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是利用煙草烘烤的專用烤煙房人工培育黑木耳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黑木耳屬于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菌絲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長,子實體形成時要求耳木含水量達7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90%~95%,菌絲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長,子實體生長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強度,為好氣性真菌,pH5~5.6最適宜。
黑木耳栽培基的育菌過程一般使用大棚或育菌房作為培養室,溫度、濕度、空氣流通、雜菌污染問題很難解決或使用化學藥劑來處理,會產生雜菌污染和化學藥劑殘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減少化學藥物殘留、降低成本的利用煙草烘烤的專用烤煙房人工培育黑木耳的方法,解決的是現由技術中利用普通育菌室或大棚培育黑木耳菌絲中難以控制的溫度、濕度、利用化學試劑滅殺雜菌等不利因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利用煙草烘烤的專用烤煙房人工培育黑木耳的方法,其具體步驟包括如下:1)在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的6月份,選擇已烘焙過煙葉的全國統一的現代化烤煙房烤煙房,使用其烤煙架及煙桿,擺放黑木耳菌袋,且單個烤煙房擺放6000-8000個黑木耳栽培基,開始培育;2)培育前7天內,利用供熱系統提高室內溫度達到35℃,高溫條件下使菌種迅速成活;在這七天內通過人工灑水的方式,再通過溫度自控儀控制空氣濕度達到60%;3)在第八天,利用冷風進風機迅速將溫度降低到24-26℃,并利用溫度自控儀控制空氣濕度達到48-52%;4)45天后菌絲長滿菌袋。
在上述培育過程中封閉烤煙房大門,達到微光的環境,利用冷風進風機實現房間內與外界的空氣的交換,供黑木耳菌絲生長需求的氧氣。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1)中單個烤煙房擺放7000個黑木耳栽培基;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3)中利用冷風進風機迅速將溫度降低到25℃,并利用溫度自控儀控制空氣濕度達到50%,該溫度濕度條件下生長的黑木耳菌絲生命力更強,產量更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可利用現有的烤煙房非烤煙時間,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的6月份培育黑木耳菌絲,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全國現有現代化烤煙房接近80萬個;2)本發明可降低栽培黑木耳生產過程中,育菌房的建設,控溫控濕空氣流通等設施設備的成本;3)本發明利用烤煙的高溫及煙堿的作用替代了傳統的化學藥物滅菌的方式,減少了菌袋中的化學藥物殘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中,利用煙草烘烤的專用烤煙房人工培育黑木耳的方法,其具體步驟包括如下: 利用全國統一的現代化烤煙房,選擇已烘焙過煙葉的烤煙房,達到滅除雜菌的效果,使用其烤煙架及煙桿,可密集擺放7000個黑木耳菌袋,擺放后前7天內,利用供熱系統提高室內溫度達到35℃,高溫條件下使菌種迅速成活;在這七天內通過人工灑水的方式,再通過溫度自控儀控制空氣濕度達到60%,在第八天,利用冷風進風機迅速將溫度降低到25℃,并利用溫度自控儀控制空氣濕度達到50%,該溫度濕度條件下生長的黑木耳菌絲生命力更強,產量更高,培育過程中封閉烤煙房大門,達到微光的環境,可利用大門上的可開關式觀察窗觀察菌絲生長狀況,整個育菌過程中,可利用冷風進風機實現房間內與外界的空氣的交換,提供黑木耳菌絲生長需求的氧氣;45天后菌絲能夠發滿菌袋,且雜菌率少,菌絲狀、無化學藥物殘留。
本發明中:1)利用烤煙所需的煙架及煙桿可密集多層擺放黑木耳栽培基,單個烤煙房可擺放6000-8000個黑木耳栽培基。
2)利用烤煙房自有的溫濕度自控儀、調節黑木耳菌絲不同階段生長需求的空氣濕度。
3)通過烤煙房自有的供熱系統、風機、電機可自動調節黑木耳菌絲生長不同階段需要的溫度。
4)利用冷風進風機可實現烤煙房內的空氣與外界的交換,提供充足的氧氣。
5)通過密閉烤房門可實現黑木耳菌絲生長的無光或微光環境。
6)利用烤煙房每年一次的烤房,實現高溫狀態下的雜菌滅殺,并且煙葉中富含的煙堿可以替代化學制劑滅殺高溫條件下未完全殺死的雜菌孢子。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