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535071閱讀:1636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能夠同時提高黃芩藥材和莖葉產量及質量的采收方法,屬于中藥材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又名山茶根,在內蒙古固陽、山西和北京延慶、門頭溝等地區,均有采集黃芩地上部分幼嫩莖葉,經炒制或蒸制加工為引用代茶飲的習慣。此外,黃芩的干燥根又是重要的大宗中藥材,因此可以說黃芩是可以綜合利用的藥材資源。

由于黃芩藥材價格平穩,在北京周邊地區的黃芩種植中,作為黃芩茶原料的黃芩幼嫩莖葉已經成為歷年產生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由于黃芩幼嫩莖葉只能在春季黃芩出苗后,夏季盛花前采收,時間短、產量低,如何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提高黃芩幼嫩莖葉產量至關重要。同時,黃芩地下部分更是黃芩重要的經濟部分,采集黃芩茶是否對其地下部分藥材質量產生影響,這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該方法能有效提高黃芩莖葉和黃芩藥材的產量及質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該方法包括:于每年莖葉采收期連續2~3次采收黃芩莖葉,每次待黃芩地上莖葉部分高度達到20~40cm時進行采收;于當年藥材采收期采收黃芩根。

進一步,黃芩莖葉的采收次數為3次。

進一步,每次采收時黃芩莖葉高度為20~30cm。

進一步,黃芩莖葉采收期為5~8月。

本發明所述黃芩莖葉為黃芩幼嫩地上部分,具體為黃芩植株距地面1cm以上的所有莖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以往采收時只采收1茬黃芩莖葉的方法,本發明多次連續收割黃芩莖葉的方法,有效提高了黃芩幼嫩莖葉的產量;更為意外的是,與同等地塊、同等施肥、灌溉、光照等栽培條件下生長的黃芩藥材相比,這種處理方法還意外提高了黃芩藥材的產量和質量(提高了其有效成分含量)。經炒制或蒸制加工的黃芩莖葉可作為茶飲,黃芩的干燥根又是重要的大宗中藥材,本發明方法一舉兩得,同時提高黃芩莖葉和藥材的產量及質量,顯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黃芩莖葉部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選地:在延慶黃芩基地,選擇一定面積土層深厚(大于60cm),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陽光充足的2年生黃芩栽培地。

劃畦:將選好的黃芩栽培地分為四份,記做①-④號地,其中①號地在其生長周期內只采收極少量莖葉(作為含量測定的樣品),為對照區;②-④號地在其生長周期內采收黃芩莖葉,為處理區。

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于5月初黃芩出苗時進行,以確保株行距為15cm×25cm。

2、除草:全年共除草3次,壟內采用人工或用鋤除草,黃芩周邊草用手拔除,第一次是早春苗高15cm以前,第二次封壟前,第三次是在雜草的種子成熟前。

3、灌溉:在黃芩幼苗期(5月中旬)、現蕾期(7月中旬)及施肥后澆水,共四次。

4、排水:黃芩種植地周圍及地勢低洼處要提前挖排水溝,排水溝深度為50cm,確保不留有積水,防止爛根。

5、追肥:封壟后至開花期(6月中下旬至8月初),施用ca、fe、zn三種微量元素配比為2:4:2的肥料,常量66.7kg/畝,共兩次。在壟溝內開溝,將配制好的肥料均勻撒于溝內,覆土蓋好肥料。

具體采收方法如下:

處理區莖葉采收:

第一次采收: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25cm時,收割②、③、④號地的黃芩莖葉;

第二次采收: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25cm時,收割③、④號地的黃芩莖葉;

第三次采收: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25cm時,收割④號地的黃芩莖葉(所述黃芩莖葉見圖1所示)。

對照區莖葉采收:

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25cm時,采收①號地的黃芩莖葉總量的1%。

采收藥材:

于當年土地上凍前采挖對照區和處理區的黃芩藥材。

產量及質量評價:

將①-④號地采收的黃芩莖葉挑選其中的嫩尖和嫩葉,用炒制的方法將其加工成黃芩茶,測定指標性成分含量并計算黃芩茶產量;

將最終采收的黃芩藥材,測定指標性成分并計算藥材產量。

結果見表1-3。

表1不同處理下黃芩茶和黃芩藥材產量及經濟效益對比

由表1可見,增加莖葉的采收次數,不僅能提高黃芩茶的總產量,而且能顯著提高黃芩藥材(即黃芩地下根莖部分)的產量,使總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表2不同處理下黃芩藥材活性成分的含量變化

由表2可見,增加莖葉的采收次數,黃芩藥材中總黃酮、黃芩苷、漢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的含量與采收1次莖葉的黃芩藥材相比有所提高,尤其是采收3次莖葉后黃芩藥材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增加顯著,表明增加莖葉采收次數不僅不會對黃芩藥材的內在質量產生影響,而且還能增加有效成分含量。

表3不同處理下所產黃芩茶活性成分的含量變化

由表3可見,增加莖葉的采收次數,黃芩茶中的總黃酮、野黃芩苷、芹菜素的含量與采收1次莖葉的黃芩茶相比有所提高,總黃酮、野黃芩苷的含量有所提高,尤其是采收3次莖葉后黃芩藥材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增加顯著; 黃芩苷和木犀草素含量與采收1次莖葉的黃芩茶相當。表明增加莖葉采收次數不會對黃芩茶的內在質量產生影響,而且還能增加有效成分含量。

綜上所述,增加莖葉的采收次數,在保證黃芩藥材和黃芩茶內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能夠顯著提高的產量,且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實施例2

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選擇2年生黃芩,在幼苗采收期(5-8月)分3次采收黃芩莖葉,每次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20cm時進行采收,并于當年土地上凍前采挖黃芩藥材。

實施例3

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選擇2年生黃芩,在幼苗采收期(5-8月)分2次采收黃芩莖葉,每次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30cm時進行采收,并于當年土地上凍前采挖黃芩藥材。

實施例4

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選擇3年生黃芩,在幼苗采收期(5-8月)分3次采收黃芩莖葉,每次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35cm時進行采收,并于當年土地上凍前采挖黃芩藥材。

實施例5

一種黃芩的采收方法,選擇2年生黃芩,在幼苗采收期(5-8月)分3次采收黃芩莖葉,每次待黃芩莖葉高度達到40cm時進行采收,并于當年土地上凍前采挖黃芩藥材。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