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茶樹的葉子可制茶,種子可榨油,茶樹材質細密,木材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緯60度至北緯30度之間,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茶樹與茶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由于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茶樹有別于其他園林植物的諸多特點,賦予了茶樹在在園林中的觀賞特性。公開號為CN105028101A的中國專利《一種平地茶樹種植方法》公開了一種平地茶樹種植方法,(1)土壤成分含量監測;(2)土壤的酸堿度測定;(3)土壤整理;(4)茶樹種植;(5)茶苗剪修。但是上述平地茶樹種植方法存在以下缺點:茶樹種植時需要在土壤的排水性能和蓄水性均較好,茶樹種植過程中,土壤中的酸堿度雖然經過調整后能滿足茶樹的種植要求,但是土壤蓄水較弱,在茶樹種植后期管理中,每次澆水時,只有少部分水分被吸收,大部分水分在浸潤土壤后向四周蔓延后流失,水分利用率低。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具有水分利用率高的效果。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1)園地開墾,清除園地上的雜草,深翻50cm以上,并施基肥;(2)土壤改良,檢測土壤pH,選用酸性調節劑和堿性調節劑將土壤pH調整到4.5-6.5,挖種植穴;(3)茶樹移栽,將茶樹根系放入種植穴內,扶直茶樹后填平種植穴,提一下茶樹使茶樹根系自然舒展,覆土踩實,澆足定根水;(4)土壤蓄水改造,以所述種植穴為中心挖出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內設有與所述環形溝槽同軸分布的支撐管組,所述支撐管組包括抵接于所述環形溝槽內壁的第一支撐管、抵接于所述環形溝槽外壁的第二支撐管、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管且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管的連接桿,第一支撐管管壁和第二支撐管管壁上均設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撐管和第二支撐管之間形成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有蓄水劑,所述蓄水劑由抗旱保水劑和水以1:200-1:300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環形溝槽上設有用于覆蓋所述環形溝槽上端開口的蓋板;(5)茶樹剪修,茶樹幼苗期時,每年進行定型修剪,成齡后的茶樹每年進行一次輕修剪;(6)追肥,每年追肥3次,進行地面追肥,在茶樹根部集中的部位開施肥溝后施控釋肥,填土覆蓋,施肥溝位于茶樹根部與環形溝槽之間;(7)茶樹管理,人工捕殺茶樹害蟲,清除茶樹附近的落葉。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茶樹是一種灌木或喬木,種植時需要通氣性、透水性、蓄水性好的土壤,首先將園地上的雜草取出,在去除一般性雜草的同時,需要特別注意清除深根性雜草的宿根,避免在茶樹的生長過程中會有雜草爭奪肥料,深翻50cm以上,基本可以去除掉雜草及其宿根,深翻后施加基肥,為茶樹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茶樹對土壤的要求較高,適宜于在pH在4.5-6.5之間的土壤,當土壤的pH小于4.5時,添加適量的堿性調節劑,提高土壤pH,當土壤的pH大于6.5時,添加適量的酸性調節劑,降低土壤pH,使土壤的酸堿度能符合茶樹的生長需求,在土壤改良后,挖種植穴,將茶樹根系自然舒展開后放入種植穴內,扶直茶樹后填平土壤,輕輕提一下,使茶樹的根系自然舒展,覆蓋土壤后踩實,澆足定根水。在茶樹的種植和后期管理中,園林中的土壤蓄水能力有限,需要人工頻繁澆水,以滿足茶樹生長過程中的水分需求,所澆的水分浸潤土壤后一部分被茶樹吸收,一部分在土壤表面蒸發,另一部分滲透到土壤周圍進入地下水,茶樹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水分,所澆的大部分水分都把浪費掉,耗費大量人工和水量,特別是在茶樹數量較多時造成茶樹管理成本的巨大浪費。通過在茶樹的種植穴的四周挖出一條環形溝槽,環形溝槽內設有的第一支撐管抵接在環形溝槽的內壁,第二支撐管抵接在環形溝槽的外壁,第一支撐管和第二支撐管之間形成容納腔,第一支撐管和第二支撐管通過連接桿進行連接和支撐,保證環形溝槽的結構穩定。容納腔內設有蓄水劑,蓄水劑由抗旱保水劑和水以1:200-1:300的比例混合,抗旱保水劑是一種吸水能力特別強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無毒無害,能反復吸水和釋水,能有效抑制水分的蒸發,蓄水劑加入容納腔后與容納腔底部的土壤混合后形成泥漿狀進行保水和蓄水。當人工對茶樹進行澆水后,水分浸潤茶樹根部的土壤,對茶樹的根系供水,多余的水分通過第二支撐管管壁上的通孔后進入到容納腔內,容納腔內的抗旱保水劑對多余的水分進行吸收和蓄水。當茶樹根系部分水分缺少時,由于容納腔內的蓄水劑通過通孔連通于茶樹根系附近的土壤中,由于水分的滲透和毛細作用,水分從蓄水劑內進入茶樹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對茶樹提供水分,避免澆水過程中水分的流失和浪費,能明顯減少人工澆水的次數,達到節約用水、降低茶樹管理成本的作用。在茶樹的幼苗期每年進行定型修剪,一般在苗高30cm以上、主枝粗達3mm以上,可以進行第一次修剪,去除頂端優勢。以后每年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高度根據觀賞性需求進行修剪,直至茶樹成齡。茶樹成齡后進行輕修剪,輕修剪一般剪去蓬面上3-5cm的枝葉為度。茶園施加基肥后,在后期茶樹的生長中仍然需要大量的肥料,每年進行3次追肥,由于茶樹的用途是用于觀賞的,追肥量相比于生產型茶樹可適量減小。茶園肥料一般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肥效倉,釋放緩慢,含有有機質豐富,能改良土壤,無機肥主要是化肥,化肥見效快,但是肥料利用率小,肥效短,在追肥時若采用有機肥,有機肥一般含有刺激性氣味,不利于茶樹的觀賞性,而化肥肥效太短且利用率太低,本發明申請采用無機肥中的控釋肥,控釋肥是通過包膜、包裹、添加抑制劑等方式,使肥效的分解、釋放時間延長,有利于提高肥料養分的利用率。在追肥時將控釋肥加入到施肥溝內,施肥溝位于茶樹根部和環形溝槽之間,當施肥溝內的控釋肥緩慢釋放肥料,肥料一部分被茶樹根系,肥料的另一部分會擴散到土壤中后,由于周圍有一圈環形溝槽和位于環形溝槽內的蓄水劑,蓄水劑內的抗旱保水劑不僅能吸收水分,還能吸收肥料,使肥料在向外擴散時被環形溝槽內的抗旱保水劑吸收,使肥料始終位于環形溝槽內,在茶樹根系肥料不足時由于滲透作用肥料再次由濃度較高的蓄水劑中擴散到茶樹根系附近,進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在茶樹后期的管理中,不使用農藥等化學物質,采用人工捕殺茶樹害蟲,茶樹上農藥殘留,影響觀賞時的安全性,在茶樹附近的地面清除掉落葉,避免落葉腐爛后導致茶樹根系處的土壤酸化。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基肥為綠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綠肥是用綠色植物體制成的肥料,是一種養分完全的生物肥源,土壤深翻后將綠肥作為基肥施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斷地分解,除釋放大量有效養分外,還形成腐殖質,腐殖質與土壤內的鈣結合后形成團粒結構,使土壤疏松、透氣,提高保水和保肥性能,進一步增強節水和肥料利用率。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追肥時在地面追肥的同時進行葉面施肥,葉面施肥時將葉肥噴灑到茶樹葉片背面,所述葉肥包括葉肥A和葉肥B,所述葉肥A為尿素的質量濃度為1%的尿素水溶液,所述葉肥B由殼聚糖和水混合配制而成,所述殼聚糖的質量濃度為100-200mg/kg,葉面施肥時輪流施加所述葉肥A和所述葉肥B。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追肥的同時除了地面追肥外,還可以采用葉面施肥,葉面的背面有氣孔,葉肥施加到葉子背面后容易被茶樹葉片吸收。在葉面施肥中主要采用施加氮肥,選用尿素的水溶液作為葉肥A繼續為茶樹提供氮。殼聚糖又稱脫乙酰甲殼素,是由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幾丁質經過脫乙酰作用得到,殼聚糖具有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植物抗病性的特點,對茶葉的萌發具有促進作用,當殼聚糖濃度低于100mg/Kg時,對茶樹茶葉萌發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當殼聚糖濃度高于200mg/kg,殼聚糖濃度過高而容易成膜,影響葉肥B中殼聚糖的吸收。通過葉肥A和葉肥B的輪流交替使用,葉肥A為茶樹提供充足的養分,葉肥B促進茶樹茶葉的萌發,達到調節茶樹生長、促進茶葉萌發的作用。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追肥時在在控釋肥中混入尿素,控釋肥與尿素的質量比為3:7,地面追肥的純氮量為600kg/hm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控釋肥和尿素混合后進行追肥,尿素肥效短,在茶樹根系生長旺盛階段供給茶樹生長所需的大量氮素,控釋肥緩慢釋放肥料,持續不斷地為茶樹供給氮素。同時流失的氮素也會被蓄水劑吸收和固定,在茶樹根系處的肥料吸收完畢后,在滲透作用下蓄水劑吸收的水分和肥料滲透到茶樹根系處,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蓋板上鋪設有一層土壤。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蓋板上鋪設一層土壤,避免陽光暴曬,抑制容納腔內的水分蒸發,同時鋪設一層土壤將環形溝槽隱藏,不影響茶樹的觀賞性。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酸性調節劑為Al2(SO4)3、H2SO4、(NH4)2SO4、(NH4)2HPO4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堿性調節劑為草木灰、火燒土中的一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Al2(SO4)3、H2SO4、(NH4)2SO4、(NH4)2HPO4加入后,能使土壤快速酸化,而草木灰是植物燃燒后的殘余物,草木灰質輕且呈堿性,添加到土壤中既能調整土壤的酸堿度,又能補充礦質元素,增強土壤的肥力。火燒土的pH在7.5至9之間,呈堿性,添加到土壤后會提高土壤的pH,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起到調整土壤酸堿度的作用。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控釋肥為氮肥,所述蓄水劑中添加有鉀肥、磷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茶樹生長過程中不僅需要大量氮肥,還需要磷肥和鉀肥,通過將磷肥和鉀肥施加到容納腔內的蓄水劑中進行吸收和儲存,延長磷肥和鉀肥的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環形溝槽深不超過40cm。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環形溝槽設置較淺,深度不超過40cm,既能起到蓄水的作用,避免環形溝槽過深后限制茶樹根系的生長和發育。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先將土壤酸堿度調整到茶樹適宜生長的酸堿度,提高茶樹定植和移栽過程中的存活率,其次,通過在茶樹四周形成一個裝有蓄水劑的容納腔,相當于一個小型蓄水庫的作用,澆水后多余的水分蔓延至容納腔時,被蓄水劑內的吸收和儲存,當茶樹根系部位的土壤水分較少時,蓄水劑中的水會滲透到茶樹根系處進行供水,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再次,蓄水劑不僅能對水分進行吸收,而且還能對肥料進行吸收和釋放,防止肥料的流失,在底面施肥的基礎上進行葉面施肥,葉面施肥采用兩種葉肥輪流交替使用,提供養分后在促進茶樹生長,促進茶樹葉片的萌發和發育,提高茶樹的觀賞性,另外,為避免農藥等化學物質殘留在茶樹上,采用人工捕殺茶樹害蟲的方法,提高近距離觀察和欣賞茶樹時的安全性,達到了節約用水、肥料利用率高、觀賞性高和安全環保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茶樹種植流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茶樹與第二支撐管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支撐管和第二支撐管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中:1、茶樹;2、第一支撐管;3、第二支撐管;4、容納腔;5、通孔;6、蓋板。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實施例1: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如圖1到圖3所示,(1)園地開墾,先清除掉園地地面上的雜草,然后將園地深翻50cm以上,清除深根性雜草的宿根,并在深翻后鋪設一層用作基肥的綠肥。(2)土壤改良,檢測土壤的pH,如果土壤pH高于6.5,添加適量的酸性調節劑,將土壤的pH調整到4.5-6.5之間;如果土壤pH低于4.5,向土壤中加入適量堿性調節劑,使土壤的pH調整到4.5-6.5之間;如果土壤pH在4.5-6.5之間,則無需進行調整和改良;其中酸性調節劑為Al2(SO4)3、H2SO4、(NH4)2SO4的混合物,三者比例為1:1:1,堿性調節劑為草木灰,并在土壤上挖用于種植茶樹1的種植穴。(3)茶樹移栽,商購觀賞性茶樹1的幼苗,將茶樹1幼苗的根系自然舒展開后放入種植穴內,扶直茶樹1,用土壤將種植穴覆蓋后,輕輕提一下茶樹1,使茶樹1根系在種植穴內自然舒展后,覆土踩實,并澆足定根水。(4)土壤蓄水改造,如圖2到圖3所示,以種植穴為中心挖出環形溝槽,環形溝槽寬度為20cm,深度為30cm,環形溝槽中部為種植有茶樹1的圓柱形的土塊,土塊的外壁就是環形溝槽的內壁,環形溝槽的外壁與內壁同軸心并且兩者之間形成溝槽,環形溝槽的內壁抵接有第一支撐管2,環形溝槽內側的外壁抵接有第二支撐管3,第一支撐管2、第二支撐管3和環形溝槽均為同軸心設置,第一支撐管2和第二支撐管3之間設有多根均勻分布的連接桿,連接桿一端焊接在第一支撐管2上且另一端焊接于第二支撐管3上,沿容納腔4的徑向設置,將第一支撐管2和第二支撐管3進行支撐和固定,第一支撐管2管壁和第二支撐管3管壁上設有多個通孔5,第一支撐管2和第二支撐管3之間形成容納腔4,容納腔4通過通孔5連通于四周的土壤中。容納腔4內設有蓄水劑,蓄水劑由抗旱保水劑和水以1:200的比例混合而成,蓄水劑放入容納腔4后與容納腔4底部的土壤形成泥漿狀,向泥漿中加入200kg/hm2復合肥,所述復合肥為K3PO4,既可以當做鉀肥,又可以作為磷肥,環形溝槽上端還設有圓環形的蓋板6,蓋板6覆蓋環形溝槽上端的開口后,在蓋板6上端覆蓋一層土壤。(5)茶樹剪修,在茶樹1幼苗期,每年進行一次定型修剪,剪去頂部,去除頂端優勢,2年到3年后茶樹1成齡,成齡的茶樹1也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輕修剪,輕修剪一般剪去蓬面上3-5cm的枝葉為度。(6)追肥,每年春夏秋三季分別追肥一次,采用地面追肥和葉面施肥兩種方式,地面追肥時在茶樹根部集中的部位挖出施肥溝,施加控釋肥和尿素的混合肥料,控釋肥為氮肥,可以直接商購獲取,控釋肥和尿素的比例為3:7,施肥量為純氮量為600kg/hm2。葉面施肥時,將葉肥噴灑到茶樹葉片的背面,葉肥選用兩種,包括葉肥A和葉肥B,葉肥A為質量濃度為1%的尿素水溶液,葉肥B為質量濃度為100mg/kg的殼聚糖水溶液,葉肥A和葉肥B輪流交替使用,葉肥一般選在新葉生長時使用,噴灑時間為早晨或傍晚進行。葉肥A和葉肥B的噴霧標準均為90ml/m2。(7)茶樹管理,人工捕殺茶樹害蟲,當茶樹1附近有落葉時,將落葉清除掉,避免落葉在茶樹1附近腐爛。茶樹茶葉萌展值檢測:每星期噴灑一次葉肥,噴灑一個月后,在茶樹上隨機選取25×25cm2大小的區域,調查該區域內所有的芽葉的展葉狀態,通過計算公式萌展值=∑(各類芽數*各類芽代表值)/芽總數,其中,各類芽相應的代表值分別為休眠0,萌動1、鱗片展2、魚葉展3、一芽一葉4、一芽二葉5、一芽三葉6,依次類推。并將檢測結果在以下表1中列出。實施例2: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酸性調節劑為(NH4)2HPO4,堿性調節劑為火燒土,蓄水劑中抗旱保水劑與水的比例為1:300,葉肥B中殼聚糖的濃度為200mg/kg。進行茶葉萌展值的檢測并將結果在以下表1中列出。實施例3: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蓄水劑中抗旱保水劑與水的比例為1:250,葉肥B中殼聚糖濃度為150mg/kg。進行茶葉萌展值的檢測并將結果在以下表1中列出。對比例1: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葉肥B中殼聚糖的濃度為50mg/kg。進行茶葉萌展值的檢測并將結果在以下表1中列出。對比例2: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葉肥中殼聚糖的濃度為250mg/kg。進行茶葉萌展值的檢測并將結果在以下表1中列出。對比例3:一種觀賞性茶樹的種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葉面施肥中只施加葉肥A,不施加葉肥B。進行茶葉萌展值的檢測并將結果在以下表1中列出。表1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1對比例2對比例3萌展值5.35.45.54.24.34.1當前第1頁1 2 3