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植物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無土栽培的生態植物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毒豆芽”、“毒豆角”、“毒韭菜”事件時有發生,其危害程度觸目驚心,飲食安全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
隨著城鎮化程度的擴大以及人均居住面積的減少,可耕種土地面積在不斷減少,蔬菜種植面積更是少之又少。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的孩子們少有機會走入田園,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對于各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缺乏直觀的認識。隨著人們物質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人開始重視精神文明的滿足,其中養殖花草被很多中老年人及辦公室白領所接受。然而,有土栽培管理麻煩、土壤散落造成的衛生整潔問題以及植物容易吸引昆蟲等現象都成為困擾人們的常見問題,降低了種植體驗。
現有的無土種植技術都是通過植物組織培養進行種苗的培育,而一般的組織培養都是在密封無菌的玻璃瓶中進行,用一定的培養基和生長調節物質誘導植物的再生和增殖大量芽苗,然后在生根培養基上誘導生根成完整幼苗,最后移栽瓶外培育而成。但由于密封無菌的玻璃瓶內高濕、不通氣,使得幼苗較幼嫩,器官發育較差,移栽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弱,易受環境影響。
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無土種植技術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植物培育方法,該生態植物培育方法不僅能保證幼苗發育較好,同時還能對生態種植箱進行智能控制,使得植物在最佳環境中生長。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生態植物培育方法,用于生態種植箱無土栽培植物,所述生態種植箱包括箱體及放置在箱體內的培育裝置,所述培育裝置包括用于盛放營養液的儲液盤及位于儲液盤上方供培育植物的培育板,所述箱體內設置有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保持生態種植箱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及對生態種植箱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所述培育板上開設有若干貫通孔,所述生態植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根據種植種類選擇合適的營養液注入所述儲液盤;
提供一上端開設有凹槽的海綿體,將海綿體放入所述培育板的貫通孔中并使得海綿體的下端浸入營養液中,將植物種子放入所述海綿體的凹槽中;
將所述生態種植箱接通電源并選擇種植植物種類按鍵,生態種植箱根據選擇的植物種類開啟相應的預先設定的培育程序;
所述預先設定的培育程序為:在植物種子處于育苗期時,所述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均不工作;在植物種子完成育苗并進入生長階段時,所述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按照設定程序工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箱體包括底座、位于底座兩側的兩支撐壁、連接所述兩支撐壁的前壁和后壁及遮蓋在所述箱體頂部的遮蓋裝置,所述前壁組裝固定在所述兩支撐壁之間。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壁為透明的可轉光玻璃。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儲液盤呈抽屜狀設置并可在所述箱體內水平推入和拉出,在向儲液盤內注入營養液之前還包括步驟:將所述前壁從所述兩支撐壁上取下,將所述儲液盤從所述箱體內拉出。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生態種植箱接通電源之前還包括步驟:先將所述儲液盤推入所述箱體并恢復原位,再將所述前壁組裝固定在所述兩支撐壁之間并恢復原位。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箱體內還設置有用于監測儲液盤內營養液的水位高度的水位監測裝置,所述水位監測裝置設有表示營養液充足的下水位線和表示營養液不足的上水位線,在植物處于生長階段時,若營養液消耗至只能看到上水位線,則電控組件自動檢測并發出報警聲,提示補充營養液。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箱體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并顯示所述生態種植箱內溫度、濕度、營養液水位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所述箱體的前側并與所述電控組件相連。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生態種植箱還包括與電控組件相連的智能模塊,所述智能模塊與手機信號連接,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生態種植箱內植物的生長狀況參數并根據該生長狀況參數調節控制所述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的運行狀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生態種植箱還包括與手機信號連接的攝像頭模塊,所述攝像頭模塊對植物實時拍照并將照片傳至手機供用戶檢測植物的生長狀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打氧模塊包括氣泵、設置在所述儲液盤上的氣水混合結構及連通所述氣泵與所述氣水混合結構的輸氣通道,所述氣水混合結構包括用于儲存氧氣的儲氣區、用于儲存營養液的儲水區及將所述儲氣區和儲水區分隔開的隔擋筋,氧氣從所述儲氣區進入所述儲水區與營養液混合,以增加營養液的氧氣濃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生態植物培育方法通過將海綿體放置在培育板的貫通孔中并使得海綿體的下端浸入營養液中,從而放置在海綿體的凹槽中的植物種子能夠透過海綿體吸收所需要的水分;同時通過在箱體內設置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保持生態種植箱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及對生態種植箱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從而用戶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對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進行智能控制,使植物在最佳的環境中生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生態種植箱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生態種植箱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生態種植箱的分解圖。
圖4是圖3所示生態種植箱的另一視角分解圖。
圖5是圖4中風扇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圖3中儲液盤與打氧模塊的部分分解圖。
圖7是圖3中培育板與儲液盤的分解示意圖。
圖8是圖7中儲液盤的立體示意圖。
圖9是圖8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0是圖1所示生態種植箱的遮蓋裝置與箱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11是圖1所示生態種植箱除去前壁后的立體圖。
圖12是本發明生態種植箱組合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3是利用生態種植箱進行植物培育的生態植物培育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及圖12所示,本發明的生態種植箱100用于無土栽培植物。所述生態種植箱100包括箱體10、收容在所述箱體10內的培育裝置70、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20、保持所述生態種植箱100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實時監測營養液水位高度的水位監測裝置40、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50及對所述生態種植箱100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
所述箱體10包括底座106、位于所述底座106兩側的支撐壁、連接所述兩支撐壁的前壁101和后壁102以及遮蓋在所述箱體10頂部的遮蓋裝置105,所述遮蓋裝置105、前壁101、后壁102、兩支撐壁及底座106共同圍設形成培育空間。
所述底座106的底端設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80,所述遮蓋裝置105的頂部設有向下凹陷的凹槽部90,從而在將若干個生態種植箱100上下擺放時,可通過位于上部的生態種植箱100的凸出部80與位于下部的生態種植箱100的凹槽部90相互卡合,使得多個生態種植箱100上下排列而堆疊形成生態種植箱組合體200。所述凸出部80包括至少兩個呈對角線設置的凸出條801,所述凸出條801整體呈L型。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凸出條801的個數為4個。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凸出部80為設置在所述底座106底端四周的環形凸出條801。當多個生態種植箱100上下排列時,所述凸出條801與所述凹槽部90相互卡合固定,從而減小多個生態種植箱100的存放空間,且生態種植箱組合體200也能夠培育多種植物,提高用戶的種植體驗和視覺效果。
所述支撐壁包括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所述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的底端均卡設固定在所述底座106上。所述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的側邊均設有卡扣固定結構107,所述卡扣固定結構107包括設于所述前壁101和后壁102上的圓柱體(未標號)及設于所述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上的卡扣腔1072。所述前壁101和后壁102可通過所述卡扣固定結構107組裝固定在所述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上。
所述前壁101、后壁102、左支撐壁103及右支撐壁104中的至少一個為可以過濾自然光中的藍光與紅光并將其他色光轉化為植物需要的紅、藍光的可轉光玻璃。優選的,所述前壁101為透明的可轉光玻璃,但不僅限于所述前壁101。
如圖7至圖9所示,所述培育裝置70收容于所述培育空間并放置在所述底座106上。所述培育裝置70包括放置在所述底座106上用于盛放營養液的儲液盤701、位于所述儲液盤701上方供培育植物的第一培育板702及夾在所述儲液盤701和所述第一培育板702之間的第二培育板703,所述第一培育板702用于放置植物種子并將植物種子培育成幼苗,所述第二培育板703用于幼苗的生長。所述儲液盤701包括底壁7011、自所述底壁7011四側邊緣向上延伸的四側壁7012,其中一個側壁7012上凹陷有一凹陷部7013。所述底座106的兩側設有供所述儲液盤701自由抽拉的滑道1061,所述儲液盤701呈抽屜狀收容于所述底座106內,并可在所述底座106內沿所述滑道1061水平推入和拉出。
所述第一培育板702上設有兩個可以用手抓住以將所述第一培育板702取出的手柄7024。所述第一培育板702還開設有若干貫通孔7021,所述貫通孔7021內設置有用以放置植物種子的海綿體(未圖示),所述海綿體的一端凹設有凹槽、另一端突伸入所述儲液盤701的營養液中,植物種子放置在所述凹槽內以透過所述海綿體吸收所需要的水分。所述貫通孔7021上還可放置用于遮擋所述貫通孔7021的生長帽7023,以此擋住沒有放置植物種子的所述貫通孔7021,減少營養液的蒸發。
所述第二培育板703上開設有若干固定孔7031,植物幼苗固定在所述固定孔7031內且根系伸入營養液內,以此吸收營養液的成分,滿足生長需要。
如圖10與圖11所示,所述光照模塊20設置在所述遮蓋裝置105內,包括四個均勻分布在所述遮蓋裝置105內且能發出波長近似太陽光的照明燈201、位于所述照明燈201下方以將所述照明燈201的光源均勻發散的導光板202及設置在所述遮蓋裝置105上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燈201光源強度的控制器203。所述電控組件用于控制所述光照模塊20的開、關及開燈時長。
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換氣模塊設置在所述兩支撐壁上,且包括開設在左支撐壁103上的進風口301、開設在右支撐壁104上的出風口302及靠近所述出風口302設置的風扇3022,所述進風口301和所述出風口302在所述箱體10內呈空間對角線設置。優選的,所述進風口301靠近所述底座106設置,所述出風口302靠近所述遮蓋裝置105設置。所述右支撐壁104的內側還設置有用于限位所述風扇3022的固定件3021,所述風扇3022固定在所述右支撐壁104上并限位在所述固定件3021與所述右支撐壁104之間。所述風扇3022工作時,可以不斷地將所述生態種植箱100內的空氣排出到箱體10外,這樣在所述生態種植箱100中形成負壓,外部空氣就可以通過所述進風口301進入到所述生態種植箱100中,不斷的循環保持箱體10內的空氣流通,以滿足生態種植箱100中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對二氧化碳的需要。所述電控組件用于控制所述換氣模塊的打開和關閉。
如圖3所示,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設置在一個半封閉的管型腔401內,所述管型腔401設置在所述儲液盤701內靠近前壁101一側的其中一個拐角處。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由密度比營養液密度小的輕質材料制成,且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上設有水位刻度線,從上到下分別為紅色、藍色和綠色。用戶可以通過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漏出的水位刻度線來判斷所述儲液盤701中的營養液水位情況。當所述儲液盤701中沒有營養液時,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與所述儲液盤701底部接觸,此時從外面只能看到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的紅色水位刻度線,這說明營養液已經用完,需要添加。添加營養液后,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在營養液的浮力作用下上升,慢慢漏出藍色水位刻度線直到漏出綠色水位刻度線,這表示儲液盤701中的營養液已加滿。本實施例中,所述水位監測裝置40為水位浮標。
如圖6與圖7所示,所述打氧模塊50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06上的氣泵501、設置在所述儲液盤701上以將氧氣引入所述儲液盤701并與營養液充分混合的氣水混合結構502及連通所述氣泵501與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的輸氣通道,且在所述儲液盤701完全收容在所述底座106內時,所述輸氣通道連通所述氣泵501與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在所述儲液盤701被拉出時,所述氣泵501與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斷開。
所述打氧模塊50還包括罩設在所述氣泵501外側的氣泵罩504,所述輸氣通道包括開設在所述氣泵罩504上的出氣口(未圖示)和設置在所述氣水混合結構上的輸氣管5032,所述輸氣管5032突伸入所述出氣口以將氧氣導入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所述輸氣管5032一端與所述出氣口相連、另一端與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內部相連。所述打氧模塊50還包括密封連接所述出氣口和所述輸氣管5032的密封裝置5024,所述密封裝置5024用于將所述出氣口和輸氣管5032進行密封,以避免所述氣泵501向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通入氧氣時漏氣。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裝置5024為圓環形塑料件。
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收容于所述凹陷部7013內,并包括用于儲存氧氣的儲氣區5021、位于所述儲氣區5021旁側且用于儲存營養液的儲水區5022、位于儲水區5022和儲氣區5021之間且部分間隔所述儲水區5022和儲氣區5021的隔擋筋5023、及設置于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頂部的蓋體5026。所述輸氣管5032自所述儲氣區5021凸伸出并延伸至與所述出氣口相連通。所述隔擋筋5023自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的底部向上延伸并延伸至靠近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的頂部位置處,在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的頂部沒有格擋,從而不僅可以讓氧氣與營養液充分混合,同時還能防止在所述氣泵501不工作時營養液從所述氣泵罩504的出氣口漏出。當所述儲水區5022中的營養液加滿時,營養液的液面高度不會超過所述隔擋筋5023的高度,因而營養液不會流入到所述儲氣區5021;當所述氣泵501工作時,所述儲氣區5021的氧氣通過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頂部的開口進入到所述儲水區5022與營養液混合,可以達到給營養液補充氧氣的目的。
所述儲液盤701的側壁7012上還設置有連通所述儲水區5022與所述儲液盤701的輸水管5025,氧氣在與所述儲水區5022內的營養液充分混合后自所述輸水管5025流入所述儲液盤701。所述蓋體5026為可拆除式,當移除所述蓋體5026時可觀察到所述輸水管5025和輸氣管5032的管口堵塞狀態,也便于對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進行清洗。
當所述打氧模塊50工作時,所述氣泵501向所述儲氣區5021內通入氧氣,此時儲水區5022內的營養液因所述隔擋筋5023的隔擋不會流入儲氣區5021內,通入的氧氣自所述隔擋筋5023的頂端與所述氣水混合結構502的頂部之間進入所述儲水區5022并與儲水區5022內的營養液充分混合,最后自所述輸水管5021流入所述儲液盤701內,從而達到給浸入營養液內的植物根系補充氧氣的目的。
如圖10與圖11所示,所述電控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箱體10內用于檢測所述箱體10內的溫度、濕度及光照強度的傳感器602及根據所述傳感器602檢測到的數據控制所述光照模塊20、換氣模塊、水位監測裝置40及打氧模塊50工作的控制電路。
所述箱體10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并顯示所述生態種植箱100內溫度、濕度、營養液水位和/或光照的控制面板601,所述控制面板601設置在所述遮蓋裝置105的前側并與所述電控組件相連。所述控制面板601包括用來顯示植物生長時間、所述生態種植箱100內溫度、濕度和營養液水位等參數的顯示屏6011及用以控制照明燈201開/關及開燈時長、風扇3022開/關及所述氣泵501開/關的觸摸按鍵6012。所述觸摸按鍵6012與控制電路對應連接,以選擇性控制所述光照模塊20、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50的打開和關閉,實現智能控制。
所述生態種植箱100還包括與電控組件相連的智能模塊,所述智能模塊與手機信號連接,從而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生態種植箱100內植物的生長狀況參數并根據該生長狀況參數調節控制所述光照模塊20、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50的運行狀態。例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光照模塊20的開燈時長、風扇3022的開/關及所述氣泵501的開/關;當然,所述智能模塊也可與其他能夠發出控制信號的設備相連(如:遙控器),以實時查看植物的生長狀況。
所述生態種植箱100還包括與手機信號連接的攝像頭模塊,所述攝像頭模塊對植物實時拍照并將照片傳至手機供用戶檢測植物的生長狀況,同時還能提高用戶的體驗樂趣。
如圖13所示,利用所述生態種植箱100進行無土栽培植物的生態植物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將前壁101從所述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上取下,將儲液盤701從所述箱體10內拉出;
根據種植種類選擇合適的營養液注入所述儲液盤701并注滿;
將海綿體放入所述培育板702的貫通孔7021中并使得海綿體的下端浸入營養液中,將植物種子放入所述海綿體的凹槽中;
先將所述儲液盤701推入所述箱體10并恢復原位,再將所述前壁101組裝固定在左支撐壁103和右支撐壁104上并恢復原位;
將所述生態種植箱100接通電源并選擇種植植物種類按鍵,生態種植箱100根據選擇的植物種類開啟相應的預先設定的培育程序;
種植收獲。
所述預先設定的培育程序為:在植物種子處于育苗期時,所述光照模塊20、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50均不工作;在植物種子完成育苗并進入生長階段時,所述光照模塊20、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50按照設定程序工作。所述光照模塊20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光進行光合作用,促進生長。所述換氣模塊間斷運轉,一方面為植物生長提供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排出光合作用所產生的高濃度氧氣。所述打氧模塊50也是間斷性工作,以保證營養液中含有一定濃度的氧氣,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氣。
在植物處于生長階段時,營養液不斷消耗,若營養液消耗至只能看到水位監測裝置40上的紅色水位刻度線,則電控組件自動檢測并發出報警聲,提示補充營養液。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生態種植箱100通過將海綿體放置在第一培育板702的貫通孔70212中并使得海綿體的下端浸入營養液中,從而放置在海綿體的凹槽中的植物種子能夠透過海綿體吸收所需要的水分;同時通過在箱體10內設置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20、保持生態種植箱100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50及對生態種植箱100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從而用戶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對光照模塊20、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50進行智能控制,使植物在最佳的環境中生長,無污染、無農藥殘留;同時還能提升用戶的種植體驗樂趣。本發明的生態植物培育方法簡單、易操作,能夠保證植物幼苗發育較好,使得植物在最佳環境中生長。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