壤池(10)底部地膜鋪地,地膜上放置0.5cm厚度塑膠網板,網板上再鋪一層Icm厚度粗過濾棉,最上層鋪輕質營養土層,厚度15-60cm,四周采用防腐的木質圍欄,圍欄比土層高5cm。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4090788SQ201420538609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明者】陳曉武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